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野丨没有高大上的教玩具和精心设计的集教活动,这里有的是童年美好

王梦倩 人文幼学
2024-08-24

1919年,人智学的创始人鲁道夫·史代纳为工人子弟开创了一所学校,并以工厂的名字命名,从此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所华德福学校。作为世界三大幼儿教育体系之一的华德福,它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环境观、教师观又是怎样的?


没有多么“精美高大上”的教玩具,不会多么“精心策划”集教活动,也不讲究多么“高级”的学习理论,但你依然能够感受到华德福教育的智慧和童年的美好。


本期视野栏目,就让我们走近一位华德福学校的家长,感受这位被华德福教育所治愈的妈妈的心声,透过她的日常观察笔记,一起来领略华德福教育的魅力吧!

王梦倩

自由写作者

两个孩子的妈妈



一夜秋雨,滴滴答答落在妈妈的心口。

姐姐今天的班级有游学农耕课,这么大的雨之后,想必稻田也是湿漉漉的,泥土也是滑唧唧的。但我知道,学校的活动将会风雨无阻,一如过去。

过去,我们在雨里徒过步,横着飞的雨飘进孩子们的雨衣里,一个个小雨人依然迈着欢快的步伐,走过田野,走进森林。我还记得那一次是姐姐二年级的家庭活动日,在油菜籽组成的、一片淡绿色油画般的山野间,高高低低地唱着和着,淋着雨滴、窜进绿林。

姐姐和妹妹都在华德福学校读书,姐姐在小学,妹妹在幼儿园。在她俩没有去华德福学校之前,我完全不了解这套来自德国“人智学”理论下的教学体系。在她们读书的这几年里,我逐渐领悟了这套教育的一些思想和观念,但我始终是这套教育的门外汉。

即便不是一位资深的华德福家长,我也总有一些时刻被治愈着,被温暖着。



01/
拥有完整的天地
和绝对的自己 

学校有一颗明星树,它拥有一个名字,老师把它的名字用毛笔写在了木板上挂在树腰,它叫作“长满孩子的树”。在它没拥有这个名字之前,姐姐和同学们就经常在大课间跑向它,踩着周围铺上的轮胎,两三下就窜了上去,一群小猴一样。

我能想到一个画面,因为姐姐说她最喜欢在树上哼歌。于是乎,扎着两小辫儿的女儿一手扶着树枝,一手拨弄着被树叶挂乱的头发,迎着树叶间的微风,看着远处奔跑的同学。她轻声哼唱着自己的歌。

那个时候,她一定拥有着完整的天地和绝对的自己。

如果你看过一些国内教育纪录片,那你一定看过这个场景。因为导演们都很喜欢拍摄这棵树上的孩子。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能想到一棵树上能“结满”那么多孩子呢?

而且孩子们似乎都自得其乐,穿梭在树枝丫间,从没想过大人们担忧的那些危险。



02/
在小孩的绝对领地
玩着无穷尽的游戏

在华德福幼儿园,玩具都非常“简陋”。
这么说吧,挖沙工具是废弃的锅碗瓢盆,教室里的玩具架上摆放着老师编织的毛线毯子、亲手缝制的羊毛娃娃和用植物染出来的各种颜色的布。户外也仅有一个秋千、一个海沙小木屋,一个七里香廊道,然后是围绕在四周的花草植物。
很神奇的是,这里是小孩的绝对领地,无穷无尽的游戏每天都在发生着、创造着。
我发现,当给到孩子最简单、最原始的工具时,想象力的世界就拉开了帷幕。因为它们没有显著的标识,没有声光电的直接反应,更没有成年人的强势定义。一块木头可以是房子、可以是小女孩、可以是高山......男孩子在沙坑里挖水渠修河道,女孩子采集四季的花草,做出了一个又一个美味的鲜花蛋糕。
而那个破破烂烂的轮胎做的秋千,孩子们怎么就玩不腻呢?
有时候是一个孩子单独玩、有时候是两个孩子对着荡、更有时候是四五个孩子团团挤在上面,风中都是他们的欢笑声。刚到幼儿园的爸爸妈妈们看到这些画面是胆战心惊的,是魂都要被吓掉的。
但大一点孩子的父母就会以过来人的姿态说,别怕,别怕,他们不会受伤的。
在迎接一点点危险的游戏里,小小的勇气便萌芽了。孩子们在一次次自己的游戏里,他知道了我可以、我能行……
我猜这就是秋千想要告诉孩子的事。


