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前半生》那些伪命题式争议,大结局后对“争议”吐个槽……

2017-07-27 非非马 非非马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非非马」

影视艺评,严肃时尚;理性文艺,心灵成长


文 / 非非马


《我的前半生》大结局,结果都在预料之中。别误会,我不是在说,它的编剧没有想象力,不能来一出欧亨利那样独具匠心的“神转折”结尾,这恰恰说明,它的结局编织得符合正常的逻辑演进。


观众接受贺涵与罗子君在一起需要时间,他们两人垮过心里那道坎,也需要时间。



陈俊生那样的软弱、矛盾、纠结又心存善良的男人,自然不会再大动干戈离一次婚,这一次原谅凌玲是必然的结果,尽管他日后可能还会不断遭遇各种糟心事儿。凌玲的精明算计,呵呵,同意贺涵的话,陈俊生不是她对手。



但这的确是争议过大的一部剧。看我们读者群的讨论,我第一次体会到,什么叫“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带着自己的过去,感受、理解这出戏,结果千面,也是常理之中。


所以,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骂陈俊生、贺涵渣男,也能理解为什么有些人骂罗子君白莲花、绿茶婊,也理解为何那么多人心疼唐晶,都尊重。毕竟,观影有各种感受,对人有不同喜好,实在正常,大家也本不必为此争吵、站队。不带情绪的讨论,挺好。在这事儿上,存异而不必求同。



好了,下面说说我不认同的一些“吐槽”。


我不赞同的一种批评强调是:


这部剧三观崩塌,人设崩塌。


甚至还有一批十分有影响力的公号作者,也在斥责该剧的三观与人设。


按我看,这算挺严重的方法论错误了。


我是学电影研究的,一个作家/编剧,一个影视作品,塑造一批人物、编织故事情节,重要的是,人物和剧情,是否立得住,思想行为有逻辑、有因果,剧情编织是否合理。而这些,是要放在他们所处的环境和人物关系中去考量的。


在这部至少希望部分表现现实的电视剧里,它的人物塑造也好、剧情也好,来自对现实生活的提炼和再创作,为了戏剧冲突效果,它的确有夸张的成分,也有不合情理处,但它塑造的那群都不完美、各有毛病和问题的人,基本还算真实、立得住的。


这部戏当然有不少缺点,情节编织也不是没有漏洞。最大漏洞之一就是,竟然五个婚恋关系极为复杂的男女主人公,进了辰星这一家公司,按我一个朋友的话说,“难道这个公司的HR是吃shi的吗?”话糙了点,但一语中的。


但,说一个剧“三观是否正确”,这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一个作品塑造了一群人物,编织了一系列事件冲突,但这群人,哪怕是它的男女一号,其言行思想,并不能代表这部剧的三观。也不该划等号。


难道非得把每个人或者男女一号,都塑造得伟光正,才能证明一部剧的三观是正确的?这一听,显然就经不起推敲。



这不就是我们过去批判的“高大全”式主人公吗?我们扪心自问,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几个“完人”?一个文艺作品是该表现更真实可感的人、更真实的人生处境与困境,还是去臆造一个理想人物、理想故事?只怕,大家届时要说虚假了吧。


诸多公号今日的评论方法、腔调,在我看,是文艺批评的倒退了……



关于这个问题,我最认可的是韩松落在他的公号里“韩松落见好”中发表的文章,有见地、有深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一读。因为截至发稿前,还没拿到授权,我们本想转载做二条的,也只能作罢。


好,继续说回来。一个评论者、或者一个观众,可以自由抒发:我不喜欢这个塑造出来的人物,但如果说作者因为塑造了这个人物,自己就三观不正,这恐怕逻辑有问题。


人物诞生之后,应该自有ta的逻辑与生命力,这也是区分好作者与差作者的分野处。是你硬编出来、毫无可信度的人物,还是一个思想行为逻辑能够自洽的、有自己生命力的人?


对于观众而言,所谓三观的思考,那是属于自己的分析和责任。创作者只负责给你展示一批人、一些人物关系和事件。



我不是在替这部剧辩白,我也认为它有不少问题,对一些情节,诸如职场金领贺涵似乎是二十四小时待命,随叫随到地能赶去处理罗子君和她一大家子的麻烦事儿,我也觉得不合情理。但对于类似这样的指责——罗子君从听一个男人的话变成听另一个男人的话,仍是自甘当奴隶,编剧怎么能传递这样的价值观,我觉得也有必要“吐槽”两句:


一,编剧传递价值观的问题,我就不再说了,参考上面的论述;


