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南开语言学刊》2021年第1期
《南开语言学刊》
2021年第1期
《南开语言学刊》(CSSCI来源集刊)2021年第1期共刊发20篇文章。文章栏目包括语音、音系与音韵、语法与语义、词汇与文字、述评等。
往期推荐:
目 录
特稿
01 声调感知的三个基本问题——载调单位、北京话上声的本质特征和曲拱调的阶段性 / 远藤光晓 王萍
语音
16 试论汉语普通话声调听感原理 / 石锋 王大佐
28 普通话声调影响元音开口度的声学考察 / 高凯 路越嘉 冉启斌 夏全胜
36 汉语普通话基础元音的鼻化度表现 / 时秀娟 温宝莹 石锋
45 长沙话双音节词的轻重韵律模式 / 武波
58 藏缅语元音系统的类型学考察 / 芦珺
音系与音韵
67 介词的音节和莫拉表现 / 朱俊玄
74 关中方言见系开口一等字中的i介音 / 史艳锋
81 日语中的“异字同训”所蕴含的底层概念意义——以“カヮ”为例 / 王丹
89 《全明散曲》中的“入派三声” / 张婷婷
93 乙种本《暹罗馆译语》泰汉声调对应研究 / 张玲妹
语法与语义
101 聊城方言的多功能虚词“喽”/ 李华琛 林华勇
112 论“句法分析型中动句”及汉语“NP+VP+AP”句的属性 / 曹敬娇
121 基于南北朝史书的重叠式统计研究 / 王晓玉
词汇与文字
131 《伍子胥变文》中的“■”字新释 / 李玉平
139 词例求证法在古人混号考释中的运用 / 梅强
144 吐鲁番文书中“寒盗”新解 / 褚红
152 壮语“夜”的地理语言学分析 / 鄢卓
述评
160 从功能视角看汉语研究若干问题——著名语言学家罗仁地访谈录 / 杨旭 卢琳
169 《俄语中的格位形态和句法范畴》介评 / 汪昌松 王祥德
176 《南开语言学刊》稿约
提 要
声调感知的三个基本问题——载调单位、北京话上声的本质特征和曲拱调的阶段性
远藤光晓 青山学院大学经济学部
王 萍 南开大学文学院
提 要:本文将北京话的16个单字音作为实验语料,通过改变音高和时长参数重新合成刺激音。以此为基础,通过三个感知实验((1)改变单字音声调曲线前100ms的音高;(2)上声调下降段改为低平调;(3)声调曲线前100ms之后的音高等分合成),系统考察了10位北京人的听感表现。结果表明:改变单字音声调曲线前100ms的音高,不会对声调曲线的调类感知产生明显影响;北京话上声的开头下降段改为平调也不会影响到感知,再次证明了北京话上声的本质特征是“低平调”;上升调和下降调改换为几个音高阶段的组合后被听成原调的比率仍然较高,合成字音的音高分段数量越多,自然度就越高。关键词: 北京话 声调 感知 载调单位 曲拱调试论汉语普通话声调听感原理
石锋 王大佐
南开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汉语普通话 听感测试实验 声调听感格局 听感原理
普通话声调影响元音开口度的声学考察
高 凯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路越嘉 浙江外国语学院西方语言文化学院
冉启斌 南开大学文学院
夏全胜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提 要:本文以10名发音人(5男5女)所发汉语普通话中四声俱全的188个音节为对象,考察了不同声调类别影响单元音和二合元音开口度的情况。根据以往有关看法,将普通话的四声分为1、2声和3、4声两个类别,通过声学实验方法分析不同声调类别之间第一共振峰的差异来考察元音开口度的不同。实验结果显示,在单元音和二合元音中,男性和女性均为1、2声的开口度比3、4声的开口度略小。本文引用以往研究解释这种现象:较高的声调平均调值可能造成元音开口度较小;较低的声调平均调值可能造成元音开口度较大。关键词: 声调类别 元音开口度 第一共振峰 声学差异
汉语普通话基础元音的鼻化度表现
时秀娟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温宝莹 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
石 锋 南开大学文学院
