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学情调研考试

2018-03-22 语文试题与作文


试题仓库!应有尽有!最新高考试题作文高中试题小学试题作文初中试题作文中考试题作文!关注本号可每天收到各种资料。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高三下学期学情调研考试

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要坚信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知识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走心不能离开国家。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中国人是龙的传人。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历史证明,当国家分裂,文化发展的血脉会中断,何谈文化自信!

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鲁迅先生虽然批判了中国人的劣根性,但他也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近代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是统治者的“治绩”。中国近代表现的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朝廷腐败和社会腐败的“治绩”。

文化自信当然包含人数众多的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的自信。各个文化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都能从自己专业领域发现文化自信的历史根源和文化传统,也都能以自己的创造性贡献强化人民的文化自信。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中国学者和专家以一个拥有丰富文化传统和文化自信大国学者参与世界的文化交流极为平常。可以预期,在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中,中国学者会日渐增多。单面输入和接受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就是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

文化自信问题不仅属于文化,它与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不可分。坚定文化自信,就是坚定民族的自尊、自强。中国现在已经不再像旧中国那样在在世界政治舞台缺位,而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带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自信地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光明日报》(2018年01月08日15版)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坚定文化自信,不是看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B. 有一个统一的国家是正确的国家观,是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

C. 如今,中国学者和专家参与世界文化学术论坛和文化交流极为平常,中国学者正日渐增多。

D. 我们正带着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走向世界政治舞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从内涵方面界定了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人,也是文化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B. 第二段谈文化自信与国家的关系,强调统一的国家和民族对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

C. 第三段用鲁迅的话证明近代国民劣根性并非中国人本质特性,而是统治者的“治绩”。

D. 第四段从中国学者广泛参与世界文化交流角度谈文化自信包含了知识分子的自信。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化的载体包括文物和典籍,理解载体中深层内涵和内在精神,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

B.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只要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就会中断。

C. 文化专业领域知识分子也都能以创造性贡献对人民的文化自信起到强化作用。

D. 文化自信与文化相关,但国家的强大、民族的独立也为文化自信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 试题分析:题干“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本题是对文本内容的考查,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A项曲解原文。原文“要坚定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选项中的“不是”改变原意。C项已然与未然。原文有限定“可以预料”“会日渐增多”。D 项信息遗漏。原文信息是“带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走向世界政治舞台的中心”。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

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分析和推断文中重要内容的论据推理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C论据作用理解失误。鲁迅先生的话强调中国并没失掉民族自信力。证明“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同时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3. 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B说法过于绝对。“只要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就会中断。”原文无据。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楼道里的关门声

杨乃云

七层的楼房,我住四楼。

刚住进来的一段日子里,每天都被“咣”地一下关门声震醒,并且是在刚刚入睡的夜半时分,接着又是一阵噔、噔、噔的脚步声。

开始几天尚能忍受,以为可能是一种暂时现象。日子久了,再有涵养的人,情绪也会失去平衡。终于有一天,我再也忍耐不下去了。门响过后,我爬起来刚要下床,被妻子一把拉住:“干啥?”

我忿忿地说:“我明白了,准是七楼那个‘缺教’的浑小子。不行!我得去警告他一下,总得懂点公德吧!”

妻沉默一会,说:“明儿再说吧。”看来她也受够了。

早上起床后,我要去七楼。

妻喊住我:“先别!要去说也要讲究个方式方法。刚搬来互不了解,以后熟悉了都是好邻居,这样冒然地去,说不好会伤和气的。我必须先去打探明白究竟是不是七楼那个孩子。”

还是女人心细,想得周全。我把希望全寄托在妻子身上了。

几天过去了,响声依旧。我又发作,刚爬起来又被妻子拉住,她细声地说:“深更半夜的,别去了。习惯就好了。”

“习惯?还需培养这样的习惯?岂有此理!”我的火一半来自关门声,一半对着妻子的不负责任。

妻子似乎洞察出我的心思,耐心地说:“先躺下,听我说。是七楼那个孩子。我打听清楚了,他爸爸是工人,妈妈得了癌症又下岗。孩子今年高考,为了帮助妈妈治病和筹措高考的资费,每天白天复习,晚上在一家酒店打工。”

我的火基本消了一半。不过又一想,孩子是遭人同情,但关门时轻一点不就得了,何必用那么大劲。

以后的日子里,门继续响,我继续醒……不知不觉中,我真的习惯了,每天听完那“咣”的一声,便会很快地睡去。

这几天我突然失眠了。追其原因,原来几天没听到门响了。我推一下妻子:“哎,怎么几天没听到门响了?”

