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尘世间14丨青山有意把客留

张诺诺 缙云风物
2024-09-04

说起童年里采茶割麦收稻谷,养蚕采药打猪草,都还有同龄人回应,但我要说我还上山砍过柴,估计比我大20岁的人也要怀疑我是哪个年代的人了。怀疑的没错啊,砍柴确实是一件特别的劳动,比起前面那些正儿八经的事情来,它更像一场郊游。准确的说,去山里砍柴,是陪母亲回忆她的童年,然后变成了我和小伙伴的郊游。


抬头望山山连山


站在我家楼顶上,天气好时,可以清晰的看见庙儿山的方向一道深蓝色的山脉,像一个根号符一样。我问母亲那边是什么地方,母亲说,是棋盘山。那时候我已经知道了观棋烂柯的故事,心想,莫非山梁上有一幅天然的棋盘?于是十分想去看看。


远方的棋盘山


外婆家离我们十几里路,母亲带我们去的时候,有时候等车等得不耐烦了,就直接带我们翻山抄近路。山里的景色与外面十分不同,不见梯田层层叠叠,不见竹林深处炊烟缭绕,取而代之的是松林下斑驳的光影,细长的松针,硕大的松塔,于是我们就挪不动步子了。母亲急着赶路,见我们没见过世面的样子,一边催促我们,一边说起她小时候上山砍柴的事来。


我一边听,就一边把母亲说的事物往棋盘山上放。脆甜的茶片和茶苞,像耳朵一样,长在茶籽树上。糖罐子听起来就像金色的装满蜜糖的果实,想来应该有家里那个装盐巴的陶罐那么大一个吧?“松针少厚呀!一下子就装满了一背篓。”少字在方言里是非常的意思,那应该一踩就陷下去了?“马虎草长得少好啊!”少好是多好?这就真的想象不出来了。


茶片


母亲讲完,我们还意犹未尽,追问她什么时候可以带我们去山里砍柴,母亲笑道,现在又不缺柴烧了,谁还走那么多路天远地远去挑柴啊?我泄了气,心想是没机会去看棋盘山上有没有神仙留下的棋盘了。


进山之前先挨打


但这世间的事谁知道呢?农闲时候,母亲与邻里阿姨们常常约起来找点事做,比如采茶,养蚕,养兔子,卖菜,都是一阵阵的。有一年冬天,母亲与阿姨们不知道怎么就约起来,要去山里砍柴。头一天我就知道了,闹着要去,被母亲以路远为理由拒绝了。第二天一大早母亲拿着镰刀篾条和千担出了门,我悄悄跟了好几里路,快到山口时被发现了,母亲哄了半天,允诺晚上给我好吃的,终于把哭闹不止的我劝回去了。到了晚上果然给我吃了好吃的——笋子炒肉,就是笋子老了点变成了竹枝,肉又太新鲜了,是我身上的。


又过了两年的冬天,阿姨们又约了去山里,终于带上了我。我第一次看见了山口的古井、黄葛树和小庙,甚是新奇。沿着庙旁弯弯曲曲的石板路下山,我第一次看见了这么陡这么长的下坡路。站在坡上看风景,原来在屋顶看见的根号符一样的棋盘山不见了,眼前出现的是一层一层的山峰,棋盘山好像被拆散开了。下到山脚,又看见了清浅的溪流缓缓流过石滩,溪流中间垫了几块大石头,我们踩着石头过了溪。我第一次看见这样的小溪,也觉得好新奇。等进到另一座山里,前面看见的山峰形状也不见了,眼前是整整齐齐的松树,松树下长满了叶子细细的蕨类植物芒萁。


因为我第一次进山,阿姨们担心我体力问题,便不往更深的山里去了,嘱咐我别跑太远,她们就挥起了镰刀开始割芒萁。冬日的山里蛇虫都归家了,可以放心的玩。油亮的菝葜叶子,毛茸茸的石松都特别可爱。还有各种野果,大部分不能吃,可是好看,摘了也可以玩半天。等到母亲唤我返程了,还依依不舍,回到家里又念念不忘,饭桌上滔滔不绝讲山里的见闻。后来阿姨们看我体力没问题,就把她们的孩子也带上,并一人给个小背篓,顺带捎点柴回来。


