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走走看看淮海中路四明里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源于前两天发的一篇延安中路四明村的文章,有朋友提醒我:淮海中路重庆南路口,曾经也有一条“宁波弄堂”,四明里。确实,当年四明银行“老宁波”们的产业不少,南市有四明公所旧址,愚园路有四明别墅和隔壁的四明体育弄,北京东路有幢四明大楼……而淮海中路重庆路口东南角的四明里则是卢湾人的回忆了,不过现在那个地方既没有楼宇也没有弄堂,只有一块巴掌大的绿地。原先还有个“四明绿地”的名头,现在干脆取消了,地图上只查得到一个叫“香黛广场”的地名,殊不知就在这块绿地上头,曾住过一些有意思的人、发生过一些有意思的事呢。


四明绿地

原四明里


上海这些年变化太大,已是一言难尽。有些项目看得懂,如造桥铺路方便民生,市民虽有怀旧情结,内心却是支持的。但有些项目就不太让人理解了,比如拆了这座1929年竣工的优质弄堂四明里,造这样一座绿地,地底下还有一家没有什么生意的购物广场,意义何在呢?即使是为南北高架让路,也可以效法三德坊等,拆一部分保留一部分,为什么要来个“赤脚地皮光”呢?要知道四明里在上海滩上可不是一条一般的弄堂啊。


租界时代旧影

Shanghai.Avenue Joffre

corner of Ave. Dubail

霞飞路吕班路口

图片左侧即为四明里


四明里准确的地址是淮海中路425弄,当年属于淮海路街道淮三居委会。七八十幢房子,都是都是三层楼的新式里弄。“四明里”,顾名思义是宁波人投资建造的,原来的居民也是宁波籍居多。在淡水路一侧原来还有“宁波旅沪同乡会”。但和上海这座城市的发展一样,越来越多非宁波籍的居民住进来,改变了弄堂的格局,也让四明里成为沪上金融业、出版业和医疗行业的一个地标。


1948年时的四明里


从1948年的上海老地图来看,四明里沿街短短几十米就有四明、广东和大陆三家银行,靠近兴安路一侧有现代外国语文出版社,重庆南路上有东新书局和两家文具图片社。而四明里最有特色的,非医院诊所和医生的住宅莫属。我大致数了数,这么一点弹丸之地,医院诊所有五家,医生住宅有六户,这还不算没有标出来的。


四十年代林森中路(今淮海中路)街景

马路对面就是四明里


现在看到介绍四明里的文章,大多会说四明里6号曾是著名戏曲研究家、文史学家赵景深的旧居。赵景深在四明里一住很多年,是四明里的“明星住户”,但四明里6号却有比赵景深旧居更重要的意义,它是民国时代出版业“航空母舰”北新书局的编辑部所在地。赵景深住到这里,一方面是因为他曾担任北新书局的总编辑长达21年,另一方面是因为他的夫人李希同是北新书局创始人李小峰的妹妹。


赵景深

(1902-1985)


北新书局源于五四运动以后北京大学的新潮社,所以叫书局的名字叫“北新”。1925年在北京翠花胡同创办,1926年在上海开了分局。1927年被张作霖查封,李小峰等被拘押,出狱后离开北京来到上海。北新书局出版很多进步书籍,屡遭国民党政府的查禁,和鲁迅、周作人兄弟的关系也很深,有合作也有矛盾。说北新书局的出版目录相当于半部中国现代文学史,当不为过。其他全都不用说,单单曾经是北新书局编辑部所在地和赵景深旧居,四明里已经可以作为文物保留下来。


插个八卦

赵景深的妹妹赵慧深(1914-1967)

是电影明星,图为她在《马路天使》中的演出


除赵景深外,四明里有两位医生值得一说。一位是住在淡水路弄口进门第一家,四明里1号的中医张尔梅和斜对面21号伟光医院的西医李伟光。说起这位来自台湾的李伟光医生,还是台湾农民与活动的先驱呢。


李应章(1897-1954)

后化名李伟光


当年在上海法租界活动的台湾政治家不少,李应章(李伟光)也是其中之一。1925年,在台湾二林开设诊所的李应章组织蔗农组建抗日组织,被殖民当局以骚乱罪判处徒刑8个月。1932年李应章来到祖国大陆,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厦门开设医院掩护地下党活动。1935年以李伟光的化名来到上海,在四明里开设伟光医院,继续作为地下党的联络地点。1954年李应章因脑溢血去世,年仅57岁。


四明里靠淮海中路一侧的全景资料照片


民国时代的四明里


四明里淮海中路和重庆南路的转角


四明里旧影


四明里拆迁后绿地广场施工的图片


“上海黄浦”发布的四明里改造前后景观对比图


于我而言,对四明里印象最深的,莫过于重庆南路靠近原来12路电车车站处的沧浪亭点心店了。如今沧浪亭点心店开了许多分店,很多都是加盟的。沧浪亭的苏式面品种很多,有一款香菇面筋面却是我不敢轻易尝试的。说起来,还有段小故事呢。


当年的沧浪亭点心店


小的时候只要一生病,就要到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或者南洋医院(现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挂急诊。有一年感冒发烧,正好我的小姨婆(我外婆的小妹妹)在家做客,由她送我到南洋医院就诊。看好病打完针,姨婆说:“小朋友,看你生病可怜,我带你去吃面吧”,来到沧浪亭,姨婆买了一碗香菇面筋面,让我自己一个人吃。我问姨婆你不吃吗?姨婆说不饿。也许是发烧胃口不好,也许是打针药物反应,我勉强吃完那碗香菇面筋面以后,出门就呕吐起来,把一碗香菇面筋面吐得干干净净。现在回头想来,姨婆哪里是不饿,只是八十年代物质依然匮乏,一碗面价格不菲,姨婆经济条件不好,买碗香菇面筋面想必是咬咬牙了,而她自己也舍不得吃。而我竟把这碗面呕掉了……如今姨婆去世已经多年,每次吃香菇面筋面我都会想起那天的四明里老沧浪亭和我的小姨婆。


如今的四明里旧址

兴安路淡水路口的公共厕所

原来这里开过痔疮医院


阳光明媚却看不到人


远处的高楼大厦


重庆南路淮海中路口的人行天桥


绿地底下的“香黛广场”


香黛广场门口象征风水的石球

作为卢湾居民,我还是第一次来这里


通往香黛广场的电梯


宝石、美甲……没有什么顾客


三步两步走到了头

此处通一号线地铁


老重庆中路还有一家沧浪亭


告别四明里旧址,我到老重庆中路的沧浪亭吃了碗面,终究只是吃了碗葱油拌面而没有点香菇面筋面。下了很多天雨之后,昨天阳光正好。午后晒晒太阳,往事暂且不去想他了吧!


最近我还写了

“苏小开”走了

1960年的野玫瑰和刘三姐

看灯

四明村弄堂的腔调

太阳,你在哪里?

民国弹词开篇的调侃尺度

方纫秋带走的是一整个时代

迎春曲

“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安静的上海”

周总理欢度泼水节

上海人谁不喜欢范志毅?

上海足球的光荣与梦想

来吧来吧,回二十年前,相约1998

关于申花队最初的记忆

1978年的上海

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