妻闭着双眼:“你仔细听。”

我屏住呼吸,侧耳细听。不大一会儿,楼道里传来“啪哒”一声,声音很轻,但很清晰,像是门锁的声音。再细听,沉重而缓慢的脚步声由模糊而清晰,又由清晰而愈来愈模糊。

我漠然地转向妻子,没开灯,借着窗外投进的月光,发现妻子眼角上挂着两行泪珠。

妻子仍没睁眼,从喉咙里挤出一句:“他妈妈死了!”

我默然了,无力地瘫倒在床上。

接下来便是连续几天的失眠,静候着那一声仿佛托着我神经的“啪哒”一响。既然睡意渺然,不如下楼去等。我轻轻地下床,披上外衣。妻子没有阻拦,翻来复去地躺在床上。

我小心地走下楼梯,拧开门锁,摸一块石头把门掩住。然后一个人静静地坐在门外的台阶上。

孩子终于回来了。双手抱着肩膀,抖抖瑟瑟地跚步走来,像一株风霜中摇曳挣扎的小树。

我的心不知为什么骤然间怦怦跳动起来。

孩子发现了我,先是一惊:“谁?”

“哦!是我。”我捂着胸口站起身来。

孩子一定神:“大爷,是您。这么晚了没睡,在等人?”

“是!噢,不、不……”

孩子看到了虚掩的楼道门,突然明白了什么:“大爷,对不起,前些日子可能影响您睡觉了!”

“没——没有!”

“大爷,”孩子颤声说,“我那是特意的。那时候,妈妈只要一听见这门响,脸上立刻就会露出笑容,说一声‘儿子回来了’,然后放心地合上眼睡觉了。”孩子眼里的水光合着水的月光在闪动。

“孩子……”我搂起孩子的肩头,一同迈进虚掩的楼道门口。

孩子一手拧住门锁的拉钮,将门小心地掩好后再慢慢地把手一松,只听门锁“啪哒”一响。

我的心骤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的标题“楼道里的关门声”既是故事的起因,也是故亊的线索。同时设置了悬念,起到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的效果。

B. 小说善于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比如对“我”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对孩子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C. 文中加点词语“漠然”表现了 “我”性格中的冷漠,和妻子的落泪形成对比,同时与结尾“我”的落泪形成巨大的反差,增添了文章的感染力。

D. 小说结尾“我”与孩子和谐的一幕令人感动,从而为我们揭示出一个朴素的主题:人与人之间尤其邻里之间要懂得互相体谅、包容与关爱。

5. 赏析小说中画线的句子。

6. 小说结尾“我的心骒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原因是什么?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

【答案】4. C    5. ①“终于”表现了孩子的归家之晚,“抖抖瑟瑟”、“跚步”表现他备受生活重压的疲惫神态。 ②“像一株风霜中摇曳挣扎的小树”用比喻手,形象描绘出孩子受到命运打击与折磨后的自立自强。

③表现了我对他的情感的转变,由最初的僧恶情慨变为同情与赞赏,为下文我与他进行交流,明白他当初关门声音大的原因,最终尽释前嫌做铺垫。   

6. 第一问: ①为孩子的细心,懂事而感动; ②为当初自己对孩子的误解而惭愧;③因为孩子经历的丧母之痛而揪心。

第二问: ①丰富了人物形象。“我”的形象已由当初的暴躁粗糙交得细腻,人物形象更丰满;②深化了主题,人性本善,当你懂得了体谅,才真正懂得了关爱。③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和想象的空间,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解析】

4.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C“我性格中的冷漠”不准确,我漠然是因为不明白声音变化原因,同时此处也并没有与“妻子的落泪形成对比”的意图。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5. 试题分析:题干是“赏析小说中画线的句子。”本题考查欣赏作品中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此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一般做题的思路是,将原文语句中的关键词语(代词、喻体、深刻的词语)转换成语境中的直白含义,然后将这些零散的含义根据原句顺序,组成通顺的话表达出来即可。赏析一个句子,首先要对句子的内容进行分析。如果是运用了某种手法的句子,可以从手法着手,结合文章的内容答出句子使用的艺术手法及其效果;如果没有使用艺术手法,可以抓句子中的关键词赏析。本句是人物描写,要考虑到人物描写的方法,抓住关键词“终于”“抖抖瑟瑟”“跚步”等词语,着眼比喻修辞手法赏析句子。“终于”一词表现了孩子的归家太晚。“抖抖瑟瑟”、“跚步”表现他在母亲去世后备受生活和精神的重压下的疲惫把“他”比喻成“像一株风霜中摇曳挣扎的小树”,“风霜中摇曳挣扎”表现出孩子受到命运打击与折磨后的独立、坚强。这句话在感情上拉近了“我”与孩子的距离,接下来“我”的情感的转变,在结构上,由最初的僧恶变为后来同情与赞赏,为下文与他交流,尽释前嫌做铺垫。综上,本题可以从关键词语的运用上,艺术手法上,情节结构上和作者的情感变化等方面赏析。   

