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洪兰教授演讲:《大脑与人生——造命者天,立命者我》

2017-10-18 洪兰教授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编注


2017年9月29日,在南怀瑾学术研究会主办的“认知生命——第五届太湖国学讲坛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上,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原所长、台北医学大学洪兰教授,做了《大脑与人生——造命者天,立命者我》的精彩演讲,针对时下人们的有关困惑,可谓对症开方。


比如:


你的大脑由谁操控?

大脑可以改变吗?神经细胞可以再生吗?

健忘与阿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有关系吗?

人生会输在起跑线上吗?

成功的人赢在哪里?

“用进废退”,也适用于大脑吗?

传言“人只用到10%的大脑”,真的吗?

主动学习与被动学习,对大脑的改变有何不同?

严重中风患者主动改善了健康,你相信吗?

观念引导行为,行为改变大脑,“大脑”产生观念……

怎么对待孩子?

如何从忧郁症走出来?

自己可以把握情绪吗?

情绪是什么?

对付压力最大的武器是什么?

如何减少误会?

我们对外界信息的解释,是客观的吗?

如何面对选择的焦虑?

教学生最重要是教什么?

事情发生了,后悔与补救哪一个更重要?

你知道吗?丘吉尔、毕加索、爱因斯坦、李光耀……都曾经是阅读障碍者。

乐观,悲观,是习惯吗?

一个笑话讲三遍就没有人笑了,为什么一个不愉快的事要在心里讲三十遍?

抱怨像骑木马,为什么?

幸福的泉源是有钱吗?诺贝尔为何要捐款设立诺贝尔奖?

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

南师赠洪兰教授父亲句:“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

洪兰教授父亲告诉她什么?

 

今征得作者授权,分享演讲视频(未删节)与PPT,以飨读者。


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b0561ypv85z&width=500&height=375&auto=0




相关阅读


宗性法师演讲(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

祁和晖教授:南怀瑾大师开放型学理思辨风范(下)

祁和晖教授:南怀瑾大师开放型学理思辨风范(中)

祁和晖教授:南怀瑾大师开放型学理思辨风范(上)

肖仲伟代表苏州市吴江区致辞

肖军代表七都镇致辞

南国熙代表南师家人致辞

陈知庶: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易智峻: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郑宇民: 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孔丹: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辞

张连珍: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辞

李光富: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致辞

胡德平:在南怀瑾老师辞世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

朱清时: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会上的致辞

认知生命——第五届太湖国学讲坛暨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纪念活动简报

纪念袁焕仙先生诞辰13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

四川纪念袁焕仙先生、南怀瑾先生活动简报

喻学才:士之楷模——纪念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上)

喻学才:士之楷模——纪念南怀瑾先生逝世五周年(下)

陈佐洱:天香桂子落纷纷 —— 忆南怀瑾老师的爱国情怀(上)

陈佐洱:天香桂子落纷纷 —— 忆南怀瑾老师的爱国情怀(下)

汪道涵、南怀瑾与九二共识

熊光楷:世上苍生架上书——与南怀瑾先生一席谈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南怀瑾先生的生平、事迹与学术研究

微信:nhjxsyjh

长按二维码关注

长期征文及史料    邮箱:ws@nanss.org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本信息


纪念南怀瑾先生诞辰百年征文启事


(温馨提示:请按住屏幕上下划动)

戊戌(2018)年二月初六(西历3月22日),是南怀瑾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为此,本会特向海内外广大读者、朋友征集纪念文章。


一、文章内容,可在但不限于以下范围:


1、读先生的书,或听先生的课,或感受先生身教言传,所受到的启迪,所作的反省,于身心修养、做人做事、生活工作、学习学术、自立立他、贡献社会,有何改善与进步。


2、对先生生平、事迹、身教、言传、学术的认知与理解,可从某件事、某个角度、某个方面谈,亦可从多角度多方面谈。


3、与先生交往的故事与感想。


4、受先生影响、启发,或发扬光大先生思想,应用在实践中,利于自他、社会、国家乃至人类的案例。


5、先生辞世以来,吾人在修养、行为、生活、工作、贡献社会等方面,有何反省、改善与进步。


 6、其他。


二、体裁、字数不限,但希望精炼。


三、截稿时间:从即日起,至2017年底。


四、投稿邮箱:


ws@nanss.org

nanssw@163.com


五、不论用真名或笔名署名,均请附作者真实简介与联络办法。


六、所有来稿,本会将作为史料保存,并酌情在本会网站、微信平台发表。


七、投稿者,将有机会获邀参加有关纪念或学术活动。

 

南怀瑾学术研究会

南怀瑾文教基金会

联合发布

丁酉(2017)年4月17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