提 要:通过对较大样本普通话七个基础元音鼻化度的统计分析,发现了普通话元音的“鼻化”属性:1.“鼻化”是元音固有的属性,只是不同的元音“鼻化”程度有差异。低元音和前高元音的“鼻化”程度较高,其他元音“鼻化”程度较低。2.元音的鼻化度稳定在40以下,变化区域在40~60之间,60~80已异化为“鼻化元音”。口元音与鼻化元音是“鼻化”程度的差异,二者之间并没有截然清晰的界限。3.元音鼻化度的稳定与变化有一定的普遍性,与生理发音机制有关。这可以帮助阐释汉语方言中的元音与鼻化元音之间的关系以及鼻音韵尾增生现象。关键词: 元音 鼻化 鼻化度
长沙话双音节词的轻重韵律模式
武波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本文运用轻重听辨的方法描写长沙话的轻重韵律面貌,发现长沙话轻重韵律模式以重轻(HL)型为主,同时存在部分轻重(LH)型。同时本文利用语音实验数据说明长沙话中词的重读音节是包括时长在内的音高凸显,并进一步推测轻重韵律模式是汉语双音节词连读变调的内在动因。关键词:听辨实验 语音实验 长沙话 轻重型 重轻型 音高凸显
藏缅语元音系统的类型学考察
芦珺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提 要:文章选取了58种藏缅语,分析考察了其元音系统的类型与共性。藏缅语的元音以8元音和9元音为主,平均数量为8.7个;出现频率较高的元音音位为/iuoeaε?■/;元音系统构型以三角形为主,10种语言呈现四边形;在舌位蕴涵关系上,除了常规的前圆唇二)前不圆唇以及后不圆唇?后圆唇,藏缅语中还存在前圆唇?后圆唇。此外,藏缅语中的前圆唇元音数量高于世界语言的平均水平,主要由元音和谐以及韵尾脱落导致。关键词:藏缅语 元音系统 类型学 语音演变
介词的音节和莫拉表现
朱俊玄
商务印书馆汉语编辑中心
中国语言资源开发应用中心
提 要: 本文以汉语介词的长度分析为主,兼及与英语、日语的比较:先介绍三语介词的音节表现,然后阐示其莫拉表现。研究目的主要是引入韵律音系学中的音节和莫拉概念,对比三语介词的长度,努力发现三语相关的语法现象在韵律音系学上的解释。关键词:介词 长度 音节 莫拉
关中方言见系开口一等字中的i介音
史艳锋 江苏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 目前关中耀州、宜川、临渭等地方言咸山摄开口一等见系字都有增生i介音的现象。该现象在陕北神木、清涧、延川等地方言也有发现。通过与《关中方音调查报告》《宜川县志》(1944)比照,笔者发现关中方言开口一等字增生i介音的时间并不是太长。大体而言,陕北、关中方言开口一等介音“见疑影”母字出现较早,“溪”母字次之,“晓匣”母字出现较晚,且呈现由北向南推进的趋势。宏观来看:韵腹为前元音?、ε、■、e的见系字,或见系字声母后伴随摩擦成分,较易增生i介音。微观来看:见系声母发音部位的细微差异、声调长短对介音增生快慢都会产生一定影响;单字音中i介音增生速度较语流中快一些。关键词:关中 陕北 开口一等字 见系 i介音
日语中的“异字同训”所蕴含的底层概念意义——以“カヮ”为例
王丹 南开大学文学院
提 要:本文以对日语中“异字同训”的解读为切入口重点探讨了何为“训”,认为《广辞苑》(2008)对“异字同训”的定义“汉字不同而‘训’相同的情况”中的“训”不同于通常理解的“字训”或“训读”。日语的语言符号系统是有层级的,“字训”和“训读”的对象是“字”,表示的是具体的语言符号的表层意义;而“训”的对象是抽象的范畴,表示的是底层概念意义。如果底层蕴涵的认知意象相同,那么即使字面意义不同的“异字”也有可能“同训”,即所谓“异字同训”存在的合理性。关键词:训 字训 异字同训 底层概念意义 表层汉字意义
《全明散曲》中的“入派三声”
张婷婷 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提 要:“入派三声”是近代汉语声调演变的趋势,也一直是语言学界研究的课题。本文利用“排比”同曲谱的曲调平仄相结合的方法,对《全明散曲》中506个中古入声韵脚字的声调进行了分类,得出:《全明散曲》中的清入字约一半派入平声,其余一半字以相差不多的比例分别派入去声和上声。关键词:全明散曲 入派三声 韵脚字
乙种本《暹罗馆译语》泰汉声调对应研究
张玲妹 南开大学文学院
