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中“后浪”与“前浪”的兴衰交替
关注我们有助于拓展国际视野哦!
○
民智漫谈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正文约4800字,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
今年五四青年节,献给新一代的演讲《后浪》激荡起青春之声,刷屏社交圈。
虽然这段演讲引起了部分争议,但其更多是想表达对年轻一代的赞美与祝福,也是对所谓“一代不如一代”的有力批驳。
“江山代有才人出”,尽管身处不同时代,但只要付出努力一样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
纵观世界历史,每个时代都有独领风骚的强国,他们之间,也正如“前浪”与“后浪”,倘若不能顺势而为,必然由盛转衰,最终“死在沙滩上”。
15世纪以来,依次出现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国、美国等9个世界性大国,它们成功的经验各不相同,失败的原因也颇有差异。但归结起来,主要还是自身的因素和战争的推动。
作为新时代的“后浪”,中国对前面几个大国崛起与衰败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有利于避免重蹈覆辙,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壹
自身因素: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历史上大国的兴衰,都难以避免历史惯性,都有一个崛起、强盛,然后盛极而衰的过程。大国由盛转衰,最初往往都是由自身因素引起的。
01
西班牙、葡萄牙
早期开辟新航路、发现新大陆进而建立殖民帝国的西班牙和葡萄
牙,便无法摆脱这一历史惯性。
1494年6月7日,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在建立海外殖民地的过程中,签订了《托尔德西拉斯条约》,规定在佛得角以西370里格的地方从北极到南极画一条线,即“教皇子午线”,将世界分为两半。
西葡两国分别获得该线东西两侧领地的垄断权,风头一时无俩。
然而,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诸如人口过少、统治者平庸无能、享乐之风盛行等问题,贸易积累起来的财富非但没有增加,反而因为铺张浪费和各种意外大量流失。
再加上国内出现通货膨胀等情况,西葡两国的黄金时代开始走向终结。继之而起的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掌权的国家,位于欧洲西北部的荷兰。
02
荷兰
凭借股份制和金融业的发展,荷兰把当地民众的利益和海外贸易结合起来,实现“全民皆商”,再加上先进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一个人口不足两百万的簇尔小国一举成为“海上马车夫”。
然而,脆弱的国民经济基础和安于现状的国民精神,使得荷兰最终停滞不前,对外的投资贷款难以收回,更是使国家的经济陷入一片混乱,最终日薄西山。
紧接着,便是争霸多年的海上霸主英格兰和陆上强权法兰西,他们的兴衰也是有自身的逻辑。
03
英国、法兰西
毫无疑问,英国由一个岛国变成欧洲强国,最终成为世界霸主,凭借的是创造出一种新的制度文明(君主立宪制),以及推行第一次工业革命,建立第一个全球金融资本中心,拥有史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等。
不过,还是由于自身的原因,如文化中的保守因素,阻碍着英国继续创新,因而逐渐落伍,沦为二流国家。
而一直有着“大国梦”的法国,在崛起的路上更是大开大合,命运多舛,既经历了路易十四时期的欧陆霸权、拿破仑时期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鼎盛,也遭到了普法战争的惨败和二战亡国的覆辙。时过境迁,法国已经难以再次成为一流的世界强国。
04
德国、日本
德国的兴衰,正如其本国诗人歌德所言“一想到德意志人民,我常常不免黯然神伤,作为个人,他们个个可贵,但作为整体,却又那么可怜。”
从德国历史的发展轨迹来看,它走过的是一条分裂、统一、崛起——冒险、失败——再分裂、再统一、再崛起的曲折前进的道路,既经历了中世纪的强盛、近代的骄傲、今天的重新崛起,也遭受过分裂带来的衰弱、饱受过战败后备受欺侮的痛苦。
德国的经济发展值得我们借鉴,但“好战必亡”的道理更值得我们深思。
日本历来喜欢与强者为伍,“脱亚入欧”的观念推动了近代日本实现了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强国的梦想,自上而下的变革更是日本成功的关键。
明治维新后,日本开始效仿欧美,实行“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富国强兵”三大政策,作为指导国家建设的总方针,这为今后日本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然而,随着经济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素有扩张倾向的日本在崛起的过程中,逐渐偏离了和平发展的目标,走向以邻为壑,武力扩张的帝国侵略之路。虽然在二战后期遭到沉重打击,但由于战后变革的不彻底,这种好战的观念在日本国内依旧存在。
05
俄国
至于位于我国北部的强邻,俄国的历史更是一部不断对外殖民、进行领土扩张的历史。
