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人家斗室里的体育博物馆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陈鸿康何许人也?大多数人可能不知道这个名字。但在上海的收藏界,尤其是体育收藏界,“陈鸿康”可是鼎鼎大名、如雷贯耳。在他位于徐汇区桂江路“玉兰园”一间14平方米的斗室里,他建起了一家以体育为主题的私人收藏馆。他收藏体育纪念品四十多年,藏品超过两万件。更了不起的是,这家开在居民家里的博物馆,还是开放的,开馆十几年来,已经接待了数以千计的体育爱好者。对“陈鸿康”这个名字,笔者仰慕已久,上周承蒙上海教育出版社资深编辑季陆生老师的引见,得以拜访了即将85岁高龄的陈鸿康老人,参观了他开在家里和社区体育中心的“鸿康体育文化收藏馆”。


鸿康体育文化收藏馆

建在陈鸿康位于桂江路玉兰园的家里


二室一厅的老式工房

厅和一间14平方米的卧室就是博物馆


玻璃橱顶陈列的奖杯


陈鸿康瘦瘦小小,85岁的年龄,腰不弯背不驼,家里住五楼,上楼的脚步“嗖嗖”的。已经是冬天,他穿得挺单薄,出门一辆脚踏车。“冷?伐冷!”1935年出生于老黄浦,16岁开始在福建中路广东路的弹子房里做marker(记分员),有时还要陪打,从此和体育结下了不解之缘。1957年,21岁的陈鸿康参军到舟山服役,在一次翻船事故中断了六根肋骨,成为一名伤残军人,分配到黄浦区体育系统工作,这一做就做到了退休。1987年上海市台球协会成立,陈鸿康组织比赛、担任裁判,成为上海台球界的元老。说起他的体育收藏,还要从1976年瑞典乒乓球队访问上海说起。当时陈鸿康在体委担任外事接待工作,瑞典队的领队临走前送给他一把钥匙圈、一把小刀、一枚徽章和一面瑞典国旗,陈鸿康的体育收藏就从这小小的“伴手礼”开始。奖杯、奖牌、徽章、锦旗、纪念币、招贴画,乃至于领带夹、工作证……往往比赛一结束,教练员、运动员眼里不起眼的小东西,陈鸿康都视若珍宝。体育机关整理仓库时,他都会去沙里淘金,搬回许多别人不要的“垃圾”。陈鸿康只是个普通的体育局退休干部,退休工资并不高,拍卖行他是去不起的。他喜欢在二手商品交易市场走走看看,一点一点增加自己的收藏。就这样集腋成裘,累积了两万多件藏品,把自己的家变成了博物馆。他的收藏馆开幕那天,徐寅生到场并为他题写了馆名。陈鸿康经常到各地参加展览,为怕藏品损坏,他从来不敢叫快递,都是自己背着蛇皮袋去参展,结束再自己背回来。别人看着辛苦,他却乐此不疲。

  

家庭收藏馆


普通的装修

满满的收藏


几乎所有空间都被利用起来


各种奖牌


苏联奥委会纪念牌


1900年法国巴黎

奥运会参与者铜牌


抽屉里还有更多好货


分门别类


老式玻璃柜里大有乾坤


手写的收藏目录


月饼盒里宝贝多


各种纪念章


北京奥运会纪念怀表


第八届全运会纪念表


1995年上海女足主教练马良行的签名


1995年上海申花队签名足球


上海体委老领导金永昌的题字

展示体育文化

弘扬奥运精神


意大利尤文图斯队纪念旗

(当时只有22冠)


1985年

上海国际友好城市足球邀请赛奖牌


1993年第七届全国运动会纪念牌


北京2008年残奥会奖牌


旧报纸里包着的,又是什么宝贝呢?


从交易市场低价收来的伊涅斯塔玩偶


脚踝这里坏了

老陈用一根铜丝修好了


也有修不好的

“粘了很多次就是粘不好”


陈鸿康收藏的台球球杆


陈鸿康的收藏比较节制,只是投入三分之一的退休工资,也不像别的收藏家通过出书、出画册来补贴费用,他自住的房子腾出一间作展厅也是免费开放的。随着年事渐高,他对自己藏品的未来也有自己的打算。在浦北路桂林西街口的康健街道市民健身中心里,树起了“鸿康体育文化收藏馆”的牌子,健身中心辟出一间房间作为他的陈列室,陈鸿康把不少心爱的藏品拿了出来。


康健街道市民健身中心里的收藏馆


陈鸿康和朱建华的合影


陈鸿康和郎平的合影


“火箭”奥沙利文


陈列的各种锦旗


2006年南北足球明星对抗赛奖杯


咦?怎么只有第一届?

对,比赛只进行了一届


第一届东亚运动会奖杯


中国足球进军世界杯纪念杯


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奖杯


篮坛泰斗李震中的纪念牌


陈鸿康收藏的北京奥运招贴画


还有那么多的奖牌


上海国际马拉松赛完赛奖牌


很多招贴画是老陈用美工刀“抠”下来的


朝鲜体育代表团锦旗


奖给第十一届亚运会先进工作者


祝贺范志毅荣获中国足球先生


第一届世界女足锦标赛纪念


沙特举重协会赠品


萨格勒布体育代表团留念


畅游长江的女游泳运动员


和这幅毛主席“浪遏飞舟”的刺绣可以对照参观


“这些纪念章,只只有故事”


康健体育中心的收藏馆


成为社区的一个风景


陈鸿康最新的藏品

2019年上海马拉松完赛奖牌

五星体育党总支书记李培红捐赠


“老有所乐,谢谢朋友们!”


最近我还写了

走访抗战纪念地八字桥

讲古|西江湾路“六三花园”旧址

声·色

1937年底的南京,从一张日军合影说起……

叶子楣印象

梦蝶

鲁迅不穿棉毛裤,你呢?

为一个没名没姓的12月3日留几个字

我好恨呐……

街坊消失的速度比人的思绪更快

同心路上同济里

九十年代的虹口

猪肉一斤多少钱?

高阳路的新与旧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