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期刊精粹 | ​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三个尺度关系与规划趋势【抢先版】

钱征寒刘泉黄丁芳 国际城市规划 2023-11-08

【编者按】为了更好地推广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不定期地推送一些尚未见刊的稿件的精华观点,以飨读者。本文为本刊已录用文章《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三个尺度关系与规划趋势》的精华版,作品的发布已取得作者授权。欢迎读者指正、讨论。在此感谢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撰写精华版的作者,你们的努力让学术论文的阅读体验变得更好。 


当前,社区成为城市规划建设的热点,从自资部、住建部的政策标准到地方实践,不同视角的模式创新陆续出现,如完整社区、未来社区、15分钟生活圈、智慧社区等。通过梳理可以发现,社区单元规模的界定涉及时间尺度、空间尺度和人口尺度三个方面,三者共同构成了确定社区尺度的参照体系。以往的邻里单位、居住小区和邻里中心等社区模式中,空间尺度和人口尺度的作用更加受到关注。与之相比,当前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时间尺度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形成了时间尺度下生活圈概念的流行(图1)。 


图1  上海的15分钟生活圈
 
在这一趋势下,xx分钟城市、xx分钟社区成为时髦的名词。除了国内关注的15分钟生活圈以外,法国巴黎的15分钟城市(The 15-Minute City)(图2)、美国学者提出的20分钟城市(20-Minute City)、澳大利亚的20分钟社区(The 20-Min Neighborhood)(图3)、新加坡提出的20分钟市镇(20-Minute Towns)(图4)等国外社区规划强调时间尺度概念的案例也层出不穷,使得时间尺度成为当前社区规划关注的新重点,但也在空间范围界定等方面造成了新的问题。


图2  巴黎的15分钟城市
 
图3  澳大利亚的20分钟社区 


图4  新加坡的20分钟市镇

 

15分钟的时间尺度是这一概念中最大的特点,也是最大的争议点。在当前的规划研究和实践中,对15分钟生活圈在空间上应该是多大存在不同认知。对为什么采用15分钟作为界定的标尺,部分研究认为针对具体数值的纠结并不十分必要,也有研究认为15分钟生活圈模式缺少对空间形态特征变化的关注。
 
城市不仅是空间中的场所,也是时间中的戏剧。社区规划的研究应该兼顾时空间不同要素。本文对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与尺度进行解读,对认知争议进行梳理,总结生活圈的三个尺度和三对关系(图5,图6),并在三个尺度关系下对15分钟生活圈时间尺度意义进行讨论。


图5  生活圈案例中的尺度关系差异


图6  生活圈单元的三个尺度和三对关系
 
笔者认为,从历史视角看,现代主义城市规划到智慧城市规划的不同阶段,社区单元规划中的人口、空间与时间尺度各有侧重地发挥了不同作用。传统的社区规划中,社区的空间尺度较为稳定。在城市智慧发展的背景下,由于技术的迅速发展,社区规划建设中空间尺度和人口尺度的固化标准难以反映社区的真实特征,灵活的时间尺度和基于时间尺度形成的生活圈概念更能适应时空压缩的新特点,更加适应技术变化的新需求,从而成为社区单元规划中新的重要尺度标准,其所带来的新规划趋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关注(图7)。 UPI 


图7  社区中的智慧服务与生活
 
匿名审稿专家对本文提出了非常宝贵的建议,特此致谢! 
 
作者:钱征寒,博士,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副总经理、总规划师、研发总监。12094473@qq.com  
刘泉,硕士,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主任设计师。403474330@qq.com
黄丁芳,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


延伸阅读
墨尔本“20分钟邻里”的规划策略及实施保障
从防灾生活圈到安全生活圈——日本经验与中国思考【抢先版】
多中心与单中心区域内城市的交通供给效率——基于等时间交通圈的对比研究及规划政策刍议


编辑 | 王   枫

排版 | 张祎娴



本文为本订阅号原创

欢迎在朋友圈转发,转载将自动受到“原创”保护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