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梅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上周末路过乌鲁木齐北路的静安文化馆,想起楼上展厅有一个名为“艺路同行”的画展,凑巧有几分钟闲工夫,于是坐电梯上楼参观。画,我是门外汉,看画展纯属附庸风雅,画家的构图、设色、笔触、技法……对我来说多少有“对牛弹琴”之感。我看的,主要是气氛。精气神对了,我就喜欢。一进门看到一幅画,立时吸引了我的目光,久久未能离开:夏葆元先生的油画《黄梅》。


《黄梅》

夏葆元作


一幅画有很多要素,其中基本的一点,要有尺寸、材质。我这样一个“误入藕花深处”的观者,只是掏出我的手机拍下了这张画,丝毫没有想到要记录这些画的要素。因为于我而言,这幅画的气氛已经足够感染到我,无需再有其他什么了。黄梅是江南特有的气候,一般人会注意到什么点呢?阴雨绵绵、戚风惨雨,整个人都恨不得发霉了。但夏葆元先生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晒霉。雨后初晴的街道,远处有隐约的日光。马路上晒出几件衣服,白的,蓝的……只是寻常人家,“抢”一点日头。居住在巨厦豪宅里,用着烘干机的朋友,恐怕体会不到这点日头的可贵,过不多久,雨大概又要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呢。大概两年前我整理过在黄梅天拍的一些照片,因为看到夏葆元先生这幅画,想起这篇旧文,不妨旧文重读、旧照重看,体会一下黄梅天的独特感觉好了。


黄梅天的气氛


我猜,没有人会喜欢黄梅天吧!在烟雨蒙蒙的江南,每年这个季节,很多人想的是:我柜子里的内裤够不够?宋朝的时候还没有内裤,所以才有才子词人写下“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样美好的句子。写这句词的贺铸,人送外号“贺三愁”,虽说一辈子不如意,不大不小当个通判啊什么的,也相当于副市长,如果成天发愁内裤洗了干不了,那还有什么腔调呢。上海人过了那么多年黄梅天,已经炼成了应付下雨、应付发霉的“神功”,并不怎么放在心上。近年来关于上海气候的抱怨越来越多,估计是城市人口结构变化造成的。老上海人虽然也是来自各地,总体却是江浙两省居多,即使回老家,家里一样霉哒哒。现在不同了,全国各地都有,遇上江南的梅雨天,人家还真有点受不了。照我看来呢,既来之则安之,既然来到上海,上海就是这样四季分明,冬天阴冷,夏天潮热,中间还有个黄梅天。抱怨并不能感动老天爷,您说是不是这个道理?黄梅天虽然还没到,雨已经滴滴答答下起来了。我随手揿了些照片,都是雨天的,有的稍微用修图软件修了修,有的就是裸图,算是迎接黄梅天的一种预演吧!


一旦下起来,伞又有毛用?


建国东路


建国东路


南京西路


延安东路



南京西路


陕西南路


陕西北路


合肥路


这是哪儿……我自己都忘了


复兴中路


复兴中路


重庆南路


这是哪儿……


陕西北路



南京西路


成都北路


南京西路


南京西路


南京西路



鲁班路


鲁班路


南京西路


东方明珠


滨江大道


南京西路


长阳路



大沽路


大沽路


如一汪湖水


又如雨丝情愁


像雾像风


细雨带风湿透黄昏的街道


抹去雨水双眼无辜地仰望


天街小雨润如酥


春潮带雨晚来急


两三点雨山前


寂寥的雨巷,只有折叠伞


你知道哪片云彩有雨?


猫的天空之城


一点色彩


可怜天下父母心


只有一把伞


晚安


落花流水忽西东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没有蛙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


最近我还写了

宁波音乐家567(嗦拉西)

建国西路上消失了的原五十五中学

路过宁波路“纸片楼”

百年老店剃只头

说说普拉蒂尼这个人

你也喜欢《虎口脱险》吗?

俗不可耐三虾面

你家准备再吃几顿粽子?

何日君再来:一首黄色歌曲的故事

关于申花队最初的记忆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