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秋菊凝冷香
寒衣节将近,怀想故去的亲人们,想着买菊探望。麻利网上下单几把小菊,心想,若是早到几天,放家里养几天再带去也不是不可。
然而现在这脑子真成问题。以为提前一个多周时间尚早,结果第二天傍晚发现寒衣节就在眼前,网上订的小菊来不了不说,花店里祭奠的鲜花也已经售罄。无奈之下,寒衣节清晨起了个早,终于在一家乡镇小店买到简单包裹的白菊,虽说不尽意,然而时下不许烧纸,这菊花好似是一个专用祭祀符号,不可不用。
一直不解,寄托哀思的场合为何一定用菊呢。在我看来,用梨花或者会比菊花更贴切,我姥姥去世的时候,在旁人疑惑的眼神里,我执意订了一把素雅的白玫瑰,只要表达了心思,难道还需要讲究用什么花才算妥或不妥呢。
菊在中国文化中地位颇高。《神农本草经》里讲菊花久服能轻身延年,可食可药,浑身是宝,屈原喜菊,他在《离骚》中有“朝饮木兰之堕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后人引用,隐含屈大夫品性高洁之意;孟浩然有诗“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温暖的田园之情跃然纸上。据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采的菊花最有意义,这一天采菊泡陈米酒,或用菊花沐浴,取“菊水上寿”之意;人们熟知的陶渊明隐居“采菊东篱”自是不必多言,又有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说的是菊傲雪凌寒正直不屈。所有这些,哪有一句带有缅怀之意呢。
后来几经查阅得知,菊花本自中国引种西方栽培传播,然而在西方,人们常常把它栽在墓地,被看做墓地之花,之后东西方文化更密切地交流,用菊表达对已故之人的尊重与哀悼的习俗又传入中国,被国人所认同。
想当年李清照写下“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诗中菊的形象契合我的审美,菊应该是瘦的。也就是在这句诗里,人们很容易地体会到作者寄托“菊”,表达黯然神伤的相思之苦。活着的人相思,离去的人哀思,我想国人之所以认同菊花寄托哀思之意,也或许是因了这情愫相近吧。
说实在的,无论花店里为祭祀所备的黄菊白菊,还是秋日菊展人们精细培育的品种菊,我都不很喜欢。人工栽培的菊花肥腴丰满堪比玉环,毫无清瘦之气,更无经秋的寒寂,相比之下,我更心仪不经人工打枝凹造型的菊。姥爷在世时,我带回菊花花枝,栽在院子一隅。菊是山野物,特别好养,自自然然繁衍成片。因为随着它们的性子生长,便生出无数侧枝,花朵小而多,以至花杆偏高,开花之时,可不就是“千朵万朵压枝低”的样子。那些小菊,数白菊最美。白菊本清傲,又洁静无染,开在风中,是婴儿般的清纯明快,让人一赏再赏,不忍不爱。
也就是每年这秋末冬初菊花开的时节,下起冻雨雪,姥爷便起了炉火,边煮水烹茶,边笑眯眯地给我讲植物的性味。可惜彼时年轻,不懂珍惜,时不时天马行空心思跑去了五台山,以至于直到此时,对植物也无深究,仍是一知半解。
其实我最喜欢的,当数乡野地里的野菊。越至晚秋,山间的野菊开得越盛,大丛大丛点缀在败叶枯枝间,灿亮的金黄之色,就如秋阳的碎片。近鼻嗅之,一股清冽之气,是山野的冷寒香。姥爷说,野菊性寒,清肝明目,以花做枕自是稀罕。姥姥便采下野菊花头阴干做枕头,尤记得,我的菊花枕枕套是淡黄的的确凉料子,绣着绛红色的野菊图样,特别漂亮。初用,只觉野菊风干后气味缥缈清幽,喜欢的紧,花香中闭上眼睛,你会觉得有无数清亮的光,从无数镂空的眼里穿过去,那种美妙,无以言说。
然而,野菊终是傲气的花朵,不堪我汗臭浸染,时间长了,味淡色衰,拆开枕芯,野菊花瓣被搓揉成细细的碎末不说,那色泽简直不堪一视,只觉是作践了野菊,从此以后,便断了用它做枕头的念想。
前些天与友去乡间闲逛,丛丛簇簇的野菊,开在松下石边,被秋日的暖阳照亮,灿烂又明快,让人禁不住拥抱,又禁不住据为私有。然而俯下身子,听它们与风说话与虫私语,更禁不住感慨,无论你多么喜欢用它明快的调子来形容自己表达自己,当你来到它的眼前,对于它来说,你仍然是个外人。你不是一丛野菊,并且你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它们的汁液,强加到自己的生活里。
为安慰自己,只好采大把野菊,再搭几支风干的地榆。不知道当年陶渊明采到的菊是用什么样器皿清供,私想,应该只有粗陶瓶的质地才配上它的韵致,人说好茶配好盏,野菊性情孤傲刚烈,瓷瓶细腻玻璃寡淡,都不能凸显野菊本色,唯朴拙沧桑的粗陶花器才显得出野菊的笃定安然吧。
疯颠之时,采野菊插于发上。记起《浮生六记》中言:“酒瓶既罄,各采野菊插满两鬓。”想这清人沈复也是率真朴素的情调之人,插野菊可真比插茱萸更具诗意呢。然而无论如何,这菊花仍然容易惹起身世之感,野菊花的香气还留在鼻息里,满眼金黄,思念已成一滴缓缓湮开的墨迹。
几束爽约的小菊终于在寒衣节后到来,也恰好,那天是我的生日。带它们回家,拆开包裹,一枝一枝修剪,再一枝一枝搭配插罐,然后端上书桌。我喜欢小菊做瓶插,它不需频繁换水,花期又极长,长到你有一天审美疲劳想换掉它。我暗暗思忖,说不定,就像姥爷姥姥活着的时候那样,提前聚在一起商议:这丫头也要过生日了,干脆,小菊做她的生日礼物吧。
已将小雪的节气,今晚窗外,却是电闪雷鸣、狂风骤雨。抬眼,桌上小菊静静开着,简朴从容,散着淡淡的清冷的香。就在那一瞬间,一些无论如何成长都不能让它们死去的旧时光倏忽前来,投在以骤雨雷鸣为背景的巨大幕布上,一遍一遍……
大恸。
青苔要开花--第182篇
冬凝,70后,在梦想中一意孤行,想任性却又终究不敢的威海女子。擅写植物静默,也道生活纹理。
长按上方
关注我,一起享受生活的滋味
个人微信:qtykh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