提 要:本文以乙种本《暹罗馆译语》为考察对象,按泰语古声调和汉语中古声调对泰语音节和注音汉字进行分类,整理出详细的对应表格,分析其声调对应关系,并得出结论:(1)泰语基础方言应为泰语东部或中部方言;(2)泰语A调类主要用汉语的中古上声来对音,该上声调值应接近*34;(3)泰语BL、CL调值不同;(4)泰语D调类主要用汉语中古入声来对音,说明当时用以对音的汉语方言仍然存在入声调。关键词:泰汉对音 声调 原始台语
聊城方言的多功能虚词“喽”
李华琛 中山大学中文系
林华勇 中山大学中文系
提 要:聊城方言的虚词“喽”是“了”的语音弱化形式。除去像普通话“了1”做完整体助词外,聊城方言的“喽”还有结果补语、动相补语、假设助词、终点标记、状态补语标记、能性补语、能性助词、语气助词等功能。文章对聊城方言“喽”的多功能性进行详细描写,进而从现实句和非现实句、句法位置、谓词搭配选择三个方面,比较各功能间的异同。研究发现,除补语和终点标记外,大多功能对现实句、非现实句存在选择限制,从而提示这些功能的考察应注意与句子间的联系。关键词:聊城方言 多功能词 “喽” 语法描写
论“句法分析型中动句”及汉语“NP+VP+AP”句的属性
曹敬娇 吉林大学文学院
提 要:英语和汉语等语言的中动句(Middle Construction)因没有显著的形式标记被称为“句法分析型中动句”,而实际上形式标记才是判定一种语言有无中动语态的首要标准;并非所有语言都具有中动语态,英语和汉语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中动句。汉语“NP+VP+AP”类句式实质上只是一种属性判断句。关键词:中动句 语态 语法范畴 自反性 属性判断句
基于南北朝史书的重叠式统计研究
王晓玉
汉字文明传承传播与教育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汉字文明研究中心郑州大学文学院
提 要:本文以南北朝史书文献《魏书》《南齐书》作为基础语料,分类统计了重叠式的使用情况,深入考察了各类重叠式的表义特征,并从认知语言学角度探讨了各类重叠式的表义机制。南北朝时期重叠式的表义特征比较单一,基式、重叠式的性质与其表义特征有着较整齐明确的对应关系,且呈现出一定的类推性和规律性。这证明语法形式、句法位置本身是有意义的,它通过使用该形式、进入该位置的语言单位反映出来。关键词:重叠式 构词 构形 表义特征 统计
《伍子胥变文》中的“■”字新释
李玉平 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
提 要:唐代《伍子胥变文》的“■”字,以往学者所释意见分歧较大,莫衷一是。我们认为该字当楷定为“■”,与“■”为异写关系,皆为“碧”的俗写字。所在文句当断作“至漭荡山间,石壁侵天万丈(碧),入地腾(藤)竹从(纵)横”。“碧”字若不处理为衍文,则当指石壁的颜色或依山傍壁的植被的碧绿色;然考虑句式对仗等因素,“碧”字处理作衍文更好。关键词:碧■
词例求证法在古人混号考释中的运用
梅强 重庆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
提 要:词例是指不同的词具有相同的词义演变轨迹的语言现象。将具有同一词例的各个词进行比照考察,不仅可以发现新的词义,还可以辨明已知词义产生的原由。作为一种可靠的参证,词例求证法可运用到古人混号疑难字词的考释中,本文将以实例说明之。关键词:词例 混号 考释
吐鲁番文书中“寒盗”新解
褚红 洛阳理工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提 要:“寒盗”一词始见于北魏买地券,终于唐吐鲁番文书。历代辞书不载,传世文献亦未见用例。在吐鲁番文书中,同样语境下有两大类词形:“寒盗”(寒道)与“何盗”(何道、河盗、诃盗、阿盗)。本文考证认为,秦代“害盗”一词是它们的共同源头,后历经汉魏六朝,辗转各地而衍生出诸多书写形式。
关键词:吐鲁番文书 寒盗 害盗 古丝绸之路
壮语“夜”的地理语言学分析
鄢卓 南开大学文学院
