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荐读|郑艳群:在教育变革和技术变革中思考国际中文教育的前景
好文荐读(第四十五期)在教育变革和技术变革中思考国际中文教育的前景。
“好文荐读”不定期更新,为大家带来最新的核心期刊亮眼论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也欢迎给我们留言推荐更多值得一荐的好文哦~
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北京,100083
文章简介
文章来源:郑艳群.在教育变革和技术变革中思考国际中文教育的前景[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2):15-23.
摘要:从人类历史发展进程来看,教育变革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多种因素影响。如今,在信息社会,技术的发展已成为促进教育变革的重要因素,教育变革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在教育和技术双重变革的相互作用下,国际中文教育迎来了数字化转型时期。为此,我们应该积极思考数字化转型之下国际中文教育的目标和任务,从构建国际中文教育新生态、加强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推动教学模式创新及职业专门化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努力,并为国际中文教育的转型做好准备。
关键词:教育变革;技术变革;数字化转型;国际中文教育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6JJD740004);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2022年国际中文教育研究课题重点项目(22YH48B);北京语言大学重大基础研究专项(21ZDJ03)感谢郑艳群老师及《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授权推广,全文下载请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〇、引言
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是时代进步的力量,也是社会永恒的主题。大到国际格局、国家产业的转型,小到公司、行业和个人,无时无刻不在面临和经历着变革。在目前数字化转型的大时代大背景下,没有一个行业或个体可以独善其身,孤立地生存和发展下去,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教育信息化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和引领。此外,教育的变革一直在路上,从私塾教育到工业化规模教育,再到互联网时代规模化与个性化并举,教育变革的意义也在不同层面和不同维度演进。
一、教育变革与技术变革的相互关系
(一)教育变革的影响因素及新时期技术因素的突出作用
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社会、政治、经济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均会对教育变革产生影响。这些因素有时又是相互关联的,如社会因素往往与经济因素关联在一起。
1. 由社会原因引起的教育变革
社会需求是引发教育变革的重要因素。从利益主体来看,涉及政府、社会和市场各领域对教育产品的需求,包括对目前教育的不满或拒绝,对学历或素养、创新能力等方面的要求。
2. 由政治原因引发的教育变革
新中国成立以前,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文盲比例较高,而解放后的半个世纪里,各类扫盲运动和扫盲教育使文盲比率大幅下降,成为20世纪中国教育史上具有突出成就的标志性事件。
3. 经济原因引发的教育变革
在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社会分工和劳动力市场在不同背景下曾发生的转变,都曾引发教育或培训方式的变革。例如,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不同的发展时期,为响应建立强大经济力量、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以科技现代化促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我国都适时地开展了工农速成文化补习和机关干部业余教育。有时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某种技能的教育也受到重视,如为了满足国际化经济发展的需要,语言能力在劳动力构成中的比重急剧增大,成了用人单位的主要考虑因素,因此语言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4. 由技术因素引发的教育变革
教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传统技术阶段、媒体技术阶段,现在已进入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教学手段已经走过了从文字信息技术、印刷信息技术,到视听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的历程。现如今,技术因素,尤其是信息技术,无疑是教育变革重要的影响因素和驱动力,对教育的发展和变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变革
人类已全面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技术成为促进教育发展并引发其变革的动因、驱动力,并正在成为支撑力。信息技术不仅在改变当下的教育,也在影响和塑造未来的教育。信息技术引发教育变革,教育变革也呼唤与信息技术的全面和深度融合。
