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中国语音学报》2022年第17辑(附征稿启事)
2023-05-25
2023-05-24
2023-05-23
2022年第17辑
《中国语音学报》(AMI 集刊核心)2022年第17辑刊发17篇文章。文章涉及韵律、语言习得、汉语国际教育、方言、语言感知、实验语音学、病理语言学等方面。欢迎转发扩散!
往期推荐:
目 录
01 韵律作为互动的资源:以话语延伸和会话重叠为例 / 乐耀 乔雪玮 郑上鑫
16 COMPARISON OF THE ACOUSTIC FEATURES OF PROSODIC BOUNDARIES IN CHINESE FORMAL AND INFORMAL SPEECH / BU Xiaoke FENG Hui ANG Qiuxiang CHEN Jiangchao
26 粤方言区英语学习者焦点重音产出与感知研究 / 曹冲 李爱军
36普通话无标[ma]字句韵律研究 / 王炤宇 曹梦雪
47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语音教学能力培养探索 / 张欣阳 陈玉东
56 基于系统声学实验的赣语遂川话声调研究 / 曾玲 余俊毅 刘新中
68 声调信息在单词视觉识别中的作用 / 李梦锐 吴建设 邱寅晨 郎建国
82 AN ACOUSTIC MODELING STUDY OF FRICATION LEVELS OF HIGH VOWELS IN CHINESE / XU Menghan WU Bo
96 VOWEL CONTEXT,PLACE DIFFERENCE,AND THE PERCEPTUAL DISTINCTIVENESS OF SIBILANTS / LI Mingxing
106维吾尔族大学生汉语普通话单元音习得研究:基于共振峰相似度的对比分析 / 古力努尔·艾尔肯 艾斯卡尔·艾木都拉
114绵阳安州话“儿尾”和“儿化”词缀的声学分析 / 张哲璇 吴君如
125鼻音/m/的话者间频谱差异及其在声纹鉴定中的应用初探 / 耿浦洋 卢启萌 郭弘 曾锦华 施少培
134母语、二语以及言语障碍人群言语加工中产出与感知的关系 / 胡伟 崔程洋 吴梦瑄
149胡以鲁:中国现代语音学理论之先声 / 王继超
160湘乡方言 /曾婷 闻欣怡 巫紫萱 邓凤妮
178基于表面肌电的肌肉紧张型发声障碍自动诊断研究(英文) / 方强
188北部彝语松紧元音的超声和声学研究(英文) / 陈树雯
提 要
韵律作为互动的资源:以话语延伸和会话重叠为例
乐耀 乔雪玮 郑上鑫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摘 要:在自然会话中,韵律作为一种重要资源参与互动的组织过程。本文首先介绍了会话语音学研究范式的两大理论背景,即弗斯的语言学思想和会话分析学派的方法;其次,以话语延伸和会话重叠为例,整理和回顾了这两种互动现象中语音韵律相关的重要研究成果。文章最后强调会话中的语音韵律研究需要紧密联系社会行为,并具体阐释了自然会话语音分析的七条研究原则。关键词: 韵律 会话语音学 话语延伸 会话重叠COMPARISON OF THE ACOUSTIC FEATURES OF PROSODIC BOUNDARIES IN CHINESE FORMAL AND INFORMAL SPEECH
BU Xiaoke FENG Hui ANG Qiuxiang CHEN Jiangchao
Tianjin University
摘 要:According to Register Grammar,prosody,as an aspect of grammar,is one way to realize different registers.This study explored the differences in the acoustic features of prosodic boundaries between Chinese formal and informal speech.Results suggested that:(1) Pauses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and lasted longer at prosodic boundaries in formal speech,best reflected at the Prosodic Clitic level and at the Prosodic Phrase level respectively.In formal speech,pauses at Prosodic Phrase boundaries lasted significantly longer than those at Prosodic Clitic boundaries,while this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in informal speech.The distribution of pause duration displayed greater dispersion as the prosodic level increased.(2) In informal register,Prosodic Phrase boundaries performed higher degrees of pre-lengthening than Prosodic Clitic boundaries,while this difference was not significant in formal speech.Prosodic Clitic boundaries in formal and informal speech displayed pre-lengthening and postlengthening,respectively.(3) Pre-strengthening in the intensity of prosodic words at prosodic boundaries existed at all three levels in both registers,but it was probably a weak cue to discriminate the two registers.(4) Only slight pitch reset was found at Prosodic Clitic boundaries in formal speech and at Prosodic Phrase boundaries in informal speech.关键词:Register, Prosodic boundaries, Acoustic features, Pre-lenthening, Pitch reset