6. 试题分析:题干是“小说结尾‘我的心骤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原因是什么?这样结尾有什么好处?”本题考查分析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这道题考查分析小说结尾这句话的原因以及结尾的作用。一共两个小问,要分开回答。第一问是概括原因题。结合文章内容可知,“我的心骤然一缩,眼里涌出泪水”的泪水有着复杂的感情:作者明白了之前孩子关门声音太大是为了告诉母亲自己回来了,让母亲开心,放心睡觉的。作者因孩子的细心懂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也是当初自己对孩子的误解流下了惭愧的泪水你,更有因孩子经历丧母之痛流下了同情伤痛的泪水。第二问是分析小说结尾的好处。这是属于情节安排的考查,要结合小说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艺术效果即对读者的影响来回答。首先丰富了“我”这一人物形象。“我”的形象已由当初的暴躁粗糙变得细腻。这样的收尾揭示出一个朴素的主题:人与人之间尤其邻里之间要懂得互相体谅、包容与关爱。艺术效果上,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以心灵的震撼和想象的空间,耐人寻味。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部顶着“1200万元”巨制名头的动画《戚继光英雄传》预告片在网上播出后,却遭到网民们一致恶评。不仅如此,13位动画业内人士也质疑投资的真实性,要求制片方还中国动画尊严。

更让人惊掉眼球的是,6位刚毕业的大学生网友,制作了和该片一样的预告片,3D画质明显提高,但仅仅耗时三天,制作成本则是:泡面一箱,咖啡若干袋,AD钙奶4支,A4纸半包,这无疑给了劣质动画一个响亮的耳光。

许多动漫企业制作动漫的目的,不是遵循观众欣赏趣味和市场诉求。而是为了获取政府补贴。因此,动漫企业制作动漫片的流程一般是,先制作出批量的动漫片,然后在电视台和院线进行公关,最后到政府钱库里领赏……如此畸化的产业链,自然是功利当前,有量无质。

动漫产业的灵魂是创新创意,这固然常要金钱的刺激和支援,但若陷入孔方兄的钱眼不可自拔,创新创意就为铜臭所污染,这样的产业,注定是泡沫化的。

(华西都市报《从《威继光》看动漫产业的“代短”》

材料二:

 

材料三: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把握宣传向导,突出重大主题。围绕党的十九大、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一批优秀重点作品,继续组织推动“百部中国梦电视纪录片、动画片扶持计划”“中国梦正能量动画短片创作计划”“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等重大工程项目,超前谋划,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发挥好政策杠杆和专项资金作用、争取持续出精品、出人才。

(新浪网《高长力:2017年将推动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

材料四:

广州最近对青少年展开一项调查——“迪斯尼意味着什么?”答案是,不只是“米老鼠”,更包括衣服、文具、电脑游戏、皮包连锁店、专为暑期炮制的电影大片。将近70%的孩子也知道把迪斯尼定义为“商品、文化附属产业”。

事实上,由迪斯尼等公司主导的动漫产业,包括动画卡通、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等内容,正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又一个全球经济热点。美国网络游戏业连续4年超过好菜坞电影业,成为全美最大娱乐产业,而上世纪曾以《大间天宫》写下“辉煌的中国,却沦为动漫产品的最大输入国,有统计数字称,米老鼠、史努比,Kity 猫、皮卡丘和机器猫,仅这“五位”每年就从中国卡通市场“掠走”6亿元,巨大的市场和薄弱的原创力量,将中国动漫市场80%以上的盈利源源不断地向日本、美国输送,

中国动画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从五千年历史文化中寻找新的灵感,比如重新发掘绵延上千年的皮影艺术,同时从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日本的宫崎峻等处“拿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成功推销文化产品的运作方式,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上升和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的增强,中国故事也将会推动本土动漫产业快速前行。

(新华网《中国“孙悟空”与美国“米老鼠”的魅力竞争》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许多动漫企业制作动漫的目的并不纯粹,往往被铜臭味污染,如此发展下去,中国很难产出高质量的动漫产品

