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启蒙已成为学前教育新热词,其核心价值一起来get
近日,教育部印发《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引起行业关注与讨论。《评估指南》在办园方向中提到一个关键指标“品德启蒙”,有园长和老师对此疑惑:在《纲要》《指南》等文件中学前阶段是以“学习品质”“行为习惯”描述的,“品德启蒙”作为一个新词出现在这次《评估指南》中有何意义?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周念丽教授提出自己的看法,之所以不仅仅讲学习品质,而讲品德启蒙,主要源于指导思想,品德启蒙更强调和国家和党的命运联系起来,我们的孩子到幼儿园也是有崇高使命的,是要成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每个园长老师肩负着这样的使命来建构幼儿园,一定要清晰“为国育人,为党育才”才是我们的教育目标。
本期,我们聚焦《评估指南》中“品德启蒙”的细则,从顶层理念到实际案例,一起来看下我们应该怎样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品德启蒙落实到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方方面面。
01/
立德树人的目标
一点不远、一点不空
德是什么?中国自古以来用仁、义、礼三个字来表示。“仁”指的是慈悲之心,“义”指的是合乎道理,“礼”指的是知晓礼节。仁、义、礼三者兼备之人被称为“有德之人”。
可见,几千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十分强调“德”的重要性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讲话,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踏踏实实修好品德,成为有大爱大德大情怀的人。”
华东师范大学李季湄教授曾在《对幼儿园品格教育的思考》专题讲座中提到,教育是一项道德事业,是为个人的发展,也是为社会的发展。教育者,如果不给孩子精神力量,那就是在培养机器。
那立德树人的目标如何落实呢?以德为本,这个“德”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或深不可测,而是见到陌生人时的微笑、对长辈的尊敬、遇到挫折时迎难而上、有情绪时懂得排解……它一点不远、一点不空,它不分年龄、不分贵贱,是一种行为、一个眼神……就在我们身边。
延伸阅读:
02/
不是价值观念的灌输
而是存在于师幼的每一个积极互动中
提到品德启蒙,或许有人会觉得孩子还小,对于他们来说,太深奥太抽象了。可是“价值观教育不是灌输概念,而是给孩子的心灵点亮一盏又一盏的灯”。
品德启蒙必须遵循《指南》的精神,以使幼儿品格教育保持正确的方向。正确地实施《指南》就是在培养幼儿的核心素养,也就是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品格。
和培养核心素养一样,未来取向的幼儿品格教育同样需要教师不断提高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力。和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科学、务实、精准的教育一样,未来取向的幼儿品格教育同样要求真务实,力戒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力戒浮躁、盲目追求效率的急功近利倾向等。它的形成与发展契机,也存在于幼儿园一日生活的所有环节中,存在于教师与幼儿每一个积极的互动中。
怎么从身边的点滴做起呢?在我们的品德启蒙目标之下,要让孩子达到合理需求和期望的同时激发他们主体性,帮助孩子们实现自己感到高兴的目标,并朝着教育要求的方向发展。在观察、分析每个幼儿的基础上,发现每个幼儿想做的、应做的、能做的事。
延伸阅读:
03/
搞教育的人
一辈子都要注重德育的教育
《评估指南》中明确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园方向,践行立德树人的使命,树立科学评价导向,推动构建科学保教体系,整体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品德启蒙要融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就要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保育教育全过程,注重从小做起、从点滴做起。
李季湄教授也突出儿童品德教育形成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同一个过程,我们不能说这个过程我只管教育,那个过程只管生活,而是应该贯彻到孩子一日生活的吃喝拉撒睡中,生活理念中涵盖更多的教育内涵。
把保育和教育结合起来,在照顾好幼儿日常生活的同时,更要开展良好的品德教育,培养孩子们优秀的精神品质,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我们不要企图拿着条条框框对幼儿打勾打叉,品德教育是使人向上的,教育和德育是分不开的,搞教育的人一辈子都要注重德育的教育。
延伸阅读:
04/
在“品德”的大范围里
选取“重要但缺失”的内容来实施
幼儿园作为幼儿品德的启蒙地和培养幼儿品格的重要场所,不仅要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也要落实到幼儿生活与学习的方方面面。幼儿只有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亲身体验品德教育的力量,才能加深对其的理解并产生认同感。