粤方言区英语学习者焦点重音产出与感知研究
曹 冲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李爱军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语料库暨计算语言学研究中心
摘 要:本文在自主音段节律理论的框架下,以40名粤方言区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行为产出和感知实验考察粤方言区英语学习者一般疑问句焦点重音的习得情况。研究发现:(1)学习者采用上升和下降两类边界调实现疑问语气,并且升调边界调和降调边界调的使用频次非常接近;(2)当学习者采用升调边界调结尾时,如学习者明确句中焦点的位置,焦点词实现的音高模式主要是L*和L*+H,相反则是L*和H*。但是,当学习者采用降调边界调结尾时,焦点词实现的音高模式主要是H*和L+H*,与学习者是否明确焦点位置无关;(3)学习者感知句中焦点重音的正确率在72%左右,不同类型音高重音的感知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关键词:粤方言 焦点重音 产出 感知
普通话无标[ma]字句韵律研究
王炤宇 武汉大学文学院
曹梦雪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吗”是普通话中常见的疑问语气词,在言语活动中有时会与另外一个非疑问语气词“嘛”产生混淆。通过对已有研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吗”“嘛”混淆反映了语气信息的不确定。语音形式、语言使用都会影响语气信息的表达和理解,但具体的影响的方式尚不明晰。因此,本研究首先通过产出实验考察了无标陈述句、无标疑问句、“吗”字句和“嘛”字句的声学表现。结果表明:(1)“吗”字句和“嘛”字句都更接近疑问语调;(2)句调中语气词的目标音高是[ma]字句最主要的语气声学相关量;(3)语气词“吗”倾向于实现较高的目标音高,“嘛”倾向于实现较低的目标音高。进一步,通过听感实验考察了[ma]的目标音高对[ma]字句语气信息理解的作用。结果表明:(1)句调中语气词的目标音高也是[ma]字句的语气听感线索;(2)“吗”和“嘛”的目标音高听感空间存在交叉;(3)“吗”的目标音高听感空间范围大于“嘛”。综合两个实验可以发现:(1)发音人可以在[ma]字句中通过调整语气词的目标音高传递不同语气;(2)听音人也可以根据语气词的目标音高理解语气信息,但在目标音高“不够低”的情况下,听音人会倾向于将句子理解为疑问句。关键词: [ma]字句 句末语气词 韵律
互动视角下陈述疑问句的韵律特征初探
张欣阳 中国传媒大学
陈玉东 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本文以《圆桌派》第一季约600分钟的自然口语会话语料为研究依据,从中选取陈述句、疑问句和陈述疑问句,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针对陈述疑问句的韵律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与陈述句和疑问句相比,(1)陈述疑问句整体音长较长,调尾音长有显著的延宕,这可以表现出说话人对问题有一定了解但又不十分确定的部分[K+]的认识地位;(2)陈述疑问句的音强整体较弱,并且在句末音节明显减弱;(3)陈述疑问句的音高在调核后与陈述句类似,但在调核前明显较高,这可能与其序列结构有关。总的来说,与陈述句和疑问句相比,陈述疑问句的音节较长、较弱,特别是调尾音节的持续延宕与句末音节骤然变弱的相互配合,构成其较明显的韵律特征。关键词:陈述疑问句 韵律 互动
基于系统声学实验的赣语遂川话声调研究
曾 玲 余俊毅 刘新中
暨南大学文学院
摘 要:本文运用熊子瑜博士开发的汉语方言字音实验分析工具,对赣语遂川话声调的共时面貌和古今对应规律进行了系统考察,以赣语吉茶片为参照,探讨遂川话声调演变的个性和共性。研究发现,遂川话的上声分阴阳,去声不分阴阳,且保留入声调,与吉茶片大多数方言点存在差异。从具体的分化路径上看,古浊上归去声和阳上而非阴平;古清去不归阳平,并依声母送气与否分为两个调类,送气归入声,不送气归去声;古入声按清浊二分,清入为入声,全浊入归去声,次浊部分随清入,部分随浊入,与赣方言次浊入的分化大规律一致。关键词:赣语 遂川话 声调古今对应 汉语方言字音系统
声调信息在单词视觉识别中的作用