对外扩张是俄国历史上长期奉行的战略传统,其中固然有地缘因素的影响,但更多是基于这个民族本身的贪婪。
正所谓成也扩张,败也扩张。扩张为俄罗斯带来了称雄世界的领土和资源等物质条件,但也造成其内政虚弱、经济凋敝和众邻疑惧的致命缺陷。
06
美国
作为九个大国中的“后起之秀”,美国虽然不是第一个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国家,但其立国伊始就建立了三权分立机制,充分享受了制度红利。
经过一百余年的开拓,美国在大洋彼岸建立起一个“东西有两洋,南北无强邻”、自然资源富足的强国,二战后更是稳居世界头号霸主的位置。
虽然在这次疫情期间,美国也显现出制度等层面的弊端,但在崛起的路上,美国有很多经验,如维护国家主权完整、推进生产力发展、建立完备的法律机制等都值得中国借鉴。
可见,纵观世界历史的九个大国,他们之间的兴替正如“后浪”与“前浪”一样,具有一定的周期性,他们的崛起和衰落有着自身的逻辑。通过上述讨论,主要包括经济衰退、安于现状、热衷武力扩张这几点因素。
如果说上述因素是大国的崛起和衰落呈现周期性的内因,那么,他们之间爆发的战争,便是使得“前浪死在沙滩上”的重要外力。
贰
战争:“后浪”取代“前浪”的推手
历史上各国内部和国家之间发生的战争可谓多不胜数,在战争后崛起和衰败的国家更是信手拈来,其中,便包括了上述的九个大国。
率先开辟新航道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在建立殖民统治的过程中,经历了大小战斗不下数百场。
然而,在确定“教皇子午线”后,双方逐渐各自为战,逐渐走向衰败,在与“后起之秀”荷兰和英国的殖民战争中,历时百余年建立的殖民帝国全面瓦解,荣光不再。
荷兰虽然贵为“海上马车夫”,但由于其对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力量的投入不足,在与英国的三次战争中全面落于下风,四处作战也使得荷兰贸易所得的财富损失殆尽。
英国在海军的优势,使其在与前面几个国家的战争占尽上风,将他们取而代之,并在世界上建立起了“日不落帝国”。
不过,陆上军事实力的劣势使得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战争中无法占据优势,在“欧陆风云”中一直扮演着“离岸平衡手”的角色。
随着美国的不断崛起,英国在各方面都逐渐处于下风,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在“英美特殊关系”中一直处在从属的位置。
法、德、日三国更是历经战争的淬炼。
百年战争、宗教战争、七次反法同盟战争、普法战争,以及随后的两次世界大战,贯穿着法国的数起数落,二战期间,一场“奇异的溃败”(对德国主攻方向判断失误,以为马奇诺防线坚不可摧)使得法国一度为纳粹德国间接统治。
虽然戴高乐等领导人为重温法国的“大国梦”使出了浑身解数,但最终依旧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重返一流大国遥遥无期。
与法国“相爱相杀”多年的德国,在经过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的战争后立国。
然而强大后的德国,却走向了滥施国力、扩张争霸的毁灭之路,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结果在二战后再遭分裂的“悲剧”,时隔多年才再度统一,走和平崛起的道路。
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胜利使得日本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胀,甚至还有了称霸东亚的狂妄梦想。
为了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目标,日本不惜与英美等帝国主义列强发生冲突,对亚洲近邻发动一系列的侵略战争,并与德意法西斯结成同盟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在美国为首的反法西斯同盟的打击下战败。
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法、德、日四国彻底与世界大国说再见,那么这场战争的结束便预示着美俄两国开始登上世界的“最高舞台”。
俄国历来奉行对外扩张的战略传统,历时数百年,最终在二战结束后,苏联成长为能够与美国“掰手腕”的世界强国。
然而,长期以来忽视内政和经济的建设使得苏联虽然在战争中“起高楼”,但最终依旧难以避免“楼塌了”的命运。尽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依然坚持着它的“强国梦”,追求强国地位,但梦想终归难以转化为现实。
至于美国,虽然历经多次战争,依次将西、英、德、日等国拉下马来,并在苏联解体后一举成为世界上的“一超”。
但是,二战后的美国,先后陷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反恐战争的泥潭,在战争中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间接给了中国缩小差距的机会。
可见,战争是“后浪”取代“前浪”的重要推手。上述九个大国,都无法跳出这个历史惯性。
虽然时至今日,崛起国与霸权国之间必然发生战争的“休昔底德陷阱”已经有失偏颇,但“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铁律依然适用。作为新时代的“后浪”,中国应如何避免重蹈上述九个大国的覆辙?
