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国绿色金融政策分析

国网能源院 中国电力 2023-12-18



今日导读



专家之声

我国绿色金融政策分析


精彩论文

基于改进人工蜂群算法的区域电网储能系统能量管理优化策略

能源研究 • 每日箴言

九月二十四日


精彩论文

适用于PET的负载电流前馈控制策略


中国电力 • 精彩纷呈

电网技术(二)


精彩论文

一种复合终端逆阻IGBT数值仿真分析


今日导读与您分享,欢迎关注!







绿色金融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项目提供的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金融服务。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确立了“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政策思路和因地制宜的“地方探索”政策体系,以绿色贷款和发行绿色债券为主要形式。

(一)已落地政策主要发挥“资源配置”功能,聚焦建设绿色金融标准体系、激励约束机制、产品和市场体系三大支柱

一是制定绿色金融标准推动绿色债券发展。例如,国家出台《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和《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界定了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的关键判定标准,为申请绿色贷款、发行绿色债券提供重要依据。

二是利用碳减排信贷支持工具降低融资成本。支持全国性金融机构通过“先贷后借”的机制,对符合条件的碳减排项目进行贷款;商业银行能够获得比同期LPR利率更大的议价空间,资金成本进一步下降。

三是鼓励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业务。一方面,通过碳减排支持工具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个货币政策工具,为金融机构提供低成本再贷款支持,提高其存贷款利息收益,初步测算,如果中国电财能够成为央行确定的碳减排支持金融机构,能够获得约1.51%的年息差收益;另一方面,将绿色信贷和绿色债券业务纳入央行宏观审慎考核范畴,对于评级结果较差的金融机构,采取提高存款保险费率、补充资本、控制重大交易授信和资产增长等手段进行引导。

四是引导规范金融机构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相关监管部门近期围绕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出台了相关发行要求及创新标准,为金融机构开发、实施相关金融产品提供指引。

(二)各地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各有侧重、各具特色、财政补贴力度更大

一是与当地资源禀赋衔接更加密切。例如,浙江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产业基金等方面先行先试;广州侧重发展绿色金融市场,突出环境权益交易、碳金融产品等金融创新;新疆侧重支持清洁能源、风电光电等高端制造产业。

二是结合地方财政状况明确相关财政补贴。例如,湖州对“深绿”“中绿”“浅绿”的绿色企业或项目,分别给予贷款同期基本利率12%、9%和6%的贴息补贴;对于开展绿色信贷的金融机构,广州按其本金损失金额的50%给予风险补偿;新疆对金融机构及绿色企业设置了财政贴息。

(三)资金来源主要依赖绿色贷款和发行绿色债券,绿色债券成本优势明显,其他产品规模较小

资金来源方面,截至2021年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15.9万亿元,同比增长33%,存量规模居全球第一。2021年境内绿色债券发行量超过6000亿元,同比增长180%,余额达1.1万亿元。成本比较方面,2021年,绿色信贷利率普遍低于传统贷款利率10~15个基点,比同一发行人当季发行的非绿债券低30~50个基点。其他产品方面,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等多层次绿色金融产品体系初步建立,但总体规模仍旧较小。

(四)从未来趋势看,金融标准将更统一,产品更丰富,融资政策范围将精准扩大,互补政策逐步完善

金融标准方面,国内绿色信贷、绿色债券认定范围将逐步统一,国内与国际标准将逐渐接轨。

金融产品方面,随着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政策深入落地,融资成本优势将更加凸显、产品将更丰富,促使相关机构主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

政策工具方面,一是间接融资政策工具更加定向精准且逐步扩大范围。例如,碳减排支持工具适用金融机构可能进一步扩大至中小微商业银行及非银机构。二是直接融资激励政策将更丰富。例如,绿色企业IPO、绿色股权基金税收优惠便利等政策将陆续出台。

政策互补方面,转型金融及可持续金融政策陆续推出,与绿色金融政策相互补充,为无法纳入绿色目录的企业与项目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资金支持。

专家介绍

孙艺新,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能源数字经济创新与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能源大数据分析及相关研究咨询、能源区块链、能源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研究等。出版个人专著《大型企业运营分析体系建设》《电网企业运营分析体系与预警技术》,主编《能源大数据时代》,其他主持与参与编写专著超过6部。先后被聘为国家电网公司专业领军人才、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工程技术专家,国家电网公司运营监测(控)顶层设计专家、国家电网公司高级兼职培训师。

刘素蔚,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数据管理及应用等领域研究工作。曾参与多项国家电网公司重大科技项目、重大战略课题、管理咨询项目等的研究与管理工作。


刘键烨,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能源数字经济投资评估及优化相关领域研究工作。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核心及以上期刊9篇,曾多次参与国家、省部及央企横纵向项目,作为主要参与人获得过商务部发展成果三等奖。

柳占杰,国网能源院能源数字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企业数字化转型、运营监测分析、大数据应用等方面研究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完成人承担国网公司各类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专家介绍

刘粮,国网能源院财会与审计研究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国有企业资本运营、利率汇率风险防控、资金管理、绿色金融等方面研究工作。承担并参与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重大管理咨询项目、战略课题项目多项,获得国家电网公司软科学奖等多项奖励。


王琳璘,国网能源院财会与审计研究所副所长,高级经济师,金融、公司财务研究领域专家。长期从事国有企业资本运营、投融资、产融结合、能源金融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来担任多项课题项目负责人,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电网公司、政府部门重大科技项目十余项、管理咨询项目多项,获得中国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电力行业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奖3项,国家电网公司科学技术进步奖和软科学成果奖10余项。在期刊、杂志、报纸上发表有关企业资金管理、产融结合等方面的研究论文20余篇。


团队简介

国网能源院财会与审计研究所(以下简称财审所)成立于2009年10月,主要负责能源电力价格研究、体制机制改革和监管研究、企业财务与会计管理研究、资本运营管理机制研究、金融发展研究等。财审所积极推动开放、共享的研究交流活动,先后与英国监管机构OFGEM、英国国家电网公司、英国巴斯大学、剑桥大学、国家财政部、国家能源局、国家发改委、中国社科院等机构和专家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财审所下设财会与审计研究室、电力与能源价格研究室、金融研究室,是一只新老结合、富有朝气、勇于创新的团队。财审所研究成果曾多次获得各类奖项;发表内参专报近百篇,获得公司领导肯定;研究团队曾获得“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电网先锋党支部”、“国网能源院先进党支部”、“课题攻关党员先锋团队”等称号。





 往期回顾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可再生电力系统的电网规范》分析 电力市场+碳市场+能源数据市场融合发展 新型能源数字工具支撑能源权市场交易核算 新型能源数字产品激发能源数据价值释放◀ 新型能源数字平台催生能源网络平台效益 孙艺新 等 | 电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向与技术策略 数字孪生技术仿真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电力+北斗技术赋能电网性能升级


编辑:于静茹
校对:杨彪

审核:方彤

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