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辛题名的长篇小说】摇曳的凤尾竹(第十五章)
引言:
我的第二故乡西双版纳,有很多很多翠绿美丽的凤尾竹。每到傍晚,在夕阳的余晖里,寨子前河滩上的几丛高高耸耸的凤尾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尤如绿孔雀开屏时的长长尾羽迎客招展,也更象是在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的傣家少女。小说《摇曳的凤尾竹》叙说的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发生在这摇曳的凤尾竹下的知青的爱情故事。
上海,不愧为国际大都市,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好在现在的青年都识得文化,也见过一些世面,倒也还不至于像刘姥姥初进荣国府那般,摸不到东南西北。张志浩出得站台,就觉得刺骨的西北风迎面而来,争先恐后地直往他身上钻。张志浩不由得打了个哆嗦,心想,这上海的冬天也真冷。他顾不及多看一眼宏伟的上海火车站,便急急地在出口处的商店买了张《上海市交通图》,按阿妈交给自己的地址"上海五角场XX路XXX号",查阅好地图上的位置和需乘坐的交通车辆,便坐上公交车直奔五角场而去。
一到五角场XX路,张志浩傻眼了。放眼望去,这里到处都是拆掉房子的废墟,哪儿还有这XXX号呀?他想要找人打听,可这附近除了那些戴着安全帽的外来建筑工人外,已经找不到当地居民了。怎么办?打道回府吗?回去如何跟去世的阿妈交待?这可是阿妈她唯一的临终嘱托啊。再说自己虽然恨他,但毕竟他是自己的亲 37 39445 37 14939 0 0 3598 0 0:00:10 0:00:04 0:00:06 3598爸,也想看他一眼,把自己对他的怨恨当他的面诉说。
情急之中,张志浩想到了警察。于是,他便在路人的指引下来到了当地的派出所。当地派出所的警察十分热情,仔细翻阅了内业档案,找到了张坚的名字。可是,已经拆迁了。民警告诉张志浩,说五角场这一带的动迁户太多,他们已经搬到了好几个区县。许多动迁户搬迁的情况,因为房屋动迁部门没有把动迁户的去向及时反馈到派出所,所以,张志浩的阿爸究竟现在动迁到哪儿,连警察也弄不清楚。最后,还是在警察的帮助下,联系到政.府的动拆迁安置部门,这才得知,张志浩的阿爸等那批居民,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动迁到浦东的一个动迁房小区。
当张志浩马不停蹄,按照拆迁安置人员的指点地址,赶到浦东。这时,天已落黑,他也是饥肠辘辘。但一想到阿妈的愿望马上就要实现,自己也马上要见到亲阿爸时,早就已经顾不上这些了。
张志浩来到小区,找到了动迁安置办提供给他的房号,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敲响了门。
内门打开了,隔着防盗门的视窗,里面是一位50多岁的阿姨。看到了陌生人敲门,阿姨有点警惕。
"你找谁?"阿姨问。
"阿姨,请问这儿是张坚的家吗?"张志浩问。
"这里是张坚的家。可是张坚现在他不在这儿。请问你是……"
张志浩听说这儿是张坚的家,又看到了门内的阿姨,心一下寒了,想:"果然和我想得一样,看来,他是在上海又找了老婆成了家,可怜的阿妈,等他足足等了三十年啊。没想到,阿妈她盼了一辈子,阿妈她苦苦等了一辈子的,竟然是这种负心人。"
