【编者按】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本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新都市制造业驱动下的城市滨水地区更新策略研究》的精华版,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欢迎读者指正、讨论。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近些年,欧美大城市内部出现制造业的产业复兴趋势。当前在欧美大都市蓬勃发展的制造企业,与传统的大型、高污染制造企业有极大的不同,表现为:从劳动力密集的大型企业到小规模地方性企业;从高污染、低附加值的规模产业到低污染、高产品附加值的利基产业;从对劳动力市场敏感到对空间临近性敏感。新都市制造业的新发展动向,促使城市决策者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本应逐渐退出中心城的制造产业,开始正视其对于都市生活繁荣、社区振兴和科技创新的正向促进作用。一些城市因而调整了全面去工业化的土地政策,鼓励和推进中心城的制造业发展。这一新产业的浮现为城市工业用地更新提供了替代性的更新方向,在高价物业或旅游休闲空间之外,一种创新型城市更新模式正在出现。纽约近几年在都市制造业的驱动策略上推出了一系列公共政策、规划干预措施和试点项目,规模化、系统性地开展了实施实践。尤其针对其历史悠久的、蔓延蜿蜒的工业水岸,城市发展需求与制造业回归目标相互结合,促成了滨水工业地带的更新转型,并开始显现出对地区发展的积极效应。具体举措包含:资料来源:作者根据https://www1.nyc.gov/assets/planning/download/pdf/data-maps/open-data/smia_meta.pdf绘制新都市制造业回归的全球发展趋势及其融入城市传统工业地区更新的优势、互利性和对城市空间格局带来的新变化值得我们关注和探讨。虽然欧美城市的土地权属私有化、更新单元的碎片化及城市区划等更新决策机制与国内城市更新存在着很大的制度性差异,但它们对相关政策工具和规划干预机制的探索实践为国内城市实践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存量更新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和有益的借鉴经验。新都市制造业与城市更新的互利融合。在新都市制造业的驱动下,城市工业地区的更新并非简单地恢复原本的工业与商贸,而是将其转变为复合功能的公共产品,经济发展目标由资本积累导向转变为更为包容的个体经济机会,空间提升目标由公共空间提供和景观美化转变为空间综合价值的再生产,项目策略由单一项目更新转变为与城市整体发展目标的联动。显现了空间提质增效、产业多元发展,同时传承集体记忆、促进社区发展、激发地区活力的综合效应。政策驱动,规划主导,靶向支持项目落地。资本的逐利天性使工业地产在城市更新目标中处于先天劣势,城市政府须着力于设计一系列激励措施和弹性规划的政策工具来驱动都市制造业在城市落地。欧美城市通过工业就业区(Industrial Employment District)、创意经济区(Creative Economy District)和混合功能区(Mixed Use District)等区划工具将保护工业空间的措施制度化,结合容积率奖励、税收优惠等靶向支持政策,为城市保留工业用地提供稳定、持续的经济动力。多方参与、多种机制、更新平衡多元价值。城市更新目标的确立是对城市经济、社会公正、生态环境、文化传承等多维价值的综合考量。在新都市制造业驱动下的城市更新实践中,生产功能的回归增加了工业空间使用的多元性,有利于促进并保持经济、社会、土地使用及生态系统的多元化;各个功能模块间相互补充,能有效控制一个模块衰退所导致的风险波及广度;多元主体协同的多种公私合作模式以及扶持社会力量的加入,能更好地平衡城市更新的综合价值。作者:李珊珊,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纽约城市大学访问学生。shanshan1-1-1@163.com
钟晓华(通信作者),同济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纽约城市大学访问学者,同济大学中国战略研究院研究员。xhzhong@tongji.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