1. 学习方式的变迁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密切相关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面临着学习方式的改变,泛在学习、游戏化学习、移动学习、协作学习、社会教育研究的兴起正说明了这一点。由此出现了新模式、新业态。例如,在韩国的超市、地铁站等很多日常生活场所,都可以看到课程广告。人们可以通过十分便捷的方式购买课程,使得终身的、开放的教育变得容易获得。人们能够根据生活和工作的需要随时购买或使用教学片段或单元等微课程进行学习。时长也是可选的,可以选择临时或长期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包括教师教育。面对信息技术的变化,教师可以在需要的时候选择某个模块的知识,不必停工或者休假就可以学习,这样的思路对语言学习也是同样适用的。然而,这种由科技引发的学习方式的变迁,使人类社会获取知识的易得性极大增强,容易引发信息爆炸,也给人类的学习内容带来一定的冲击。知识更新的速度快,对学习者知识和技能之间的转化,以及所学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都提出了快速和高效的要求。以往的教学方式已经显现出其局限性。因此,教育转型体现在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对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等。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应对信息社会带来的挑战。
2. 信息技术全面支撑教育发展
信息时代,不仅教学方式、教学材料和教学资源,包括互动方式也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教师备课也逐渐过渡到备资源、备环境,而且教学评价以及根据学情来安排教学或资源推送等方面,都将越来越多地运用信息技术来完成。特别是在教学资源方面,以大资源观来看,一切有利于学习的因素都可以看作是教学资源。以物质资源、技术化资源及教师人力资源为代表的教学软实力,都在不同的教学层面和环节、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和支撑教学。信息技术作用于教学和学习的过程和环节,不仅使教师备课效率和教学效果有很大提升,也在优化教学、精准资源推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纵观汉语教学70年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科学技术的发展都被及时应用到教学和研究中。特别是全面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学技术对汉语教学的影响正在全方位和多角度地扩大,并且信息技术的角色已经或正在从表层的辅助手段向深层的基本形态和主导力量转变。从已有的相关研究可以看出,汉语教育技术相关文献涉及了汉语教学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各个方面。此外,教育改革的大方向是更注重教育的社会性和公平性,技术的应用使得教育系统的相关因素增多,这些因素将引起教学系统内部关系复杂化,教育管理理应发挥决策和协调人力、物力,保障教学运转的作用。
3. 世界范围内教育发展战略目标中均凸显信息化特征
(1)美国:信息化重塑教育,加强数字化时代人才培养
美国是欧美世界推进未来教育的集中代表,其目标是以信息化重构教育基础设施、课程和教学。在这一过程中,尤其注重教师和学生数字素养提升问题,由此也引发了核心素养从”3R“到“4C”“5C”的转变。最终的战略目标是帮助学生开展有效的学习,鼓励开展多样化的教学实践。
(2)日本:培养面向社会5.0的信息化人才
日本政府在2016年提出“社会5.0”(Society5.0)概念,它是一种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高度融合的社会系统,他们认为这是实现经济发展并解决社会问题、以人为中心的新型社会形态;2021 年日本政府又在一项计划中进一步细化了“社会5.0”愿景,着力强调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基于这样的认识,日本政府认为教育改革就应该面向“社会5.0”时代,培养学生的生存力,并强调了其中的信息素养及学习力。
(3)澳大利亚:配合国家数字经济战略,实施未来教育战略
澳大利亚政府于2021年推出《数字经济战略2030》(Digital Economy Strategy2030),旨在实现“2030 年建成领先的数字经济与社会”的愿景。该战略计划到2030年,所有澳大利亚人都将习得数字技能。与之相应的便是,澳大利亚各地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目标是开展数字化教学,让所有学习者拥有良好的数字学习体验;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具备富有成效地工作所需的技术和数字能力,以保证可以为教育系统提供世界一流的服务、计划和政策。
(4)印度:“数字印度”战略下推进智慧教育
为不断推进“数字印度”战略,印度国家教育研究与培训委员会(NCERT)响应政府人力资源发展部(MHRD)的 ePathshala 倡议,开发出用于展示和传播的教育电子资源,并在中央教育技术研究所(CIET)官网的首页上发布,为全印度提供在线教育服务。印度新出台的《2020年国家教育政策》(National Education Policy 2020)提出建立一个独立机构的策略,即建立国家教育技术论坛(NETF,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Forum),为教育领域提供利用和整合技术促进学习、评估和管理的自由思想交流平台,促进技术在教育领域内的稳定而迅速地应用。同时,重视职业教育培养或供给模式。
