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渔村”上海一百年前的人与事

老周 老周望野眼 2020-02-26

不喜欢上海的朋友经常揶揄上海不过是个“小渔村”,其实上海在开埠早就是“海滨邹鲁、文献名邦”,开埠以后更是人文荟萃、经济发达,“小渔村”之说,不过是无知的妄言,当作笑谈倒也不错。昨天说了1927年,今天倒推十年,说一说1917年,距今正好100年,看看那个时候“小渔村”上海的人和事。


1月1日,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初上海出现近代史上少见的奇寒,网上看到一张1月1日到15日徐家汇测到的最低气温,大家感受一下吧!


黎元洪任命卢永祥(1867-1933)为淞沪护军使,掌握军政大权


沈知方在福州路创办世界书局,一度和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三足鼎立。世界书局的特色是迎合市民口味,致力于长篇通俗小说的出版,张恨水的言情小说《江湖奇侠传》、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春明外史》,程小青的侦探小说《霍桑探案》、鸳鸯蝴蝶派严独鹤的《红玫瑰》……等等都是世界书局出版的畅销书


上海钱业公会成立,首任会长为南浔人朱五楼(1861-1920)。朱五楼的名字大多数读者可能不熟悉,他的女婿名气比较大:陈果夫


第一个中国人自办的公共体育场在大吉路方斜路落成,1928年易名为上海市立第一公共体育场,1949年后改名沪南体育场


交通大学前身南洋公学庆祝二十周年校庆


黄炎培(1978-1965)等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


美国传教士李佳白博士(Gilbert Reid,1857-1927)因反战而被指控诋毁美国,经美国领事法庭审理后,由中国政府驱逐出境


《密勒氏评论报》创刊


1936年《密勒氏评论报》连载了斯诺的《毛泽东访问记》


7月14日大世界游乐场开张,选择这一天开张是因为当天系法国国庆日,也是创办人黄楚九来到上海的30周年纪念日


在刘海粟的倡导下,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改为美术专科学校)冲破种种阻力,开始采用西欧美术界早已风行的人体模特儿写生


18岁的宜兴女学生蒋棠珍改名蒋碧薇(左),依然和22岁的同乡、画家徐悲鸿(右)一道从上海私奔前往日本


19岁的宋美龄结束在美国的留学回到上海,这是1917年宋家的合影


上海的《民国日报》首家报道俄国十月革命,大字标题:“突如其来之俄国大政变”,报道中列宁被翻译成“里林”


1917年上海第一座正式公园“Public Park”(即今黄浦公园)颁布新园规,第一条:该公园只供外国社区使用;第四条规定:狗与自行车不允许进入。这两条规定后被宣传为“华人与狗不得进入”


位于西藏中路南京西路西南角的中国茶园,后卫上海音乐书店和上海精品商厦,现已拆除


先施百货公司在南京路浙江路口正式开业


23岁的川沙人金毛囡(后改名金鸿翔,1894-1969)在南京西路开始经营西式服装,后成为著名的鸿翔百货


沈九茂的三友实业社开始生产三角牌毛巾,这是我国最早生产毛巾的企业


1917年上海在洋泾浜(今延安东路)与老闸桥石路(今福建路)之间开通有轨电车,致使自来水管损坏。法院判决电车公司将碾坏的路段改成水泥路,老闸桥石路(也就是福建路)成为上海第一条水泥马路。福建路老照片没找到,找到一张我自己拍的,福建路上的上海旧书店是我非常喜欢的地方


江苏武进丁甘仁(1866-1926)先生创办上海中医专门学校


天津路浴德池开张,“澡身而浴德”,《礼记》里的语言,老百姓称之为“混堂”


商务印书馆发行姚公鹤著《上海闲话》


常熟浒浦农妇季根仙从上海的天主教嬷嬷那里学到钩花边工艺,带回老家成为著名的浒浦花边,图为1977年常熟农妇在为毛主席纪念堂绣制花边窗帘


1917年的美国人费信惇(Stirling Fessenden,1875-1943),费信惇后成为工部局总裁。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费信惇被日军拘禁,当有机会作为战俘交换回国时,费信惇说:“与其死在海上,不如死在上海”。1943年9月20日费信惇死于上海的外侨集中营


四川北路上的基督教富吉堂,现为四川北路第一小学


霍山公园正式开园


法国总会在环龙路(今南昌路)建成,后改法国学校,今为科学会堂


1917年报纸上的广告


1917年申报上的京剧广告,第一台、新舞台、大舞台、天蟾舞台、贵仙茶园……那是京剧的黄金年代


苏州河上的舢板和外白渡桥



童子军


祖孙二人走过弹格路


卖唱的盲人和他的“眼睛”


今天的推送以胡适开始,就以胡适结尾吧!1917年,从美国回国的胡适在上海码头对迎接他的朋友说:“如今我们归来,一切都将不同!”书生意气,溢于言表。转眼一百年过去了,中国,中国人,上海,上海人,一切究竟有多少还是相同,又有多少不同了?


关于这个系列,我还曾写过

时代交叉点上的大上海1927

1937年:上海人的大江大海

1947年的上海

我的同事鸣放,和1957年的上海

七十年代的尘埃和碎屑|1977年的上海

1987年的上海,三十年弹指一挥间

1997快些到吧,让我去花花世界……

五十年前,1967年的上海


最近我还写了

打浦桥日月光的前生和田汉毕生情事

为民点心店

《庵堂相会》故事发生地?日本特务机关?走进真实的金家坊99号

马桶琐忆

老西门最后的字迹、花纹,和人……

1945年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艰难度日?

五十年前,1967年的上海


IOS系统打赏专用:

欢迎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