叁
作为新时代的“后浪”,中国如何避免
重蹈覆辙?
近代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国,在列强的冲击下,饱受战争带来的痛苦,深知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伤害。
因此,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与别国关系。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政府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领导人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这是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和完整体现,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即便是不得已与邻国发生战争,如抗美援朝、抗美援越、中印、中越边界战争也是以自卫为主,适可而止。
从现有的实力和发展潜力上看,作为新时代的“后浪”,中国是一个充满活力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上的为数不多的在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不同领域具有综合国力和潜力的国家之一,由此也决定了中国必然具有长期的国际政治抱负。
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辽阔的疆域、众多的人口以及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战略传统则决定了中国在世界的重要性。
如果再加上上世纪70年代以来快速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以及引起的各种连带效应,中国的实力迅速提升,发展的潜力也越来越多地显现出来。
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是世界上超过130个国家或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外汇储备超过三万亿美元。
这一系列的发展成就和历史性进步,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长期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还使得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作为新时代的“后浪”,中国,具备了成为世界大国的条件,也正在成为世界大国。有了上述九个大国的前车之鉴,中国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首先,要坚持走和平崛起的发展道路。
我国领导人深谙“国虽大,好战必亡”的道理。为避免陷入历史惯性,中国要坚持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和合作,超越意识形态处理国家间关系,着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贡献。
其次,要准确把握时代的特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十八大以来,我国领导人根据深刻变化的国际局势和中国日益提高的国际地位,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在实践中既抛弃了美苏冷战关系的模式,也没有像自由主义国家所期待的那样发生根本的身份转变,创造性地走上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推进共同发展的对外开放格局,推进亚太自贸区的建设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谈判。
同时,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遵循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在开放合作中实现互利共赢。
2013年9月-10月,中国领导人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此举有利于开创地区新型合作,实现全球化的再平衡。
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发挥中国政治体制的优势。
肆
结语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15世纪以来先后崛起的九个大国,他们之间正如“后浪”与“前浪”的关系,在数百年的历史潮流都曾有独领风骚的辉煌时刻。但大多数国家都因为不能顺应时代的潮流发展,且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和战争,最终都走向衰败。
而作为上述九个大国中的“后浪”,目前仍处在“潮头”的美国,在这次新冠疫情中,尚未有行之有效的控制疫情的举措,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仍旧持续增长。
相对而言,作为新时代的“后浪”,中国在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制度优势,在有效防控疫情后,已经复工复产多时。
但就目前而言,尽管中国具备成为世界大国的基本条件,我们依然是发展中国家,仍旧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为避免重蹈覆辙,中国仍需保持谨慎,要始终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平崛起,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当前中国正走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终将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刘若锋,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外交学院国际关系专业
文字编辑:邓晓艾
图片编辑:邓晓艾
图片来源:网 络
扫描下方二维码继续阅读美文哟~
全球化 | 中美经贸 |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