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基金吴跃鹏:医疗投资最考验耐心和专业性
不同行业的基金,呈现出来的气质也不一样。TMT行业投资人大多个性活泼,喜好热闹。相较之下,医疗行业投资人则显得低调、理性。医疗项目及基金独有的漫长周期,似乎已将他们身上的躁动与冲动消磨殆尽。对价值投资的坚守与对专业精神的秉持,是这个群体最为显著的两个标签。
作为医疗投资领域的新军,安龙基金以资源优势和专业投资的打法获得业界广泛认可。而作为安龙基金管理团队的主要成员,吴跃鹏更愿意将自己眼下的心境定位于“在路上”的状态,经常复盘以前投过的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并从中汲取养分,指导未来的投资行为。
健一会(ID:jianyihui2011)第14期人物专访请来安龙基金投资总监吴跃鹏,聊聊安龙基金的投资方向和他本人在医疗领域的投资心得。
■ 口述:吴跃鹏
采访:阮聿泓
安龙基金属于中科院体系里的一只基金,主要投资方向是医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和生命科学。一期基金规模是3个亿,迄今投了十四五个项目,目前在医药和器械两个领域投的多一些,医疗服务和生命科学领域出手比较谨慎,因为可选标的没有前两个多,风险大一些。
医药投资金额大,见效慢,周期长,监管多,成功率低,平均周期是十来年,但一旦成功,回报也很高,所以做医药投资,很少有投资方会从头跟到尾。不同体量的基金或产业机构关注的阶段不一样,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江湖和玩家,项目越早期,风险越大,对专业性要求越高,所以医疗领域早期基金并不多。
我们在医疗器械领域比较看好三个方向:一是可以进入医院的诊断类器械,二是和人工智能结合的医疗器械,三是高端器械的国产化替代。其中,国产化替代是大方向,那些在国外有对标产品但国产化还不是很强的医疗器械,都是我们重点看好的对象。至于某些在科研方面特别先进的国内项目,如果国外没有对标产品,我们会稍显谨慎一些。欧美在医疗器械方面处于领先位置,如果有对标产品,我们在做判断时就会节省大量精力和时间。
另外,由于受基金规模限制,诸如CT、核磁共振之类的大型器械,我们看得比较少,家用医疗器械也看得少。
医疗器械行业很多项目的特点是:从研发到临床,再到最后商业化,周期较长(比医药的周期短一些)。我们若是看好某个方向或领域,会把资源集中在一起,组成一个新公司进行孵化。这种方式虽然比较耗费精力,但相对靠谱很多,安龙医养、科辉创新、安龙脉德等都属于这种类型。
当下生命科学如基因测序等项目估值普遍偏高,是因为供过于求。具备第三方基因检测资质的公司有两三百个,但是市场容量并没有那么大,于是就产生了泡沫。大方向没有问题,精准医疗、基因工程、药物研发、医疗检测等都需要资本的支持,只是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来适应发展的节奏,这个行业需要的是分子生物学、生物信息学领域、疾病诊断治疗领域、医药、生物合成、酶、蛋白甚至是微生物领域等综合学科的整体发展,另外,市场接受度与医院、医生及病人的认可度的培养都需要时间。
基因测序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最终能跑出来的,一定是那些掌握了核心技术、有市场能力、在方向选择上契合了医疗本身真实需求的项目。另外,基因测序上下游还有很多细分领域可以布局,比如基因文库制备、基因工程、合成生物学、生物酶制备、生物医药产业链前端及后端、基因大数据解读等等。
我之前投过一个名为连心医疗的项目,这是一个医疗影像与人工智能结合的云平台,刚开始很难盈利,后来找到了一个场景,切入到医院的放射科中,利用平台上的软件、人工智能和算法帮助医生做诊疗、诊断和辅助治疗。医院和医生愿意买单,平台有了现金流和收入,这才算是真正落地。
