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能源战略:核能典范
编者按: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正不断深化,也在为经济社会层面更广泛、更深入的合作建立互信基础。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分析全球主要国家的能源战略,研究其能源特色、演变趋势及对中国的启示,深入了解世界能源发展方向,基于全球化视野形成能源发展战略的“中国思路”。研究成果凝练为“世界能源风向”系列文章,本刊将陆续为您刊出文章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文章导读:法国能源资源匮乏,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大力发展核能,目前核电发电量占比高达70%,其能源发展对我国具有诸多借鉴意义。第一,能源转型要考虑各方利益和能源系统本身特点,谨慎确定发展目标。能源系统作为现代社会最复杂、资本集中且体量庞大的基础设施,具有强大的内在惯性,能源大国很难实现快速转型。我国能源系统规模远大于法国,利益相关方众多,转型难度必然高于法国。因此能源转型的目标需要谨慎制定,不可过于激进。第二,及早明确能源发展战略并长期坚持,是一国能源发展取得成功的关健所在。法国长期坚持以核能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不仅解决了能源安全问题,而且获得了较低的电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虽早已提出核电发展计划,但其能源主管部门对发展核电畏首畏尾,相关政策摇摆不定,导致核电发展缓慢。核电站的科研、设计、施工人员大规模流失。第三,及早明确关键技术路线,提升能源转型的速度和经济性。法国在硏究了各类核电堆型优缺点之后,果断选择压水堆作为发展的主力堆型,实现了在加快建设速度的同时显著降低成本。针对我国,从保障核电发展可持续性考虑,建议尽快明确要发展的主力堆型,在实现推型标准化、自主化、系列化之后,保持稳定的核准、建设和投产节奏。
法国能源战略:核能典范
执笔人:张富强、闫晓卿
(国网能源研究院 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
法国能源资源匮乏,第一次石油危机之后大力发展核能,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核电占比最高的国家,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进入新世纪,在降低对核能过度依赖、与欧盟能源战略保持一致、争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领导力等因素影响下,法国能源战略向保持核能基础性地位的同时积极推进向可再生能源方向转型,这一转型不可避免地带来能源供应安全和消费者用能成本上升等问题,需要法国谨慎对待。综合来看,法国是老牌强国,回顾其能源发展历程、展望能源转型未来,对我国能源战略的完善大有裨益。
(一)核能始终是法国能源战略的核心
二战以后,借助马歇尔计划与欧洲经济共同体资金等方面的支援,法国实现了经济的复苏,能源需求大增。然而,法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匮乏,不得不大量进口能源满足持续增长的能源需求,在上世纪50和60年代,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一度达到90%以上。1973年开始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使法国意识到应该努力改变对进口油气过度依赖的不利局面,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史无前例的核能开发计划。
在充分吸收美国核电技术与经验的基础上,法国建立起完整且卓有成效的核电工业体系。法国早在1950年开始发展核电,1956年研制出了石墨气冷堆技术并投产了首台核电机组。然而当时最先进的是美国西屋公司开发的压水堆技术,具有经济性强、安全性高等优势。法国充分利用同属西方阵营的有利条件,走出一条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核电发展道路。在1958年,法国从西屋公司购买了压水堆技术专利,而从60年代末开始,又进一步引进了该公司单机功率为90万千万的压水堆技术,并在反应堆设计、设备制造、核电站管理等方面向西屋公司学习,在十年内就基本掌握了核电站全套核心技术。
宏伟的“梅斯梅尔计划” 开启了法国核电的大发展时代。在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的危机关头,时任法国总理的皮埃尔·梅斯梅尔,1974年提出了一个庞大的核能发展“梅斯梅尔计划”。该计划规划到1985年建造80座核电站,并进一步增长到2000年的170座核电站,旨在最后实现法国电力全部由核电提供的宏伟目标。该计划拉开了法国核电快速发展的大幕,在计划宣布当年,法国即开建了3座核反应堆,并在随后的15年内建造了另外的56座。“梅斯梅尔计划”的效果非常明显,在80年代40座核反应堆建成后,核电在总发电量中的占比迅速提升至70%以上。目前,法国共有58台压水反应堆机组,总装机容量6300万千瓦,分布在19个厂址。
