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华态度愈加强硬,鹰派重回白宫权力中心,怎么办?
欢迎点击上方蓝字“民智国际研究院”进入公号主页,
再点击右上角“...”,在弹出选项里将公号设为星标★
○
每周中美观察
每周中美观察(33) | 2020.7.30
近日,面对美国新冠肺炎疫情的不断发酵、以及中美关系越发加速的螺旋式下降,各项民调显示,特朗普的对手拜登支持率正扶摇直上,为此特朗普核心决策层的对华政策正日益尖锐,频祭大招。
先是6月以来特朗普政府的幕僚们接连发表演讲,大谈攻击中国、密集炮制涉华政治谎言;
后有7月21日以“保护美国的知识产权和私人信息”为由采取升级行动,单方面限时要求中国关闭驻美国休斯敦总领馆;
再到7月23日国务卿蓬佩奥压轴出场,在加州尼克松图书馆发表以“中国共产主义与自由世界的未来”为主题、被视作开启新冷战的“新铁幕演讲”,试图翻转过去50年来对华接触政策的基调;
大选临近,权力的游戏再度上演。看似凶猛的系列攻势与多线发难的背后,明确地昭示着华府通过制造外交冲突、营造鹰派行为的现状。其主导下的对华强硬与失智状态,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然而,上述种种为了个人政治生命不惜裹挟中美关系、赌上中美未来的举动,舆论却不怎么买账。
媒体舆论
偏左派媒体
7月23日报道,美国政府对新冠疫情灾难性的应对,造成了特朗普在大选前的民调支持率较为低迷,而选择关闭中国驻休斯顿总领馆,则是“为了制造强硬的态度,同时避免造成重大冲突的风险”。
7月24日报道,蓬佩奥此番演讲是“愤怒的哀叹”、“冗长的意识形态的咆哮”,这种谴责会产生相反的效果。
7月23日报道,关闭总领馆是特朗普为转移因抗击疫情不力产生的舆论压力、向选民传递反华讯息、为即将到来的大选造势并讨好支持者的政治作秀。
偏右派媒体
7月26日刊登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理查德·哈斯的评论文章,强烈批评蓬佩奥的演讲内容,指责他“对中国、对尼克松和美国外交政策,根本一无所知。”
特朗普及其决策团队
时过境迁,以新冠疫情为代表的几场“黑天鹅”事件已经冲散了特朗普曾经引以为傲的政治资产,大选岌岌可危之际,挑动中美的对立似乎成为其连任的唯一筹码。
然而表面极其豪放爱秀,但同时极其精明的特朗普也很懂得高举轻放。在下令关闭领事馆与蓬佩奥发表演说后,本该在推特上大放厥词的懂王却悄无声息,足以见其对表演程度出神入化的把握。
这也恰恰说明今天的美国拿不出行之有效的政策选项,更无法付出相应的代价去完成“改变中国”的找茬战略。
反观其一众幕僚,尽是走通过发表过火言论、抹黑中国来为自己政治生涯奠基的晋升之道,倒是使得白宫的鹰派色彩愈发浓重。
目之所见,华府内部似乎被落后的意识形态战略分析框架和认知理念所指引,成了对华战略焦虑的集中反映与表达之地。
民小智点评
从美国国内政治生态来看,近来一系列的反华攻势,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而是随着选举形式的改变,来自特朗普整个决策团队不计后果捞取政治资本的下策。
即寄希望于以过激行为引起中国的强烈反制,通过戏剧性表演构成的压力,把国内的注意力从疫情防控不力造成的现实成本中转移开来。
然后特朗普便可以沿用共和党总统的传统套路,摇身一变成为危机时刻的强硬派政治领袖、国家安全的捍卫者,产生催票固票的效应,政治生命得以顺利延续。
然而,美国民众的忍耐力恐怕也是有限的。在美国正处于因为内部治理和疫情防控面临政治危机的时候,避重就轻地想用一场冷战来玩套路,难免太过苍白无力。
从维持国际单极霸权需要来看,原本具有压倒性优势、一家独大的单极霸主,却正在被中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追赶上来。
美国需要借助极限施压的手段在短时间内击溃中国,向潜在的挑战者证明自己依然是不可挑战、不可战胜的,从而在心理因素上保证霸权地位。
与此同时,美国定义自我的方式向来都是寻找并定义一个敌人,如今没有比眼见崛起的中国更为合适的选择。
在美方非常自洽的逻辑里,中国的崛起就是由中国共产党、中国的政治制度与政治结构带来的,如果想要彻底消除这种可能性,便需要改变中国内部的政治结构。
因此,美国单方面在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与治理理念上对我们不容,掌权的华府鹰派们也借机煽动起中美意识形态的对立。
但事实上,当今的世界已经告别冷战词汇诞生的年代了,在意识形态已经失去动员能力时,蓬佩奥之流对冷战红利的透支结果自然是呼声寥寥。
从中国的应对与反制来看,首先,单方面妥协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的国家利益从来都不包括让美国喜欢和表扬,美国的忌惮之处也正是在于无法阻止中国在选择了自主道路后的事实发展。
其次,若是把近期美国的举动放在中美关系与中国国家利益的大棋局里观望,战略定力才是重中之重。
作为越发靠近世界舞台中心的崛起大国,眼下的关键在于如何认识与理解美方的不确定性行为,同时避免陷入到情绪性的回应中去。
值得欣慰的是,迄今为止我们都在严格通过外交渠道做出有尊严的外交表态,而这份在反制的同时表现出努力维护中美关系在正常轨道上运行的意志和努力,才是大国应有的有理、有利、有节之姿态。
总的来说,目前为止大国战略稳定的底线——相互确保毁灭与核武器的基本技术属性还没有颠覆性变化,主要经济体复合相互依存的客观态势与全球产业链存在的客观需求也还没有实质性变化。
那么对于中美体量的国家来说,在此限度内的试错碰撞在未来将会是常态。既然中国注定要和在心态上稍有崩溃的美国决策者打交道,不妨始终保持战略自信和韧性的节奏与稳定,以观其效。
作者:刘馨阳,民智国际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复旦大学国际政治专业。
文字编辑:顾锦东
图片编辑:顾锦东
图片来源:网 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