李梦锐 吴建设 邱寅晨 郎建国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摘 要: 在汉语词汇识别中,超音段信息所起的作用一直存有争议,且当前关于超音段信息的研究集中于听觉范式下单个词汇或语句研究,较少涉及视觉识别以及复合词的加工。针对这一现象,本研究通过控制首、尾字,基于两个实验探究视觉范式下超音段信息在汉语复合词识别与语义整合加工中的作用。实验采用掩蔽启动范式,2 (音段)×2 (声调)设计,共4个条件:音段声调完全匹配(S+T+)、音段匹配声调不匹配(S+T-)、声调匹配音段不匹配(S-T+)、音段声调完全不匹配(S-T-)。实验1结果显示在首字启动条件下,与声调匹配音段不匹配(S-T+)条件相比,被试在完全匹配(S+T+)条件下反应显著更快;与完全不匹配(S-T-)条件相比,被试在声调匹配音段不匹配(S-T+)条件下反应显著更慢,表明声调匹配信息在汉语复合词视觉识别中起抑制作用。实验2结果显示在尾字条件下,声调和音段加工没有发现任何显著差异,表明被试对声调和音段信息两者都不敏感。实验1和实验2表明声调信息参与了汉语复合词的视觉识别过程,且发挥比音段更为重要的作用;但这一作用更多体现于单词识别阶段,无论处于首字或尾字位置,声调信息的影响较为类似。关键词:超音段信息 单词视觉识别 汉语复合词
AN ACOUSTIC MODELING STUDY OF FRICATION LEVELS OF HIGH VOWELS IN CHINESE
XU Menghan WU Bo
School of Humanities,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摘 要: Frication of high vowels has three levels in auditory impression,including non-frication,low frication,and high frication.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study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variability of the three levels via the method of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odeling.We estimated the weighting of each parameter by fitting the model of Boosted Logistic Regression to obtain the optimal parametric set.Pattern recognition then quantified the social variability with the optimal set.It showed that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wel frication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formants,of which the second bandwidth (B2) plays the most prominent role in distinguishing the three levels.Three dimensional diagrams further illustrated that the high frication group has the greatest B2 value,with the smallest first formant (F1) and skewness,while the non-frication group is completely the opposite.Results of pattern recognition showed that the degrees of variation in age and gender are both close to 19%,where the higher the frication level is,the greater the variability is.This paper thus suggested that low frication variants should be treated as fricative approximants,instead of fricative vowels a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关键词:High vowels, Frication levels, Acoustic modeling, Social variability
VOWEL CONTEXT,PLACE DIFFERENCE,AND THE PERCEPTUAL DISTINCTIVENESS OF SIBILANTS
LI Mingxing
Department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摘 要:Vowel contexts are shown to influence the perceived distinction of sibilants at different places,e.g.,with alveolar vs.palatal sibilants perceptually less distinct in the [i] context than in the [a] contex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if this pattern holds across different sibilant place contrasts,e.g.,an alveolar-palatal contrast vs.an alveolar-retroflex contrast.Twenty-four listeners completed a speeded-AX discrimination task in which the stimuli were the sound pairs [si-ɕi][sa-ɕa][si-ʂi][sa-ʂa],which aimed to access the relative