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讯|CSSCI 来源集刊《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2023年第14辑
《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
2023年第14辑
《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CSSCI来源集刊、AMI入库)2023年第14辑刊发13篇文章。文章涉及异写字、异构字、《中原音韵》、入声字、文昌话、藏语方言、话内回指、《新刊清文指要》、对音考订、语义演变、关联副词、语法化、介词系统成员、目的连词、宜春话、句末语气词等。欢迎转发扩散!(2023年已更完)
往期推荐:
目 录
01 《汉语大字典 》研究地聚类和计量分析 / 黄仁瑄 姜永超
25 试论异写字及其向异构字的转化 / 郭敬燕
39 《中原音韵》鱼模、尤侯两韵并收入声字的语音分析 / 胡雪雪
60 索萨《海南口语手册(文昌话)》与一百多年前的文昌话 / 杨望龙
87 玉树藏语方言拉布话地话内回指现象——兼论藏语方言及周边语言中的话内回指代词 / 孙凯 昂色拉加
128 从文本比较看《新刊清文指要》语言与翻译的规范化特征 / 房旭 王继红
154 两种本《回回馆译语》波斯汉、阿汉对饮考订 / 周永军
167 语义演变研究文献举要与述评 / 胡平
192 “一+名”类关联副词的语法化研究 / 张福通
210 隋唐至宋代介词系统成员的变更 / 崔云忠 王晖
230 近现代汉语的目的连词“为是”及其消失 / 姜其文
247 赣语宜春话句末“就是”的特殊用法及演变模式 / 刘星
266 朔城区方言句末语气词“是”及其语法化 / 张丽梅
提 要
《汉语大字典》研究的聚类和计量分析
黄仁瑄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语言研究所北
姜永超 燕山大学文法学院
试论异写字及其向异构字的转化
郭敬燕 南京审计大学文学院
摘 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异写字及其向异构字的转化。研究发现异写字有随意性、主观性、不定性、递变性、表意性和理据性等特点,且有朝着构件~((1))(王宁2015:97)成字化、理据明晰化、字形简化、美化发展的趋向。这也是异写字向异构字转化的基础。笔画异写字累增或更换表义构件后可以重新分析构意转化为异构字;构件异写字可以直接重新分析构意转化为异构字,也可以累增或更换表义构件后重新分析构意转化为异构字。而异写字转化为异构字的关键在于其能否进行重新分析重构理据,能否被纳入相对共时的汉字构形系统中,以及能否被大众广泛接受进入社会通行乃至权威规范层面。关键词:异写字 异构字 重新分析 理据重构
《中原音韵》鱼模、尤侯两韵并收入声字的语音分析
胡雪雪 南京大学文学院/汉语史研究所
摘 要:《中原音韵》记录的鱼模、尤侯两韵并收的入声字,全部来自中古通摄三等入声舌齿音声母字。文章证明,通摄三等入声字在舒化过程中先向流摄字靠近,随后朝着流摄、遇摄两个方向发展。流摄向的音读领跑在前,遇摄向的音读后来居上,两种读法新旧并存、相互竞争,从而形成了《中原音韵》及现代一些官话方言里流、遇又读的格局。历史文献材料与现代官话方言均显示,通摄三等入声字在汉语共同语中的实际又读不限于舌齿音声母,只不过又读在不同声母后的发展速度不同;该项音变遵循唇音>牙喉音>舌齿音的顺序依次进行。因舌齿音声母最后演变,所以其呈现的又读最多。这种又读不是方言接触造成的文白异读,而是共同语内部自然音变衍生出来的新旧又读。关键词:《中原音韵》 鱼模韵 尤侯韵 入声字 又读性质
索萨《海南口语手册(文昌话)》与一百多年前的文昌话
杨望龙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摘 要:本文介绍索萨《海南口语手册(文昌话)》的基本情况,重点结合当代田野调查的研究成果,分别从语音、词汇与形态—句法三个方面以具体案例阐发其语料价值:该书很好地保存了文昌话一百多年前的语言面貌,不少地方体现出海南闽语演变的阶段性特征,能够与当代田野调查的研究成果相互印证。关键词: 海南闽语 文昌话 琼海话 域外文献 演变
玉树藏语方言拉布话的语内回指现象——兼论藏语方言及周边语言中的语内回指代词
孙 凯 南京大学文学院
昂色拉加 青海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摘 要:学界通常认为语内回指代词主要见于西非语言,但实际上中国境内也有不少语言具有此类代词,只是过去关注不多,个案描写和比较研究都很少见。在此背景下,本文首先描写了玉树藏语方言拉布话中第三人称简单代词/khoH/和/moL/的语内回指用法,并着重讨论了它们的使用条件和特征,认为它们尚不具备专用性和强制性。在此基础上,文章考察了其他藏语方言和部分周边语言中的此类代词现象,发现甘青及藏彝民族走廊一带的若干语言中具有不同语法化程度的语内回指功能代词,并对相关代词现象做了比较和总结。文章最后推测拉布话中上述代词的语内回指功能可能源于语言接触的影响。关键词:语内回指 人称代词 引语结构 藏语方言
从文本比较看《新刊清文指要》语言与翻译的规范化特征
房 旭 王继红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摘 要:《新刊清文指要》是刊刻于清代西安将军署的满汉合璧语言类教材,时间明确,作者团队可考。《新刊清文指要》在用字方面,错讹现象较少,字形使用较为统一;在语言表达方面倾向文言,具有趋雅特征;在翻译方面,受翻译目的和读者需求影响,倾向使用异化策略。《新刊清文指要》和《清文指要》是重译关系,各自以满文《一百条》为原本。换言之,《新刊清文指要》是对《一百条》的满汉翻译与校订,而并非将《清文指要》作为源头文本进行改写。《新刊清文指要》是驻防八旗文献,不可武断地将其视为北京话语料。同时,作为官修文献,《新刊清文指要》的语言与翻译体现出明显的规范化意识,具有语体文或者公文体性质,不可简单地将其视为口语语料。关键词:《新刊清文指要》 《清文指要》 异文比较 文雅 异化
丙种本《回回馆译语》波斯汉、阿汉对音考订
周永军 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
