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饭
忽如一夜春风来,菜饭红了。不知是谁先说起来的,大家都在传领导到上海之后,去了福州路浙江中路口老半斋吃饭,点名要吃菜饭,还配了本帮辣酱和一小碗骨头汤。更有人添油加醋,说端盆子的小妹从未见过这么大阵仗,两只手觫觫抖,差点把汤打翻在领导身上……说的人绘声绘色,听的人津津有味,弄得像真的一样。不过我认为领导喜欢吃菜饭,叫人买了送去,甚或就请老半斋的师傅去烧,都是有可能的。但车子直开老半斋堂吃,应该是杜撰。你想福州路浙江中路是多么热闹的地方,门口停车位都没有一只,中午又赶着饭点,照例人山人海,到处都是从人民广场过来的游客,领导去那儿吃饭,怎么可能?!
领导亲临老半斋吃菜饭?我认为不大可能
菜饭是老百姓家常的食物,原料简单、烧起来也不复杂,本来不是什么稀罕物。但怪了,这一味一旦离开上海这个地方,或者不是由上海人来烧,就怎么也吃不出上海味道。我的同学阿三多年前去浙江发展,生意做得交关大,有一次临近春节回沪小聚,问他想吃什么,阿三沉吟片刻说出两个字:“菜饭”。在上海想吃菜饭并不难,满街都有安徽人开的菜饭骨头汤。但阿三有个要求:不要安徽菜饭,一定要上海菜饭。那就犯难了,临时三刻,哪里去找上海菜饭呢?想了半天,一辆出租车跑到文庙边上老巡道街的菜饭骨头汤,打包一套菜饭骨头汤外加乳腐肉和兰花豆腐干,送到酒桌边,饭和汤还是温的。阿三吃口饭喝口汤,说了一句:“有点意思”。
文庙菜饭相当有名,我最喜欢他们的乳腐肉,其他一般
文面菜饭代表的是上海菜饭的江湖地位,而庙堂上,老半斋就当仁不让了。上海的餐饮讲究“帮”,本帮、宁帮、广帮、苏帮……甚至还有回帮、素菜帮,而在这帮中,竟然还有“菜饭帮”的一席之地,那是登堂入室的。菜饭帮有两大名店:美味斋和味芳,并没有老半斋的名字。味芳菜饭店原开在大世界旁边,1930年营业,直到1995年大世界商业网点布局调整而关门歇业,味芳菜饭店从此消失。而另一家“美味斋”的事体,说来就话长了。
现在福州路浙江中路口老半斋的位置,原来是百年老店美味斋菜饭店
说美味斋是“百年老店”,稍微差了一点点。1918年做水果生意的江苏淮安人陈炳坤在福州路平安里(今604弄)弄口摆出一个小面摊,到1926年才在现在老半斋的位置盘下半开间街面房子,正式取名“美味斋菜饭店”。“美味斋”的名字总共91年,如果算上1918年的那个面摊,99年,马马虎虎算一百年。根据史料记载,美味斋的菜饭每锅用米四十斤、菜三十斤、猪油四斤半,再加精盐和味精,先将青菜热火煸炒,再加开水和米同煮,烧滚后要用大铲刀连续翻滚,所以才能米粒光亮、青菜碧绿、浓汁紧包米饭。1946年周恩来同志在这里吃了一客猪油菜饭,一直念念不忘。到1956年全国劳模大会,周总理指定在北京菜市口开了家美味斋,成为北京的老字号。上海的美味斋1992年和香港新亚洲有限公司合资经营,改名为“上海渔人码头海鲜酒家”,上海美味斋的的历史就此中断。1998年合资经营中断,原来开在浙江中路汉口路口的老半斋因为地块改造,迁入“美味斋”所在地,两店合并为“老半斋酒楼”,所以老半斋除了经营扬帮菜点之外,还有这口猪油菜饭骨头汤。
美味斋并入老半斋,菜饭成了老半斋的一大特色
去年有日本媒体吐槽老半斋,给这家百年老店打了零分,一时引来沪上老饕的热议,我曾写过一篇小文专门讲老半斋,(可点击蓝色字体刀鱼和老半斋)。对原来老半斋的环境和营业态度乃至菜式,我有很多意见。但不得不说,老半斋再怎么样,肴肉面和菜饭两样,始终保持一定的水准。是否是美味斋的遗风所致,我就不知道了。
如今开在汉口路的美味斋
本以为菜饭和老半斋的故事说到此地可以打住了,没想到前几天走过汉口路,忽然看到一家店:美味斋,而且打的是百年老店的牌子。这就让我疑惑了:这家美味斋和老的美味斋究竟什么关系?和老半斋又是什么关系?老半斋的菜饭还是美味斋的味道吗?本想进去尝一份探个究竟,无奈当时腹中饱饱,一点胃口也无,再看这家美味斋,除了牌匾上的字是老的,其他都是新的,看上去一点百年老店的感觉也没有,于是就和它擦肩而过了。
和“菜饭大王”美味斋擦肩而过
老半斋的菜饭来源于美味斋,而现在开出来一家新的美味斋,用的老牌子,我想无论如何老半斋会有点尴尬。去年被日本人曝光以后,老半斋压力山大,今年重新装修号称是重装上阵,我还没有去吃过。现在传出一些关于老半斋菜饭的传言,相比对他们的生意有所帮助吧。老半斋也好、美味斋也好,都是陈年往事了。对上海人来说,菜饭不是一定要到餐厅去吃的东西,最好吃的菜饭还是妈妈做的,最好用钢盅镬子自己烧,底下有一点焦焦的“饭滞”,那是家的味道,至于用的是咸肉还是香肠,有没有肉汁包满米饭,谁又会在乎呢。为了写“饭滞”两个字,我特地问了我无比热爱的@畸笔叟 老师,老师肯定地说:就是这个“滞”字,我这才放下心来。关于菜饭的文章,哪是可以随便写写的呢!
最近我还写了
IOS系统打赏专用:
欢迎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