psychoacoustic distinction of these pairs.The [si-ɕi] pair turned out to introduce a lower accuracy and a longer response time than the other pairs,with no response time difference among the other three.Assuming a longer response time to indicate less perceptual distinctiveness,the results confirm the observation in the literature that a [si-ɕi] pair is perceptually less distinct than a [sa-ɕa] pair;the lack of difference in [si-ʂi] vs.[sa-ʂa] suggests that the[i] context does not reduce the perceived sibilant place distinction across all places.There seems to be a trad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effect of vowel context (e.g.,a reduced distinction in the [i] context) and the relative acoustic difference between sibilants when evaluating the distinctiveness of a CV pair.关键词:Sibilant, Constrast, Place of articulation, Vowel context
维吾尔族大学生汉语普通话单元音习得研究:基于共振峰相似度的对比分析
古力努尔·艾尔肯 新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艾斯卡尔·艾木都拉 新疆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 要:为了进一步了解汉语普通话学习者的发音状况、发音方式并满足学习者语音识别上高精度的实际应用需求,本文研究了维吾尔语为母语的大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元音产出的共振峰模式及相似度。当人们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语音的时候,他们通常会调整其发音方式和位置以达到一种有效或正确的模式,即构成一个发音空间。二语语音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在母语发音空间的基础上构建一个新的区别于母语的发音空间,但这个新的发音空间一定程度上受到母语发音空间的制约。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中先是通过计算出在不同普通话学习阶段(初、中以及高级)的学习者和标准普通话母语者的元音共振峰结构之间的距离,并进行了对其声学特征的对比实验,从而获得了代表初、中、高级学习者元音发音差异性的特征。此实验结果有利于为学习者提供教学相关的有效参考信息,为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系统(CALL)提供可靠、正确的参数和发音评估,也有利于提高多民族汉语普通话语音识别的精度。关键词:普通话 单元音 学习者 共振峰特征 对比分析
绵阳安州话“儿尾”和“儿化”词缀的声学分析
张哲璇 上海民办浦东交中初级中学
吴君如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语言认知与演化实验室
摘 要:绵阳安州话中“儿”词缀可以表现为独立成音节的卷舌“儿尾”,也可以表现为前一音节的卷舌“儿化”,两者可能反映了儿缀合音构词演变的先后两个不同阶段。本研究通过语言游戏实验进行诱导,采集了68名安州话发音人对34个带儿缀的安州话词汇的自发发音,研究了安州话儿尾和儿化的音系表征、词汇变异,并在此基础上通过第一、二共振峰(F1、F2)声学元音图比较了两者的声学特征,并讨论了其与开口度及发音前后的关系。研究发现,绵阳安州话中“儿”词缀的儿尾和儿化形式在音系表征上分别处于儿缀合音构词演变的“儿”独立音节阶段和合音长度正常的特殊合音单音节阶段。两者作为词汇变体的分布呈现出典型的词汇扩散模式。两者声学表征的主要区别在于F1最高点(开口度最低点)附近,此处儿尾的共振峰轨迹有较为一致的减速段,而儿化的共振峰轨迹的速度则相对较为均匀。但是,从安州话儿尾和儿化的共振峰轨迹看,两者在动作的轨迹方向以及轨迹中旋转的次数上都表现出较为丰富的变异,我们据此对于儿缀的语音演变机制做了相应讨论。关键词:儿尾 儿化 合音 声学元音图 词汇扩散
鼻音/m/的话者间频谱差异及其在声纹鉴定中的应用初探
耿浦洋 卢启萌 郭 弘 曾锦华 施少培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摘 要:本研究以汉语普通话鼻音声母/m/为例,考察了/m/的11个频谱特征在话者间的差异性和话者内的稳定性。研究结果显示:/m/的前四个共振峰(F1、F2、F3和F4)和带宽(B1、B2、B3和B4)以及共振峰间距(F2-F1、F3-F2、F4-F3)具有显著的话者间差异;F1、F2、B1、B3、B4和F2-F1具有较好的话者内稳定性;除F3-F2外,佩戴口罩对于/m/的频谱特征无显著影响。此外,基于/m/的11个频谱特征,使用随机森林模型进行话者自动判别的正确率为43.82%。上述研究结果说明,/m/的频谱特征具有较好的话者间差异性,对于声纹鉴定中的话者同一判别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研究不仅增进了对汉语普通话产出特征的认识,对于声纹鉴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技术也具有一定的价值。关键词:鼻音 频谱特征 话者间差异性 话者内稳定性 口罩语音 随机森林 声纹鉴定