B. 材料二显示日本动漫不论是动画人物形象的刻画、画面的塑造、情节的生动程度。还是动画主题曲的创作都在中国之上。

C. 2017 年国家将人力推动经典民间故事动漫事业的发展,一系列重人工程项目会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植。

D. 中国有近70%的人把迪士尼动漫定义为“商品、文化附属产业”,动漫产业也正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又一个全球经济热点。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 动画片《戚继光英雄传》粗制滥造,遭到了网民和动画业内人士的批评,甚至都达不到刚刚毕业的大学生的制作水平。

B. 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表示通过超前谋划、统筹安排,围绕党的十九大、建党100 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我们可以推出一批精品。

C. 2011年中国动漫在表现民族特色方面可以说和日本动漫不相上下,但它蕴含的教育意义却与日本动漫相去甚远

D. 美、日的动漫产品源源不断的输入我国,从而获得巨额利润,与我国动漫缺乏原创力量和创新创意不无关系。

E. 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推销文化产品运作方式,就一定能使我国的动漫产业快速前行,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9.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中国动漫产业如何才能良性快速发展?

【答案】7. D    8. BD   

9. ①企业摒弃功利性,遵循观众欣赏趣味和市场诉求,努力创意创新。②国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大力扶植,助力动漫产业。③借鉴国外先进的运作模式,拓展相关产业链。④从我们悠久的历史文化中汲取营养,寻找灵感,让中国故事助推发展。

【解析】

7.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根据材料四第一段可知是广州对青少作展开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近70%的孩子如此定义。

8.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A应为《威维光英雄传》预告片遭到网民的批评和业内人士的质疑。C根据图片信息来看“相去甚远”一说不恰当,B项说法太绝对。

点睛:此类题目答题时应注意分清答题的区域,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分析推理类题目较难,答题时首先浏览选项,在文中找到选项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对照,从中找到与原文表述有出入的答案,就可以做出正确选择。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翟方进,字子威,汝阳人,年十二,失父,好学,为小吏,数为掾吏所詈。蔡父奇其貌,日“有封候貌,当以经术进。”遂辞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屦以给。

积十余年,经学明习,徒众日广,诸儒称之,后以射策甲科为郎,二三岁,举明经,迁议郎。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方进同经、害其能,非之。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内不自安,其后常称述方进、遂相亲友。

数年,迁朔方刺史,居官不烦苛,所察应条辄举,甚有威名、再迁丞相司直,初,方进新视事,而涓勋亦初拜司隶,不肯谒丞相,后朝会相见,礼节又倨。方进阴察之,勋私过光禄勋辛庆忌,又出逢帝舅成都侯商道路、下车立,俟其过,乃就车。于是举奏其状,曰:“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勋不尊礼仪,轻谩宰相,邪谄无常,不宜处位。”上以其所举应科,遂贬勋。

会丞相薛宣坐广汉盗贼群起及太皇太后丧时三辅史并征发为奸、免为庶人,遂擢方进为丞相。时后母尚在,方进内行修饰,供养甚笃,丁母忧,既葬三十六日①,除服起视事,以为身备汉相,不敢逾国家之制。

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免,而上以其重臣,为隐讳。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然朝过夕改,朕无疑焉。”其见重如此。

绥和二年,薨。赐乘舆秘器,柱槛皆衣素。天子亲临吊问,谥曰恭候。

(节选自《汉书翟方进传》,有删改)

【注】①汉文帝遗诏将三年之丧制度变成36天,并垂为定制。

10. 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显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B. 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C. 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D. 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始于汉武帝时期,是举荐人才的科目之一。由郡国或公卿推举,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B. 迁,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升级叫迁升、迁授;降级叫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调。

C. 外戚,是指帝王的亲戚,但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血缘关系。也称“外家”“戚畹”。

D. 疏,又称“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此外还有奏、表、书等。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翟方进宽容谦逊。方进在处理胡常问题时,没有与他针锋相对,而是派遣门下诸生去他的住所询问疑难问题,并记下他的说法,胡常最终被感动。

B. 翟方进忠直敢言。涓勋不肯拜见丞相,傲慢无礼,但对成都侯礼让有加。方进认为这不符合上下之礼,王道纲常,于是上奏皇上。

C. 翟方进严于律己。方进加强自身修养,供养后母十分孝顺,后母去世,他遵从国家制度,待守丧期结束才回来做官。

D. 翟方进备受重视。崔方进与淳于长交好,等到淳于长因大逆不道被诛杀,与他交好的众人都被免罪,皇上也因他是重臣为其隐瞒。

13.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方进同经、害其能,非之。

(2)上报曰:“定陵侯长已伏其辜,君虽交通、然朝过夕改,朕无疑焉。”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 这时候,有清河县老儒生胡常,和方进共同学习经学,内心妒他的才能,诋毁他。(2) 皇上答复说:“定陵候淳于长已认罪,你虽然和他交往,但是早上犯错晚上改正,我不再怀疑了。”

