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求新造船机器厂的小开,也是中国第一位空战英雄
2006年上海半淞园沿江带进行世博园区建设时,老造船企业求新造船厂搬迁,引起不少市民关注。后来有几幢特色楼房作为上海近代优秀建筑保留下来。求新造船厂是上海著名的百年老企业,最早叫求新机器轮船制造厂,由海上巨商朱志尧创办于1902年,至今已有115年的历史了。当时朱志尧怀抱“实业救国”的理想,立志建造“中国最大的火轮船”,在董家渡西南黄浦滩租地40亩建厂,“求新”二字,寓意“器唯求新”。到1906年,已经可以建造浅水快轮和小型客货船。
创办于1902年的求新机器轮船制造厂
发展到1915年,求新厂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全、技术最先进的民营重工业企业。但中国民族工业注定坎坷,“一战”爆发,钢价飙涨,求新厂制造的两艘三千吨级轮船亏损了50万两银子,加之桥梁、铁路等业务的亏损,朱志尧不得不在1919年引进法国资本,求新厂改为“中法合办”,朱志尧在新的求新厂中逐渐被边缘化。抗日战争期间求新厂内大型机器被日军抢掠一空,直到1954年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国营求新造船厂,这才重新成为中国船舶工业的骨干。朱志尧一生奋斗壮志未酬,1955年在上海去世。
求新机器轮船制造厂创办人朱志尧(1863-1955)
朱志尧和求新造船厂的事情知者甚众,不过朱志尧的第二个儿子朱斌侯,曾在一战中参加法国空军,并击落德国战机,是中国空军史上一位传奇人物,知道的人恐怕就不多了。谈到中国的空战英雄,人们谈的比较多的是高志航、刘粹刚、沈崇诲等在抗日战争中捐躯的英雄,但早在民国空军建军之前,已经有一位上海人飞翔在欧洲的蓝天上,而且他还是求新机器造船厂的“小开”。只是因为他的事迹在多变的民国政局中被湮没了。
朱斌侯(字允章,号迎生,法文名Etienne,1885-1944)
朱斌侯(Etienne Tsu)是朱志尧的二儿子,早年就读于上海徐汇公学(今徐汇中学),13岁进入法国里尔机械学校学习,从小对机械特备感兴趣。1903年回国后,朱斌侯受到当时风靡全球的航空热的影响,迷上了飞机,而他特殊的家境也给他创造了接触飞机的机会。1913年,28岁的朱斌侯再度前往法国学习飞行,航空学校毕业之时正值一战爆发,于是他以Etienne Tsu的名字加入法国第一外籍兵团,因本人为合格的飞行员,不久就调往第戎的第一航空队,先是下士,4个月后就晋升为中士。
朱斌侯驾驶的飞机
朱斌侯驾驶的是钮波尔17型(Nieuport17)战斗机,1916年7月10日,朱斌侯首开纪录,击落一架德国空军福克E型(Fokker Eindecker)单翼战斗机。8月20日朱斌侯升任上士,9月5日击落德国空军资深飞行员梅伦蒂厄。当时西线战斗机飞行员平均战场寿命只有六个星期,朱斌侯总共飞了一年零一个月,战绩堪称彪炳,共击落德国飞机两架、气球一具,击伤一架,可能击落两架、气球一具,还逼降德机两架。1917年2月,朱斌侯在执行侦察任务时遭到六架德机围攻,有报道说朱斌侯以高超飞行技巧脱险,也有报道说朱斌侯飞机被击落后被捕。但即使被捕,他也很快获释,当年3月30日以少尉军衔调往飞机修理厂任职。
朱斌侯
近年来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华工在欧洲战场的功绩,多有报道。但绝大多数中国人参加欧战,是民工身份,工作主要是挖战壕和运输军用物资。真正以军官身份参战的,据我了解除了朱斌侯以外,还有一位来自云南的回族军人马毓宝(今后有机会专门讲),其他则未有耳闻。而以空军飞行员身份击落德国战机,在法国赢得勋章的,也就朱斌侯一人而已。而朱斌侯来自上海,可称为上海的骄傲。可惜因为民国期间纷乱的政局,朱斌侯回国后的历程却是辛酸的。因缘际会,朱斌侯担任了当时控制上海的军阀卢永祥的儿子卢小嘉,担任其飞行教练,并参与创建了上海的龙华机场和杭州的笕桥航校。随着卢永祥在军事上的失利,朱斌侯不得不解甲归田,1927年蒋介石的国民政府成立以后,也很重视空军,但当时国军的空军也是讲究出身的,像朱斌侯这样有“历史问题”的军官,自然不受重用,他的才能也得不到施展。1944年朱斌侯在上海去世,年仅59岁。如今,当年的求新造船厂已经成为世博园区的一部分,朱志尧和朱斌侯父子二人的事迹,也很少有人提起了。再过几天就要到2018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过去整整一百年,今天写下这些文字,算是对朱志尧和朱斌侯的一点纪念吧,希望后人不要忘了这两个一百年前的上海人。
2006年求新造船厂搬迁前的场景
最近我还写了
IOS系统打赏专用:
欢迎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