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那里锦被温馨,奴这里风露凄清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故事的开始是差不多的,穷困潦倒的书生王魁和妓女敫桂英结为夫妻,海神庙中缘定三生。王魁赴京赶考,桂英剪下青丝一缕赠予王魁,叮嘱对方“莫失莫忘”。后来的故事还是熟而又俗,得中状元后,丞相想招赘乘龙快婿。一开始男主角还有犹豫,但说客的口才无敌:“状元公不要太书呆,细听下官言开怀。敫桂英本是章台柳,怎比得侯门绣户女裙钗?她朝秦暮楚性难改,怎配你天子门生翰苑才?”章台柳,妓女的意思。道理上说,这话一点没毛病。王魁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个理由,这下顺理成章铁了心,穷书生鲤鱼跳龙门,要“改变命运”了。


“敫桂英本是章台柳……”


王魁中状元的消息传回老家,桂英的“姐妹们”齐来道贺。没想到等来的不是喜报和诰命皇封,而是休书一封、纹银若干。两个人的感情如果只是两个人之间的事,也许敫桂英哭一场也就罢了。但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众人之眼,汹汹之口,“姐妹们”都来道过喜了,心理期待是诰命夫人,结果却只来了些散碎银子,面子怎么搁?敫桂英来到当时山盟海誓的海神庙,哭诉一场,自缢身死。杀君马者道旁小儿,起哄的姐妹们在哪里?


傅全香在越剧《情探》中的表演


故事发展到这里,奇峰突起的时候到了。上一回我说过“活捉张三郎”的故事,阎婆惜采取的是“自发行为”,更像是小女子心怀冤屈后的任性。而敫桂英和王魁不一样,他们是在海神庙立过誓的,当然要由鬼神来作判决。判官与小鬼跟着桂英的灵魂进京找王魁,到这个时候桂英还是念旧情的,她决定再给爱人一次机会,情探情探,就是以情为探。倘使王魁回心转意,就算了。但王魁见了桂英,先是驱逐,后来竟动了杀机。这就“自作孽,不可活”了,判官小鬼活捉王魁,伸张了正义。


刘天韵和蒋月泉表演的“义责王魁”


《情探》的故事,来龙去脉比“活捉张三郎”交代得清楚,人物之间关系的伦理真实性也更高,所以影响也更大。最初的本子来源于明朝的传奇《焚香记》,五十年代由田汉、安娥改编成越剧,由陆锦花、傅全香主演,后拍成电影,风靡一时。越剧《情探》曾多次赴香港演出,一样引起轰动。王家卫的经典电影《花样年华》中出现的越剧选段,就出自陆锦花、傅全香版的《情探》。


《花样年华》原声带中的《情探》选段

说不尽水晶帘下脂香粉媚

常学那风流张敞巧画娥眉


五十年代,《情探》由平襟亚和刘天韵根据川剧原作改编成评弹,成就一代经典。平襟亚(署名秋翁)的词居功至伟,虽然是新编的书,但就文辞而言,比传统书毫不逊色甚至有所超越。《海誓》、《义责》、《阳告》、《情探(梨花落)》等,因有刘天韵、蒋月泉、周云瑞、徐丽仙等大师的演绎而成为弹词的“新经典”,一直传唱至今。相比于“梨花落”中“奴推窗只把郎君望,不见郎骑白马来”的街知巷闻,《离魂》一段,听得相对少一点。不如今天最后就听一段周云瑞演唱的“离魂”。桂英自缢后一点魂灵回转,像一场大梦初醒,悠悠心事记得分明。负心汉天良丧尽,她要出发了。


情探·离魂

周云瑞演唱


如大梦 悠悠苏醒

心头事 记得分明

那负心汉 天良丧尽

他那里锦被温馨

奴这里风露凄清

曾记得海誓山盟

说什么同死共生

全部是信口胡云

走长途 月朗天清

舞长袖 足底生云

如花女 闯进了京城

早来到 相府园庭


活捉王魁


同患难易,共富贵难,任何时候都是这么笔账。愿望很美好,但现实是残酷的。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接下来怎么办?当然要“全面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同科的举子,彼此攀个“年兄年弟”,相当于现在的同学会,这是第一步。主考的官员认个老师,那只能算普通了。小小的蜗牛一点一点往上爬,怎么能被儿女情长牵绊了手脚。远的不谈,君不见“小宁波”蒋介石在上海,一旦有机会和中山先生攀亲戚,陈洁如就只能出局。乡下的糟糠之妻,自有一套“自古以来”就有的安置办法。陈洁如怎么不去跳黄浦,然后回去“活捉”蒋光头?Sorry,真实的生活不是演戏。“活捉张三郎”,是阎婆惜在被宋江杀死后的“个人行为”,她自己跑到张三郎家里,勾了情郎的魂,这样“个人英雄主义”做法,1949年以后很难再提倡。而《情探》的故事,最终是以“组织”的名义采取正式行动,名正言顺,师出有名。而且“给机会,给出路”,王魁本有“坦白从宽”的可能,但他选择了“抗拒从严”。在建国初期妇女解放的大环境下,海神庙里的誓言,何尝不是新生事物“婚姻法”的象征。于是,锦袍玉带的负心郎王状元,也就难逃一“捉”了。


最近我还写了

百图追忆一九八八年的老静安区

百图追忆一九八八年的长宁区

百图追忆已经消失的老闸北

活捉

你家准备再吃几顿粽子?

何日君再来:一首黄色歌曲的故事

端午节为什么要不快乐?

去北京西路的常熟,吃杜月笙的三碗面

我们喜欢培养有财的孩子

看今天你怎么说

你可曾见过我的童年?

1949年上海的十二个瞬间

上海人谁不喜欢范志毅?

上海足球的光荣与梦想

关于申花队最初的记忆

1978年的上海

不留胡子的马克思长什么样?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