【解析】

10.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通读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为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注意主语常省略。其次找动词,动词通常作谓语。借助句子成份,关键是抓住动词,以动词为中心,找前后结构关系,确定主干,从而断开句子。此外,文言虚词和特殊句式对文言文句读有很大的辅助作用。断句题还可以抓捕一定不能断开的地方,用排除法做题。比如本题:方进知能有余”,句子主语是“方进”,“知”通“智”,“能”是“才能”的意思。该句的意思是翟方进智慧才能有余”,所以排除A、D项。兼通文法吏事”的意思是“兼通法律条文吏事”,“初”的意思是“当初”,所以要在“事”和“初”之间停顿这样排除C项。断句完成后,疏通句意翟方进智慧才能有余,兼通法律条文吏事。当初,定陵侯淳于长虽是外戚,然而凭借才能谋划做了九卿,刚任职,方进独和淳于长交往,称赞举荐他。所以选B

11.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考生在平时学习中应多多识记积累相关的知识。C外戚为帝王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

12. 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意思,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D“他交好的众人都被免罪”错。原文的意思是都被免官。

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还有细节方面容易出题,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特别是细节处,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13. 试题分析:题干是“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能力。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注意特殊句式和虚词,把握语境推断。第一句关键点:“是时”:“这时候”;“宿”:“”;“”:“嫉妒”;“”:“诋毁”。第二句关键点:“报”:“答复、回复”;“”:“”;“交通”:“交往、往来”;“”:“犯错”。

参考译文

翟方进,字子威。汝阳人。十一岁时,父亲去世,爱好学习,做了一个小官吏,多次被缘史责骂。蔡父认为他的形貌不同一般,说: “你有封候的相貌,应该研究经术得以发展。”于是辞别他的后母,想要西行到长安学习经学。后母可怜他年纪尚小,随他到长安,织布做鞋供方进读书。

过了十多年,方进在经学方面精通熟悉,徒众一天天多起来,诸儒称赞他。后来因参加射策甲科考试做了郎。这时候,有清河县老儒生胡常,和方进共同学习经学,内心妒他的才能,诋毁他。方进知道这件事,派遣门下诸生到胡常的住所询问疑难问题,并记下他的说法。像这样久之,胡常知方进的宗旨在谦让自己,内心不安,那之后便常常称颂方进,于是相互亲近友善。

几年后,升迁做朔方刺史,为官没有繁杂的法令,所考察的只要符合律条的就办,很有威名。再升任做丞相司直,当初,方进刚任职,而涓勋也刚授予司隶一职,不肯拜见丞相,后来在朝廷聚会相见,礼节又傲慢,方进暗中观察他,涓勋私下拜访光禄勋辛庆忌,出来时在道路又遇到皇帝的舅舅成都候王商,消勋下车立待,等王商走过了才上车。于是方进检举他的情况,说:“我听说国家的兴盛,要尊敬费者、敬重长者,爵位上下的礼仪,是王道纲纪,涓勋不遵礼仪,看不起宰相,奸邪谄媚无常,不应该处在这个位置上。”皇上因为霍方进所检举符合条律,遂贬涓勋。

恰逢丞相薛宜因广汉地区盗贼群起和太皇太后丧葬之时三输官吏一起征发徭役犯科作奸的事获罪,免去职位贬为百姓。于是提拔方进为丞相。当时后母还活着,方进加强自身品德修养,供养后母十分真诚。遭逢母亲去世,守孝三十六日,宁丧期满才治理国事,自己作为汉相,不敢逾越国家的制度。

    翟方进智慧才能有余,兼通法律条文吏事。当初,定陵侯淳于长虽是外戚,然而凭借才能谋划做了九卿,刚任职,方进独和淳于长交往,称赞举荐他。等到淳于长犯大逆之罪被杀时,和淳于长相好的众人皆因淳于长免官,而皇上因为方进是重臣,替他隐瞒此事,方进内心惭愧,上疏谢罪请求免职还乡。皇上答复说: “定陵侯淳于长已认罪,你虽然和他交往,但是早上犯错晚上改正,我不且怀疑了。”方进像这样被器重。

绥和二年去世,赐乘车棺材和丧葬用品,房柱轩栏皆挂白素,天子亲自几次吊丧,谥号曰恭候。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

