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苏联生化版的切尔诺贝利事件(图)
1979年4月的一天,前苏联工业重镇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Sverdlovsk,现名叶卡捷琳娜堡)的24号医院里,忽然送来了三位症状相似的病人,他们都表现为发高烧、头痛胸闷、喘不过气。
接手这几位病人的,是24号医院呼吸科的主治大夫玛格丽特·伊莉延科(Margarita Ilyenko)。
她一开始以为是肺炎症状,但很快发现病人的病情恶化比他想象得要迅速得多。刚刚第二天凌晨,三位病人中就有两名已经死亡了,剩下的一名也奄奄一息:他的口鼻不断溢出渗血的黏液,因为呼吸极度困难已经陷入了昏迷。
就在第二天,城市中另一家20号医院里,也出现了同样的事情。
“我们这儿有几个病人很不对劲,高烧不退,一直剧烈咳嗽,还不断呕吐......”
20号医院的呼吸科主治大夫雅科夫·克利普尼策尔(Yakov Klipnitzer)通过电话向伊莉延科焦虑地讨论病情。
“我们这里也是,一天之内大厅里就挤满了病人,病床上到处都是打着寒颤的人,很多病人的皮肤上都长出了黑色的水泡,看起来很恐怖。”伊莉延科回应道。
“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是某种传染病吗......”
医生们的猜测并没有错,这些病人们的确感染了什么,只是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类似的病例,也不知道该如何医治。
短短一天之内,死亡人数就急剧上升到数十名,很快24号医院的停尸房里已经堆满了尸体,死神在这座中型城市里肆虐着......所有市民都开始惶恐起来,但却不知道这瘟疫是从何而起。
通过整理病人的档案,伊莉延科发现了病人们的某种共性:他们似乎都来自于城市32区,也就是奇卡洛夫斯基区的一家陶瓷厂。难道这家陶瓷厂内存在某种感染源吗?
此刻的陶瓷厂,已经暂时封闭。身穿严密防护服的疾控中心主任维克托·罗曼诺科(Viktor Romanenko)正在安排消毒人员不停地用氯气喷洒消毒。
如果陶瓷厂正常工作时,可以透过厂房巨大的窗户,看见工厂内部挤满了上百名忙忙碌碌的工人。
很快,政府对外公布了结论,这是因为陶瓷厂工人们集体食用了某私人屠宰场贩卖的,被污染的肉类,才导致的瘟疫死亡事件。
“他们纯粹在胡扯,”在这家厂子上班的尼古拉·布米斯特罗夫(Nikolai Burmistrov)根本不相信这种解释,“我们很多人也吃了他们家的肉,为啥我们都没事?”
工人们的质疑是完全有道理的,特别是结合当时苏联的国际环境,再考虑到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的城市定位,就不难猜测到,政府一定在隐瞒着某种可怕的真相......
这样一看,斯维尔德罗夫斯克的炭疽感染事件,确实有蹊跷。
首先在历史上,就算是感染率最高的皮毛工人,都未曾出现过如此大规模的炭疽感染死亡事件。
而且,仔细观察感染者在地图上的分布,病人竟都处于一条直线上。
引用後来负责调查此事件的哈佛生物学教授马修·梅塞尔逊(Matthew Meselson)的说法就是:“工人们吃肉并不会造成50公里内直线型区域感染的分布形状,只有风可以做到这一点”。
他的妻子珍妮·吉列(Jeanne Guillemin)同样参与了此事件调查,并在1999年发布了一本专门介绍此事件的书:《炭疽:致命疫情的调查》(Anthrax: The Investigation of a Deadly Outbreak)。书中提到不仅仅是工人和市民,当地还有很多牲畜也同样感染了炭疽。
再结合当天的天气情况,当时风向正是朝着陶瓷厂刮过去,那么传播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
如此一来剩下的谜团只有一个:为什么炭疽会从19区的生化实验室里泄露出来?
答案来了:
冷战结束後逃到西方的苏联生物备战研究所副主任肯·阿里贝,他是一名哈萨克斯坦人,写于1999年的其个人回忆录名称正是取自著名电子游戏:《生化危机》
第19号营地是最繁忙的生化武器工厂,工人们三班倒地轮流工作,为苏联军火库制造一种干燥的粉末状炭疽武器。这是一项充满压力和危险的工作,发酵的炭疽菌必须从它们的液体基中分离出来,然後才能被磨成粉末,以便在弹头爆炸时形成气溶胶。
尽管厂区里面的工人会定期接种疫苗,完全不用担心被炭疽感染,但是隔绝炭疽菌与外部世界接触的唯一一道防线,就是干燥机上面的排气管过滤网。在每次换班的时候,干燥机都会被关闭,进行例行检修维护。
在3月30日下午,技工在进行例行检修的时候发现一台干燥机的过滤网被堵住了,于是他们便将这个滤网拆下来清洗,并且准备让晚班的同事将滤网装回去。
根据苏联军队的规定,当天下午的值班主管尼古拉中校,应该要在记录本上记下滤网已经被拆下的备注。
但是这位中校看起来似乎非常急切地想要回家,或者只是他的确太累了,他忘记在记录本上记下关于滤网的信息!
当晚班的值班主管上工的时候,他没有在记录本上发现任何与滤网相关的信息,于是这位主管便让工人像往常那样启动机器,继续工作。
就这样,武器级的炭疽病菌在干燥机的废气推动下,飞散到夜空之中。数小时後,操作干燥机的工人惊讶地发现,干燥机的滤网居然还放在地上!
