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能靠中国牌翻身吗?
关注我们有助于拓展国际视野哦!
○
民智漫谈
面对国内疫情和即将到来的美国大选,中美贸易战是否会成为特朗普手中的另一张牌?
(正文约3400字,预计阅读时间11分钟)
在新冠疫情爆发的前几天,也就是1月15日,中美之间终于就贸易问题达成了第一阶段的协议。
但紧随其后的四个月全球抗疫打乱了原有的谈判进程,中美贸易战这个话题,就好像已经翻过篇儿的老黄历,在疫情中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但近日,随着疫情态势的逐渐稳定,特朗普又适时地把这本“老黄历”重新翻了出来。
据彭博社5月5日报道,当地时间星期天,特朗普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参加福克斯新闻的视讯市民大会时重申:加征关税是对中国的“终极惩罚”。他说,会继续观察冠病暴发后中国如何采购美国商品。
继对中国加征报复性关税后,他还恫言,若中国未能履行增购2000亿美元商品与服务的承诺,他将终止年初签署的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
为何特朗普又在此时扬言要撕毁这份协议?究竟是在单纯的施压、迫使中国尽快执行协议,还是真的想要推倒重来?贸易上刚刚烧停的战火,是否会在不远的未来重新燃起?
壹
特朗普还要搞极限施压?
5月4日,特朗普称,如果中国没有达成在贸易协议中的承诺的话,美方有可能中止第一阶段的协议。
接着在5月8日,国务卿蓬佩奥又称:“不能排除与中国进行更多贸易谈判。”
5月15日一早,特朗普又扬言要切断中美关系,并且提出“这么做可以为美国省下5000亿。”
包括前文提到的“不排除利用关税手段进行施压”,白宫方面已经三番五次地利用“重新谈判”,“关税”,甚至这次的“切断关系“对中方不断施压,意在何为?
如果我们对特朗普执政者三年多的政策进行梳理,就会发现——他的风格一贯如此,在贸易、驻军等问题上对几个传统盟友韩国、日本、印度,包括对中国的手段都是如出一辙。
当然,这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特朗普早年凭借经商起家,后转而投资房地产、娱乐界,在宣布参选之前就已经是纽约有名的房地产大亨、商人。
他曾在自传《交易的艺术》当中写道,做生意分为四个阶段:
- 先提出一个远高于对方预期的目标,让对方无从下手;
- 接着是反复无常的变化,给对手压力;
- 然后给出对手一个次优条件,让对方急于接受;
- 最后达到自己原本预期的效果。
几十年的从商经历,培养了他商业化的思维模式,在入主白宫之后,他更是将这种反复无常的思维方式带到了美国的对外战略上。
诚然,政治和经济从来都是密不可分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
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美国的诸多利益集团——如华尔街集团、税务集团等,他们本身掌握着大量的国家命脉和财富。因其在各行各业的影响力巨大,甚至可能会对美国的总统选举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但是,并不是所有经商的思维都可以套用到政治上。
当一个公司濒临破产的时候,你可以选择去吞并、收购它,让它在自己的手下重新焕发生机;或者借机踩它一脚,让它彻底跌入破产乃至负债的深渊,甚至逼得家破人亡。可以说,商场如战场,一步也不能退。
但政治上更常见的现象是妥协,是各退一步海阔天空。比如今年民主党人拜登在党内初选中已经获胜,但是他绝不会把他的对手逼到无路可退,相反,拜登还会综合桑德斯、彭博等人的主张,最后形成一个代表民主党的政策,来争取民众的选票。
特朗普在这个敏感的时间点上继续对华施压,无非是想借此争取到中方在贸易上更大的让步,抵消一部分因疫情给美国国内制造业带来的巨大影响;进一步来说,更是给国内的支持者拿出一个切实的成果,为今年下半年的总统大选铺路。
但这样的言论基调显然是站不住脚的,或者说,它只是一个透露出来的一点风声,目的是试探中国执行贸易协定的态度,以及国内民众的舆论。
贰
究竟谁没有履行协议?