赵彦端①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注】①赵彦端:宋代词人。几十年从宦生涯。飘泊流离。这首词大概是在晚年旅途上所作。管倅是他的友人。

14. 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憔悴”二字写出二人容颜的瘦弱疲惫,“天涯”则点出二人相隔之远,“情如故”则点明二人久别重逢,情谊如同当年。

B. 故人在漂泊的途中相遇,可谓“他乡遇故知”,可惜相聚短暂,转眼离别。“何遽”二字意思是“多么匆忙”

C. 《阳关》指古曲《阴关三叠》,好友重逢,理应畅叙离情,如今却不能如愿。聚散匆匆。怎能不伤怀,悲切! 只能唱一曲以遣情杯。

D. “行人”指漂泊的游子,我与朋友都是命运不由自主的“行人”,羁旅他乡,还要送别友人,一个“更”字道出这非同一般的送别和愁怨之深,

E. “愁无据”指愁绪无边。本词借与友人相遇又分别的描绘表现了文人坎坷的命运,全诗充满悲凉幽怨的情感,毫无亮色,读之令人路然神伤。

15. 从写景、抒情和构思的角度赏析“寒蝉鸣处,回首余阳暮”二句的妙处。

【答案】14. AE    15. ①写景角度是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寒蝉鸣”为听觉,“斜阳暮”为视觉。

②抒情角度是寓情于景。凄切的蝉鸣和黯淡的斜阳烘托了诗人浓重的愁情。

③构思角度是以最结情。结尾不直抒胸臆而以最物描写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相象的空间。

【解析】

14. 试题分析:题干是“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首先要读懂是的内容和思想情感。A“憔悴”也指二人处境困苦。“天涯”此外指他乡。E“毫无亮色”不准确,“故人相遇情如放”表现了故人相遇的喜悦。

15. 试题分析:题干是“从写景、抒情和构思的角度赏析“寒蝉鸣处,回首余阳暮”二句的妙处。 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本题要在整体感知诗歌意境的基础上,从中找出关键词句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如“寒蝉”“斜阳”“暮”都渲染了凄凉的气氛,以此来烘托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浓重、凄苦的心情。“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这无边无际的愁苦,该怎样形容呢?词人巧妙地将它融入于景物描写之中,用凄切的寒蝉和暗淡的夕阳光将它侧面烘托出来。“寒蝉鸣”为声,“斜阳暮”为色;“寒蝉鸣”为听觉,“斜阳暮”为视觉,这样通过声色交互而引起读者诸种感觉的移借,派生出无穷无尽的韵味来。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这是典型的寓情于景或者借景抒情的手法。诗中用凄切的蝉鸣和黯淡的斜阳烘托了诗人浓重的愁情。答题时,从景物描写方法的角度、情感抒发的角度和构思角度来作答

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陆游在《游山西村》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吐露出频来夜游,对田园生活喜爱不舍之情。

(2) 苏轼在《赤壁赋》中,面对清幽的月夜,与友人敬酒、歌咏诗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从今若许闲乘月    (2). 拄杖无时夜叩门    (3). 举酒属客     (4). 诵明月之诗     (5). 歌窈窕之章

【解析】试题分析: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乘”“拄杖”“叩”“属”“诵”“窈窕”理解字义去记忆。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语言文字运用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从真正教育学生、磨砺学生的角度来说,对于一些四体不勤、不辨菽麦的城里娃来讲,学习农业知识、接地气很有必要。

②近日有网友在微博上发帖说,医生在他的病例上写了几行字,可谓是龙飞凤舞,他竟然一个也看不懂,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共鸣。

③花脖山最高峰1336.1米,是当之无愧的辽宁最高峰,每年七八月份,这里的云海奇观都会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他们从四面八方前来感悟山高水长。

④最近,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司长李冶透露,由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编制的《谋炭深加工产业发展政策》将呼之欲出。

⑤假司长赵锡勇在多地“考察调研”、很多地方官员被骗的丑闻近日在媒体上传的是纷纷扬扬,然而,截至目前,尚无信息披露云南首接待过赵的部门去报案。

⑥记得访问当天风雨如晦,他赶到办公室时,里面的格子衬衣已经湿透了。我赶紧招呼他坐下,转身去了茶水间给他泡热茶。

A. ①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②④⑥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成语的辨析和修改。本题要求选择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此题可以用排除法。正确。“不辨菽麦,指分不清哪是豆子,哪是妻子。形容愚笨无知。后形容缺乏实际生产知识。排除A、B。②错误。褒贬误用。龙飞凤舞,原形容山势的婉蜒雄壮,后也形容书法笔势有力,灵活舒展。③错误。望文生义。山高水长”:原比喻人的风范或声誉像高山一样永远存在。后比喻思德深厚。④正确。“呼之欲出”:指面像或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非常生动通真,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排除D⑤错误,用错对象。纷纷扬扬,指(雪,花,叶) 飘洒得多而杂乱。可改为“沸沸扬扬”。⑥错误,望文生义。风雨如跑,是指比喻动乱或黑暗的年代。