提 要:“夜”指示“天黑的时间”,是一个时域概念,在这一时间范围内,包含“晚上”“夜里”“半夜”等时间词。本文通过绘制现代壮语方言“夜里”一词的方言地图,对该词的各种词形进行分析解释,并对与方言地图相关的语义概念认知的语言现象做出了解释。通过各方言点的用词比对,发现使用“ham”词根的方言点一般不区分“晚上”和“夜里”这一对语义概念;根据词根的分布情况,发现以“■”为词根的词形是“夜里”一词的主要形式且大多分布在壮语北部方言区。另外,根据清乾隆年间的壮汉译语材料观察壮语的词形及语音演变情况:270年来,壮语“夜”“晚”1词根词形几乎没有什么变化。从语音形式来看,大致推测:270年间,德保壮语“夜”“晚”的声母经历了h->j-的音变;崇左壮语“晚”的声母经历了h->■的音变。又据其他方言的语音对应情况,进而推测德靖土语区270年间发生了h->j-的音变;而崇左壮语正处在h->j-的音变进程中。关键词:壮语 “夜” “夜里” 方言地图 音变
从功能视角看汉语研究若干问题——著名语言学家罗仁地访谈录
杨旭 武汉大学文学院
卢琳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语言研究所
提 要:从构式法及类型学视角来看待汉语,发现:汉语没有限制所指角色的构式,即没有语法化的主语、宾语等句法关系范畴;现代汉语既不属于主格-宾格配置,也不属于施格-通格配置,而是属于还没有习俗化配置结构的中性语言;汉语的词序取决于信息结构,如话题-述题结构;汉语不存在词类问题,应该看词语出现在具体构式里的功能;研究汉语固然要摆脱印欧语眼光,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也要摆脱汉语的影响。关键词:汉语研究方法论 信息结构 构式语法 词类问题
《俄语中的格位形态和句法范畴》介评
汪昌松
北京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语言工程与认知计算工信部重点实验室
王祥德 安徽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
提 要:本文首先介绍《俄语中的格位形态和句法范畴》的主要观点。该书主要考察俄语中带有少量数的名词短语在格位、数及性上的错配现象,借此来探析语言中形态格位与句法范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对该书进行了简评,并探讨本书对汉语相关研究的启示和借鉴。关键词:少量数 格位错配 数错配 句法范畴
期刊简介
《南开语言学刊》由南开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化学院主办。本刊已进入商务印书馆“语言学期刊方阵”,并入选CSSCI来源集刊。本刊目前刊期为半年。
《南开语言学刊》的宗旨是架起一座学术的桥梁,建立一个沟通的管道促进语言学各分支学科(汉语言文字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学、外国语言学、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的交流,促进南开语言学科与国内外同行的学术交流,使语言学研究与时俱进,在新的世纪走向新的辉煌。
《南开语言学刊》倡导创新求实的学风,注重理论和方法的创新,力求做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并重,希望所刊出的论文既要视野开阔,高瞻远瞩,又要脚踏实地,具体而微。在研究内容上,可以有语言本体研究、语言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的研究,来解决汉语和其他语言在教学和研究中的实际问题。
本刊联系方式
投稿网址:http://nkyk.cbpt.cnki.net/
咨询邮箱:nankaiyuyanxuekan@126.com
地址:中国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4号南开大学汉语言文化学院《南开语言学刊》编辑部
邮编:300071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好课推荐
2022-07-28
2022-07-28
2022-07-27
2022-07-26
2022-07-24
2022-07-23
2022-07-22
2022-07-22
2022-07-21
2022-07-20
2022-07-19
2022-07-18
2022-07-16
2022-07-15
2022-07-13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