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民国女影星“转型”之数种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1-02-09

闲来无事我喜欢看老电影。陈奕迅有首歌叫《粤语残片》,其中有句歌词如此写道:“今天看这段历史,像褪色午夜残片,笑话情节,此刻变窝心故事……”,真是写出心声。看电影要看细节,很多历史的密码就在细节中,我看老电影喜欢看演职员表,其中隐藏了很多故事,值得人们去回味。这周我偶然看了一部1961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出品的《51号兵站》,刘琼导演、梁波罗主演。记得当年是在长城电影院看的“大银幕”,那已经是八十年代初的事了。英俊潇洒、机智勇敢的“小老大”梁波罗自不待言,剧中的配角如张翼、高博、顾也鲁等,也是个个出彩,甚至电影中只出来一两个镜头的龙套,也是夏天、阳华、陈述这个级别的。但我注意到在电影中还有一个龙套中的龙套,总共只出现了一个镜头,给梁波罗开门的老大娘,一查,演这个角色的演员叫黄耐霜。


《51号兵站》中的老大娘

黄耐霜扮演


呀,黄耐霜在二十年代的上海,可是赫赫有名的大明星呢,而且她演的,终于要是武侠片。她1912年生于北京,祖籍广东。1930年进入影坛,主演的电影看片名就知道:《火烧平阳城》《黑侠》《江湖二十四侠》(有七部之多)……属于名噪一时的“打女”。后来她加入明星影业公司,出演过《新旧上海》《夜会》等时代背景强烈的影片,也演过类似《压岁钱》这样的歌舞片,还在《玉蜻蜓》《王老虎抢亲》等古装剧中扮演角色,可以说戏路宽广。


民国杂志上的黄耐霜


1949年时黄耐霜不过37岁,但她作为主角的艺术生命已经终结了。她演过一些角色,但大多连配角都谈不上,只能算是龙套,就像她在《51号兵站》中的出现,惊鸿一瞥,好像是说了一句什么,或许是“来啦,快进来吧”,或者是“来了就好”……诸如此类。如果不看演职员表,根本注意不到这个人的存在。黄耐霜在《武训传》等影片中也有出演,其中1959年韩非主演的《乔老爷上轿》中扮演女二号黄丽娟的母亲,“老夫人”。


《乔老爷上轿》

黄耐霜扮演黄丽娟的母亲


“这位是我们老夫人”

左一黄耐霜


费穆的《小城之春》被影迷们吹上了天,当然电影是极好的。剧中扮演妹妹戴秀的演员名为张鸿眉,她的父亲是中国著名出版家张静庐先生。张鸿眉1927年出生,和黄耐霜相比,她是小字辈,出演《小城之春》时才20出头,1949年22岁。张鸿眉直到2005年才去世,她在后来几十年的电影生涯中出演过几十个角色。张鸿眉的脸型属于比较圆润的,所以她的转型就比较顺利,出现在众多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农民起义军中的女战士、坚持敌后斗争的女民兵……和《小城之春》中的大家闺秀相比,只能说是大相径庭。张鸿眉除了演出,还担任导演,中国第一部科幻故事片《珊瑚岛上的死光》即由她执导。


《小城之春》中的妹妹

左一张鸿眉


《宋景诗》中的村女小凤


《南征北战》中的女游击队员二嫚


张鸿眉在民国时代只是初出茅庐的小演员,黄耐霜是较有名的明星,而王汉伦则可以算是和阮玲玉、胡蝶等一个级别的超级明星。她……当然也要面临转型。王汉伦是苏州人,1903年出生,早年曾在圣玛利亚书院读过书,做过小学老师,在民国时代的女明星中属于文化比较高的,所以她的人生面临挫折时总能坚持下去,是一名非常独立的女性。她1923年加入影坛,主要出演悲剧,1930年急流勇退,在霞飞路开了一家美容院,走上了“创业”的道路。王汉伦的美容院旧址就在今天淮海中路靠近雁荡路的和合坊弄堂口,有兴趣“扫街”的朋友不妨去怀古访旧。


民国独立女性的代表王汉伦


王汉伦经历过两段婚姻,都失败了,后半生孑然一身。在淮海中路办的美容院,后来也倒闭了,她又回到影坛,从二十年代的大明星,到普通演员、龙套演员,演了不少角色,戏路还挺宽的。


王汉伦在《鲁班的传说》中

扮演鲁班的母亲


王汉伦在《武训传》中

扮演西太后


王汉伦在《武训传》中扮演西太后,总共只有一句台词,好像是“你们很会办事”,就这短短几个字,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了听一下,那是标准的民国电影的范儿,二十年代的感觉。


最近我还写了

孙逸仙伦敦蒙难和山药旦的滑稽大鼓

上海曾经的土地局,藏在天津路一条弄堂里

江西中路的武林旧事和馄饨江湖

你会骑黄鱼车吗?

虹口的“爱莲”

陈爱莲和上海南市国货路往事

也谈“Ta妈的”和“戳"

痴心一片无别望

一位“新上海人”眼中的顺昌路

今天开始吃雄蟹

当议论潘涛的上海话口音时,你的“涛”字念对了吗?

拼了老命都只为吃顿好的……

朋友圈刷屏的潘涛读《繁花》及其他

作为骨科医学宗师的上海足球元老


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老周望野眼”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