法国核电发展大获成功得益于坚定的核能发展战略、尊重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文化氛围、政府及工业界提高公众接受度的努力、以及统一的反应堆技术。一是法国发展核能的能源战略异常坚定。最初,法国的核电计划在全国立刻引发了强烈的反对浪潮,有多达400名的科学家集体签名要求政府推迟核电建设,一度让政府感到惊慌失措。然而,尽管存在大规模的反核浪潮和游行示威,法国中央政府还是履行了核能发展承诺。即便在发生切尔诺贝利和三里岛核事故,整个欧洲的核电建设进程停下来之后,法国仍然在核电领域继续耕耘。时任法国能源管理委员会主席的菲利普·德·拉杜赛特表示:“尽管国际社会发生了重大核事故,法国的核能发展计划将永远不会修改,自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起争取能源独立就已成为了法国的信条。”20世纪以来,法国历届政府,无论政治派别如何,都对坚定发展核电这一政策予以大力支持,保证了核电发展政策的长期连续性。二是尊重科学家和工程师的文化。在法国近代科学史上,很多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比如居里家族、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和让-巴普蒂斯特·佩兰,其获奖原因都与核研究有关,这让法国人倾向于将核科学研究与民族荣誉感联系起来,一些人甚至相信,法国发展核电的成功,能够有效洗雪法国在二战中被德国击败的耻辱,因此法国公众出于荣誉感而更愿意接受核电。三是政府及工业界在提高公众接受度方面的努力。“梅斯梅尔计划”发布后,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一个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名为“核能信息科学家联盟”核能信息传播机构,以确保法国核工业界为公众提供真实和透明的信息。四是统一的反应堆技术。上世纪70年代,法国政府经过痛苦抉择,毅然放弃自身原有的气冷堆核电而全力发展压水堆核电。在获得美国西屋公司技术许可证并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后,将压水堆技术国产化。在随后的80年代,法国实现了核电的大规模批量建设和标准化运行,1978—1988年的建设高峰期,建成投产了40台压水堆核电。统一、标准的反应堆技术带来投资和运行成本的大幅降低,其中投资成本低于每千瓦1000欧元,相当于世界核电平均投资水平的一半,而运行成本比美国低40%,由此使得法国成为全球工业和民用电价最低的国家之一。
(二)可再生能源是法国“科技立国”的重要体现
法国作为老牌科技强国,拥有19个菲尔兹奖、62个诺贝尔奖,科研人员人口比例世界前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贯穿于其社会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目前,法国工业体系完整性位居全球前三,在核能、航空航天、船舶制造等方面优势明显。法国近年来相继制定了竞争力极点计划、未来投资计划、新工业法国计划和未来工业计划,计划未来几年内在包括新型能源在内的九大领域全面升级本国工业体系,增强经济发展内在动力,重新获得欧洲乃至全球领先地位。
从能源领域来看,二十一世纪以来,欧盟能源对外依存度持续提高,能源安全问题逐步成为经济社会诸多领域发展的制约,甚至被当做国际政治博弈的筹码。可以说,法国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既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需求,也是顺应世界发展趋势,通过气候外交增加国家影响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多年来,法国的能源政策也从核电一枝独秀向以核电为主、同时注重可再生能源发展逐渐转向。2007年,法国召开了环境协商大会,将可再生能源与建筑节能作为未来两大能源重点。2010年,法国政府向欧委会提交了“可再生能源全国行动计划”,明确了国内各部门和行业的具体措施和行动计划。2018年底,马克龙宣布力求在2030年前,将风力发电扩增2倍,将太阳能发电扩增5倍,在2035年前将核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降至50%。