"你找张坚有事吗?"看到张志浩不说话,阿姨问。
"这……"张志浩心想,既然来了,就见见这个负心人的模样,也代阿妈向他讨个说法吧。想到这儿,志浩隔着防盗门,冷冷的说:
"我从云南西双版纳来。张坚他是我阿爸,以前阿爸在我们那儿当知青。我阿妈临终嘱托我,让我来上海找他。阿姨你能告诉我,他现在在哪儿吗?你又是他的什么人?"张志浩很不情愿地从衣袋里拿出张坚和阿妈结婚那天,《西双版纳周报》记者为新郎新娘拍的合影照片递给阿姨。
"啊!你就是阿坚的儿子,都这么大啦! 别误会,我不是你阿爸的什么人,是你阿爸一起插队的知青,我叫方芳。"方芳看过照片,惊喜地打开了防盗门。
"您就是方芳阿姨?阿妈以前经常提起你。"终于找到张坚的下落,张志浩也定下心来。
"我也认识你阿妈依香。孩子,快进来。"方芳热情地把张志浩迎进屋。得知他刚到上海还没吃晚饭,赶紧端出还有点温热的饭菜,又手脚麻利地打开煤气灶,为张志浩做了一碗榨菜鸡蛋汤。方芳趁着张志浩吃饭,慢慢的告诉他阿爸回上海后的情况。
方芳告诉志浩,这儿就是他阿爸张坚的家。他阿爸这两年因病住院,这房子一直空置着。方芳家正遇上拆迁,没有现房,需要借房过度三年,所以就搬到这儿来住了。一则不让这房子空着,二则省下的过度费交给张坚,也可以为张坚分担些经济上的困难,这过度费一个月好歹也有两千元。
方芳说:"1979年初,你阿爸接到家里母亲患尿毒症病重的信后,他左右为难。一边是生他养他的父母,一边是他心爱的妻子和尚未出生的孩子,舍了哪一边他都于心不忍啊。当时你阿妈依香她坚持让张坚返回上海照顾父母亲。过了没过多久,云南的知青大返城,许多知青都回了上海。阿姨我那时在家养病,听到消息就去把手续办了,和农场知青一样,也返回了家乡。去云南以前我找到张坚,问他是否也去云南办手续,他说,他不准备办手续,以后还要回西双版纳。可是不办手续,在上海就找不到工作,我在办手续时就自作主张,把张竖的手续也办了,我还问张坚的阿妈要了户口本为他落了户。他知道后给我发了一通脾气,告诉我,他以后还是要回去的,谁也别想阻拦。"
说到这儿,方芳从饮水机中放了点热水,喝了一口,润了润喉咙,继续说下去:"过了不久,我碰到你阿爸,那时你阿爸瘦得不像人样,完全不是我们在云南当知青时那般身强力壮的模样。后来,曾经我们一起插队的陈永生告诉我,说张坚回上海后,先照顾安排在街道小厂干活,收入微薄,加上母亲患尿毒症,全靠血透来维持生命。这血透当年只有在上海的大医院才有,费用很高,而且这钱还不能报销。一周一次的血透,没有多久就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还问亲戚朋友借了好多钱。张坚除了在街道小厂上班,晚上还去建筑工地搬砖打零工。最让人不忍心的是他还一年献两次血,每次400CC,他是专门打听哪家单位献血指标完不成,顶替去献血,这样补助的钱就可以多一些。"
"哪他怎么不把这些实情写信告诉阿妈呢?"张志浩问。
方芳叹了口气,继续说:"我们也曾经劝说过张坚,让他写封信回去给依香说说家里的情况,免得依香误会。张坚的脾气你可能不知道,他就是再苦再难也自己扛,不肯连累别人。所以,张坚无论如何不肯写信。他说,山寨里的生活也十分困苦,依香带个孩子已经很不容易了,我怎么还能写信回去告诉他们实情,难道还让依香她为我操心?依香如果知道了,她一定会想尽办法借钱寄来。到那个时候,孩子怎么办?依香怎么办?云南的阿爸阿妈又该怎么办?我是不忍心啊。好在依香那边还有阿爸阿妈帮衬着,只是苦了依香,委屈了孩子,也对不起那边的阿爸阿妈。宁可让他们误会,我也决不能拖累他们。"
