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台路边上老酒香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上海话里的“老”字,是个充满崇敬和赞扬的褒义词。“克勒”不稀奇,“老克勒”稀奇。“luan”是个脏字,加个老字变成老luan,意思就起了质的变化,羡慕、赞叹……兼而有之。哪怕是只棺材,一旦熬成老棺材,即刻有了鼻孔朝天的资本,出门可以横着走。上海人把喝酒统称为“吃老酒”,不管白的黄的啤的,都一样。但如果把“吃”字去掉,“老酒”二字单独拿出来说,大致指的是黄酒。各种酒精饮料的泛滥,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情了。传统年代的上海人,老百姓主要喝黄酒,也就是“老酒”。喝白酒的多是瘾君子,洋酒大多数人喝不起,顶多夏天喝点啤酒。今天谈老酒,倒不是谈酒,而是要说到前两天笔者走过复兴中路东台路口时,看到一幅民国店招才想到了老酒。


复兴中路36号正对东台路


最近上海在整顿店招,统一样式、统一规格,争议声音不少。因为店招重装,旧的拆除以后露出不少更旧的招牌。那天走过复兴中路东台路,抬头一看,看到几个老字:高长兴酒店。本来也是见怪不怪,但“高”字、“长”字和“兴”字都是繁体字,这才引起我驻足观看。


高长兴,三个繁体字


旧时代的酒店不是旅馆

而是卖酒的


回家一查资料,这家“高长兴酒店”颇有来头。原来“高长兴”三个字在绍兴酒行业中,是和王宝和、沈永和等齐名的老牌子,出自绍兴柯桥,清朝康熙年间创业,酒坊传承多年。民国二年在上海福州路407号(今古籍书店附近)开设酒菜馆,另在南京的秦淮河畔、杭州的延龄路仁和路口等地开设分店。各店均有名厨掌勺,供应的陈年黄酒都来自绍兴。杭州的高长兴酒家于1951年更名为杭州酒家,是杭州首家国营菜馆。复兴中路东台路口的这家高长兴酒店开设于1944年,原名“高长兴炎记酒馆”。


绍兴高长兴酒厂的“加官进爵”坊单


1948年的复兴中路36号

上标“高长兴”三字


高长兴炎记绍酒栈1950年的货单

“国币”改成了“人民币”

但太雕、特雕的名字不会变


如今的复兴中路36号还是烟酒行


但是铁将军把门

暂时不开门


隔着玻璃探望了一下


高长兴什么时候成了烟酒行?可能只有复兴中路东台路这里的老居民知道了。这一带虽然经常走过,却很少关注这家小门面,如果不是整治店招露出“高长兴酒店”几个旧字,恐怕这段历史已无从想起。近年来黄酒在上海好像不太流行了,尤其年轻人,喝黄酒的几乎没有。重要场合上白酒,朋友小酌喝啤酒、葡萄酒、洋酒,甚至上海人以前很少问津的日本清酒、韩国烧酒,也随着日本料理、韩国烧烤的流行而大行其道。而传承千年的黄酒,却好像和它的名字“老酒”一样,老了,过气了。


东台路肇周路口“杰克的酒窝”

当年蛮有名的一家小酒馆

摄于2017年8月


酒在变,社会在变,人在变,但空下来想要喝一杯的愿望,是什么时代的人都一样的。东台路也不例外。高长兴和绍兴酒成为了过去,但在东台路的另一头,肇周路转角的地方,曾有一家小酒馆是我经常去的。“杰克的酒窝”。说起来在那里喝酒不太自由,只供应精酿啤酒,而且进门不让吃东西,偶尔老板和你聊得开心了,拿出一包花生米给你,感觉像是恩赐。墙上贴着新疆烤羊肉串的外送电话,肉串送来,对不起你只能门外去撸。但因为老板懂酒,且精酿啤酒的品种丰富,有时我晚上会和几位朋友来这里坐坐,消磨一点闲暇时光。


“杰克的酒窝”店里不让拍照

我也是偶然拍下了这张酒仙

摄于2017年8月


端着酒杯的外国旅行者

摄于2017年11月


不过这家叫“酒窝”的小酒馆现在也和曾经的“高长兴”一样,在东台路消失了。好像是在什么地方开了新馆,营业面积更大了,酒的品种更更多了,但我也没有什么兴趣专程去了。



最近我还写了

周璇歌曲里的人间烟火

滑稽宣卷

上海滩码头奇遇记

潮流滑稽刘春山口中的庙堂与江湖

百年中国女性形象变迁

我的名字叫解放军

谁是梅福基?

百年台湾路的毛毛雨

上海人谁不喜欢范志毅?

上海足球的光荣与梦想

关于申花队最初的记忆

1978年的上海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1948年上海滩的芸芸众生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