母语、二语以及言语障碍人群言语加工中产出与感知的关系
胡 伟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崔程洋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
吴梦瑄 德克萨斯大学言语、语言与听力科学系
摘 要:深入探索言语感知与产出的关系问题,理解已有研究结论中存在的矛盾,对揭示言语感知机制的本质大有助力,对母语获得的机制探索、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教育、言语障碍人群的言语干预与矫治也有一定的启示。据此,本文将从母语、二语、言语障碍人群这三个言语使用群体出发,综述已有研究进展并探讨言语产出与言语感知的关系问题。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尝试指出未来该领域潜在的研究方向。关键词:言语产出 言语感知 言语产出与言语感知的关系
胡以鲁:中国现代语音学理论之先声
王继超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
摘 要:胡以鲁《国语学草创》是中国学者系统引介西方现代语音学理论的第一本著作。胡以鲁把西方现代语音学理论和中国传统音韵学理论紧密结合,以章太炎成均图的阴声韵部为音值依托,结合Hellwag的“元音三角形”理论阐释汉语元音的发音机制,运用西方现代语音学理论重新解读成均图的阳声韵韵尾音值并修订成均图各韵部的排列次序,深入探讨成均图旁转、对转的本质,为我们进一步认识章太炎成均图的理论内涵及其二十三韵部的具体音值提供了新视角。关键词:胡以鲁 现代语音学 罗马字母标注 解读 成均图
湘乡方言
曾婷 闻欣怡 巫紫萱 邓凤妮
摘 要:湘乡方言为汉语方言之一,主要分布于中国湖南省中部的湘乡城区(行政区划代码:CN-430381),使用人口约为88万5552人[27]。该方言归属于汉语十大方言之一的湘方言(ISO:639-3:[hsn])[39](2)。湘方言可分为老湘语和新湘语[36,40],而湘乡方言常被认为是老湘语的代表点[27,40]。(3)此处“老”和“新”并不表示时间维度的先后,而指如今使用者保留湘方言历史变体的多寡。以往研究对湘乡方言的声韵调进行了基于印象的语音描写,如赵元任和吴宗济[38]、曾少达[37]和蒋军凤[27]等。基于作者的博士论文数据[20],本文对湘乡方言语音系统进行转写与归纳,以期呈现湘乡城区方言的语音表现。数据材料来自作者本人,女性,在湘乡生长至18岁后于异地求学,能流利使用湘乡方言。录音时年三十五岁上下,与父母进行日常交流时仍使用湘乡方言。本文的声调转写使用赵元任的五度标记法,即1为音高最低值,5为最高值[3]。基于表面肌电的肌肉紧张型发声障碍自动诊断研究(英文)
方 强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摘 要:肌肉紧张型发声障碍(MTD)是一种常见的发声障碍。这种类型的发声障碍在歌唱演员、教师及精神焦虑的人群中比较多见。这类患者的声带一般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但发声时喉部肌肉紧张。临床实践中,医生主要通过问诊、内窥镜检查、嗓音粗糙度评分、触诊等手段对患者的嗓音情况进行评估。可以看出,以上常规手段的诊断结果大多基于医生的主观判断,缺乏客观、定量的判断依据,严重依赖于医生的个人经验。因此,寻找客观、定量的参数,辅助MTD的诊断,减少MTD的误诊和漏诊,变得十分必要。前人的研究比较过MTD患者和正常人发声过程中声学、肌电及呼吸特征的差异。本研究我们主要考察运用表面肌电信号对MTD进行自动诊断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回顾了前人在MTD患者肌电信号方面的工作。一部分学者的研究认为MTD患者的肌电活动水平与正常人的肌电活动水平有显著差异[6,14];一部分学者的研究认为MTD患者的肌电活动水平与正常人的肌电活动水平没有显著差异[7,17];还有部分学者发现MTD患者不同肌肉肌电信号的相干性与正常人之间有显著差异。我们可以看出,前人的研究并没有取得一致的结果。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1)大部分研究调查的人数较少(一般不多于20个实验被试),导致结果不稳定;(2)大部分研究只考察了肌电活动水平这一单独参数,可能MTD患者与正常人肌电特征存在差异,但差异并不是在肌电活动水平这一特征维度上;(3)考察的任务比较单一,MTD患者与正常人肌电特征的差异在前人考察的任务中不明显或不稳定。针对以上问题,在本研究中,我们收集了47名MTD患者和22名正常人在14个不同任务(8个言语任务和6个非言语任务),舌骨上肌群、舌骨下肌群、环甲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等5个肌群左右两侧部分的肌电信号。我们对肌电信号进行降噪和特征抽取等处理,得到850维的肌电特征向量。然后,我们用费舍尔F比值(Fisher’s F-ratio)这个指标对特征维度进行筛选,对每类任务挑选出前10个F-ratio值最大的特征维度。最后,基于挑选出来的特征,我们分别采用了K近邻(K-nearest neighbor)、支持向量机(SVM)、分类与回归树(Classification and Refression Tree)以及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四种方法对数据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如果恰当地选择任务和分类方法,分类的正确率能够达到80%以上。关键词:表面肌电 F比值 肌肉紧张型发声障碍 K近邻 分类回归树 支持向量机 逻辑回归
