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迎勋北路应公祠往事及茶叶公所旧址一瞥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3-11-14

吃好中饭,翻翻资料噶讪胡。老底子人说“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一字一句的来历考究得不得了。我这个号名叫“望野眼”,纯属业余时间的一点随感,有时难免“野野胡”,承蒙读者朋友的监督,越来越一本正经。前天写了一篇百年前的今日,北四川路教堂内纪念马克思诞辰,谈到基督教怀恩堂的创始人乐灵生,我在搜索引擎上下载了张照片,很快有读者指出:这张照片有误。经我查阅相关资料,确实用错了。特地找来一张准确的照片和读者朋友分享。


乐灵生和太太Florence


还有就是前几天写过一篇迎勋路的“勋”,或许迎的是他?,应该说这篇文章属于我“大胆假设”,标题用的也是问号。说迎勋路的“勋”字来自1925年进军上海的孙传芳大帅部下谢鸿勋,是基于我当时掌握的资料,提供的一个思路,也是基于《南市区志》和《南市区地名志》的相关资料作的推断。但很快我的朋友@姚勇 老师提供我一份另外的资料,是一张1918年《申报》的截图,当时“迎勋路”的名字已经有了。所以我那篇文章的“大胆假设”站不住脚,在此和读者朋友说明。迎勋路之得名应在1911年到1918年之间,“迎”的究竟是哪位“勋”,至今看到的都是猜测,未有正式文字记载,我也呼吁有兴趣的朋友一起来搜索资料,填补这一空缺。毕竟迎勋路已经征收了,这条路的样貌可能会有变化,带着疑问拆掉,会是种遗憾。


迎勋路之“勋”字如何解释

至今是个谜


迎勋路位于中华路以南,城里还有“迎勋北路”和“迎勋支路”。说起来,这两条马路的历史比迎勋路悠久得多。迎勋北路原名应公祠路,迎勋支路原名应公祠弄,具体辟筑时间待考,但都在城内,是清代就有的路。到1964年,“应公祠”这样“封资修”的路名不能再用,这才和城外的“迎勋路”连为一体。“应公祠”的大致位置在今迎勋北路和迎勋支路口,如今已难觅影踪。但“应公祠”纪念的清朝同治年间上海的父母官应宝时其人,倒颇值得一谈。


夜幕下的迎勋支路

原名应公祠弄


说起来,应宝时担任上海道台不过六年光景,但这六年是上海历史上颇为关键的六年。清政府和太平天国正在交战,膏腴之地的江南处处硝烟,只有海滨一隅的上海,因为有租界而暂时免于战乱。江浙一带大批士绅带着金银细软避乱沪滨,人口剧增、市面繁华,上海在那个阶段逐渐成为东南工商文化和教育的中心,但同时也带来很多中外文化冲突。


江南制造局职员

前排右三应宝时


应宝时(1821-1890)字敏斋,浙江永康人,以举人出身入国子监任教职,后辅佐李鸿章,成为李的得力助手。应宝时以候补松江知府代理上海道台,先署后任,六年任期内,上海创办了上海机器制造局,建造了中国第一艘六百吨级的轮船,造出第一批枪炮子弹,创办龙门书院、设立普育善堂,主持疏浚吴淞江以利宣泄,另外他精于“洋务”,在上海和租界当局签订的相关法律条文,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华人利益,还曾被清廷抽调到扬州处理教案。1890年应宝时去世后,朝廷赠其内阁学士衔,准上海建祠以祀。这座祠堂,就在现在的迎勋北路迎勋支路口附近,这两条小路也因此命名为“应公祠路”和“应公祠弄”,直到1964年。


1982年《南市区地名志》上的迎勋北路


如今的迎勋北路是条曲曲弯弯的小路,北端位于蓬莱路的入口很窄,过一粟街向南,又颇有羊肠小道的意味。只有当年应宝时创办的龙门书院旧址,如今是南市保存最完善的新式里弄龙门邨,还在提醒着人们这里曾经有过一段值得记取的历史。



迎勋北路的龙门邨侧门


迎勋北路中华路口还有一处古迹,是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官方挂牌的文物保护点:“茶叶公所旧址”,正式的地址为中华路985号,实际从迎勋北路出入。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然排在第七位,但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上海话里,“喝水”一般说成“吃茶”,但凡进嘴的热水,统称“茶”,放了茶叶的叫“茶叶茶”,茶在上海人生活中所占的位置由此可见一斑。有市场就有供应,早在乾隆年间,徽州、宁国的茶叶商人就在上海建立了徽宁会馆,后又有豫章会馆、星江公所、敦仁堂茶叶公所等。


上海人传统的喝茶方式

和如今流行的“功夫茶”迥然不同


民国年间上海共有同业组建的公所194个,最早的建于清康熙年间,最晚的建于1925年。应公祠路(迎勋北路)的茶叶公所旧址原名茶食公所,相关记载建于清朝末年,具体年份没有确切的文字记录,原为苏帮茶食商人聚会议事的场所。经过百年风雨沧桑,原来的三进建筑现存两进,第二进为戏台,存有藻井及厢房。现在的大门是过去的二门,原来位于中华路的大门现在是烟草专卖店。2020年我曾进入茶叶公所旧址拍摄部分照片,如今迎勋北路已纳入征收范围,相信疫情之后这里的居民将离开自己生活的“老土地”,但无论如何,从应宝时到茶叶商人,从龙门书院到龙门邨,迎勋北路和迎勋支路的历史是不应该忘记的。


茶叶公所旧址俯瞰

图片来自“上海黄浦”公众号


1948年的应公祠路

及上海市茶食商业同业公会


位于迎勋北路的出入口


黄浦区文化和旅游局的挂牌


茶叶公所戏台遗址


茶叶公所戏台东侧屋檐


茶叶公所戏台西侧屋檐


院中的老井和覆盖井口的老磨盘


上海的传统茶馆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希望这样的温情

不要因为房屋征收而变得冰冷


最后衷心祝愿感染病毒的朋友尽快转阴、恢复正常生活,所有煎熬和等待中的人们平安康健,愿世界和平。期待尽快解封后能再去迎勋北路走一走看一看。


最近我还写了

怎能忘记那阳光灿烂的五月

百年前的今日,北四川路教堂内纪念马克思诞辰

图说江湾体育场今昔

往事|上海小摊贩大战“三六九”

回头已是百年身|一位上海红舞女的两年和两任男友

富二代“无轨电车”和弹词女艺人的恋情终于曝光

一粟街:昔日名庵旧址 今日冠军摇篮

丰记码头街:让黄浦区老司机谈虎色变的地方

叶蒨文的“考究”

从袁一灵先生家的香蕉和苏打饼干说起

为了让儿子喝口米汤|上海说唱名家黄永生父亲之死


关注“老周望野眼”

扫描这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