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莉莉娅我的星》:用爱与生命来丈量星空 | 疏醉

疏醉 星云科幻评论 2023-05-14



//

用爱与生命来丈量星空

——评石黑曜小说集《莉莉娅我的星》

文/疏醉

//


《莉莉娅我的星》

作者:石黑曜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9年11月


石黑耀是一位风格独特的科幻作家,他的作品很少会去对宏大浩瀚的科幻命题进行推演和解构,反而更喜欢将视角投注于那些因为科技变革而发生人生重大转折的小人物,以瑰丽的笔触来对他们人生境遇进行描写刻画,将人类的爱与温情展现在我们眼前。

本书中的五个故事无不是如此:新生与传承的温情科幻《貔貅》,以个人情感映射宇宙幻想的《莉莉娅我的星》,聚焦自我与追寻的废土朋克《离开蓉城》,刻写极致之爱的《Amour》,以及宏大而又充满童趣的奇幻冒险《武汉往事》。

宏大的科幻背景如同浩瀚无垠的暗沉星空,而那些小人物的人生则如同那无数闪耀的璀璨星辰,他们的情感与人生如同一道道星光,让整个宇宙不再冰冷孤寂,充满爱与人性的光辉。

“时间可以被虫洞折叠,但爱不会。”





《貔貅》



这一篇故事主要讲述了“我”应煤矿公司的邀请,如何通过基因技术,创造出新物种“貔貅”的故事;在创造“貔貅”的过程中,我不止一次的思索起故去的姥姥、我、神话生物貔貅和我创造的生物“貔貅”之间的关系。本文中的貔貅既是指故老相传中的传说生物,也是一种被现代科学所创造出来的新物种;而这一新一旧也代表着姥姥与“我”因为生活环境而形成的对立观念。“貔貅”是链接整篇的意象,是姥姥与我、我与貔貅,过去与现在,传统观念与科学知识之间的纽带。如同姥姥将爱倾注到我身上一样,我将爱倾注到人造生物“貔貅”身上,我渐渐理解了姥姥对于“貔貅”所代表的传统观念的固执,也理解了姥姥对我的爱。虽然在成长过程中我和姥姥之间的关系因为她所秉持并相信的传统观念而从友好到对立最后僵持至姥姥去世;在姥姥逝去之后,我也从貔貅身上感受到了她对我的爱,这种既对立又依存的关系像极了新生物“貔貅”在细胞层面的三种共生。为了生命的世代传承,对立所带来的矛盾虽然让我们感受到痛苦,但是生命也在痛苦中艰难前进,开创新的未来。

而这一点也在我创造与改造“貔貅”这种新物种的过程中所渐渐领悟,并且将这种爱传递到我所创造的物种身上。古老的传统观念和先进的现代理念互相之间无法理解,但爱让他们互相包容,并在交替过程中传承发展至今……




也许给予足够的时间,它们终究能够寻找到合适的基因片段,取代Spi-213Nwa-019,这些带给他们无数代痛苦,却让他们能够生存下去的东西。但在那一刻到来之前,他们会用尽全力,繁育那些幼小的个体,会为了看到那一刻的美好,忍耐所有来自这个世界的苦难与恶意。

这些微不足道的“貔貅”,将把这信念代代传承。



《莉莉娅我的星》



“这个故事是关于一个男人如何失去又找回人生目标的旅途”(作者自述),布满星辰的无垠天空是这篇文的底色,主角“我”是朝着心中星辰前进的一束光,而那座星辰,就是莉莉娅,“我”的挚爱。这个故事是前言中所写的“因为科技变革而让人生发生重大转折的小人物”的最佳描述。

作为主人公的“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都是因为人类的科学研究离他而去。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心底都有这样一颗星,他们穷极一生就是为了触及其光,那就是他们的梦想。”


