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位参加奥运会的上海国脚,正宗“老南市”贾幼良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3-11-14

前两天写了刚刚去世的百岁老人、人民艺术家秦怡出生于老南市的小九华街,倒让我想起另一位老人:今年诞辰110周年的老足球人贾幼良先生。1936年中国足球队亮相柏林奥运会,当时队里的球员大多来自香港、广东,上海的国脚只有四名:孙锦顺、陈镇和、梁树棠和贾幼良。而四名上海国脚中,孙锦顺原籍广东东莞、新加坡出生、香港长大,1933年26岁才来上海。陈镇和是原籍福建的印尼华侨,12岁回国,一开始在南京生活,19岁到上海读大学。梁树棠也是印尼华侨,24岁到上海读大学。四名国脚只有贾幼良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原籍南汇,生在南市长在南市,在南市接受小学和中学教育,在南市的公共体育场接触足球,一直踢进奥运会。退役后他和南市也有很多故事。但我翻看资料,发现对贾幼良的经历介绍得不多,感觉有必要和读者朋友说一说这位南市老城厢培养的上海足坛名宿。


贾幼良

1912-1993


贾幼良祖籍南汇周浦,1912年出生,家住上海南市老城厢西门外的方斜路。他和哥哥贾季良从小喜欢足球,常去方斜路上的上海公共体育场(即后来的沪南体育场)踢小橡皮球。因为球技出色,引起公共体育场场长王壮飞的注意,特地在大足球场中开辟三片小球场,用竹竿竖起小球门,根据技术水平和年龄大小分成甲、乙、丙、丁四个组进行比赛。王壮飞是民国时代杰出的体育场馆管理者,现在网上很多人把他和曾经担任上海文史馆馆员的八卦拳大师王壮飞混淆起来。其实练武术的王壮飞原籍山东,1948年才来上海。而南市的王壮飞,早在民国初年已经利用公共体育场的场地,开办学校、组建队伍,把上海老城厢的体育活动办得如火如荼了。


王壮飞

民国时代南市公共体育场负责人


贾幼良小学就读于尚文小学,地址在学前街一粟街路口。上个月我写过一篇一粟街:昔日名庵旧址 今日冠军摇篮,对这所学校的来龙去脉交代甚详。这所学校的前身是上海名庵之一的一粟庵,民国时成为小学,因靠近尚文路,故全名为尚文国民小学。现为黄浦区黄浦少体校所在地。黄浦少体校的介绍材料中没有提到过贾幼良的名字,其实这位老国脚和这所学校还颇有渊源呢。


贾幼良的小学

民国时代的尚文国民学校(小学)

今黄浦区黄浦少体校所在地


贾幼良中学上的是民立中学。有读者不禁要问:是不是他搬到静安去了?非也非也。现在位于静安区威海路的民立中学,自创办伊始就命运多舛,该校校址一开始是在南市新北门内的硝皮弄,后搬到大南门外王家阙。1937年淞沪战争中,南市的民立中学毁于战火,学校一度搬到公共租界地丰路(今乌鲁木齐北路),到1940年才搬到威海路414号的邱氏住宅中。民立中学和体育有渊源,游泳名将沈坚强和游泳奥运冠军乐靖宜是该校校友,现在威海路681号新校址,原来是老的静安区体育场。


民国初年的民立中学

现已毁于战火


1929年贾幼良中学毕业,就业于亚细亚公司。这座“亚细亚公司”究竟从事什么业务暂时没有查到,民国时代上海有著名的亚细亚火油公司,属于壳牌旗下,总部位于今延安东路外滩中山东一路1号,贾幼良是否在那里上班不清楚,但因为他球技出色,上班已经不重要了。他一方面加入公司足球队参加中华联赛,一方面和小伙伴们组成“全黑队”参加各类赛事。


“全黑队”