北京师范大学的德育专家檀传宝讲过这样的话,“我们应该去做有中国特色的有实效的品格教育。” 现在的品格教育、品德教育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实效性不高,这其中可能非常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对品德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规律的特点没有充分了解和认知。
幼儿的品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靠开展某一个活动就能够完成的,这也不仅是幼儿园事情,还是家庭和社会责任,品德教育还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相互合作、协调一致,这样才能通过集体的力量,逐步培样幼儿良好的品德。
那么这个问题应该怎么来解决呢——我们要选取“重要但缺失”的品格来实施,作为幼教工作者,可以从指向基础的、根本的、专业性的内容入手。
延伸阅读:
05/
品德启蒙要回归
更基础、更根本的内容
从当前普遍存在的教育焦虑来看,成人需要帮助儿童做好对未来的准备。世界充满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新冠肺炎时期,对不确定性有了新的思考。学前教育应该强调更基础的、更根本的东西。打个比方,当我们看到一棵树的时候,很容易看到枝繁叶茂,却容易忽略深埋土壤里的树根。越是基础性的东西越容易被我们忽略,我们要看见看不见的,看见大多数人都看不见的。
教育部的副部长郑富芝在一次发言里说到,人工智能时代社会需求无疑会发生重大的变化,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都会相应地发生改变。学校教育要关注这些变化的趋势,回应新的要求,明确未来人才培养目标,突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培养。
回到教育的基础,回到教育的根基,这是非常重要的。大家都特别想知道一些方法,但有的时候观念也特别重要。当认识没有到位的时候,就是不断地做教育、做基础,但可能做出来的也适得其反,在教育当中起好心办坏事的现象还是普遍的存在,所以厘清观念非常重要。
延伸阅读:
朝着更高质量的品格教育发展,有以下几个系统——系统1:链接学校、社会、家庭的合力并举;
系统2: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教育的衔接;
系统3:课程,尤其要品格课程和其他课程之间的联系;
系统4:对品格的选择,要选择重要但是缺失的品格;
系统5:品格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特别提倡“有意教学”(知道、看见、实践、反思);
系统6:资源的支撑;
系统7:评价体系。
06/
品德启蒙到底要怎样做
不妨来看下实际的活动案例
我们要在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品德启蒙目标下,在下一代的生命里,注入勇敢、自主、责任、友善等美好品格,让他们的生命像一个福杯满溢的器皿,流淌出来,成为多人的祝福。
勇敢
勇敢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既看不见也摸不着,对孩子来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身处新时代,勇敢对于儿童来说,不一定是遇到危险还奋不顾身,也不一定是做别人不敢尝试的事情。能突破自我,面对新环境敢于拥抱不安全,也是一种勇敢;克服自己的各种恐惧也是一种勇敢;和老师交朋友也是一种勇气。
延伸阅读:
自主
如今的孩子从小就受到成人更多的关注,都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免不了会有一些任性自我、依懒性强、独立性差的问题,这些都与成人的教育理念息息相关。那成人如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引导他们独立自主呢?
“窝”时刻就是孩子们一次次主动探索的过程,孩子们还在菜地里找到了“大坏蛋”,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为孩子们创设有利于其自主探索的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
延伸阅读:
友善
幼儿只有被友善对待才能发展出友善,我们不能期望一个自我感觉不好孩子表现出友善的品德,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幼儿对自然和环境的友善不是空洞的,在幼儿“泛灵”的世界里,拥有比成人更为细腻的情感,对“树叶”都表现出友善的关怀。
除了面对自然环境,孩子在社会交往行为中会因缺乏社会经验及交往实践,伴随的是争抢、打闹等攻击性行为。教师要引导幼儿学会正确地与他人沟通相处,学会以同理心去关心、帮助、接纳他人。
延伸阅读:
责任
幼儿阶段是责任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和家庭要及时捕捉幼儿责任意识地萌发,以游戏的形式缔结生活和责任之间的联系,从操作体验、情感体验等方面,促进幼儿责任品格健康全面地发展。
比如通过垃圾分类活动,为小鸟自制投食器等活动让幼儿践行个体责任、认识集体责任、了解社会责任。
延伸阅读:
编辑/陈梓汇
图片/温笑寒摄于蒲江县北街幼儿园
设计/郭迎欣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怎样让儿童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创造?一席演讲者、新京报年度图书作者、iSTART首席策展人给你开脑洞!
5个重点内容,N条关键解读,幼教人必须了解的《评估指南》重点来了!
我就知道你“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