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与应用】电网企业科技创新指数评价体系研究
编者按:国网能源院管理咨询研究所长期致力于开展理论创新、战略创新、管理创新与业务创新等方面的研究,为能源电力行业发展和国家电网公司战略决策划书提供咨询服务。本专栏聚焦区块链、物联网在电网业务中的应用、新技术在电网运营管理中的实践、电力物联网在智慧城市中的典型场景等相关主题,与读者进行交流分享。
文章导读:国家高度重视企业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持续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根据党的十九大对中央企业改革发展的新要求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开展电网企业科技创新指数评价,在借鉴国际一流企业理论研究、评价方法和企业管理实践基础上,建立引导电网企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机制,为电网企业科技创新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电网企业科技创新指数评价
体系研究
常燕
国网能源院
管理咨询研究所
十九届四中全会对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新部署。并强调“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改进科技评价体系,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首次提出了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建设;在尊重科研规律的前提下,科学设置科技创新评价体系是当前科技创新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国资委也提出的“形成一批在国际资源配置中占有主导地位的领军企业、引领全球行业技术发展的领军企业、在全球产业发展中具有话语权和影响力的领军企业”要求,开展科技创新评价,其主要目的是要通过开展评价工作,促使中央企业加快提升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为建设国际一流企业提供有力支撑。
1.企业科技创新指数理论基础
对于科技创新指数方面的研究目前有很多,大部分都是以国家、区域、企业为主体,对其科技创新活动进行评价。典型的科技创新指数有欧盟创新记分牌、全球创新指数、硅谷指数、国家创新指数、中关村指数等。相较而言,在企业等微观层面的科技创新指数研究较为匮乏,除常用的“欧盟产业研发投入记分牌”外,一些学者也围绕企业或行业等微观主体进行了科技创新指数的构建研究。例如,崔金栋等(2019)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中韩两国供电企业创新能力指标体系,以进行供电企业之间的创新能力横向对比,进而为国内供电企业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梁晓捷和王兵(2017)则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基于专利信息建立了国内外钢铁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了宝钢、鞍钢、哈工大等研究对象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践。谢延钊、郝寿义(2015)提出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指数是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创新能力的评价。马钦(2018)提出制造企业科技创新指数是基于基期指数比较评估得出的衡量制造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创新系统运行有效性的综合性指数,可作为一种常态化的科技创新管理工具,指导制造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和科技创新管理改进。
综合国内外对于科技创新指数的研究,可以得出科技创新指数是对指定的国家、区域、企业等主体在某一阶段的科技创新能力、系统、整体活动进行的客观评价结果。通过科技创新指数的研究,各个创新主体可以更准确的把握这一阶段自身科技创新活动的效益和不足,更有利于今后的发展。
企业科技创新指数目前主要有能力论、资源论、结果论、创新链条论和产业链论等几种定义。综合来看,国内外学者/专家/机构都把科技创新指数和科技创新评价归为一体。关于企业科技创新指数/评价的概念界定目前大概有五种观点:一是从能力视角,认为企业科技创新指数就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反映,是企业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以提高企业素质、增强企业竞争力为出发点及归宿,对其所拥有的科技创新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的能力,是一系列子能力的组合。二是结果视角,汤森路透社的全球100领先创新者评价是基于专利数据和分析。着眼于专利总量、专利授权率、全球化以及引证影响力,从创新产出及影响力视角构建了一套评价体系。三是从创新链条视角,认为企业科技创新指数/评价是企业、学校、科研机构或自然人等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对于创新投入资源-创新管理过程-创新成果产出等整个系统活动效率的集中体现。四是从资源的视角。从企业科技创新活动投入的人才资源、设备资源、资金资源等角度提出评价体系。五是从科技生态视角。科技创新指数/评价是对企业所在的整个相关产业创新活动效率的集中体现。
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电网企业科技创新指数体系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构建科技创新指数的指标池。指标池里的指标来源包括国外的科技创新评价机构、国际一流企业等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专家提出的评价指标建议和电网特色科技创新可衡量可提升的指标。其次,形成科技创新指数评价指标集的初步方案。指标池里的数据是结合国内外业内专家和实践进行提炼的所有评价指标的集合,但是是否适用于公司各科技创新主体,需要相关专家根据delphi专家法进行粗筛和剔除,形成一个初步的评价指标集合方案。然后,形成“面向国际一流企业科技创新指数”指标集。形成的初步评价指标集合中可能存在指标间的重叠、重复、耦合、关联关系,需要经过主成分分析等关联性处理方法进行提炼简化才能形成科学合理的指标评价集合。最后,才最终形成“面向国际一流企业的科技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
电网企业科技创新指数指标池构建是在广泛的数据收集分析的基础上开展的,主要对国际上有代表性科技创新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本课题研究的指标池。采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四维度核心构成要素作为电网企业整体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即从创新基础、创新过程、创新成果、创新创效四个维度。
创新基础是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前提,通过围绕创新链聚集人才链,充分发挥资金链,加强科技工作的资金投入与扶持等;通过打通创新管理全流程,加快核心技术的培育攻关,做好技术的融合利用,形成技术链,提升公司科技创新体系,以便支撑电网企业高质量发展,形成电网企业科技创新成果的创新链条,以创新为支点提升创新链的质量,促进整个生态体系的融合发展。