这个项目是一个朋友推荐给我的。在找我们融资之前,连心医疗已经与空军总医院、海军总医院等几家大型医院建立了合作关系。我们基金当时正在研究这种影像和诊断,同时也发现其存在很多问题,在和项目创始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该项目正好有应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再通过与医院及医生的交流,我发现这些方法是可行的,便决定投资。我们投的时候这个项目还没有那么热,我们进去之后,好多人便开始抢,所以这个项目的下一轮融资也就容易了。
我本科读的是电子部的部属院校,学的是数学,毕业后去了电子部,在国企和外企都待过。巧合的是,我工作过的很多企业,后来都上市了,有人打趣说,我是企业上市的“福星”。
我在企业做管理时就喜欢做些分析、判断和研究的工作,做投资则是对投资人脑力和体力的考验,要观察行业、市场和场景,要考察创业团队、产品、客户和政策,投资能成功,最后还得加一些运气。
我在企业做管理时就喜欢做些分析、判断和研究的工作,做投资则是对投资人脑力和体力的考验,要观察行业、市场和场景,要考察创业团队、产品、客户和政策,投资能成功,最后还得加一些运气。
在任何领域,投资人都不可能比创业者还专业。创业者长期在一线搏杀,他们才是真正有水平的人。投资人需要具备前瞻性和一定的知识广度,而不是在一个点上使劲钻研。
医疗行业创业者的普遍特点是海归多,学历高,年龄大,三十岁以内的少,四五十岁的居多。医药研发创业者大多数都是博士,毕业时都将近30岁,然后在大药厂工作十几年,晋升要一定位置,再出来创业时可能便有50来岁了。
医疗项目创业不一定要天天加班,考验的是韧劲,因为它的成长周期较长,做临床实验等必须有个量的积累。医疗投资和别的领域投资风格也不一样,它更考验投资人的耐心和专业性,要更加谨慎,不适合太张扬。
我与项目创始人接触,首先会看他的精气神。聊着聊着就无精打采的,肯定是不行的。投资人是给你送钱的,你连投资人都不尊重,还会尊重你的客户和供应商吗?
我一年要接触几百个项目,各种类型的创始人都见过,曾有无精打采的,有不耐烦的,还有跟投资人争执起来的。我欣赏的创业者和企业家,在融资过程中要有激情,懂进退,胸襟宽广,怀揣共赢心态和进取精神。
众多项目里,能跑出来的未必就是一眼看上去闪闪发光的,金子表面上常常蒙着一层污垢,擦一擦就见到光亮来了,投资人比的就是擦一擦的功力。这种功力主要靠经验积累。投资人的成长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一开始是看啥项目都不错,然后是看啥项目都不行,最后才进入了项目识别的成熟期,能看出有的项目行,有的项目不行,要慧眼识珠。
运作一只基金也是如此,总是要不断总结自己的方法论。我现在经常对自己投过的案子、基金投过的案子和别人投过的案子进行复盘,对自己两三年前的看法、判断进行验证或总结,其中能有很多感触和收获。
· 完 ·
我们正在记录一个参差多态的创投世界
IPO失败七宗罪 | 印度投资宝典 | 我为什么要投甜心摇滚沙拉 | O2O不是洪水猛兽,比如就很适合教育 | 想拿政府的钱做VC?看过来 | 曾经有一份facebook融资计划书摆在我面前,但我没有投 | 我的投项目标准:先问问自己愿不愿意出钱投 | 讲真,汽车后市场,我看不到什么创业机会 | 我和西贝莜面村的贾国龙磨了一年才投了进去 | 汽车主题公园都赔钱 | 钉钉的命门 | 真功夫怎么火的 | 人工智能or人工智障 | 社群商业秘笈 | 传统产业第二春?
健一会已入驻以下平台
界面 | 36氪 | 知乎
今日头条 | 百度百家
天天快报 | 搜狐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