03/
和孩子真正地在一起

有一天幼儿园老师给我发消息,提醒我新学期把孩子的药膏再带去教室。
孩子从小就是湿疹体质,有很多禁忌,日常也需要更多的照料和护理。尽管医生说过孩子因为皮肤屏障弱,每天需要全身涂抹保湿霜3至5次,但我们家从没做到过。直到有一次和老师偶然聊起,她们便对我说,把药膏带去教室里,孩子午睡后她们可以照料。我那会儿觉得这会给老师带去太多额外的工作,但老师却说,以前有的孩子也这样,她们也是这么做的。
华德福的老师像妈妈,这话一点儿也不假。
像妈妈的老师在幼儿园怎么工作呢?我总结下来就是——和孩子在一起。当孩子在户外游戏的时候,老师就坐在户外的木凳上,穿着粉红布围裙,织毛衣或是做手工,但孩子也在她的眼里;在教室里,孩子也被邀请加入老师的工作,打扫卫生、收拾碗筷、清洗水果、淘米煮饭或者熬粥。
午饭后擦地板的画面特别好玩:孩子们蹲下身子幕天席地,一个个把屁股撅得老高,用小腿奔驰,在身后留下一道道亮晃晃的水印子。不一会儿,教室就变得干干净净、明明亮亮。而孩子们做这些的时候,老师也在做着同样的工作。
仅仅“在一起”就是一件很难的事吧:父母盯着手机牵着孩子走,那不是在一起;一股劲拍摄孩子活动的照片以便发到家长群里,那不是在一起;孩子自主游戏的时候,老师站在一边不停地指导,那也不是在一起;为了登台表演,用成年人的喜好去塑造孩子,一遍一遍地组织孩子排练和站队形,那也不是在一起......
真正的在一起,是我愿意让你用你的小小人儿的方式度过每一天,而我在你身边,就这样陪着你。


04/
穿衣服这件小事
也能延长孩子的童年

我经常和朋友谈到关于孩子穿衣服的一件小事,它对我的影响很大,以至于改变了我们家的生活习惯。

家长们常常开玩笑,说华德福的孩子都有统一的面貌:黑黝黝的脸蛋儿挂着汗珠,脏兮兮的裤子附着着新鲜的泥土,回到家的鞋子倒出来就一定会是一座山峰高的泥沙,书包不可能是干净的,裤子是每天都需要换的,只要没给你磨出几个洞,你都要谢天谢地了。

那是一次例行的家长会,一年级的时候(我当时还不太懂华德福的理念),主班老师谈到了班级里一些女孩爱穿裙子,或者家长喜欢为选孩子选一些洋气或者时尚的衣服,于是主班老师就讲了这么一个事:

当一个女生穿着漂亮的裙子走到人群当中的时候,她会意识到自己吸引了他人的目光。而这些目光其实是因为裙子的靓丽而非她本人的时候,她就会忘记自己本身才最重要。而因为关注到了这种“他人的目光”,性就被唤醒了,这个孩子的童年就开始消逝,她会过早地和童年挥别。

而我们本来一直想做的,是延长孩子的童年期,因为在童年时期所积累的一切美好,是一个人漫长一生的根基与注脚。

当时听到这句话,我犹如醍醐灌顶。后来老师又说,你想象一个女孩,她穿着裙子去爬树、去运动,她会多么的不自在,她会顾虑太多。

于是回家后,我就开始慢慢地整理衣柜,更换我们的衣服样式。后面孩子每天的穿着变得简单,我也发现当孩子穿着简易又舒适的时候,她的身体更自由了,借由她更自在的身体,她的思想也健康地发展着。

所以,华德福的孩子在人群中是特别好识别的——他们都灰头土脸的,土里土气的,天真无邪的面庞,四肢舒展地奔跑。



05/
在华德福的学习中
要有让孩子慢下来的勇气

华德福的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呢?我也不知道从何说起。

三年级的时候,姐姐的班级用一学期的建筑课为幼儿园建设了一个凉亭,孩子们为它取名为:有小亭。从绘图到搬土、从和泥到夯实、从动工到挂牌仪式......我也去参与了半天的搬运工作,孩子们需要先到学校的农园把一块块泥土敲碎到松软,然后小组同学通力合作推动那并不好使的推车。