母亲、妻子、女儿的离别是她们追求心中的星而做出的选择,与此同时,他却陷入迷茫,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意义,是母亲和女儿的话语点醒了他,最终决定用生命去践行莉莉娅的遗志,成为“注定帮助他们实现那些梦想的人”。本篇剧情开始于主角“我”登上一去无回的宇宙飞船后对一生的回忆,故事却是从“我”的父母就开始了,我和莉莉娅的爱情、莉莉娅的研究与安塞波的出现,安塞波的发展和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由小及大,由点及面再及立体三维,个人的命运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

但文中最令人震撼最动人的却不是作者对于“安塞波”这个概念的设想和证伪,更不是人类在宇宙中的发展史诗,而是主人公“我”在“太空遗书”中带着对亡妻的深深思念回忆的一生点滴……




也许,虫洞那边是更为遥远的宇宙,连时间也会折叠翘曲。届时,你我也将在过往中再次相逢。

我衷心期望如此。

哦,我的莉莉娅,我的星。


《离开蓉城》


故事的时间在未来,科技高度发达的人类在不断的发展前进中离开了地球,高超的科技让他们实现了在不同形式生命形态间来回转化,成为神人一般的存在。在发展过程中,他们离开了地球,离开之前在地球上创建了无数庞大的蚁巢城市,通过幻镜和其他高科技产物,让孩子们只需要待在自己的居住舱室里就能满足一切需求;

与此同时,并不是所有人类都愿意离开地球进入蚁巢城市,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成为神人离开地球,前进还是留守,是横亘在所有人类面前的问题……故事开始于三个少年和一个少女的相遇,随着他们怀着各自目的坐上同一辆车踏上旅程,一个背景宏大的未来世界展现在我们眼前。On the Road是这个故事的英文名,既是指主角四人在路上遇到的事情,也是指背景中那些利用科技成为神人,推动人类文明在宇宙间不断探索发展的过程,契合了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和背景主题。这个故事在类型上应该属于作者把科幻置于公路文学以及废土世界这两种类型的试验,在四人同行的一路上,有刚开始的熟悉与磨合,有对世界背景的探索,有理念上的分歧,有面对困难时的冰释前嫌与合作应敌……就剧情来说这是一篇很精彩的公路故事。但这个故事并不完美,问题在于前面大部分的剧情引入和世界观铺垫的速度较缓,POV视角与少年少女们的冒险,解谜式的对世界进行探索,一点一点的揭露地球被抛弃的真相、避世者的选择这些都很有趣,但是后期强行引发的战斗以及最后机械降神的情节作为结尾略显老套与意义不明,而尾声中给出的大纲式命运解说将时间一下子拉到了几十年之后的狂想导致脱节和疏离感更甚……

这个故事的世界观和设定值得用更长的篇幅来讲述。




“对于如今的人类文明,我们每个人实在太过渺小,我们的存在几乎没有任何意义。面对这一光速变化,有人选择转身逃避,有些人选择尽力跟随。我们穷尽一生,终将被世界抛弃。而与此同时,那些人类中的先驱者,开拓者,那些神人,他们勇往直前,甚至轻而易举地抛弃了整个世界,这无疑令人感到沮丧。”

“但也只有我们,才拥有整个世界。”

《Amour》


Amour是法语“爱”或“爱人”的意思,而这篇故事也跟“爱”有关,是关于一个人如何追求到纯粹而又极端的爱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背景也发生在未来世界,星门中转站的建立,让人类的足迹足以跨越越来越多的星系,同时越来越多的奇特智慧生物出现在人类的眼前,比如一团气态生命体。是的,这个故事中主角爱上的,就是一团名为凡涅拉的气态生命体。主角“我”将纯粹的爱视为人生的追求目标,但令他沮丧的是让他感受到爱存在的凡涅拉这种气态生命体却难以理解“爱情”这个概念……爱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不同生物之间能否相爱,如何向一个根本没有“爱”这个概念的生命阐述爱为何物?

