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没有锡箔的清明节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2-05-05

今天是清明节,不过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上海人都在家里,“云祭扫”。如果没有疫情,一般上海家庭除了扫墓踏青吃青团之外,总要买两刀锡箔,找个路口画个圈烧了,相当于给地下的先人“打款”,有点阴间发年终奖的意思。国人烧钱的习俗由来已久,唐朝时太常博士王屿说:“汉以来,丧葬瘗钱,后世以纸寓钱为鬼事”,可见远在汉朝就开始烧纸了,烧的是否锡箔不晓得。锡在古代是“金银铜铁锡”五金之一,做青铜器少不了用锡,后世锡用于做器皿,锡壶锡杯,都是好东西。用来做锡箔,锡的成分只有一点点,要打得薄如蝉翼,需要专门的手艺。杭州人绍兴人从事这项行业的特别多。


今年上海人过了一次没有锡箔的清明节,“云祭扫”终究是不够的。不过笔者小的时候,烧锡箔、拜祖宗等还是相对秘密的事情,老人们几十年下来怕了,偷偷在黑市买一刀两刀锡箔,悄悄在家里折了,但不敢拿到外面堂而皇之地烧,一般是家里弄个破的脸盆脚盆悄悄地烧了。即使那样,还要提防马列主义老太太窥探的目光:咦?你家怎么冒烟了?是不是着火了?没有没有,生炉子。其实马列主义老太太也是过来人,也有老祖宗,也许他们家半夜三更也会办点俗事,只是那么多年习惯了,不问一声她们不放心。



锡箔要折成元宝,需要一点技术。折得好的元宝饱满圆润,和古装电视剧里看到的银元宝活脱活像。手艺差的呢,坑坑洼洼七矫八裂,一看就没个样子。不管好不好看,能自己折元宝,总是一片心。有些偷懒的,直接买折好的元宝,据说神通要差一点。因为元宝由谁的手来折,有讲究。最好是家里人,尤其是男丁,那是最宝贵的。女性就差一点,买现成的元宝就更为等而下之。后来为了迎合人的懒惰,冥币出来了,动不动几百亿,那个有没有神通,不清楚。但地下应该还是“银本位”,锡箔还是硬通货。


除了折锡箔的手艺,锡箔的质量也很讲究。纯锡打造的锡箔以前有没有我不敢说,我看到的锡箔,锡都像带鱼鱼鳞一样,薄薄一层刷在黄纸上。锡的含量越高,锡箔的质量也越好。质量差点的锡里混入铅,那种锡箔看上去好看,烧起来会散发有毒的浓烟。好的锡箔折完以后手是干净的,如果手上弄得一塌糊涂,那就要打个问号了。



烧锡箔也有讲究,要用粉笔或面粉画个圈,朝西方开个口,祖宗先人才好从这个口里进来拿钱。烧的时候锡箔不能碰,有些人不懂,看火头不旺时,拿根棍子捣,规矩大的老人看到就要说了:“阿弥陀佛不要去碰啊”。烧锡箔前还要专门拿出一小部分在粉圈外烧化,那是给过路的孤魂野鬼的,免得他们来抢。说是封建迷信,想得还挺周到。


锡箔烧化以后的灰烬是应该黄色的,因为看上去像黄金。纸灰是黑色或灰白色的,就不大灵了。小时候弄堂里常有人来收锡箔灰,那真是个辛苦的生意,锡箔灰收回去以后,他们要重新用土法冶炼,把灰烬里仅存的锡再炼出来,重新制成锡箔出售。利润如此稀薄的生意,风险却不小,因为土法炼锡污染严重,干这个行当的人大多健康状况不佳。



“收锡箔灰”在上海俗语中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死要钱,一点点蝇头小利都不放过。有人把贪污腐败形容成“收锡箔灰”,很形象。人活在世上,穷也好,富也好,活得心安理得是最重要的。哪怕是一点锡箔灰的钱都要往里抠,那真是给祖宗丢脸,给后代败德。碰到这样的人,我建议烧下来的锡箔灰给他们送点去,据说现在价格不菲。以前弄堂里有人专门来收,现在看不到了,难怪自己收锡箔灰的朋友,越来越多了呢。


最近我还写了

三月初三正清明,家家户户裹馄饨

谁能代替你地位|及“Monica”版本考

藏在鲁班路弄堂深处的体育梦想

上海老城厢的曹市弄、曹家街、曹家弄和曹氏家族

顺昌路560号|还记得当年的凤鸣书店吗?

瑞金二路410弄由义坊和大生邨|曾有家我特别喜欢的书店

花儿对你笑了吗?小鸟和你说话了吗?

永年路149弄|和东亚近代史有关的一个门牌、一点故事

没有路人的都市

顺昌路612弄信陵邨|和一条卢湾弄堂有关的小历史

99岁“上海小姐”走了,再听一次1948年的“繁华上海不夜城”

1978年的上海,还记得那年的国歌吗?

说说大肠面

“三届通才”朱瘦竹先生的多面人生


关注“老周望野眼”

扫描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