点睛:分析成语可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①要分辨成语的语义,有的成语有表层意和深层意,切忌望文生义。②要分清成语的适用范围和对象。③要分清成语的感情色彩。④要识别成语与其他词语的搭配。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与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⑤要分析成语使用是否符合逻辑。成语使用的“不合逻辑”主要表现是自相矛盾。成语使用要仔细分析语境。还可以用排除法做成语题。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也需要社会各方力量的共同支持。

B. 网络直播虽然不是“咏宁”失手的直接原因,但直播带来的影响力,以及因此收获的粉丝打赏。无疑是“咏宁”欲罢不能且越来越搏命的无形推手。

C. 上海崇明区政府相关部门对抛撒入江的垃圾进行了打捞,虽然能打捞起来的量十分有限,但产生的费用高达1200多万元。

D. 说到底,不管长春这家餐馆是否存在误导顾客消费的行为以及是否存在宰客现象对商家来说都应引以为戒,及时改正。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B项,语序不当。“虽然”放到“网络直播”前面。C项,重复赘余。高达1200 多万元。可以删除“多”字。D二面对一面不恰当“是否”和后面的“及时改正”矛盾把“对商家来说都应引以为戒,及时改正。应改为商家都应引以为戒。”

点睛:考查语病,先抓典型的语病标志,比如两面词、判断词、并列动词;然后压缩句子,保留主干,看是否残缺、是否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昔日的同窗如今成了全国著名医学专家,张明一见到他,就激动地说:“久仰了,老同学。”

B. 毕业之后,同学们各奔东西,难得相见,你今日有幸把我们请来小聚,真是万分感谢!

C. 刚才还是绝阳高照,可转眼间下起雨来,我们只好去光顾最近的北国商场,买了些生活必需品。

D. 我很快帮朋友装好了电脑,他佩服地说。“你真厉害!”我笑着回答:“过奖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A错误。久仰,早己仰慕,是指与人初次见面时说的客套话。题中他们是老同学,早已认识。B错误。“有幸:有运气,机会好,用于说自己幸运。不能说别人有幸。C错误。“光顺。最初是主人对宾客来访时讲的敬语,后来多用作商店或服务性行业欢迎顾客上门时讲的客套话。题中说自己光顾不对。D正确。“过奖”:谦词,当别人夸奖你的成就或取得的成功时,以表示谦虚。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 个字。

人在站立时,手一时闲了,该往哪里放,与他的身份和“气质”大有关系,①__________,会显得比较谦虚,再辅之以身体前倾,加重亲近和尊敬的感觉;如果把双手背到后面,②________,显得有点摆架子的意思,啤酒肚儿再挺一点,就有些倨傲了。这两个动作,③________;不过人老了,也喜欢背着手,这是为了适应开始佝偻的脊背,与做官的为凸显气派所做的动作不同。

【答案】 (1). 双手交搭于前 (2). 则与谦恭形成一个反差 (3). 一般都是官员习惯做的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是“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冬季,干燥的环境为流感病毒的繁殖提供了完美的环境,不少人患上了感冒。为缓解干燥,驱走病菌、应该多喝水。不要总呆在室内,因为这意味着我们更加接近那些携带有病毒的人,从而患上感冒,尽量多进行室外的运动,增强抵抗力,这样能避免感冒。

①喝水不一定能驱走病菌。

【答案】②接近那些携带有病毒的人不一定能患上感冒。③多进行室外的运动,不一定能增强抵抗力,避免感冒。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这题其实是考查分析推理的合理性,逻辑思维的严密性。第①句“为……驱走病菌、应该多喝水。”这句话的推理明显有问题,前后句并没有条件关系。即“多喝水”并不一定就能驱走病菌。仿照①的方式,第②句“接近那些携带有病毒的人,从而患上感冒推理不严密。因为“接近那些携带有病毒的人”并不一定就会患上感冒。同样,第③句“多进行室外的运动,增强抵抗力,这样能避免感冒”明显推理错误,因为“多进行室外的运动”,未必就能“,避免感冒”。以上推理错误是太绝对了,没有考虑的事情还有其它种可能性。