独自进山砍柴记


几次之后,如何割柴、如何捆扎、如何准备干粮、穿什么衣服鞋子、路线是怎么样的,哪些野果能吃,心里都门清了。于是,一个独立进山计划就出来了。我们家和邻居家各有两姐弟,年龄相仿,我们各自搞定了父母,又早早准备好砍柴的各种工具装备,在大人的千叮铃万嘱咐中,四个孩子在一个晴朗的冬日早上进山了。


往日里跟母亲进山只不过是在赶路程,等到我们自己进山时,世界就像格式化过一样,脚下的路,周围的景,都变得新奇起来,而心情却孩子们因为独自出门,比和大人一起多了好几倍的小心谨慎。


沿着弯曲的石板路,看着空闲的水田镜面一般,大白鹅和鸭子在里面嬉戏。穿过高速公路下的涵洞,仔细看了涵洞里那口特别的井,几块石头砌边围成井沿,水就从石缝里渗出来,汇集成一洼水泊,有人放了一个瓢在井沿上,这是回来时补水的地方。从井往前两里路,穿过开着花的茶叶田,就到了进山入口的古树、小庙与枯井。


小庙与黄葛树


之前每次背柴回来,一口气从下面的山脚爬上来,一定要在这里歇脚。大人们每次又让孩子们先走,慢慢的,我们形成了自己的仪式,进山之前先到庙里拜拜神,从山里回来再拜一次,感谢菩萨保佑。大人们只说山里有神灵,并不会像孩子们这样浮夸,我们就直接把它变成了仪式。


不知道庙里供的什么菩萨,有一位还骑着猪,不过不要紧,拜就是了。背篓镰刀放好,恭恭敬敬跪拜,口里念念有词:“菩萨保佑我们进山割柴顺顺利利,回来的时候背篓轻点,菩萨用法术帮我们背一点吧。”也不知道哪个孩子比较二,求菩萨保佑背篓比另外三个人的都轻,于是大家就在菩萨目前争相要求自己的背篓最轻,吵吵闹闹好一会儿,总算拜完了。


大概是这样的


出庙门就是那棵黄葛树了,不知道多少年了,我们四个孩子也合抱不过来。树洞空了,往树上面还有好几个出口,我们钻进树洞,一个接一个从树枝上的空洞钻出来,再从树上滑下来,玩的不亦乐乎。树枝上挂满了红布条,有的字迹已模糊,找到一张清晰的,用毛笔歪歪扭扭的写着:“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哭儿郎,过往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我们整整齐齐念完,又疑惑起来:“哭儿郎是什么意思?”


下山道口


树爬腻了,菩萨也看熟了,枯井也跳下去又起来好几次了,连午餐干粮也吃了大半了,脑子里的大人的叮嘱突然响起来,哦,我们是要进山砍柴的啊!于是收拾起东西,从古树旁的小道穿出,又看见层层叠叠山峰面前列。望山跑死马,要像上山先下山,一口气冲下长长的坡,来到山脚小溪旁。踏着石头过了溪,沿着溪边往前去,又见石碑路口立,白底红漆写大字:“放火烧山,牢底坐穿。”


走羊肠,穿小道,翻山脊,一路懒言语。路过好几座山都不满意,也不知道我们心里是怎么判断的,或许是我们心里都心照不宣的想去棋盘山也未可知。走得有些累了,抬头望山山连山,回头望路已陌生,四周鸟雀跳跃,心里已有些茫然。有人提议就在这里吧,大家停了下来。


芒萁


说是砍柴,其实只能割蕨类植物,大人们说过很多遍,不能砍树枝,“要遭”。至于是遭山里的神惩罚,还是遭外面立石碑的人抓去牢底坐穿,就不知道了。不过不要紧,芒萁已经长得半人多高了,密密层层,人都走不进去,像大山的皮肤,一整块。冬天芒萁有些枯黄了,挥着镰刀割开一条口子,一薅就是一大抱,只一会儿,我们的背篓就装得严严实实,背篓上面用绳子捆牢靠。被割过的地面上,已经可以看见芒萁根部新的芽在孕育了,我们知道,来年这被割开的口子又会长起来。