摘 要: 丙种本《回回馆译语》作为明清时期官方波斯语与阿拉伯语培训教材的一种,采用“汉译—音注汉字”体例记录波斯词语音读,而无波斯文原文。本文系统梳理了丙种本中的阿波文库本和袁氏本《回回馆译语》,并认为目前学界考释的波斯文(阿拉伯文)存在两个方面不足:一是未考证出部分“音注汉字”记录的波斯原文;二是考订的波斯原文与“音注汉字”记录的波斯词语音读对音不合。关键词:《回回馆译语》 阿汉 波斯汉 对音 考订
语义演变研究文献举要与述评
胡 平 湖北大学文学院
摘 要: 语义演变研究目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话题,坊间出版的相关文献层出不穷,让踏足本领域的初学者往往无所适从。因此,本文按照概论性文献和专题性文献,将牵涉语义演变研究的重要文献分门别类,在此基础上,予以介绍和评论,希望能起到指示门径的作用。最后则指出汉语历史语义演变研究要重视逻辑知识的学习,要广泛吸收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尤其是基于用法的语言学和对话理论作为理论源泉,利用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中的口语语料,辅以语料库语言学的方法和技术,考索普通话常用词和常用构式的来源及其发展。关键词:历史语言学 语义演变 汉语研究
“一+名”类关联副词的语法化研究
张福通 南京大学文学院/汉语史研究所
关键词:关联副词 语法化 语体
隋唐至宋代介词系统成员的变更
崔云忠 王 晖
青岛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摘 要:隋唐至宋代介词系统成员共有127个,其中继承介词有77个,新生的介词50个。沿用先秦时期产生的介词34个,沿用两汉时期产生的介词23个,沿用魏晋时期产生的介词20个。隋唐至宋代新生单音介词32个,复音介词18个。新生介词中大多语义较为单一,有些介词很快退出介词系统,成为流星介词。从先秦到隋唐宋代,沿用前代介词数量呈下降趋势;新生介词中,次生介词与前代相比呈上升趋势;新生介词数量保持在30个至70个之间,呈现较为稳定的发展趋势。关键词:隋唐至宋代 介词系统 成员 变更
近现代汉语的目的连词“为是”及其消失
姜其文 浙江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目的连词“为是”主要出现在后置性目的分句中,多与“好”“省得”“免得”等标记连用配对,用于表达主语或说话人的主观意图。从其来源看,目的连词“为是2”源于原因连词“为是1”。它出现于清代中期,成熟于清末民初,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基本消失。目的连词“为是”与“为的”“为的是”是近义关系。“为是”的演变先后遵循了共存原则和择一原则。在足量原则的作用下,由于表义的模糊性和语体的书面性,“为是”逐渐为表义更精确、更通用的目的标记“为的是”所淘汰。关键词:为是 目的连词 意图 足量原则
赣语宜春话中句末“就是”的特殊用法及演变模式
刘 星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摘 要:本文介绍了赣语宜春话中句末两种“就是”的功能、意义及其语法化历程。句末“就是2”和“就是3”分属两种语法化演变模式:“就是2”从句中的“就是1”移位到句末而来;“就是3”来源于充当联系项的“就”结合本身具有主观义的“是”,二者均有反预期的语义,因而结合成可独立使用的叹词,再附缀化演变为句末语气助词。关键词:就是 赣语 宜春话 语气
朔城区方言句末语气词“是”及其语法化
张丽梅 武汉大学文学院
摘 要:本文探讨朔城区方言句尾“是”的用法及其语法化历程。“是”在朔城区方言中,可出现在疑问句、感叹句、祈使句的句尾,辅助表达一定的语气。其中,疑问句尾“是1”使语句增加“探究、确认”的语气;感叹句尾“是2”在加强感叹的同时,使全句带有否定的评价;祈使句尾“是3”使句子“命令、禁止”的语气增强。此外,对其他方言及近代汉语句尾“是”的使用情况也作了考察。考察表明:1.“是”作句末语气词的用法大致产生于宋代,元明时期增多,并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方言中。2.句末语气词“是”产生于特定的句法环境,主要经历了“回指代词→判断动词→后置判断句:‘A, B是(也)’→‘也’脱落→‘NP+VP+(其他)+是’→句末语气词”的语法化演变路径。关键词:朔城区方言 是 语气词 功能 语法化
期刊简介
《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是由南京大学汉语史研究所主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学术集刊(每年二辑)。2017年创刊,该刊以历史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为指导,以汉藏语言比较为学术背景,立足汉语本体,注重跨语言比较,努力探寻汉语及东亚语言间的关系,特别关注汉语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规律的探索。主要发表关于汉语史、汉藏语比较、传统小学出土文献的原创性学术论文。
本刊联系方式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仙林大道163号南京大学文学院《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编辑部邮政编码:210023投稿邮箱:ndlsyyx@163.com《汉语史与汉藏语研究》编辑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
推 荐
2024-06-01
2024-05-30
2024-05-28
2024-05-27
2024-05-24
2024-05-23
2024-05-22
2024-05-20
2024-05-19
2024-05-18
欢迎加入
今日小编:的嘞着呢
审 核:心得小蔓
转载&合作请联系
"心得君"
微信:xindejun_yyxxd
点击“阅读原文”可跳转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