尽管他们迅速地把滤网装进了机器,但是大祸已经酿成了:一阵凉爽的晚风将致命的炭疽病菌带到了附近的陶瓷制品厂,感染了在这里上班的夜班工人,几乎所有工人都在一周之内因为病发死亡了!
在疫情爆发之前,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政府当局完全被蒙在了鼓里。随後,军队和苏维埃高层迅速采取了掩盖行动。
军队在疫区周边设立了隔离区,而苏联高层则对外宣称被污染的肉类是罪魁祸首。数百只流浪狗因此被枪杀,而黑市食品小贩则因‘传播受污染的食物’而被捕。
KGB的特工人员摧毁了医院的记录和疫情的疫情报告,所有受害者的尸体被沐浴在化学战消毒剂中,以清除炭疽孢子留下的证据。
当地的领导人显然已经获悉了工厂里有危险物质泄露,他命令市政工人擦洗和修剪城市里的树木,喷洗道路和屋顶。
结果,刚刚沉淀下来的炭疽孢子被工人们再次搅动,形成气溶胶继续扩散,导致城市中产生了多例皮肤炭疽病。
炭疽粉末
那时无人知晓有多少炭疽芽孢从19号营区飘出,但有专家估计污染物不超过1千克 ,其中包含不超过1克的炭疽芽孢 。
假设这些孢子能广泛扩散,就能致使几十万居民染病。
不过幸运的是,当时的炭疽孢子并没有落到市中心,因为风向刚好吹向了人烟稀少的地区。
截至5月,至少有99名苏联民众在这场史上最严重的生化武器泄露事件中被炭疽感染,64人因此死亡。
不过,但根据阿里贝书中的说法,总死亡人数可能接近105人。而附近30英里范围内的羊圈中,牧羊人则纷纷表示有羊上了炭疽病——因为羊比起人类更加容易感染这种传染病。
由于这起事件的严重性,日後的生物学者将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炭疽泄露事件称为“生化版的切尔诺贝利事件”。
对炭疽来说,及早确诊与使用抗生素,是病人能否存活的关键。但是,就算是致死率不高的皮肤性炭疽,如无适当治疗就极易演化为九死一生的吸入性肺炭疽。
若当时医院能早点知道病因,或许就能挽回一些病人的生命。
但是,苏联军方并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这种怪病爆发的原因,包括当地的卫生组织。
然而,在所有人都还没搞清楚状况时,一个紧急事务小组就奔赴此地,没收了当时所有病人的医疗数据和尸检报告。
医院和平民区都被大量喷洒氯水,甚至连街道表面的泥土都被推土机挖走一层。
苏联当局只想极力把此事压下,因为事情败露也将意味着受到全世界的谴责。
毕竟,1972年100多个国家(包括苏联和美国)共同签署的那份《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就摆在那儿。
但纸始终包不住火,1979年10月,西德法兰克福一家俄语报社便了解到情况,并率先报道了此事。
随後,德国的《图片报》更是剑指苏联生化武器泄漏,说明了这次灾难的源头。
虽说苏联对外公布的死亡人数,与在众多灾难相比并不算多。但是这起事故揭露的事实,却能让人震惊之余,又不寒而栗。
如果苏联真的有生物武器项目,也就意味着《禁止生物武器公约》形同一纸废书。
或许除苏联外,还有许多国家都未曾停止生物武器的研发。
虽然许多消息都直指背後真相,但是耍赖对一个大国来说并不是什么难事。
苏联坚称炭疽暴发是自然爆发,拒不承认源于生物武器泄漏。
此外,苏联还反指责“美国的指责”会加剧两国紧张关系,并表示这是对1972年《禁止生物武器合约》合法性的质疑。
苏联解体後的1993年,俄罗斯总统鲍里斯·叶利钦在一次演讲中,以非常委婉的措辞承认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炭疽泄露事件。
与此同时,前乌拉尔军区特别部门负责人安德烈·米罗纽科也在2008年的一份杂志上承认了这次化武事故。
这些描述间接支持了肯·阿里贝回忆录中的说法。不过,一些俄罗斯的官员至今依然坚持着“肉类中含有炭疽病菌”的说法,甚至宣称是美国间谍在肉食品中投毒,但是他们却无法提供令人信服的证据。
当时,叶利钦也准许来自哈佛的分子生物学小组,对此次炭疽泄漏事故进行实地调查。
除了还原事故发生经过,他们还从一位俄罗斯医生那里获得了一些病人尸检样本,并带回美国深入研究。
直到2015年,技术的进步也终于让美国科学家重新还原出这起炭疽泄露事件真相。
岁月悠悠,历史轮回,关注分享留下你的印记!
-------------------------------
关了一星期终于解封了!!!
-------------------------------
写历史比较敏感,难以把握,防止失联请关注!可以加张老师聊史个人号:
lily39679
或扫描下面二维码备份一下防止失联,有些文章发不了就发下面号朋友圈了。
(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长按二维码关注张老师海外聊史公众号:HISTORYCA,每天更新历史
---------------------------------------
糖尿病的福音!加拿大Webber Naturals研发的肉桂胶囊,给受高血糖困扰的亲们带来福音,【韦伯天然肉桂精华】也是北美糖尿病协会推荐的一款专门为糖尿病准备的保健品!肉桂精华作为一种天然的降糖活性成分,能够改善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活性,从而起到平衡血糖的作用。适用于高血糖,2型糖尿病以及血糖偏高的中老年人群,一瓶60粒,每日一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