(5)韩国:打造以人为本的未来智能教育环境
韩国教育部公示的新一轮教育课程改革方案《2022修订教育课程》中,更加强调了信息素养和信息教育的重要性,教育课程规划更加侧重于学生自主选择和融合学科教育。在过去的二十余年里,韩国教育信息化经历了建立信息化基础设施、强化研发能力、开发应用数字教材以及建立个性化学习支持体系等不同阶段和措施,以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当前正在实施的教育信息化规划(2019—2023)旨在打造“以人为本的智能教育环境”,并出台法律法规以保障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实施。
(6)英国:充分释放教育技术潜能
英国教育部于2019年4月发布《教育技术战略:释放技术在教育中的潜力》(Education Technology Strategy:Realising the Potential of Technology in Education)政策,明确了当下和未来的教育技术发展愿景,以及“教育技术变革框架”(EdTech Framework for Change),强调通过加强教育信息设施建设,提升师生数字技能,破除技术和制度的障碍,努力发挥技术的效用,从而深入推进教育数字技术转型,加快教育创新。
(7)中国: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
中国政府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2021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建设目标,即建设教育专网和“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数字底座,强调汇聚生成优质资源,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外还提到促进教育数据应用、升级网络学习空间、开发新型资源和工具、优化资源供给服务、提高资源监管效率、完善智慧教学设施和普及教学应用,从不同维度、不同层面,为信息化教学创造条件。此后,教育部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强调要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升级、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基于数据的教育治理新模式、健全教育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等内容。
综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发展,并积极推出相关政策,以促进本国教育信息化,特别是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加快教育创新。同时,注重受教育者信息素养的培养和提升,体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教学设施等方面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变革,这给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以启发,旨在与各国教育信息化环境相适应,与教育模式创新应用同步。
二、双重变革之下的国际中文教育迎来数字化转型时期
教育变革联手技术变革,借助技术条件使符合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的教育目标得以顺利实现。此时的教育技术绝非一项普通的技术,而是连接了更广阔的领域,成为影响国际中文发展走向的关键因素。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从学校教育到社会化教育,从线下、线上到线上线下融合,各种教育技术不断变革,逐渐交融共存,并用各自的方式发展和创新国际中文教育。正是在教育和技术双重变革的相互作用之下,国际中文教育迎来了数字化转型时期。数字化转型不是形式上的数字化,而是教育的变革。它不仅是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案设计的改变,更是教育组织、范式和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的改变,使得教学的各个方面都从数字化中受益,并以全新的面貌呈现出新的效果。其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重视国际中文教育更宽广的培养目标
科学技术引发的教育变革,推动着教育理念的更新以及已有先进教育理念的实现,即为什么样的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的问题,这是新时期教育理念下的新任务。放眼教育的世界、世界的教育,未来的教育可以用相通、跨界、公平和均衡来概括,它是开放的、国际化的、人才的、引领的。人们在所需要的环境中学习,只要环境具备,人人、时时都在学习,并且都在进行终身学习,世界的教育就会向着生态、完备、普及、人人的目标靠近。