学校坡坡坎坎的,沿途甚至还有乱石嶙峋的土路。一路上,要保持推车不歪歪扭扭可真是太难了,孩子们必须顾全大局,保持平衡,步调一致,体力无限但大汗淋漓才能抵达施工场地。

在数学课上,老师为了让孩子认识1000这个数字,就让孩子们一粒一粒地数1000粒小米,这绝对是意志力的工作;为了让孩子认识10000这个数字,让孩子在家中找到有10000的物品;为了让孩子认识计量单位,从制作一把部落尺开始,再用自己的身体去丈量从学校西门到教室的长度;还在课堂里结绳织网,老师还真的让孩子把制作的渔网拿到荷塘里去捕鱼,我的女儿也因此永久地丢失了一双雨靴,它陷入了泥潭里再也拔不出来了.....

把学习具象化、生活化,这是我理解的华德福的教育。他们从日常生活的事物里发现学习的契机,用手的劳动带动大脑的思考,了解生活真实的需求后去寻找解决方案,也就开启了一段自主且快乐的学习。

而最近,一直无法自主阅读的姐姐竟然读起了《北欧神话》,读完以后还绘声绘色给我们讲其中的故事。想起老师一直对我们说的,要留白、要等待、要相信,这是教育者的智慧,也极大考验着父母。

在一切都抢跑的教育环境下,能有勇气让孩子慢下来,这得多么理解儿童,多么理解学习本身啊。



06/
不是选哪个学校更好
而是选哪个学校对孩子的伤害更少

我不得不承认,华德福是非常小众的教育,我们是社会里的少数人,尤其是只允许一种强势声音的当下,它并不被主流社会所看好。

所以有人会问,为什么要为孩子选择这样的一所学校?我记得一位同学的爸爸说:“我们也许不是在选哪个学校更好,而是哪个学校对孩子的伤害更少。”我多多少少是认同这句话的。任何一种教育都不会是完美的成长方案,我们做父母的,要先回答自己的是,我们更期望什么样的孩子。

我不是纯华德福的家长,对这套教育理论的认知还十分粗浅,更多的时候是通过每天和孩子的相处,以一种旁观者的视角来感受这套教育。这么多年读下来,我依然觉得它是最好的选择。

我看到这所学校、这里的老师——真正地理解孩子、爱着孩子。

走进学校,绿树成荫,花草萦绕,竹林中穿梭的孩子和一张张刚完成的湿水彩画,如童话般柔软,大人的心也得到极大的慰藉。老师的话语是温柔而缓缓的,他们总能看到连家长都注意不到的孩子的种种需要——这需要极强的专业与广阔的爱。尤其是看到孩子健康的身体和纯真的笑,我无时无刻不在感谢我们的学校,让我的孩子还依旧是孩子。

在于尔克·舒比格的《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当中,有这样一段话:

洋葱、萝卜和西红柿不相信世界上有南瓜这种东西,

它们以为这只是空想。

南瓜默默不说话,

它只是继续成长。

今天孩子从农场回来,依然滔滔不绝地分享着她的快乐小事。今天的游学活动是“收稻子”,我这个缺乏生活经验的妈妈,完全想象不到那会是什么样的体验。而这些稻谷是上学期农耕课时孩子们播种的、在这个秋日去收割。我想,能和土地一起工作的孩子多幸福啊,脚踩泥土又眺望着远方,远方也似乎更“脚踏实地”了。

小小的南瓜们默默不说话,他们继续成长着。这一条少有人走的路,又为何不能是通往一生幸福的幽静小径呢?

我深切地爱着孩子如此成长。



文图/王梦倩
编辑/陈相
设计/陈相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游戏之问丨幼儿园自主游戏,过度的“退”和“进”都要不得!


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有哪些实施路径?看完这学期的节气活动都不用发愁了


解锁幼儿园教师新身份时,应该具备怎样的自我修养?


大家说 l 侯莉敏:交往、交流、交融背景下民族地区学前儿童的语言教育


品德启蒙丨幼儿阶段“勇敢”品格的内涵与养成路径





我就知道你“在看”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人文幼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