北部彝语松紧元音的超声和声学研究(英文)
陈树雯
Institute of Linguistics,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摘 要:北部彝语在音系上拥有5组松紧对立的元音:/i/(松)和/ε/(紧);/ɯ/(松)和/a/(紧);/o/(松)和/ɔ/(紧);/ɿ/(松)和/ɿ/(紧);/u/(松)和/u/(紧)。前人研究发现,松紧元音的主要声学区别存在于发声类型和基频,同时也在元音音质、时长、音强上存在一些差别。其中,松紧元音的音质区别存在争议。有研究指出,松紧元音的第一和第二共振峰存在差别,或仅在第一共振峰上存在差别;但也有部分研究指出,松紧元音音质不存在区别,或仅在个别松紧元音对中存在音质差别。本研究旨在通过超声成像数据和声学分析考察北部彝语松紧元音的发声生理特征和共振峰特征,探究北部彝语松紧元音的音质差别。超声数据可以直观地展示发音时的舌位差别,可为探究元音音质提供较为直接的证据。本文收集了一名北部彝语发音人的超声舌位数据及声学数据,以及另外五位发音人的声学数据。超声数据显示,紧元音发音时舌根后缩,舌前部(舌叶及前舌面)较低,整体舌位也较低;松元音发音时舌根较前,舌前部较高,整体舌位也较高。声学上,这位发音人的紧元音第一共振峰比松元音高,第二共振峰比松元音低,证明紧元音舌位较低且靠后,与超声数据呈现的特征一致。另外五名发音人的松紧元音声学特征与参加超声实验的发音人的声学数据特征一致。根据松紧元音的舌位特征和共振峰特征可知,彝语松紧元音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发声类型,也同时具有类似非洲语言的舌根前伸/舌根后置([+ATR]/[+RTR])的区别,同时在第一和第二共振峰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紧元音舌根后缩([+RTR]/[-ATR]),第一共振峰较高,第二共振峰低;松元音舌根靠前([+ATR]/[-RTR]),第一共振峰较低,第二共振峰高。关键词:北部彝语 松紧元音 超声成像 声学 ATR/RTR
期刊简介
《中国语音学报》是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主办的刊物,创刊于2008年,前2辑由商务出版社出版,第3辑之后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该刊物是我国目前唯一的面向语音学领域的期刊,在创刊过程中我国语音学界众多学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刊物重点刊登以语音学研究为主的论文,同时亦收录与语音学相关的其它学科的成果。学报目前每年发行2期。
期刊联系方式:出版社址:北京鼓楼西大街甲158号邮 编:100720 网 址:http://www.csspw.cn
《中国语音学报》编辑部
《中国语音学报》为中国语言学会语音学分会会刊,是在吴宗济和林焘等老一辈学者直接关怀下创办的,现已被收录为AMI核心集刊,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并公开发行。首期学报出版于2008年,目前每年2辑。
当今,大数据、深度学习技术以及计算机的发展带来了人工智能的又一次发展浪潮。为了推动语音学研究更好地融入这个发展浪潮,促进语音学研究和大数据以及机器学习技术的融合,《中国语音学报》编委会计划于2024年出版一辑“新时代的语音学:大数据与深度学习”专刊,并邀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袁家宏教授担任本期执行主编。现向国内外相关领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征稿,稿件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主题:
1. 语音自动分割和自动分析方法
2. 大规模语料库语音学研究
3. 大规模语音数据库构建
4. 大数据语音挖掘和可视化
5. 语音技术和机器学习在语音学研究中的应用
6. 语音学知识在语音技术中的应用
7. 深度学习模型语音表征的语音学解释和应用
8. 端到端深度学习框架下的语音符号和标注
我们诚挚邀请您就相关主题撰写研究论文、综述或者评论,分享您的成果和观点。稿件可以是中文或者英文,需要经过同行评审。投稿截止日期为2023年12月31日。
论文格式和体例格式见:
http://www.phonetics.org.cn/?p=97
投稿地址:
http://qk.chnling.cn/journalx_yys/
请在投稿时备注“大数据与深度学习专刊”。
(注意:投稿作者需进入“作者中心”进行信息注册,根据“投稿向导”进行投稿,并在“稿件拟投栏目”一项中选择《中国语音学报》。如遇到投稿系统使用问题,可通过邮件联系编辑部:cjphonetics@vip.163.com。)
《中国语音学报》编委会
2023年3月8日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课程推荐
2023-05-25
2023-05-25
2023-05-24
2023-05-23
2023-05-22
2023-05-21
2023-05-20
2023-05-18
2023-05-17
2023-05-16
2023-05-15
2023-05-14
2023-05-13
2023-05-11
2023-05-10
“语言学心得交流分享群”“语言学考博/考研/保研交流群”
今日小编:欧米伽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