在这样的背景下,未来国际中文教育的变革应更加重视学习者通过语言交流成为全球公民的目标,这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面向未来教育所倡导的宏大目标。从对培养全球公民的教育目标,项目式学习、任务型教学、看电影学中文等学习方式,跨文化学习和跨国界、跨学科、跨学习社区的文化交流,特殊目的的专门用途中文教学和中文+职业教育等问题的讨论中,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跨”和“通”。在职业教育中,出现了中文教学的走向,那就是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一类国际中文教育,例如中国的高铁卖到哪儿,中文教学就开展到哪儿,这类语言经济的兴起和发展不容小觑。这不是传统中文教学开展的方式,它是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生态。它可以提高教育生产力,缩短“学”与“用”之间的距离,甚至直接服务于应用,是对社会需求的响应。它是语言经济,也是与数字教育相结合的产物。学校教育强调社区,是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支持。但学习者早已不再局限于在教室中学习,也不会单纯地学习语言知识。这是语言教学的返璞归真,在自然、真实、实用的环境中学习(如提前迈入实习或结合职业教育),是学习的需要,更是教育理念的调整。此外,中文教师越来越多地使用在线交流工具汇聚来自不同国家的学习者,组织其在一起学习,并为他们提供社会互动的机会。虚拟交流(Virtual Exchange)正是这样一个代表了在线外语教育发展动向的学习方式,值得国际中文教育从业者重视并开展实践。虚拟交流是一种教学方法,它让学习者与来自其他文化背景或地区的伙伴合作,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机会参与深入的会话交流、体验在线跨文化互动,并把这样的课程内容作为教育计划的组成部分。虚拟交流以培养未来的全球公民为导向,通过加快语言学习到语言应用的步伐,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成就感;通过促进学生自身在交流环境中的体验,培养学生外语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能力。其性质是强调教育实践,把教育实践作为教育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语教育有很好发展前景的一种方法。
(二)重视教育技术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全面支撑作用
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技术与国际中文教育相融合,使之产生了深刻变革,表现在催生了多种类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研发,“更重要的是颠覆了人们对数字化教学方式的认知”。其在汉语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汉字游戏化学习、数字孪生等方面的出色应用,正在为世界语言教学贡献中国力量、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目前中文联盟(www.chineseplus. net)拥有各类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应用程序,已经在课程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旨在聚集全球渠道、课程、技术等资源,为从事国际中文教育的学校、机构、教师和学生提供线上教学服务。其中包括教、学、考、管理等服务功能,可以帮助世界各地学习者获取学习资源,从而促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发展。崔希亮曾指出,“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手段为国际中文教育赋能,把国际中文教育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可以说,以科技驱动教学应用,是时候从基础应用向深度应用进发了。事实上,我们已经从数字化教材形式的变化和教材使用上的变化看到了教学、练习、评价等在形式上的变革。而如果从技术化教学环境思考,利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互动、反馈和评价,对以往教学带来的变革将是深刻的。它不是在教室与在电脑前的区别,也不是真实面对面与应用网络的区别,而是语言教学形式和意义的结合、交际场景下有效言语互动体现的语言学习进步以及真实环境下语言应用的反馈形成的过程性评价等等。那么中文教学智能化、个性化适应将不再是空话。例如,国际中文教师通过融合 5G、物联网、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的智能化教学终端,可以精准地了解学生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得到学习者的学能特点及学习成就大数据,从而有针对性地给予反馈,包括个性化学习资源推送等。
(三)重视国际中文教育出现的新模式和新业态
随着语言学习和教学与科技日益融合,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革。突出表现为互动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课堂等传统教学环境中,而是演变为灵活地借助不同环境、媒体。纵观教育的发展脉络可以发现,教育发展阶段由1.0时代的口耳相传和2.0时代的私塾教育,发展到3.0时代的班级和学校教育,正在迈向4.0时代。现阶段,我们使用了直播与录播的同步、异步在线方式;也有混合与融合的方式,比如翻转课堂是一种混合;又如线上与线下的混合、融合,等等。在国际中文教育领域,语言学习和教学方法已经从基于课堂互动的传统方法演变为结合了不同环境、媒体和技术应用的新模式。展望未来,国际中文教育的数字化转型应思考的是是否要改变工业化教育思维,树立开放、连接、适切的智能化教育理念,使教育服务于个性化、多元化和差异化需求的现实。
疫情期间,大部分学生逐渐适应并接受了线上教学的形式。我们应该相信学习者的接受能力,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在线教学、网络教学,甚至可能出现一场划时代的变革。实际上,国际上已经提出“国际公民”和“终身学习”的概念,“国际公民”意味着我们是同一个世界的人,可以随时随地与国际人士交流。未来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使之成为国际公民,全球公民。这一目标与虚拟交流的方法和过程十分契合。教育的未来是培养这样的人,而语言使人在国际化互动中成为这样的人。此外,教育领域还有许多新的业态值得国际中文教育关注。这些新业态可能源于新型的中文教育供给者(如校外培训机构、教育科技企业)、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教育供给新方式(如在线教育、虚拟学校)、新供给主体带来的整个行业组织形态的改变(如新的中文项目、课程改革)。
