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线体的结构选择
按:最近在设计【雨线体】的字库,一共7155个字符,雨线体看上去是几何构成,其实内在是参考篆书等书法体的一些东西,这里举两个例子来说一些,【凉】和【亦】的设计过程。可以对比下几何与书法、个性与共性、标志字与字库字的异同。
亦的设计
最开始按一般逻辑有这三种类型,两点的方式不同。下图1,偏几何化;下图2,左右点对称;下图3,偏书法构造。
然后我们来看下【亦】书法上的样子。下图1,篆书的左右点是趋于对称;下图3,楷书的写法,左右点也趋于对称;楷书的两竖全部都与横没有连接,且第二竖没有勾。再回看上图,似乎连接后是比较死板一些。
首先淘汰掉偏几何的写法,因为个性太强,除非其他字也能有类似风格的几何造型,不然会很跳脱,这种个性会导致6000多汉字中有很多没办法制作。把竖的勾去掉,横竖不接触,得到下图1、2的两种写法。
按正常上图2,两点对称更类似篆书,但考虑到与其他字的搭配,比如【京】撇捺不能对称,否则太傻。所以权衡下,选择了上图1。与类似笔画结构的字,搭配起来更协调,下图。
凉的设计
繁体的【凉】写作【涼】,如果是繁体,左边的【氵】比较好处理,下图1。但字库是简体字,变为【冫】后处理起来就略麻烦。下图2、3都不甚理想。
我们看下旧时书法上是如何写的?发现楷书中【京】的口,多了一横,我猜是为了平衡这个大块的空白。篆书的左边是类似水的样子,似乎可以借鉴。
篆书左边水由三个竖向弯曲的曲线构成,我只取左边的一条,刚好是由两段曲线构成,与【冫】很类似,有了下图1的造形。下图2则是按正常的写法,把笔画拉长以平衡下面的空白。同时下图3是加横之后的样子,是不是觉得空间更均衡?
但是考虑到字库统一性稍大于个性,上图1,写法很个性,除非其他字都能用类似的方式处理,不然更适合用在美术字中;上图2,方式更符合整个字库的风格;上图3,写法虽然均衡,但毕竟不标准。
作为字库,个性虽有损失,但搭配更统一、舒服
作为标志字,这个字形则是首选,个性更明显
繁体的写法,兼具个性和共性,最合适,但不能用
所以看似舒服的背后,并不简单。有很多渊源、斟酌、取舍。之后制作的字会越来越多,肯定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会时常拿出来,跟同学们讨论一下。
致力于文字的設計与研究
微信公号:zuotype
—
左佐工作室
behance.net/archerzuo
点击重温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