"阿姨,后来呢?"张志浩的口气由原来的怨恨变成了关切。
方芳说:"就这样过了一年,他母亲病情更为严重,医生说,如果想要挽救他母亲的生命,就必须马上进行肾移植,可是没有合适的肾源。张坚为了救他的妈妈,瞒着他的父母,做通了医生的工作,决定把自己的一只肾移植给妈妈。"
"啊?阿爸要把一只肾移植给奶奶?"志浩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称呼。
"是啊,经过医院化验检查,你阿爸的各项指标都和你奶奶的指标相吻合。于是,你阿爸把左肾移植到了你奶奶身上,手术很成功,你奶奶脱离了危险,可是你阿爸的身体受到了影响,也不能干重活了。肾移植后,过了十多年,张坚的母亲还是走了,最终,张坚还欠了人家一屁股两夹窝的债,落得个人财两空,而且他还少了一只肾。俗话说祸不单行,张坚的母亲去世后,街道小厂又倒闭了,没有了经济来源,他只能靠摆个小摊来维持生活,收入没有保障不说,还要经常受到城管的驱赶责骂。这时,张坚的父亲又患上了肝癌。这些年来,为了给父、母亲治病,他想尽一切办法,问亲戚筹,向朋友借。一道插队的老知青们得知他的情况后,许多人都慷慨解囊。在他父亲生病时,张坚已经觉得胃胀胃酸,但是他没顾得上去医院治。两年前他父亲去世了,他父母临终都不知道,是张坚把自己的肾给了自己的母亲。父母去世后,原本他可以喘口气了,哪知道屋漏偏逢连夜雨,无情的灾难再次降临在他头上。就在他父亲去世后不久,他自己觉得自己有点胃痛,去医院一检查,胃癌晚期,并且已经失去了手术的机会,只能保守治疗。当时,医生说他少则只能活六个月,多则也只能活一年。可是,到如今已经二年多过去了,他硬是没有走,还在苦苦支撑着,仿佛冥冥之中他还在等待着什么,就连医生也觉得不可思疑,可我知道,张坚他是在盼,张坚他是在等呀。"
"你阿爸这一辈子过得苦啊。"方芳望着张志浩,目光里充满了惋惜和同情,说,"两年前我们刚搬迁过来时,你阿爸就病重住进了医院,住院前,他把这房子的钥匙交给了我,并把房产过户到我的名下。还立下了遗嘱,说等他过世后托我把这房变卖了,还掉这些年来为父、母治病的借款,余下的不论多少,留给你们云南的母子。阿浩,现在你来了,这事阿姨就交给你自己办了。"
方芳从柜子抽屉中拿出房产证,递给张志浩,张志浩没接。从阿姨刚才的谈话中,他已经知道了阿爸这么多年来为啥一直没有音信?这并不是阿爸的无情,更不是阿爸的无义,而是这三十年来,阿爸他过得实在是太难太难,他这是宁可背上无情无义的骂名,也不愿牵累阿妈啊。想到这儿张志浩眼中慢慢的闪出了泪光。"多么坚强的阿爸,可这些年来,我还一直在错怪你。阿爸,你为啥不早点告诉我们,我们也可以替你分担,爷爷奶奶治病的钱我们能出得起,你干吗卖血啊!阿爸,你这全是累的,是儿子我误解你了,儿子我对不起你呀。"此时的张志浩,一分钟也呆不下去,好想马上去到阿爸的病床前,为阿爸分担掉一点病痛,承担一份当儿子的责任。
方芳带着志浩急急匆匆地赶到医院。望着躺在病床上骨瘦如柴、已经奄奄一息的阿爸,张志浩的内心在淌血。此时,他心里也明白了,同样生活在大上海,有的人是生活在天堂中,可也有的人是挣扎在地狱里。
"阿坚,阿坚,你快睁开眼看看,快看看是谁来了?"方芳弯下腰,凑在张坚的耳边说。
张坚无力地睁开眼望着方芳,嘴角嚅动着,没有发出声音。
"阿爸,是我。我是你西双版纳的儿子张志浩呀。"
"我云南的儿子志浩?"志浩这两个字在张坚心中念叨了整整三十年。现在当张坚他听到了从别人嘴里说出的志浩两个字,无神的眼睛里渐渐透出一丝光亮,又转向四周望望,仿佛是在期盼着什么,寻找着什么人。"你真是我儿子志浩?我这不是在做梦吧?"