这些问题在主角牺牲自我与凡涅拉融合的那一刻都得到了解答。


“所有曾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努力在融合完成的那一刻,通通成为新生命的记忆。你最后的念头,可能仅仅是‘我已不再重要’。而最讽刺的是,‘你’的确已经不再重要,‘你’已经成为了‘我’。”


融合,是凡涅拉那个种族所特有的死亡方式之一。与其他生命体融合,两者的记忆归一,生命归一,个体消失,新生命出现,这是死亡也是新生,更是对主角来说“爱”的表现,更是作者对于“爱”的阐述。

以科幻的背景用奇特的生命体来对“爱”这一概念进行解构和诠释,这种操作不禁让人眼界大开,默然叹绝。



《武汉往事》



这是一篇清新自然的奇幻故事,扎根于武汉的风土人情之上,描绘了外婆秀芳、妈妈梅子和小女孩丫头因为巫术而发生的人生变化。

故事的可读性很高,剧情层层引进,丫头在外婆家的奇幻探险(《外婆、阁楼和鸭子》)引出和母亲妹子的前尘往事(《汉江路》)和外婆也是巫婆秀芳的神奇一生(《玉如意》),人物的塑造和情感描写水平高超,整篇合起来是一个以巫婆秀芳一家人为中心,依托于武汉风俗的精彩奇幻冒险经历。





总体来说,我对石黑耀这本科幻选集的评价是四星。 从故事本身来说,《貔貅》《莉莉娅我的星》这两个科幻故事无论是故事结构、科幻构想还是其中蕴含的感情上面都达到了极高的完成度,近似于完美;《武汉往事》作为一个带有独特风土人情的奇幻故事,清新爽口;《离开蓉城》虽然略有瑕疵,但是世界观和设定让人眼前一亮;Amour是一部可以用纯粹来形容的作品,Part1让我们感受到极致的爱,Part2则带来了一个充满瑰丽想象的未来世界和神奇的物种构想,但这两部分的搭配有些风格不搭,其实完全各自可以发展成同一世界观的独立篇章,一个写爱,一个写想象……

根据作者在后记中的自述,我们可以得知本书中作品的创作顺序是《貔貅》Amour、《离开蓉城》《武汉往事》《莉莉娅我的星》,如果按照这个次序来看,我们会发现作者石黑耀老师对自身创作方向的多种尝试与努力,而创作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是一位未来值得期待的青年科幻作家,希望石老师未来能带给我们更多打动人心的作品。

【作者简介】

疏醉,一个从小学开始就喜欢看小说并且在看完后写写读后感的家伙;什么都看,只要好看;本职其实是一个四海飘荡的远洋船员。





推荐阅读

19 June  2020


● 大教堂和飞鸟:评《莫比乌斯时空》 | HeavenDuke● 一位科幻作者的进化史——评《地球无应答》| 吕默默● 如果你的人生是薛定谔的猫——《人生算法》评论 | 韬子





2020年6月号(总第13期)⑦

主 编:三丰   

 编 辑:阿贤 李雷 罗夏

2020年6月号(总第13期)回顾目录

【网文科幻说】《赛博英雄传》:侠以理工犯禁 | 安迪斯晨风

《明朝》:一切不过是“整幅织绣中,小小的一截针线”| 李桦

③ 昼温科幻作品评析 | 小英

《科幻立方》2020年3月刊评论 | 科幻小筑

《无名盛宴》:幻想如何书写现实 | 钟天意

2020年5月号(总第12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5月号(总第12期)目录

2020年4月号(总第11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4月号(总第11期)目录

2020年3月号(总第10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3月号(总第10期)目录

2020年2月号(总第9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2月号(总第9期)目录

2020年1月号(总第8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20年1月号(总第8期)目录

2019年12月号(总第7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2月号(总第7期)目录

2019年11月号(总第6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1月号(总第6期)目录

2019年10月号(总第5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10月号(总第5期)目录

2019年9月号(总第4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9月号(总第4期)目录

2019年8月号(总第3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8月号(总第3期)目录

2019年7月号(总第2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7月号(总第2期)目录

2019年6月号(总第1期)回顾目录

《星云科幻评论》2019年6月号(总第1期)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