点睛:准确,这是语言表达的最基本要求。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讲,准确是指用词造句要能恰当地表达事物的特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注意:1.注意辨析同义词,吃准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准确把握词语的分寸,做到用词妥帖,大小合适,轻重合宜;2.按照词义范围的大小和程度的轻重合理安排次序,不得颠倒词序;3.适当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本意。该题中考核“这样可以”“只要”“就能”这些用词。要找出语段推断存在问题分三步走:首先要阅读——读例句,定写法;然后再推导——分层次,看前后;最后再检查——代原文,求连贯。

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目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种“科技神器”层出不穷。例如,“翻译神器”让我们沟通没有了语言障碍,畅游各地;“支付神器”让我们无需携带现全便可轻松消费,方便快捷……科技发展让我们的生活不断提高,但另一方面,各种“神器”也使我们变得没有规矩。例如,“作业神器”使很多学生可以轻而易举完成作业,不再思考;“抢票神器”让不少人可以快人几秒抢到车票,有违公……

读了上述材料,你对“科技神器”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最新试题仓库(每日更新)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8学年度上12月份月考(戳此)

江苏赣榆一中2018学年二学期初学情检测(戳此)

湖北襄阳市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调研(戳此)

四川南充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3月)诊断性考试(戳此)

湖北省七市(州)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调研考试(戳此)

北京人大附中2018届高三内部特供卷(一)(戳此)

湖南衡阳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模(戳此)

福建泉州市2018届高三下质检3月(戳此)

河北定州中学2018届高三下开学考试(戳此)

广西桂林贺州崇左三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合调研(戳此)

福建厦门一中2018届高三下市质检模拟二(戳此)

山东省菏泽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戳此)

辽宁省抚顺市2018届高三3月高考模拟考试(戳此)

河北石家庄2018届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二(戳此)

重庆市巴蜀中学2018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七(戳此)

福建漳州2018届高三下第二次调研3月(戳此)

安徽六校教育研究会2018高三第二次联考(戳此)

石家庄2018届高中毕业班教学质检(一)(戳此)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8高三第二次联考(戳此)

2018年江苏高考全真模拟试卷(一)(戳此)

清华附中中学生标准学术能力诊断性测试 语文(戳此)

厦门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查3月(戳此)

浙江省温州市2018届高三适应性测试(二模(戳此)

河南省太康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二次月考(戳此)

江西省宜春中学2018届高三上二次周练(戳此)

广东七校中山一中仲元中学等2018高二3月联考(戳此)

福州2018届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3月)语文(戳此)

宁夏银川一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戳此)

湖北黄冈市八市2018届3月联考 语文(戳此)

广东重点中中学六校联盟2018 高三第三次联考(戳此)

吉林省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18届高三3月月考(戳此)

甘肃省兰州市2018届高三一诊语文试题(戳此)

湖北省荆州中学2018届高三第十三次周考语文(戳此)

广东华附省实广雅深中2018高三上期末四校联考(戳此)

江西三省十校2018届高三下学期联考(戳此)

山西孝义市2018届高三下名校最新模拟(一)(戳此)

2018年高考语文仿真模拟卷(一)(戳此)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六)(戳此)

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全国统一联合模拟考试(戳此)

安徽省A10联盟2018届高三下学期开年考试(戳此)

江苏省苏州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戳此)

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2018学年高二上期中考试(戳此)

湖北2018届高三毕业生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戳此)

武汉市2018届高中毕业生二月调研语文(戳此)

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戳此)

深圳2018届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戳此)

山西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二检(戳此)

太原五中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阶段性检测语文(戳此)

山西45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戳此)

成都外国语学校2018届高三下3月考语文(戳此)

河北石家庄2018届高三教学质检(二)语文(戳此)

东北三省三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合模拟(戳此)

安徽江南十校2018届高三3月质检语文(戳此)

浙江省新高考研究联盟2018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戳此)

河北省承德市2017/18上高二第一次月考(戳此)

2018学年顺德区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戳此)

湖北黄冈中学2018学年高二年级9月月考语文(戳此)

河南郑州一中2018高三一轮复习测试(三)(戳此)

成都龙泉中学2018届高三9月月考语文(戳此)

福建三明北大附校2018高三上第一次周考(戳此)

江西省红色七校2018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戳此)

广东普宁二中2018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语文(戳此)

江西南城一中2018届高三上第一次质检(戳此)

山西孝义2018届高三上入学摸底考试(戳此)

本文由公众号“语文试题与作文”(ID:stzuowen)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谢谢收看!

扫码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免费关注本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