前排右二贾幼良


公司队和小足球很快不能满足贾幼良了。1931年他和几位“全黑队”的小伙伴一同加盟青华队,荣获中华联赛乙组冠军。1933年加盟东华队,从此他的一生和东华队结下不解之缘。1934-1935年是东华队的全盛时期,贾幼良是主力右边锋。1935年他代表上海队参加第五届旧中国全运会,1936年入选国家队参加柏林奥运会,当时他只有24岁。中国队在那届奥运会上只参加了一场比赛,以0比2不敌英国队。年轻的贾幼良虽未上场,但身为替补也是出席了盛会。


1936年

中国足球队在星洲桃李园酒家合影

前排右一贾幼良


抗战爆发后贾幼良担任东华足球会的会务和总务, 并负责筹划活动经费等。踢球讲究球德,为人急公好义,管理账目清楚,贾幼良在业内有口皆碑。他在东华足球会二十多年,从成都路会所搬到万航渡路直到在复兴中路修建东华体育场(后改为上海跳水池,现为上海交响乐团),一切事务他都参与办理。1954年东华足球会结束,移交给徐汇区体委,贾幼良交出的账目分毫不差。之后贾幼良曾担任上海青年队、全国商业队教练,主要的训练场地在他从小踢到大的沪南体育场。他在生产“红狮牌”复写纸的古鑫实业社工作过,后调到生产“大无畏牌”电池的汇明电池厂担任仓库管理,直到退休。


现位于局门路瞿溪路口的8号桥III

原汇明电池厂

贾幼良曾在此工作多年


关于贾幼良,还有一件趣事值得一说,即关于他的身高。在一份民国时代出版的报纸上,刊登了出席柏林奥运会中国足球队队员的年龄、身高、体重等信息。“贾幼良”条文下,写的身高是“五尺”,为当时中国队最矮的球员。这里的“五尺”是五英尺的意思,换算成公制,1米52。贾幼良果真只有1米52吗?


民国报纸上关于贾幼良的身高

写的是“五尺”

即1米52


八十年代贾幼良访问香港留影

左起:谭江柏、贾幼良、谭咏麟、孙锦顺

谭咏麟身高1米74,孙锦顺身高1米68

目测贾幼良身高应在1米70左右


贾幼良(后排左五)晚年和东华队友合影

身高固然不高

但绝不至于只有1米52

可见当年的原始文件也会有错

图片由李秋华先生提供


1981年东华足球会重振旗鼓,贾幼良被选为常务理事。新的东华会为发展振兴上海足球作了很多工作,贾幼良则以上海元老足球队教练兼队员的身份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另外他和体育界元老黎宝骏合作,多次获得老年网球赛双打冠军。本来以为这样一位健康老人必能长寿,不料1993年一次意外,贾幼良离开了人世。当时他被一辆摩托车撞成骨折,在家养伤,吞服药丸不慎卡住了喉咙。待到送至医院,老人已经走了。


东华队元老聚会

后排左一贾幼良

图片由李秋华先生提供


如今提起中国足球,国人或痛心疾首,或冷嘲热讽,或不闻不问,也有人提到民国时代曾经有过的辉煌,但主要谈的还是有“球王”美誉的广东(香港)人李惠堂。但在那个年代确实有一位上海南市出生长大的球星,以第一个上海人的身份参加了奥运会,并在漫长的人生中以良好的球技和球德获得人们的尊重,他的名字不应被忘记:贾幼良。


最近我还写了

小滑稽妙侃“生大蒜”

幻成记忆的残垣|纪念邱岳峰先生百年诞辰

百岁“人民艺术家”秦怡是上海南市的女儿

今日四月初八,静安寺本该有庙会

迎勋北路应公祠往事及茶叶公所旧址一瞥

怎能忘记那阳光灿烂的五月

百年前的今日,北四川路教堂内纪念马克思诞辰

图说江湾体育场今昔

往事|上海小摊贩大战“三六九”

回头已是百年身|一位上海红舞女的两年和两任男友

富二代“无轨电车”和弹词女艺人的恋情终于曝光


关注“老周望野眼”

扫描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