三、数字化转型之下国际中文教育的目标和任务
基于对数字化转型内涵和方向的了解,我们不难意识到数字化转型对行业的影响是深刻的。包括以工程化的思维看待这一变化,是“实现国际中文教育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面对转型的新形势,国际中文教育将面临新的目标和任务,我们应该为此做好必要的准备。
(一)构建国际中文教育新生态
技术的发展对语言教学需要的生态环境构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种生态环境作为一种教学和学习的资源,通过知识服务、技能服务的方式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或业态,对于多元教学的开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当构成生态环境的因子足够丰富的时候,规模化教学又会得到充分的发展,个性化教学也会得到切实的满足。
从微观分析,技术变革引发原有教学内容载体的变化,继而引发教学方式、教学法的变革。例如,电子教材将教材内容以数字化、多媒体化的形式来呈现,这是形式上的变化;为电子教材设置书签、笔记和标注等功能,这是功能上的变化。由此也产生了资源驱动的自主学习。电子教材便于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协作、交互、泛在学习。国际中文电子教材的研发和运用,给学生理解和接受汉语知识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让汉语知识以符合学习者语言认知的方式、有利于学习者感知、理解、巩固和记忆的方式呈现,让汉语知识以提供主动学习的空间和机会、有利于学习者情绪情感激励的方式传播,进而实现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的目标。从宏观分析,可以联合全球范围的国际中文教育资源,通过有效配置优化教学;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已经给教育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基于这种变革可以构造全球性汉语教学大课堂,提供一个虚拟世界以及虚拟世界与真实世界交互的手段,拓展汉语学习者学习空间(P437-443)。来自学习者的多样的就业需求,也将催生市场化教学服务。这些教育生态的变化,又将引发新一轮教学大纲、教师标准、资源标准的响应,以满足新格局下的新需求。
李泉指出,“网络资源的研究和建设是国际中文教学与研究转型与成败的关键”。其作用不仅在于增强国际中文教育的吸引力,为学习者开展更接近真实使用的深度学习创造条件,也将带给学习者终身学习的机会以及保持和提高汉语能力与水平的可能。
(二)加强新时期国际中文教育学科理论和方法研究
面对这样一场教育变革,国际中文教育界首先应该广泛向国际外语教育界学习,在国际外语教育技术发展的前沿,从理念、知识和技能方面做出努力,为此开展相关的基础研究,尤其是关于国际外语教育技术的前沿研究。这不仅有助于了解国际外语教育技术的发展经验,还有助于把握国际外语教育技术界的发展趋势,借此来探寻国际中文教育的未来道路,以使这项事业更好地发展。第一,国际外语教育技术重要学术会议为促进该领域的学术交流搭建了重要平台,是推动学科进步和繁荣的重要阵地,这些会议以探讨如何利用教育技术提高外语教学的效率和效果、扩大教育规模、降低教育成本为宗旨,在不同时期对信息技术环境下的二语教学和学习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对学科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其主题和子议题或是当时业界关心的新问题,或是正视当下、面向未来的敏感问题,或是重要的学科理论与实践问题,体现了学者们的新思考与新认识。第二,国际外语教育技术期刊有着悠久的历史,体现了外语教育技术在国际外语教育界的受重视程度。这些期刊在业界有相当高的水准,是外语教育技术研究的重要财富,值得参考和借鉴,应予以充分的重视。第三,《地平线报告》(Horizon Report)是全球教育科技发展的一个风向标,已连续发布19年,旨在为决策者提供信息,并帮助学习者、教师和领导者更深入地思考其正在做出的教育技术选择及原因。报告基于来自高等教育领域的全球领导者的视角和专业知识,概述了影响未来教与学的主要趋势、新兴技术与实践。为了保证教育的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标,各国政府都会按期或在特殊时期出台教育政策,意在对教育的开展给出纲领性意见或指导措施。在教育和技术变革的背景下,国际中文教育理应关注对象国的教育政策及其变化,其中很多内容都包含或涉及教育技术相关的指导信息。通过关注政策、信息,定期撰写国际外语教育和国际中文教育领域前沿动向报告、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及研究方法发展报告,对学科教育技术领域的前沿发展进行全面和细致的分析,有助于对国际外语教育,特别是外语教育技术领域前沿动态的把握,有助于提供新时代符合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新视角。新视角应体现未来教育目标、体现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优势、体现外语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体现国际中文教育多元需求。
