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肇周路332弄梨园坊谈旧

老周望野眼 老周望野眼 2022-05-05

疫情期间,继续谈谈因有阳性感染者而封闭的弄堂,今天说一说肇周路332弄梨园坊。上海没有安徽路,有人因此编出一些地域梗。其实上海历史上确实有过安徽路,就是现在黄浦区的肇周路,1943年到1946年期间曾以“安徽”命名。这条路1909年竣工,因连通肇嘉浜(今徐家汇路)和周泾(今西藏南路)而得名,曾以法租界总巡的名字命名为蓝维霭路(Route du Capitaine Rabier)。肇周路曾经是法租界和华界的界路,到抗日战争爆发,蓝维霭路上建起铁栅栏,进入租界的暂时可以保全性命,被拒之门外的,生命财产安全就无法保证了。在抗日战争之前,肇周路两侧并无太多分别,华界或许还更热闹一点,但战争改变了一切。今天要说的梨园坊,就在法租界和华界的交界处,@食砚无田 老师有一张抗战期间的历史照片,说明了梨园坊的地位。


1937年日本军人在蓝维霭路

身后的“大吉旅馆”为330号

梨园坊露出一点点

图片来自“食砚无田”微博


如果@食砚无田 老师照片属实,那么《卢湾区地名志》上关于梨园坊建于1938年的记载就可能有误,因为1937年的照片上已经有梨园坊了。资料虽然有差异,但弄堂建造的大致年代应该是三十年代。而“梨园坊”,顾名思义是和京剧艺人有关的。我查到的相关资料显示,上海梨园公会为救济失去依靠的艺人开办“梨园坊”。我从字里行间理解,梨园坊是梨园公会(旧址在今方浜中路榛岭街慈修庵内)的产业,租金用于行业内部的慈善。


四十年代末的肇周路和梨园坊

图片来自“老上海百业指南”


从老地图上可以看出,梨园坊是一条南北向的大弄堂,共有砖木结构的三层楼房50幢,占地面积3.9亩。梨园坊建成后不久就遭遇战乱,因位于战争边缘,涌入大量难民,原来的生态环境遭到很大破坏,原来不错的居住环境也改变了。到1940年,拖欠了实业银行的贷款,梨园坊的管事人想把它变卖。“麒麟童”周信芳得知此事后,倡导上海13个戏班以上海伶界联合会的名义,于8月20日至22日义演四场。因为义演阵容空前强大,成为“孤岛”时期上海滩的一大盛事,还吸引了外地戏迷前来观赏。虽然八十多年过去,仍有不少戏迷津津乐道。而那次义演的目的,正是为了保住这条属于京剧艺人的弄堂:梨园坊。


周信芳演出《战宛城》

图片来自“梨园杂志”


1940年8月20日,义演在九江路大舞台拉开大幕,周信芳首先登场演《跳加官》,然后是前辈老艺人赵如泉的《跳财神》,接着是全本《龙凤呈祥》,大轴戏为全部《战宛城》,周信芳饰演张绣。作为义演的发起人,周信芳演出《战宛城》动足了脑筋,可谓精雕细琢,每个细节都做到足,后来的评论家认为《战宛城》在麒派众多剧目中,属于精品之作。第二天周信芳出演麒派名剧《宋十回》(包括闹院、下书、坐楼、杀惜、活捉),并在大轴戏全本《雪弟恨》中扮演刘备。22日日场形成这次义演的最高潮,全本《大名府》接演《英雄义》,演员阵容集江南名伶之大战,盖叫天饰史文恭、周信芳饰卢俊义。22日晚场,在上海更新舞台(今中国大戏院)又演了一场小型义务戏,当时京剧界红极一时的谭富英主动参加了义演。周信芳演出前劳累过度体力不支,发着高烧坚持。之后周信芳卧病近三月,直到当年冬天才在卡尔登戏院再次登台。


“麒麟童”周信芳

1895-1975

为保住梨园坊发起义演

后大病一场


如今的梨园坊已经属于旧改对象,但在征收过程中遭遇疫情,如今也被封闭了。相信疫情结束之后,周信芳曾经义演挽救的弄堂,将要旧貌换新颜了。


2021年9月

笔者为参与行走活动的读者

讲解梨园坊的历史


希望肇周路和梨园坊的老邻居们能改善居住条件,感染疫病的人早日康复,所有煎熬和等待中的人们平安康健,愿世界和平。


最近我还写了

上海最早的旧改里弄不是报馆街

杨华生·小菜场

没有锡箔的清明节

三月初三正清明,家家户户裹馄饨

谁能代替你地位|及“Monica”版本考

上海老城厢的曹市弄、曹家街、曹家弄和曹氏家族

顺昌路560号|还记得当年的凤鸣书店吗?

瑞金二路410弄由义坊和大生邨|曾有家我特别喜欢的书店

花儿对你笑了吗?小鸟和你说话了吗?

永年路149弄|和东亚近代史有关的一个门牌、一点故事

没有路人的都市

顺昌路612弄信陵邨|和一条卢湾弄堂有关的小历史


关注“老周望野眼”

扫描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