创新基础。企业科技创新资源的满足程度反映了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前瞻性,它的核心要素是研发经费投入、研发人才投入以及科研资源配置三个方面。其中研发经费投入程度体现了电网企业科技创新的重点和方向。人才投入既体现了不同技术领域间人才的横向协同,又反映了同一专业人才间的纵向承接。高水平的研发经费投入、优秀的研发人才队伍和合理的科研资源配置是建设一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创新过程。以创新管理为基础的动态能力贯穿科技创新从投入到产出整个过程的重要桥梁,也是大同投入产出链条的重要基础。动态能力是企业把握科技创新方向、有效配置科技资源、培育与激励人才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企业效益的软性条件,它影响企业科技创新效率。需要通过不断深化公司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以成果转化应用为纽带的全链条协同创新机制,完善分工合作、层次分明、高效协同的创新体系,实现创新链条各环节的有序衔接。
创新成果。科技成果是企业创造价值的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支撑企业提升生产经营活动效率和效益的总和。从狭义上,企业的科技“投入产出”,其中产出衡量的就是企业的科技成果,是企业微观科技创新链条的重要产出内容,企业通过形成更多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等,实现经济和社会价值。
创新创效。科技创新创新创效是电网企业科技创新链各环节价值创造活动的总和,主要通过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来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成果只有同国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场需求相结合,完成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的三级跳,才能真正实现创新价值、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以上四个维度是电网企业科技创新指数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基本框架,其维度框架可以成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通用标准,既适应于科研类企业,也适应于生产类企业。电网企业科技创新整体评价和公司内部不同类型单位评价均采用这一框架,但在二级或三级指标上,针对不同层面、不同类型有针对性地设计指标。
3.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上述分析思路,构建电网企业科技创新指数指标池,从“创新基础、创新过程、创新成果、创新创效”四个维度出发,侧重在公司科技创新体系中,实行“对外对标、对内评价”的落地实践,采用德尔菲法精选36项指标注入“指标池”,池中指标力求覆盖全面、重复度小、颗粒均匀、容易获取,涵盖科技创新生态体系,充分体现科学性、全面性和针对性。
首先借鉴国资委现有的考核体系、国内外企业对标管理领先实践中的指标体系,以及具有影响力的国际一流企业评价体系,梳理形成中央企业对标管理指标池。指标池36项指标中约20%左右的指标来自公司绩效考核。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指标池指标的选取在承接国网同业对标、省公司专业部门业务需求基础上,还充分考虑了电力体制改革、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等新元素的出现,使得指标池中指标具有较好的典型性、代表性和普适性。
表1 电网企业科技创新指数评价指标池4.小结
在综合理论、案例分析,结合电网企业特性的基础上,认为电网企业科技创新指数的概念,由创新基础、创新过程、创新成果、创新创效四项要素构成。其中,创新基础是企业科技创新资源需求的保障条件;创新过程是企业把握科技创新方向、有效配置科技资源、培育与激励人才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企业效益的软性条件;创新成果是企业将创意和知识转化为科技成果并实现产业化的基础条件;创新创效是科技创新绩效是企业科技创新全过程实施最终产生的价值。
电网企业科技创新指数构建需要遵循科研规律的基础上,建立动态优化的科技创新考核评价体系,根据企业/行业科技创新重点工作和安排,调整考核指标和考核权重;切实发挥评价工作对科技管理改进的指导作用。通过科技创新指数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发展难点,并开展重点问题的专题研究工作,切实提高分析质量和效率,提出问题对策或改进措施,确保科技创新评价取得实效。
专家介绍
常燕,女,高级经济师,经济学博士,长期从事国家电网公司战略规划、物资管理与科技创新等领域的研究,具有丰富的科技创新领域的研究经验。在国内外高层次国际会议和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独著1部,负责和参与编著4部,研究成果获得奖项20余项,其中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项10项,包括国家级管理创新奖二等奖2项,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实践类)1项,中电联全国电力行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并多次获得国家电网公司软科学奖、科技进步奖;同时作为主要参与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奖1项(项目编号:71073178),参与北京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研究(12JGB071),参与申报博士点专项基金1项(项目编号:20130016110003)等。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创新战略研究》管理咨询研究项目;参与完成《中央企业“十三五”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中央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中央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政策研究》等政府项目;参与完成《国家电网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科技创新体系研究》、《国家电网公司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等公司科技项目。
团队简介:国网能源院管理咨询研究所(以下简称管理所)是国网能源院内设业务所,长期致力于开展理论创新、战略创新、管理创新与业务创新研究。管理所下设企业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创新三个研究室,拥有一支专业覆盖领域广、学历和职称层次高、人员素质能力强、专业特色鲜明的研究咨询队伍,形成了由各研究领域高级专家、专家及各层级研究咨询人员构成的人才梯队。自成立以来,管理所共完成500余项研究,涵盖政府委托项目、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电网公司管理咨询项目和国家电网公司专项研究项目等多种类别。研究成果先后获得省部级、行业级、公司级奖项80余次,出版能源与电力分析年度报告系列《国内外企业管理实践典型案例分析报告》(2014-2019),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00余篇,普通期刊及报纸论文近200篇。研究团队曾多次获得“国家电网先锋党支部”“国家电网公司先进党支部”“国网能源院先进党支部”等称号。
往期回顾
◀【电网国际观察】美国能源战略明晰后对我国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建议
◀【电网安全审视】应急处置系列文章(三):以人民至上的原则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三大责任
◀【新时代企业管理实践与探索】电网企业发展投入管理模式优化研究
编辑:杨彪
审核:许晓艳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