在信息化时代,不仅第二语言教学方式发生了诸多变化,针对第二语言教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范式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其中,利用教育大数据、通过数据挖掘开展教育研究就是最为突出的特点,它不仅是教育研究的趋势,更是推动教育创新和发展的基础和力量。教学分析和教学计算有助于在大数据时代充分应用数据开展教学研究,以适应大数据时代教学研究的需要。通过对教学数据的分析、对教学系统要素及其关系的形式化表达,我们能够在有效学习的基础上探究有效的教学分析技术,突破学科的边界,实现跨学科联合,促进汉语教学研究的科学化,促进大数据时代汉语教学理论的建设,这些也有利于促进汉语教学学科的发展。
(三)研究教学模式创新路径及职业专门化教师队伍建设
“新冠疫情”之下,汉语教学全面走向线上,众多的教学形式让学习者开阔了眼界。后疫情时代,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学习者或许会有更高的期待,希望获得对自身而言最优的选择,包括学习目标、内容、方式、效果,以及教学传授者、教学资源等。此外,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渐深入人心,国际中文教育的作用和任务日益凸显。总结全球各国家和地区、各类型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创新教学模式,建立高素质专业化中文教师队伍,对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赫瓦特(Howatt)认为,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语言教学流派、教学方法论的发展,可以发现语言教学模式的变革和创新往往与教学关注的焦点密切相关。(P260)长期以来,汉语二语教学研究者为了描写和解释教学现象,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提出了许多教学观点,为语言教学流派和教学方法论研究贡献了许多智慧。研究者们也提出了丰富的与教学相关的概念,如教学模式、教学法、教学路子、教学设计、教学程序、教学步骤、教学原则、教学策略、教学手段、教学技巧等,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这些已有的教学认知是教学研究和学科发展的宝贵财富,更是继承和创新发展的起点。目前有必要搁置那些有争议的概念名称,深入到教学系统内部对元素进行分析和理解。将所有教学认知涉及的元素和对象及相关内容纳入到一个统一的分析场域下,设计“国际中文教育教学分析框架”,对国际中文教育做出全面细致的描写,探讨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教学模式创新路径和方案,有利于促进新时代数字化背景下国际中文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提升教学质量,讲好中国故事,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促进国际中文教育事业良性发展。
理解数字化转型,就会了解数字化组织及特征,就会关注到相关的人才培养、培训和发展问题。周汶霏、宁继鸣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引发了中文教学场域的变革,促使教师角色向着多样化和立体化方向发展”。例如,目前尚没有面向教学辅导师的培训或上岗标准,也没有关于项目设计、运营、管理人员的培训或培养课程。郑艳群认为,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未来发展,汉语教师职业将逐步专门化,并且,汉语教师职业专门化的同时还必须实现协同服务。这不仅需要汉语教师具备专门化的知识和技能,而且需要组建合作团队。只有分工与合作相结合,才能使专门化的作用得以体现。汉语教师职业专门化与协同发展,是专业化成熟之后为适应信息时代汉语教学规模化和个性化并举这一实际需求的自然选择,也是汉语教学科学化和全球化的需要,更是汉语教学后专业化发展时代的重要目标和任务。
作者简介
个人简介:郑艳群,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汉语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国际教育、第二语言教育技术、教学分析与教学计算等。讲授的主要课程有:汉语教育技术概论、汉语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第二语言教育技术、在线教学设计与实践等。主持的科研项目包括:国家汉办规划项目、教育部规划项目、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北京市社科重大项目等。出版专著《计算机技术与世界汉语教学》《虚拟词语空间理论与汉语知识表达研究》《多媒体和语料库驱动的汉语教学研究》《语言教育技术研究》等。主编《多媒体汉字字典(光盘)》《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技术研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资源研究》等。曾获全国首届高校优秀CAI软件二等奖、教育部第八届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北京市教育技术创新标兵称号。现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智慧教育分会副理事长、北京语言大学“知联会”副会长。
本文来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课程推荐
2023-10-18
2023-10-18
2023-10-17
2023-10-16
2023-10-15
2023-10-13
2023-10-13
2023-10-12
2023-10-12
2023-10-10
请添加“心得君”入群请务必备注“学校+研究方向/专业”
今日小编:槐序三五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