笔者认为,法国能源政策的转变主要是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方面,日本核泄漏事件发生后,奥朗德政府认为,同为欧盟重要成员国的德国,其核能发电比例仅为25%,日本虽然自然资源也很匮乏,核能比例也不过35%,法国75%的核能比例过高,存在潜在风险,需要设法降低其比重。另一方面,法国能源政策的转变也体现出欧盟内部大国不断竞争的态势。冷战后法德作为欧盟的发动机,德国的领导作用不断凸显,相较而言,法国的影响力则日趋下降。因此,在能源议题上采取主动与积极姿态,被法国认为是谋求欧盟领导力及争当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领导者的重要手段。在美国于2017年退出共同抗击全球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巴黎协定》后,以法国、中国为代表的重要参与国正在积极完成《巴黎协定》所制定的减排任务,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先锋。为配合法国推动《巴黎协定》,马克龙政府宣布2040年后将禁止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活动。
(三)法国能源发展对我国的启示
从第一次石油危机后大力发展核能,到二十一世纪以来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法国能源发展对我国具有诸多借鉴意义。
第一,能源转型要考虑各方利益和能源系统本身特点,谨慎确定发展目标。由于马克龙政府提升燃油税的政策未充分考虑低收入群体的承受能力,导致大量民众走上巴黎街头抗议示威,对法国经济造成严重影响,这次愈演愈烈的“黄背心”运动凸显了能源转型的复杂性。另一方面,能源系统作为现代社会最复杂、资本集中且体量庞大的基础设施,具有强大的内在惯性,能源大国很难实现快速转型,奥朗德政府提出的将核电比重降至50%的年份也由2025年被马克龙政府延至2035年,即是这一强大惯性的显著表现。我国能源系统规模远大于法国,利益相关方众多,转型难度必然高于法国,因此能源转型无法一蹴而就,目标制定不可过于激进,需要谨慎确定。
第二,及早明确能源发展战略并长期坚持,是一国能源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法国长期坚持的以核能为主的能源发展战略,不仅有效缓解了能源安全问题,而且以较低的电价支撑了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英国虽然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核电发展计划,但由于各种原因,其能源主管部门对发展核电畏首畏尾,相关政策摇摆不定,发展计划几番修改,导致核电发展缓慢,核电站科研、设计、施工人员大规模流失,近年来英国已无能力独立建造新的核电站。
第三,及早明确重大关键技术的路线,提升能源转型速度和经济性。在研究了各类核电堆型优缺点之后,法国果断选择西屋压水堆作为发展的主力堆型,通过标准化、系列化发展,实现了在加快建设速度的同时显著降低成本。我国未来电力需求仍将快速增长,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核电也需要持续长足发展,从保障核电发展延续性与可持续性考虑,建议尽快明确发展的主力堆型,在实现堆型标准化、自主化和系列化后,保持稳定的核准、建设和投产节奏。
作者介绍:张富强(1982—),男,工学博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电力系统规划、生产模拟和新能源消纳研究,
E-mail:zhangfuqiang@sgeri.sgcc.com.cn。
团队简介:国网能源研究院能源战略与规划研究所于2009年10月成立,前身为国家电力公司动力经济研究中心电源与环境经济研究所。部门紧扣国家能源发展形势与战略布局,立足能源电力前沿领域,经过多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积累,逐步形成了以能源电力规划为核心,以能源转型理论认知创新和实验室软硬件建设为重点,布局中国能源战略、能源电力规划、能源环境政策分析及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四大研究业务方向的“一核、两翼、四支柱”发展思路和业务布局。研究领域包括全球能源格局及中国能源战略、能源电力规划、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协调发展、清洁能源并网与消纳分析、生态文明下电网绿色发展与政策评估研究以及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等研究。负责《中国电源发展分析报告》的策划、研究、编制与发布等工作。牵头负责能源电力规划实验室开发、建设及运营管理。迄今开展研究项目530余项,其中政府委托项目55项、国家电网公司各类项目210余项。获得各类奖项117项,其中国家能源局软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0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项、国网公司科技进步及软科学奖17项;发表内参专报80余篇,获得党中央国务院领导批示12篇;公开发表期刊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20部。
往期回顾
编辑:杨彪
审核:蒋东方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