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丹青:一个人不可以随便讲自己是读书人

陈丹青 少数派文库 2023-11-30

我说我不是读书人,第一是老实话;第二是在说反话;第三是在说气话;第四是有点沮丧。但我要告诉大家,我说自己不是读书人,是要给知识和书保留最后一点诚意和敬意。


一个人不可以随便讲自己是读书人。我和书发生关系,是因为这些年写了几篇文章,凑成书,人家就说:你是写书的,抵赖不掉。有人忽然把我说成是优秀的散文家,这真是要命——我不过当了写作的客串,但要我对人家说“我是读书人”,这句话说不出口。


我碰到王安忆,发现她和我同届,我们立刻有个默契:我们都没读过书。但是,我画起画来,她写起小说来,莫名其妙都混到一点名气,很奇怪的一件事。道理很简单,就是,“文 革”结束,非常荒凉。断代,没有人,我们就混出来了。


大家知道上海、北京从前都有旧书店,作家阿城非常熟悉北京的琉璃厂,他说他的读书经验就是在上世纪50年代,下课跑到琉璃厂看杂书,就站在那儿看。上海有一条福州路,民国时期遗留的旧书店一家连一家,很多宋版书、明版书、清版书。我小时候经过这些旧书店,还能看到,虽然解放后公私合营,但世世代代旧书店的味道都还在。“文 革”开始,一夜间捣毁、关闭,没有了,现在琉璃厂还在,福州路还在,但再也恢复不了几十年、上百年开下来的那种旧书店格局。


我前年到东京,问人家哪里是旧书店街?说是在神保町。我坐着地铁去,一出来看到那条街,立刻想起小时候的上海福州路。神保町家家书店都很旧,小得要命,老板坐在书堆中,整个空间大概就像这张桌子那么大,在那儿吃便当,弄个小电风扇,一个小灯泡挂着。他不是穷,不是破烂,他是摆谱,他真的有谱可以摆:我这是多少世代的旧书店


这就是咱们一天到晚说的人文积淀。我们这儿呢?全毁了,好好的传统,没了。


我说自己不是读书人,也有点说反话的意思——前面一句是老实话,后面一句是反话——读书是很安静的事情,房间里有人,一点声音没有,肯定在读书,现在变成看电脑。看电视有声音,吵得要命——论教养,你如果真是读书人,你不会讲出来,不会告诉别人。


你读书也好,弄艺术也好,不要弄成一个身份——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你会画画,你会做两行诗,或者你会弹钢琴,不要和人家说。这是我到国外才学会的。国外很牛的人站在你面前,害羞得要命,明明弄了四五十年这个专业,他拼命躲,不讲,我才知道:原来教养是这个样子。但我们这边不是。我出国前,从没当面听到哪个人说:我是读书人,我是知识分子。很少有人说这句话。


1992年回国后慢慢交些新朋友,我发现真有人会说:我是做学问的,我是读书人,我们读书人怎样怎样,我是艺术家,我是雕刻家,我是诗人,我是作曲家……我听了,好害臊:这怎么好意思说出来呢?而且名片上还印着“某某画院二级画师”,然后打电话来:丹青啊,我通过一级画师了,咱们吃饭、喝酒。这等于名片上告诉你说:我是处长,我是局长,我是厅长。我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怎么会变成一种风气:一个人的身份那么重要。


总之,我说我不是读书人,第一是老实话;第二是在说反话;第三是在说气话;第四是有点沮丧。但我要告诉大家,我说自己不是读书人,是要给知识和书保留最后一点诚意和敬意。


我虽然读书实在是少,但书本告诉我:你知道的非常少,还有很多事情、很多道理,你不知道。每次媒体让我谈读书,我都会拒绝,尤其是叫我推荐书目,我不好意思说我今年读了哪本书,然后登到报纸上去,让别人去读——你怎么知道别人没读过?如果有很诚恳的年轻人站在我面前,我可能会想一想,我会问他“你读过没有”,他说没读过,我会说“你去试试看”,但媒体每年这样的邀请我都会婉言谢绝,我做不了。为什么呢?因为所有书教给我的就是一件事情——你不要自以为是,你要自以为非。


最后我想对大家说:每一本书都会变成你自己的房间,它让你躲进去,给你庇护,让你安静。我们在插队的时候,桥底下睡过觉,田野里睡过觉,两三个男孩挤在这么窄的床上,也睡着了,那时真渴望有一间自己的房间。但是我的青少年时代非常快乐,现在想想,就是因为有书,有了书,你就好比有了自己的房间,每一本书就是自己的房间啊。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认识自己的无知,就是最大的智慧。从陈丹青老师的读书观可以看出,他是个真正读书读明白了的人,也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不仅是一个了不起的画家,同时也是一个敢于说真话、做真事,敢于活出真我的知识分子。
同样,在《局部》里,我们也能看到了一个活出真我的陈丹青,他仍旧是一副老派文人范儿,面对人类文明留下的辉煌艺术遗产,抛弃艺术史正统、流行的定势和结论,用与众不同的个人观念和审美重新解读,别开生面,引人入胜。
如何读懂艺术,正如陈丹青所说“除了偏见,还能是什么呢?而我读到的所有美术史,无非是被权力合法化的正版偏见。”这正是他通过《局部》这个节目传达的观念,但视频虽好,却不能随时捧在手中翻阅,好好体味其中深意。
为此,诚挚推荐陈丹青的《局部》纸质书,收藏本书至少有以下3大理由:
独特的阅读体验:读书与影像不同,尤其是艺术书,真正读这本书的时候,想象力被充分打开——这套书既是随笔,又是艺术画册。一会跟着文字游览全世界的艺术长廊,一时又穿越时空,回到历史现场,直面灵感与思想碰撞的艺术瞬间。摆脱了传统的美术史框架,没有术语和理论,没有教条、远离陈词滥调,跟随陈丹青的艺术直觉,把程式化的教科书里学不到的审美补回来。
时隔五年,内容全面增订:陈丹青精心修订三季节目讲稿及视频内容,补充近万字,甄选艺术史上千余幅“局部”。视频之外,纸质书的魅力无可替代,把“局部”的全部微妙、神奇、雄辩,尽收眼底。
●高级工艺,再现博物馆级质感:采用超感艺术纸印刷,高级涂布纸,区别于普通铜版纸,更贴近原作质感,更贴近画作原色,充满东方雅韵,将《局部》作为一本书,郑重交付读者。
在这套书中,可以看到陈丹青的创作心得。陈丹青曾说:“美术馆是我的大学,我至今尚未毕业”。而他的这部《局部》,也称得上是一座家中必不可少的“纸上美术馆”。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特别定制了陈丹青签章版印制书签,更为收藏本书增添了一份温情。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购买收藏(还可在规格中一并选购先知书店独家书《家庭艺术馆》)。



▍延伸阅读

陈丹青:真有出息的青年不做这类事

陈丹青:我们与鲁迅成为彼此的异类

王小波逝世26周年|我们是否依然是沉默的大多数?

张宏杰:为什么乱世往往会成为历史黄金时代?

杠精最常用的十种手段

沈志华的书为什么很难再版?

雷颐:天朝体系和条约体系的碰撞

杨奎松:一个历史细节,听得人头皮发麻

不要害怕读书的苦,那是去看世界的路

限量签名 |《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我们亟需的一场关于死亡的教育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