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阴”与“火”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评弹艺术表演的流派很多,如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中所说,苏东坡的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而柳永的词则该“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总的来说,分成豪放派和婉约派。评话(大书)是豪放派,弹词(小书)是婉约派。“小书一段情”,唱的都是卿卿我我、家长里短,所以说小书的先生,总以委婉含蓄为标准。当然不乏在弹词中加入激情表演的,如当年上海评弹团的老团长张振华,以“小书大说”闻名,注重“火功”,但那种表演方式既要符合演员本人的性格气质,也要符合书情书路。笔者非常喜欢的一位老艺人周玉泉,是“阴功”的代表人物。解放前就被人称为“阴间秀才”。他的表演安详沉着、生动准确,说得慢,却丝丝入扣、引人入胜。据说一部书说下来,一个字、一句腔都不带浪费的。周玉泉初拜张福田为师学习《文武香球》,后拜王子和补学《玉蜻蜓》,创造了轻弹慢唱的周调。周玉泉和薛君亚的《文武香球》,我经常听,每听都很入迷。初时感觉只是在闲聊,听着听着就会不知不觉被老夫子的语言艺术所感染,一回书听罢,还想再听。听了周玉泉的长篇,不免再听听他的开篇,昨天偶然听到一只,倒也感觉新奇。


太阳光芒万万丈(周玉泉)


太阳红来太阳亮

太阳光芒万万丈

我们如今两太阳

两个太阳不一样

一个太阳驻北京

一个太阳挂天上

天上太阳暖身上

北京的太阳暖心房

毛主席 恩情长

胜过亲爹娘

恩情的人山歌唱

船难载来车难装

万首山歌唱新腔

林木当笔天当纸

海水磨墨写不光


《太阳光芒万万丈》唱于1962年,当时周玉泉已经66岁了。年轻时就是“稳笃笃”的,老了老了唱红歌,还是“火”不起来。这样的开篇,更像是一种态度的表示。同一年,《新民晚报》上刊登了一篇文章,写到周玉泉思想的变化,老夫子自述:“在旧社会,人家说我‘阴’,其实我是没有劲。当时的生活很困难,身体又不好,上了台只能阴阳怪气的,说一句话要等半天。有的学生不了解,还故意要学我那种腔调,我对他们说不行,那不是我的好处。你们年纪轻,精力充沛,在台上应该要冲,要火……”


周玉泉

(1897-1974)


在这篇访谈中周玉泉还说:虽然年纪大了,但别的毛病没有,就是头有时候有点发痛。不过说也奇怪,这点小毛病,上台说一档书,马上就好。他跟领导说,最好不要让他在家里歇着,每天做一、两付场子,“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老不说书会忘记的。另外,《玉蜻蜓》和《文武香球》两部书,谁愿意学就来拿,“我没有什么好报答党的恩情,只有尽力培养下一代……”


笔者收藏的周玉泉版《玉蜻蜓》

周玉泉口述 龚克敏整理

江苏文艺出版社1985年出版


看了周玉泉的自述,再来听《太阳光芒万万丈》这只开篇,不免有几分感慨。一位老艺人想一直在台上说书,很朴素的愿望。他原来的艺术风格是“阴”的,已经不符合时代的需求,所以不得不进行转变,一心想让自己“火”起来。但唱词“火”起来不难,唱腔、表演要“火”,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所以周玉泉在那个年代演唱的开篇,很快就被人们遗忘了。现在说起周玉泉,人们记得的还是《玉蜻蜓》和《文武香球》,还是他安详沉着、丝丝入扣的周调,还是他“生活困难、身体又不好”的年代留下来的“没有劲”的录音。我想,在书场里听书的人,生活困难、身体又不好,觉得“生活没有劲”的,大有其人。出了书场的门,他们还是要面对残酷的生活,他们只是想在短暂的一两个小时里,流两滴眼泪、叹两口气,触景生情地跟着节拍敲敲手指,能如此,也就很开心了。如果周玉泉还能再用他山崩于前不变色的从容口吻演绎一点《玉蜻蜓》中“少儿不宜”的片段,让听众平复一点哀怨的心情,泪中带一点笑,就是额外的奖赏了。


玉蜻蜓·志贞描容(周玉泉)


垂眼沉凝君即临

宛然初会在三春

古派画容先画鼻

鼻乃人生一土星

古云万物土中生

画大爷是 秀眉墨发天苍满

我画你 心灵趣眼睛

我画你 面带长方双耳福

夭寿皆因薄嘴唇

我画你 头戴俊巾双飘带

身上喜穿绿海青

手中拿柄湘妃扇

扇坠儿 罕奇珍

难画玉蜻蜓

画大爷是 身坐一张盘交椅

遗像身材一尺零

宛然一位活金生



多好。


最近我还写了

“面包西施”与漕宝路轶事

大剧院里的激光笔

上海最短的马路就是它?

如果他始终只是一名体育记者……

走访曾经的虹口老街

新局门路上老厂房的一段痛史

请宴

胡适之吃花酒与小《晶报》一百年

一个310103编号的消失

没有自来火的东西自来火街

“阿喜”老人千古

上海还有多少“余庆”?

星斗其文的路名之下,只见围墙……

如何留住这家开了四十年的书报亭

山东南路:洋泾浜的衣带钩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