野牡丹的果实


一番劳作,心中的不安烟消云散,这才仔细观察起眼前的山来。或许人迹罕至,松树长得比外面山上的粗,芒萁长得比外面山上的高,地上的松针也又厚又软,让人每一脚踩下去都有点不踏实。最耀眼的是火棘的果实,俗称酒杯郎,那一大片一大片星星点点的红色,让人无法移开视线。摘一个丢进嘴里,酸酸甜甜,虽然没有什么水分,却能刺激大量唾液分泌。春季开鲜艳花朵的野牡丹,此时花早就谢了,一个个毛乎乎圆溜溜的果实裂开来,露出黑紫的果肉,尝一个,有诡异的甜味,像加了糖的味精。没吃几个,大家相互一看就笑了起来,原来手上脸上嘴唇牙齿舌头都被染成了蓝紫色。


火棘


再继续走,忽然见一大片成熟的金樱子,俗称糖罐子。光这漂亮的橙红的颜色,圆鼓鼓的个头,罐子一样精致形状,就足以让我们惊呼了,更不要说表皮里还有略略回甘的味道了 。有了这些优点,罐子里的籽也就不算什么了,更何况大人们说糖罐子可以泡酒,于是我们就一边欢呼一边摘起来。待到荷包豆鼓鼓囊囊了,还有许多在那里,学着大人说一句:“走吧,别摘绝种了,明年又来。”扭头再看一眼这片山,我们背起背篓回程。


金樱子


翻山脊,穿羊肠,走小道,青山就像画卷在我们身后不断退。在山里时,眼前只有树与草,走到山脊时,原来的山整个轮廓都清晰了。来到小溪边,打够了水漂,捡到几粒漂亮的瓦砾,回头看,几座青山相重叠。再爬绝望坡,歇了好几歇,眼见青峰如屏障,奇形怪状好几叠。


终于来到了庙前黄葛树下,喘着粗气扔下背篓,揉揉被绳子勒痛的肩膀,歇歇酸痛的双腿,一屁股坐在庙前的地上。直到缓过来了,又再拜拜菩萨,心里却暗自嗔怪菩萨没有帮我们背。又再祈祷,菩萨帮我们背一下剩下的几里路吧。


在高速公路涵洞的井里,以手掬水猛灌一通,又歇了一歇,出涵洞天色已经暗淡了下来。两腿沉沉步难迈,背篓与柴草都成了累赘,走三五十米就要歇一歇。四个孩子相互鼓励着往前走, 走到太阳落山了,水田里的鹅和鸭都排队回家了,再转几匹坡,家就在眼前了。


然而我们的力气已经耗尽,两个年纪更小的孩子已经闹起了脾气,背篓一扔往前冲去:“我不背了!”我和另一个姐姐赶紧冲过去安抚,百般安慰皆无用,昏暗的田野里,影影绰绰的树木房屋都像鬼影,我们自己也怕了起来。忽然抬头,隐隐约约看见隔壁的阿姨和母亲前来,四个孩子“哇”的一声齐哭起来。


再看青山又不同


一觉睡到大天光。次日醒来,见门口晒了半院子的芒萁,口袋里的糖罐子放筲箕里,也是一小半筲箕。我诧异,这么多柴草是哪里来的?母亲白了我们一眼:“昨天你们背回来的啊,弄那么多,要给你们一个大背篼,一座山都怕要背回来!自己能背多少没得数啊?要是不去接你们,看你们半夜怎么办。。。”非是我们贪心,实在是那芒萁比之前见的高许多,长度增加了,横着捆在背篓上,增加了重量也不自知。


母亲还在絮絮叨叨,我已经爬上了楼顶,远眺山那方,层层叠叠的山都不见了,只有一道根号一样的山脉屏风一样立在那边,和手臂上的静脉血管一样的颜色,像一幅画。我一边想着语文课本上的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一边想,那些松树芒萁金樱子,小溪古庙黄葛树,都在画上的根号里了。


低头看院子里的柴和筲箕里的糖罐子,是我去画里做客,大山给我的礼物吧。只是,山上的神仙从未露面,甚是遗憾。





尘世间13丨采得山花插满头

尘世间12丨劳动节放农忙假

尘世间11丨稻草的故事

尘世间10丨养蚕旧事



慢 慢 写


微信号

nuonuo_1125


记录真实的人间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缙云风物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