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日一词丨羡余现象 Peduneancy

心得小芊 语言学心得 2020-02-12

🍂

{ 今日节气丨大雪 }

“语言学心得”

  122   篇

【今日一词】

每天一词,一步一个脚印

一同扎进语言的海洋

  羡余现象 

Peduneancy

1.什么是“羡余”现象?

“羡余”这一概念最早由赵元任先生提出,他在《中国文法》中提到:“羡余是指信息传递中有意添加的多余成分。这种成分担任着传递多余信息的功能,是必要的重复,有其自身的重要作用。”1999年,学者杨明义又对“羡余”的概念进行更为明确的说明:“语言结构的形式超过意义表达的需要,亦即语形相对于语义有所剩余的情形。”

今天小编着重介绍的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的羡余现象。词汇羡余指的是在一个双音节或多音节词中,其中一个词素能代表整个词语或者在多个词素中一个词素没有意义。举例而言,如“妈妈”,“妈妈”与“妈”的意义、功能完全相同;再如“蝴蝶”与“蝶”也别无二致,我们可以说这两个词都存在词汇羡余现象,“妈”和“蝴”则是羡余成分。

2.“羡余”和“赘余”有什么区别?

既然“羡余”和“赘余”都说的是语义或者信息上的多余成分,那么二者有什么区别呢?为了更为直观地表现二者差异,现在小编列出几个例句,大家来做一下辨别:

(1)有些新手妈妈们在给孩子换尿布时总显得手足无措。

(2)在这偌大的校园里,他是我唯一的一位知己。

(3)当虞姬横刀,将一朵生命之花绽放成矛尖锋刃的湛蓝时,我看到鲜红鲜红的血流过雪白雪白的颈。

(4)这些问题可以交诸于司法部门来解决。

很显然,(1)和(4)都是成分赘余,因为“有些”和“们”都表示的是复数概念,“诸”是“之于”的合音,既多余又不符合句法。但是(2)和(3)通过重复起到了强调语义的作用,利用羡余信息来丰富语句情感。

所以通过例句可以看到,“羡余”是语言的一种形式,利用羡余信息可以丰富语言的表达;但是“赘余”则是一种语病,不符合句法也显得多余。

关于“羡余现象”的分析,在词义、汉字等方面也多有研究,由于篇幅所限,将相关研究放在文献部分介绍。

相关文献

(1)《从词义的羡余现象中看词义的演变》(龙朝阳,现代语文,2012年09期)

摘要:语言的形式和意义之间的脱节现象是语言发展演变过程中的正常现象,用词中词义的羡余现象反映出词义的历史演变。原来的形式无法实现意义表达需要时,增加新的语言形式就成为了精确表义的手段。词的本义或先秦文献中的常用义如果活力消退,词义销蚀严重,词义的羡余现象便容易发生。反过来,词义羡余现象可以反映出词义的演变。

关键词:词义羡余;词义销蚀;词义演变

(2)《汉字羡余现象探微》(王鑫,现代语文,2011年07期)

摘要:汉字羡余现象是汉字发展过程中极其重要的构形问题,对推动汉字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汉字羡余现象的表现形式、形成原因十分复杂,人们对其评价也不尽相同。研究汉字羡余现象,对探究汉字发展历史,识读古文字,更好地理解古文献都具有重要意义 。

关键词:羡余;汉字构形;古文字

(3)《现代汉语状之于动的羡余现象探略》(杨明义,南开学报,1999年04期)

摘要:本文将信息论中羡余(Peduneancy)概念引入语言研究。文章认为,语言中的羡余现象系指语言结构形式超过语义表达需要的情形。作者针对现代汉语中状之于动的羡余现象,从类型、成因和作用诸方面予以归纳、分析,指明语言作为符号系统具有灵活性、伸缩性、不确定性,其自身在聚合关系上的类推作用,为现代汉语中大量存在羡余现象的普遍动因,它对语言结构形式具有补足作用,对语言表达具有突出强化作用,有利于语言交际的顺利进行。研究语言中的羡余现象,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解决某些重点与难点问题是有帮助的。

关键词:羡余;状语;中心语;动词;状动组合 


今日一词丨向心结构理论 Endocentric Construction Theory

今日一词丨语义地图模型 Semantic Map Model

今日一词丨语义波理论 Semantic Wave Theory

今日一词 | 内在大纲假说(上)Built-in Syllabus Hypothesis

今日一词 | 内在大纲假说(中)Built-in Syllabus Hypothesis

今日一词 | 内在大纲假说(下)Built-in Syllabus Hypothesi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