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闻周刊 | 学校举行专家教授专题交流会

6.6

学校与航空工业气动院共建先进声学测试与降噪技术联合创新发展中心

6月6日,学校与航空工业气动院共建的先进声学测试降噪技术联合创新发展中心在校签约揭牌,双方设立“千万资金池”支持该中心重点围绕航空航天飞行器和海洋船舶领域声学研究需求和发展趋势,开展探索性和创新性研究,打造国际高水平声学创新平台。航空工业气动院院长袁立等一行18人来校签订合作协议。校长、校党委副书记姚郁出席签约仪式,党委常委、副校长殷敬伟主持仪式。

姚郁和袁立为联合创新发展中心揭牌。殷敬伟与航空工业气动院副院长卜忱签订“哈尔滨工程大学与航空工业气动院先进声学测试与降噪技术联合创新发展中心合作协议”。学校相关团队代表与航空工业气动院技术人员签订了“千万资金池”首批支持的“基于有限元方法的声传播计算模块研制”“基于光纤探针式脉动压力传感器的国产化研发”“基于LBM的四轮起落架非定常流场高精度计算方法研究”“基于声与振动信号的飞行器水下-水面监测技术概念研究”“复杂应用环境主动噪声控制算法与仿真技术研究”5个合作项目协议。

6.6

首期“名企科技大讲堂”开讲

学校举办“名企科技大讲堂” 秉承企业是创新主体、高校是创新策源地的理念,以企业需求为魂,以育人为本,为企业深入高校,打破信息孤岛,为促进相互了解搭建沟通渠道、为校企合作拓新路,共促产教新融合,提升区域发展能力。航空工业空气动力研究院是2021年学校牵头发起成立的“高端装备产教融合育人联盟”重要成员之一,作为我国航空工业领域唯一的风洞试验基地和唯一的空气动力专业研究机构,参与了国家几乎所有重点飞机型号的研制工作,拥有一批国内领先或特有的先进试验技术,为我国众多飞机型号的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船舶学院、动力学院、水声学院、物理学院等学院的相关教师、学生参加本次大讲堂。

6.7

校友卢进军、校友企业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捐资380万设立奖助学金

日前,校友卢进军个人及其所在企业固德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分别向学校捐赠200万元、180万元设立“从明助学金”“固德威奖学金”。“从明助学金”用于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固德威奖学金”用于激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

卢进军表示,母校多年的培养使得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在校求学期间,自己深受母校关爱。设立奖学金,是感恩之情,更是企业家应有的责任与社会担当。经过多年人生际遇,他深刻认识到知识是改变命运,成就自己的不二法门,希望学子们更好的学习知识,掌握本领,成长为国家创新能力的主要力量,为祖国,为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6.8

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为“智能基座”战略对标会暨2021年度表彰会举行

6月8日,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为“智能基座”战略对标会暨2021年度表彰会在校举行,党委常委、副校长吴林志,华为黑龙江总经理詹德生出席会议并致辞。华为有关部门负责人,学校相关师生代表分别介绍了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项目进展和规划、哈尔滨工程大学-华为“智能基座”项目进展、华为鲲鹏&昇腾众智计划2.0、黑龙江鲲鹏生态创新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智能基座创享社”等。会上,对教育部-华为“智能基座”项目中杰出代表进行表彰,学校5名教师获得栋梁之师奖,38名学生获得未来之星奖学金,9名华为专家和工程师受聘学校创新创业企业导师。

吴林志、詹德生共同为教育部“智海AI课程虚拟教研室”揭牌,虚拟教研室刘海波教授做了“虚拟教研室建设规划”的专题报告。

6.8

学校举行专家教授专题交流会

为全方位支持、保障、激励、服务专家学者积极进取、成就事业,汇聚学校高端智力、创新活力、进取动力,更好更快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6月8日,学校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切入点,组织以“工学学者”为主体的专家教授专题交流,校长、校党委副书记姚郁做总结发言,党委常委、副校长殷敬伟,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张石梅,校长助理赵玉新出席会议。姚郁指出,本次会议对各位工学学者和专家教授拓展视野,在新时代有新的担当作为有启迪意义。一要对学校人才培养职能再认识。学校要教化人、培养人,要更重视人文精神的传承。二要对新形势下新职责再明确。明确自身在学术治理中的主导作用,承担学术治理的主体责任,把个人发展的“小我”融入到学校发展的“大我”中发挥作用。三要重归精神家园。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学习中国哲学思想,感悟人生哲学,提升文化修养、增加文化底蕴,增强育人本领。人文学院张继军教授作《士志于道——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情怀》为题的专题报告。他介绍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忧国忧民、勇于担当作为的情怀和品质。

6.10

融合新招法 智能学院重大科研保障体系建设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海上试验条件艰苦,你们甘于奉献、勇于吃苦,坚守海上实验数百天如一日,正是对哈军工以祖国需要为第一需要的科研担当与报国情怀的最好注脚。”5月20日下午,校党委书记高岩一行来到远在三亚的海洋装置与控制技术研究所的科研试验现场,慰问团队成员,了解科研进展与科研条件环境,与师生座谈交流。

今年1月,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彭远奎到三亚试验场看望慰问学院科研团队,关心了解水下智能无人设备研发、应用情况以及学校与哈电集团联合的设备保障中心运行情况,对科研工作的规矩意识、底线红线意识进行宣贯,鼓励团队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难题,支撑海洋强国建设。

无论是工作码头还是试验船,学院坚持科研试验干在哪里,支部就建在哪里,党员的作用就发挥到哪里,充分发挥党建在实际工作中的旗帜作用。海洋所党支部在三亚试验场的工作码头和试验船上设置党员先锋岗,党员在科研攻关中冲在最前面,以党员的向心力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创造性开展党建工作。“一定不辜负党委的嘱托,巩固学科优势和专长,发扬‘三敢三求’精神,创新钻研、全力以赴、力争上游、打造学校科研品牌。”党支部书记张伟说。

智能学院坚持党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全面领导和思想引领,探索“科研育人双创先行”等党建业务深度融合的新途径,助力学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


往期精选:‍‍‍‍‍‍‍‍‍‍‍‍‍
新闻周刊 | 我校举行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暨优秀学生表彰大会
新闻周刊 | 七位教师在黑龙江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中喜获佳绩
新闻周刊 | 学校召开推进基层学术组织建设专项会议
新闻周刊 | 水声学院团委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
新闻周刊 | 学校召开研究生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推进工作会
新闻周刊 | 我校师生对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反响热烈
新闻周刊 | 15个项目获奖!第十七届“挑战杯”大赛我校再捧优胜杯
新闻周刊 | 学校开会专题推进在线教学工作
新闻周刊 | 学校扎实上好万名学生的一堂“大课”
新闻周刊 | 学校召开2022年学生工作部署会
新闻周刊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
新闻周刊 | 哈工程师生热议两会召开
新闻周刊 | 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
新闻周刊 | 开局2022:抓住重点要点 推进“四个回归”
新闻周刊 | 哈工程师生热议两会召
新闻周刊 | 我校四个项目获批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
新闻周刊 | 哈工程水下智能研究院成立

新闻周刊 | 党委常委会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新闻周刊 | 摘金夺银!第七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再创佳绩


策划:学生工作部(处)文案:工学网排版:知行微思工作室

责编:田鹏越

审核:张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