"不是做梦,阿爸,我真的是你的儿子志浩呀!我从西双版纳来看望阿爸,阿妈让我来看望阿爸了。"
志浩抓着阿爸的手。
"志浩……我的儿子……我终于把你盼来了。你阿妈呢,她来了吗?快告诉我,你阿妈她在哪儿?"张坚吃力地挣扎了一下,想撑起来,志浩又扶他躺好。
"阿妈她……",张志浩望着病重的阿爸,欲言又止,他实在不忍心把阿妈去世的消息告诉阿爸。
"快告诉我,阿妈怎么啦?"
"阿妈她……一个月前,阿妈她走了,今天是阿妈的五七祭日。阿妈她临走时说,她心里唯一放不下的就是阿爸,她想阿爸,想了整整三十年啊!阿妈嘱咐,让我替她来上海找阿爸,一定要找到阿爸。" 张志浩哽咽着说。
"志浩,……是我不好,是我害了她……我对不起你阿妈,……也对不起你啊! 孩子,从小你就没有阿爸疼,阿爸我……这心里疼啊。"张坚的右手无力地拍打着自己的胸脯,眼中滚出了两行热泪,"阿爸我……没有尽到一个……做丈夫,……和做父亲的责任,……这些年来让你们吃苦了。"
"阿爸,你千万别这么说。刚才听阿姨说了,这些年来,为了照顾爷爷奶奶,你生活得更不容易,过得更艰难。当初你就应该告诉我们,我们可以一起想办法渡过难关。"张志浩弯下身去,用纸巾轻轻拭去阿爸眼中不断涌出的泪水,安慰阿爸,说:"阿爸,你安心治病,现在我来了,我会照顾好阿爸的。阿爸,我们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张坚艰难地微微摇了摇头。他吃力地伸出右手,轻轻抚摸着张志浩的脸颊,说:"医生说我一年前就该走了……我没走,就是想着等到能够看你一眼,就是为了亲口对你说一声,孩子,阿爸对不起你……苍天有眼啊,今天终于了了我的心愿……"。说到这儿,张坚他重重地喘了口气,话语声也越来越低,"看到你,阿爸我也就放心了……请你……原谅……阿爸吧,这些年来我没有尽一点做父亲的责任,……如果有来生……我一定加倍的爱你,加倍的……爱你的阿妈。……孩子,阿爸我别无他求,只求你……一件事,你能答应阿爸……"
"阿爸,就是十件一百件,我也答应你。"
"好儿子,等阿爸走后,你把阿爸的……骨灰带……回……西双版纳,阿爸要去找你的阿妈。……你就把阿爸埋在阿妈的身边,埋在那丛高耸的凤尾竹下……这样,阿爸就能和阿妈……永远的在一起……相守,再也不分开……"
随着话音的落下,张坚他慢慢地、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阿爸……!"
张志浩凄惨的呼喊着……
在医院的一角,有一个打扮时尚的女人,当她听到了张志浩的哭喊声,再也忍不住用手掩着口鼻,流出了两行泪水。
数日后,张志浩默默地捧着阿爸的骨灰,回头深深地望了一眼阿爸的故乡,又向前来送行的方芳、陈永生和老知青们深深地鞠了一躬,带着阿爸的遗愿,离开了上海,踏上了南去的归程。
(待续)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叶辛为小说《摇曳的凤尾竹》题写的书名
作者简介
徐建忠,笔名:海上清风,文学爱好者。1953年出生,1969年12月赴云南西双版纳水利二团上海知青。目前是《华东文学》(小说)编辑,《浦东文学》(小说)编辑,上海市浦东新区作家协会副秘书长。
作者作品链接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宅豆聚惠
点击“阅读原文”
抢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