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迎勋路的“勋”,或许迎的是他?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2-05-05

在家蜗居第几天了?记不清也不想记了。总之这场苦旅总会有个尽头,不如继续我的老城区神游之旅。今天来说说老南市的迎勋路,也是几乎天天在疫情通报上的。以“迎勋”命名的道路有三条,中华路以北的是迎勋北路和迎勋支路,是古已有之的老街道,原名应公祠路和应公祠弄,是纪念晚清时上海道台、浙江永康人应宝时的,到1964年改名迎勋北路、迎勋支路,至于应公祠早已灰飞烟灭。关于这段历史有空再说,今天单说迎勋路。上海南市老城厢的路名大多有出处,或以姓氏人名命名,或以宗教场所命名,或用吉祥愿景命名,或以文物古迹命名……但“迎勋路”有点特立独行:迎勋,字面意思好理解,迎接一位功勋人物,那么迎的是哪位“勋”呢?于不疑处有疑,还真不好回答。


陆家浜路迎勋路口的南市影剧院

老南市人的集体回忆

现已拆除


网上查阅“迎勋路”的来由,有三种说法。但三种说法均有不能自圆其说之处。一说“迎勋”指的是迎接北伐军。持此说的文章比较多,但此说年份对不上。迎勋路是1925年(民国十四年)辟筑的,这年孙中山在北京逝世,南方尚未整军北伐,国民革命军北伐到上海是1927年的事,此前上海华界还是北洋政府管辖之下,无论如何不会提前“迎勋”。


疫情前的迎勋路

已经纳入征收


第二种说法是迎接孙中山的英灵。1925年孙中山逝世后,上海民众群情激愤,当年4月12日有十万人聚集于西门外公共体育场(今方斜路黄浦学校)举行追悼大会,场面感人。但孙中山灵柩要蒋介石国民政府定都南京稳定下来后,到1929年才举行其“奉安大典”,再说也没有经过上海,更不可能在1925年有“迎勋”的举动。


1925年南市公共体育场

孙中山追悼大会


第三种说法是中国古代南门常被称为“迎薰门”,以接纳南方和薰之风。迎勋路正好在上海县城南方,此说似乎合理。但细究之下也有问题。上海县城有大小两座南门,分别在今跨龙路和董家渡路位置,如果需要有一座“迎薰门”,应该在大南门或小南门中选一座,但大小南门有其正式的名字跨龙门和朝宗门,和“迎薰”无关。迎勋路的地理位置在大南门和小西门(尚文门)之间,此处并无城门。到1925年筑路时城墙城门早就拆除,更无“迎薰”之必要。即使非要迎接和薰之风,完全可以直接用“迎薰路”命名,何必来个“迎勋”呢?


迎勋路在小西门和大南门之间

此处并无城门


以上三说均无法说服我,我查阅1925年上海的新闻报道,发现一个线索,或许可以为“迎勋路”的得名提供一点思路。1925年正处军阀大战年代,此前盘踞上海的孙传芳、齐燮元部于当年初不敌南下的奉军,宣布撤出驻沪部队,上海迎来“老帅”张作霖的部下,上海也于这一年宣布成立“特别市”,和江苏省脱钩。然而奉军在上海面对风起云涌的反帝怒潮束手无策,只是粗暴地执行“军事戒严”,加之军纪松懈,导致上海怨声载道。担任江苏督办的杨宇霆和上海戒严司令邢士廉都是张作霖的爱将,但治理上海均无能为力。坚持到1925年10月,孙传芳的部队卷土重来,赶走奉军,上海重新成为“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势力范围。


奉军的上海戒严司令邢士廉

1885-1954

后在伪满洲国任职

1954年死于抚顺战犯管理所


孙传芳部将谢鸿勋战功显赫,在津浦线大败奉系张宗昌的白俄军,继而在安徽固镇生擒北洋宿将施从滨后斩首暴尸,后来孙传芳被施从滨的女儿施剑翘刺杀,源头在谢鸿勋这里。此事暂且按下不表,单说谢鸿勋的北洋军第四师于10月16日进驻上海,次日孙传芳赶到。我认为当时沪人苦于奉军之严酷,于是以“迎勋路”命名新筑的城外道路,完全有可能。类似的例子还有徐汇的枫林路(原名丰林路)和平阴桥,是以数年前卢永祥部下何丰林的名字和原籍(山东省平阴县)而命名,谢鸿勋在南市有一条“迎勋路”,在情理之中。


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

1885-1935


虽然枫林路、平阴桥、迎勋路等名字和北洋军阀有关,但后来历史的发展和北洋时期相比,更加风起云涌,所以这些名字得以保留并延续至今。在那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年代,谢鸿勋在上海也只呆了短暂的几个月,但他和上海缘分不浅,最后死在这里。1926年他和北伐军李宗仁部在江西箬溪大战,被一颗流弹打穿大腿骨,他的卫队抬着长官步行120里赶到九江,又坐船来到上海,住进了北苏州路的公济医院(第一人民医院的前身,原址现在苏宁宝丽嘉酒店),此时距离他受伤过去已经十天。经德国医生实施截肢治疗仍不见效,于当年9月16日伤重不治。此时距离他1925年昂首进入上海正好过去了11个月。


孙传芳部将谢鸿勋

1882-1926


两个月后谢鸿勋出殡,和当年“迎勋”之场面迥然不同,“送勋”者寥寥无几。虽然“西人”、“印捕”、骑兵、步兵、团丁、局勇、军乐队、童子军……排场不小,还用上了炮车一具装载棺木,算是办了次“和国际接轨”的职业军人葬礼。但老百姓并不买账,根据当时的报道,“执绋相送者,有富而无民”。所谓一代北洋名将,结局如此。只留下一条“迎勋路”,徒令后人唏嘘。


1926年谢鸿勋葬礼

当年显赫一时

如今谁人记得


最后,衷心祝愿感染病毒的朋友尽快转阴,恢复正常生活,所有煎熬和等待中的人们平安康健,愿世界和平。


最近我还写了

和奸商王康年有关的上海地标

方浜西路恒安坊大生赌台往事

五年前的梦花街

漫谈上海的阴阳路

华文漪1989年客串表演评弹《情探》

请给我一个永远的谎言

国际饭店后门的蛋饼和馄饨

肇周路332弄梨园坊谈旧

上海最早的旧改里弄不是报馆街

杨华生·小菜场

没有锡箔的清明节

三月初三正清明,家家户户裹馄饨


关注“老周望野眼”

扫描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