二,关于罗子君从听一个男人的话,到听另一个男人的话。我是觉得,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听有价值的意见,这和听男人、还是女人的意见,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意见本身是否有价值,而不是,这个话是什么性别的人说的,也不是,这个话是什么身份、地位的人说的。而如果仅仅因为女性听了不少来自男性、或者某个男性的建议,就说这是女性的不独立,我以为这是太激进和敏感的女权。


这个社会的构成不是男人,就是女人,难道为了证明女性独立,就拒绝听一切来自男人的意见?这恐怕是我完全无法认同的逻辑。


真正自信、聪慧的女人、人,应该懂得,重要的是意见本身。


此外,罗子君的成长,应该说任何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学习和他人的帮助,学习不是跟书本学,就是在实践中跟人学。跟人学,不就是接受外力的“帮助”吗?就是自学,也是在学习前人留下来的知识、经验啊。不过一个是书本,是隐形的教育者,一个是显性的教育者。


罗子君双管齐下,有错吗?这难道不是我们正常学习、升级自己的路径吗?



我们上课、上补习班,希望听有阅历有经验的人讲课、授以经验、方法,本质不是一样的吗?


古人不是还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为什么,罗子君的成长中,有一些来自外界的指点,就成了逆袭都是“靠别人”,不是“靠自己”?


这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什么叫完全靠自己?这世上谁能说自己的成长、成绩,都是完全靠的自己?突然想到了著名的田小姐。


罗子君找工作靠了关系,也是她被诟病的地方。但从剧情可信度的角度说,这不恰恰是中国一个普遍存在的现实吗?难道就为了表明她独立,故意让她违背现实常情,放着关系不用,自己去四处碰壁找工作?何况,以她的情况,在失婚初期,无论是心智、能力,成熟度都还不够。这种有层次的成长历程,不是更合乎情理?


罗子君从一开始靠朋友帮忙找工作,到后来自己找工作——因为也经历了靠关系工作的弊端,显然更符合循序渐进的成长逻辑。



在我看来,《我的前半生》的确是有它的毛病,但是它塑造了一批有血有肉、立体而丰满的人,每个人都不完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和缺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现实困境,同时,他们又努力地成长为更好的人,包括男神女神贺涵、唐晶这样的存在,也如是。也许他们到剧终时也都仍不完美,他们也的确犯过观众们不认可、甚至很厌恶的错,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在努力向好,这不是挺真实吗?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又何尝不如此?



所以,我不站也不黑《我的前半生》,我只想说,我从这部剧里的确看到了每个人的不容易,看到了众生相,也跟着人物与剧情思考了一些问题,还被薛甄珠这样的人物打动落泪过——她的缺点与她的优点都那么得明显。



这部现象级的电视剧,至少算接地气,它能引发这么多对社会问题的探讨和思考,这就是正面的价值和意义。


经历了“两个凡是”,经历了凡事儿都有标准答案的时代,一个作品,能激荡思考、争议,大家能自由地各陈己见,这可能比提供所谓正确答案、正确三观,要有意义得多。


戳链接,阅读非非马撰写的《我的前半生》系列文章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

欢迎转发分享至朋友圈!


PS.我们开通读者群了,有兴趣入群的朋友,请加非非马的小号feifeima777。



作者非非马

而立之年赴英读硕,学习电影研究,曾为著名文化国企伦敦子公司创始人兼总经理。

现自己创业从事中英文化交流,并任中英电影节英国首席代表。

微信公号:非非马

新浪微博:非非马UK


往期内容


影视


我的前半生·唐晶VS罗子君 | 我的前半生·个人边界 | 我的前半生·贺涵唐晶 | 我的前半生·罗子君 | 纸牌屋 | 欢乐颂 | 性爱大师 | 东京女子图鉴 | 第一夫人 | 王冠


人物


马克龙 | 徐静蕾VS蒋方舟 | 春楠 | 简·方达 | 杰奎琳 | 朱茵 | 英国女王 | 邓文迪 | 于佩尔


职场


斜杠青年 | 剑桥包创始人的逆袭 | 村上春树 |  英国女首相 | 曲筱绡VS王柏川 | 白百何职场漏洞


热评


赵雷女人三十 | 华为自拍展 | 小龙女自杀 | 美联航 | 圆桌派 | 假面夫妇 | 北京地铁事件 | 90后


时尚


西班牙王后Letizia | 马伊琍 | 纸牌屋Claire | 高司令 | 好想好想谈恋爱 | 帽子风尚 | 最美石头姐 | 纽约时尚图鉴 | 节约的时尚 | 年龄之魅


艺术


徐冰 | 华为自拍展 | Met Gala


旅行


洛杉矶:跟着电影去旅行


说戏梦人生   关注女性成长

女性 | 影视 | 时尚 | 文艺 | 旅行

欢迎订阅非非马

原创文章,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