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曾因酒醉鞭名马

老周 老周望野眼 2020-02-26

今晨看新闻,沪上一位曾有醉驾前科的名人又因醉驾出了事。新闻写得有鼻子有眼,说是红灯翻绿灯就是不走,后面车等得不耐烦,上前一看:睡着了!看到这些细节描写,我不禁莞尔:当年醉驾还没有入刑的时候,鄙人也经常干酒驾这种荒唐事,开着开着睡着了是什么感受?我深有体会。



黄舒骏有句歌词唱得好:自古英雄爱美女,不是英雄也爱美女。老周把这句话稍加改动,自古酒鬼爱美酒,不是酒鬼也爱美酒。所谓酒是粮食精,若干斤粮食才能酿出一斤酒,无酒不成席,体现的是人的情感,一种从农业社会流传至今的朴素情感。人在江湖漂,推杯换盏在所难免,这是身为中国人的无奈。不过凡事总有两面,有时硬着头皮喝一场,难题迎刃而解,这也是身为中国人的方便处。小小一杯酒,故事真不少。



话说曾有一位领导,天生酒鬼一个。黄酒红酒啤酒都不喜欢,唯独青睐白酒。几乎每个到他办公室汇报过工作的手下都闻到一股医院的味道,由此人们推测他喜欢高度白酒。领导身先士卒带队出去谈业务,专爱跑穷乡僻壤。团队里常备几位酒量惊人的“小朋友”,吆五喝六威风异常。那时还没有八项规定,这位领导似乎早有预感,好酒一概不喝,到哪里捧出一只自备酒桶,五斤装的塑料桶,装的是几块钱一斤的土烧。笔者有幸和这位领导喝过几次,盖子打开一闻就知道,食用酒精勾兑的。一杯下肚,嗓子眼着火也似。无奈只能陪喝,总算吉人天相。有位大学刚毕业的小朋友,自诩酒量惊人,半斤白酒一口闷的那种,当然颇得领导青眼,走南闯北都带在身边。一年不到,小朋友得了胃穿孔,就此告别酒坛。偏偏这位领导骨格清奇,如今已经退休,听说酒兴不减。回想宣布退休之日,凡陪他喝过酒的朋友皆弹冠相庆——总算不用再敷衍土烧了!



还有位秉性奇特的大哥,自从跳出体制外,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早就“财务自由”了。没事喜欢攒局聚会,吃就是涮羊肉,喝就是茅台酒,没有其他任何选择。酒酣耳热,大哥喜欢叫上朋友们一道卡拉ok,洋酒啤酒一概谢绝,大哥包里拿出两瓶茅台:弟兄们继续!最喜欢唱张国荣,唱到高兴处站上茶几:“风继续吹,不忍远离,心里极渴望,希望留下伴着你……”脖子一扬,又是一盅。



酒驾尚未入刑时,人多少有侥幸心理,我也不例外。酒后,乃至酒醉驾车这种冒失的事情,年轻气盛时也做过。有几次酒驾经历,至今想来后怕。一回是同事聚会到阳澄湖吃大闸蟹,自告奋勇送同事回家,一个接一个地送,其实胃里早就翻江倒海。送完最后一个,目送同事背影走进小区,赶紧转头抱住一棵大树,结结实实给那棵树施了一次肥,荤的,大鱼大肉还有蟹黄蟹膏。



那时家住浦东,另有一回喝得晕晕乎乎,人倒还清醒,独自开车回家,一脚油门就上了南浦大桥,只记得猛然看到红灯,赶紧脚踩刹车,抬头一看路牌:金桥路。从南浦大桥什么口子下来的?中间经过哪几个路口到了金桥?完全失忆。看着金桥路的路牌,冷汗一阵阵地冒,自那以后再不敢造次,不久酒驾入刑,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成了大家共同遵守的“红线”,知道要喝酒,那就坐公交地铁。有时不想喝,干脆把车开上,再也没有人逼酒。现在还在酒驾的朋友,究竟何种心理作祟,就不是我所能了解的了。


配图与文章内容无关



最近我还写了

南京:四行仓库孤军长官的人生结局

留下,只想留下——写给残存的旧时上海

“小渔村”上海一百年前的人与事

时代交叉点上的大上海1927

打浦桥日月光的前生和田汉毕生情事

为民点心店

《庵堂相会》故事发生地?日本特务机关?走进真实的金家坊99号

马桶琐忆

老西门最后的字迹、花纹,和人……

1945年上海贫困家庭靠吃阳澄湖大闸蟹艰难度日?

五十年前,1967年的上海


IOS系统打赏专用:

欢迎扫描或长按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