特朗普这种试探性的言论很快遭到了美国国内的打脸。5月8日上午,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和中国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周五举行电话会议,讨论了美中一阶段贸易协议的执行情况。
美国财政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发表的联合声明说,双方认为在落实协议方面“进展良好”。双方表示,“尽管当前发生了全球卫生紧急情况,但两国都充分期待能够及时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
声明说:“双方都认为,在建立使该协议取得成功所需要的政府支持平台方面正在取得良好进展。”
两国的贸易数据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中国自美国进口大豆数量增长6.2%,自美进口增长8.9%。
美方的数据也表明,4月17日至4月23日的一周之内,中国采购的大豆数量为61.8万吨,为自去年年底以来的最高值。这些都说明了即使有疫情的波动和干扰,但自从1月15日签署第一阶段协议以来,中国一直在履行这份经贸协议。
这些都与特朗普的言论基调直接矛盾。
根据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的预估,这份协议很难完成,整个2020年,美国仅能实现600亿美元的对华出口,与协议中签署的1866亿美元采购额有着巨大的差距。
一方面,的确由于疫情的缘故,中国国内各服务业无法正常运转,四月份城镇失业率达到6%,人们的消费意愿和消费水平都在下降。
但另一方面,是美国方面无法提供足够的消费品,就好像人们想去购物的时候,货架上却空空如也。
由于此前受到猪瘟的影响,中国国内猪肉需求量大,价格迅速上升。美国原本拥有着大量的肉类加工企业,可以借此机会满足中国的大量需求,同时增加出口量。但这些企业因为疫情的缘故大量停产。
据路透社报道,从4月20日至4月27日提交的数据来看,全美有19个州的115个肉类加工企业已经报告出现了新冠肺炎的感染者病例。
目前已有多家相关企业彻底停工,甚至无法满足美国国内的相关需求,美国的诸多连锁超市已经发布了肉类的限购令。
但与此同时,美国的生猪对外出口量并没有减少,尤其是对中国,增长了三倍有余。
这也引发了美国国内诸多人士对于特朗普的批评,认为他将这些肉出口,没有优先满足国内的需要,置国内民众利益于不顾。还有指责特朗普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判断,为了维持贸易出口,宣称要在复活节复工——这些都是可能会危害美国工人健康、利益的事情。
当然,现在来看,美国肉类企业复工的日子还是个未知数,但特朗普急于打出贸易这张牌,以降低国内失业率、争取连任之心可见一斑。
弎
中美关系正在恶化
目前,特朗普在打出了贸易这张牌之后,还亮出了疫情这张牌。因为贸易战加之疫情的缘故,中美关系现在可谓是“屋漏偏逢连夜雨”。
根据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5月14日21点,美国新冠病毒总确诊人数超过139万,死亡人数超8.4万人,死亡率约为百分之六。虽然近期病例数量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是美国距离疫情“平台期”的到来,还有一段时间。
面对国内如此严峻的形式,白宫没有及时采取行动,不肯采取封城、强制放假等措施,导致美国国内聚集型疫情接连爆发。
在缺乏系统性政策指导、引发国内各州不满的同时,特朗普和他的团队还祭出了“大招”——甩锅,把一口大锅直接扣在了最早爆发疫情的中国身上。
最早在三月初的时候,特朗普便枉顾世卫组织对这次新冠病毒的命名原则,公然宣称“中国病毒”。
后来无论是国务卿蓬佩奥的“武汉病毒”,亦或是政府官员对于中国未能控制好疫情的无端指责,大多是沿着这个思路,给中国扣上诸多莫须有的罪名。
他们只是选择性地看到了病毒最先在武汉爆发,而完全无视了中国政府为控制疫情做出的巨大努力。
很显然,最初的时候特朗普成功了,民众的视线被成功转移,但是长久来看,他没有拿出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导致了美国疫情大爆发,显然是引发了美国民众的不满。
根据民调网站538(five thirty-eight)的数据显示,在三月底的时候对于特朗普认可程度的调查中,满意和不满意的两方还基本持平(48比48),但五月初的时候,不满意的一方上升了三个百分点,与满意的一方拉开了一定的差距。
由此可以看出,如果长此以往地继续这样的言论基调,特朗普必将吞下这个由自己亲手种下的恶果。这与他想要连任的目标是前后矛盾的。
肆
结语
在这样僵化的一个情况下,中美还能继续谈吗?
答案是肯定的。这场围绕世界第一大和第二大经济体的贸易战,总有一天会达成协议、拉上大幕。
首先,继续维持这种意识形态、经贸上的对立状态,长久来说对双方都是最不利的选择。
尽管美国方面“中美脱钩论”、“去中国化”等理论在一段时间内甚嚣尘上,但从2019年中美贸易额5412亿美元的这个数字来看,脱钩对双方都是最不利的一个选择,美国会损失巨大的中国市场。
尤其是在这样一个后疫情、逆全球化的时代里,国内消费水平下降,双方都格外需要国际贸易来推动国内经济的恢复。
美国前国防部长战略规划特别助理布兰兹也认为,美国并不是真的想和中国全面脱钩,而且,全面脱钩也不是一个非常可取的选择。
更何况,面对今年下半年大选的压力,特朗普必须要在十一月之前拿出一些实际成果,或许他想要与中国达成一份协议的心情,比中方更要急切。
避免沟通并不是一个解决危机的有效策略。如果需要进行下一轮磋商的话,双方应该选择坐在谈判桌的两边,开诚布公地谈条件、谈底线,彼此在利益上各退一步,最终达成一份协议。
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双方彼此隔绝在世界的两端,某一方要求另一方进行无条件的退让,在公开场合甚至要用一些谣言肆意地攻击对方。
正如打破囚徒困境的最好方法,就是双方的信息透明和沟通。美国如果真的想要实现“再次伟大”,正视自己的问题,尊重别国,是第一步。
作者:朱婧远,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事务与国际关系专业
文字编辑:李卓璇
图片编辑:李卓璇
图片来源:网 络
扫描下方二维码继续阅读美文哟~
全球化 | 中美经贸 |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