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海阿卡(李国庆)

2018-01-13 作者:李国庆 知青情缘





  

   阿卡,是爱伲语“爱伲人”的意思。“上海阿卡”,顾名思义,便是上海爱伲人。


  上海爱伲人,有这个人吗?


   有。


    在昆明的时候,多年的密友周兰英老在我耳边念叨,“上海阿卡”如何如何。我问,是知青吗?她说,不是,是正宗地道的上海人。我心中不禁疑惑,当年我们远赴云南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是响应“号召”,是被迫的;可这个“上海阿卡”是自觉自愿来边疆上门的,委实百思不得其解。


   也许是天生有缘,机会来了。2017年12月31日,我参加知青旅行团前往景洪,其中一个主要目的就是与“上海阿卡”会面,或许能在他身上发现一点创作素材。


    经过十个小时的长途跋涉,车抵景洪。一个阔面大耳,身材敦实的中年汉子早已迎候在车前。


    周兰英说:“喏,‘上海阿卡’来了。他就是这样的人,对老乡特别热情。”


   我刚下车,“上海阿卡”便迎上前来,大嗓门震得山响:“大家肚子饿了,吃饭!吃饭!”



  我们一行跟着“上海阿卡”来到“爱伲寨餐厅”,两队身着民族服装的爱伲青年男女载歌载舞夹道欢迎,深情厚意溢于言表。


   我和“上海阿卡”都是性情中人,一见如故。上了饭桌,立马大块吃肉,大碗喝酒,而且都是海量。一番推杯换盏,开怀畅饮,五公斤绍兴花雕便见了底。


   一夜无语。


  

 第二天一早,我无心外出,拉住“上海阿卡”,充嗑子,侃大山,意欲打破心中的谜底。


   “上海阿卡”性情豪爽,坦诚直率,向我这个“老阿哥”敞开心扉,一“吐”无余。



   “上海阿卡”原名钱强,1966年4月29日生于上海市普陀区。


   小学、初中、高中一路顺风顺水,1983年考入上海铁路运输学院调车专业,毕业后分配到南翔编组站工作,1989年调上海西站。转眼到了1993年,于心不甘的钱强出人意料地砸掉“铁饭碗”,闯荡江湖去了。他开过车床、烧过电焊、卖过游戏机、做过盗版光碟,然后利用积累的资金开了一爿烟草专卖店。


   就在这时,艳遇来了。


   2004年的一天,在一次朋友的生日聚会上,一位娇小玲珑,美貌如花的佳丽吸引了钱强的目光。


   仿佛有一股无形的磁场,把两人吸引在了一起。



   原来,佳丽是爱伲姑娘阿的,来自彩云之南景洪市勐海县爱伲山寨,当时在一家爱伲餐厅务工。


   两人闪电般地坠入爱河,如胶似漆无法自拔。


   命运弄人。一个星期以后,钱强不幸遭遇车祸,当纱布揭开以后,他的一只眼球已被摘除。


   阿的向总管请了假,守候在钱强身边日夜看护。二十多天以后,钱强出院, 两人的交往逐渐增多,谈婚论嫁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然而,好事多磨,双方都遇到麻烦。阿的一方担心“老上海”是逢场作戏,“海鲜”吃腻了换换口味;钱勇一方顾忌爱伲小阿妹迷恋十里洋场,找个老公作靠山,等站稳脚跟以后再作它图。


    那就“考验考验”吧,等双方都合格了以后再说。


    “老上海”作爱伲女婿心切。那就先去爱伲山看看吧。


     2005年金秋时节,钱强马不停蹄,兴致勃勃,一头扑进西双版纳密林深处的爱伲山,不由目痴神迷,叹为观止一——那么蓝的天,那么白的云,那么绿的山林,那么清的河水……


    更为可亲可近的是爱伲人,不管亲疏贵贱,先来一顿豪饮。钱强占了便宜,喝酒是他的强项,一公斤酒下肚,依旧谈笑自如,眉飞色舞。


    “能喝酒的男人一定是好人,良心好,性格豪爽,正直无诡计!”爱伲山寨男女老少纷纷竖起大拇指。


     钱强以高分通过考察,志得意满带着准媳妇返回上海。


     命运无情亦有情,很快导演了一出山险水恶柳暗花明的“人间喜剧”。


     回到上海不久,“财神爷”送上一笔生意,一位商业伙伴要求钱强供给一箱“红塔山牌”香烟。当时,钱强手中无货,便从隔壁的商贩那里调拨了一箱。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灾难由此降临。隔壁的商贩居心险恶,“转让”的是一箱假烟。钱强为人仗义,主动承担朋友损失,白白倒贴三四千元。


   惩恶扬善。隔壁的“小赤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钱强自然也不轻松,赔款不说,还上了“黑名单”。所有的路都被堵死,在上海什么也干不成了。


  莫非这是冥冥之中的天意,西双版纳才是自己的最佳归宿?!


  阿的携钱强返回故乡。


  干什么好呢?开馆子吧。


  钱强颇为自得地在我面炫耀:“我从七八岁时就喜欢炒菜,现在嘛,煎炒蒸煮,无师自通。多年前,这一片有一百多家馆子,现在只剩下三家。我这个爱尼寨是其中之一,也算是硕果仅存吧。”


   钱强说干就干,在景洪情人桥旁接手一家餐厅。正干得好好的,适逢征地拆迁,钱强二话不说,拿了很少一笔補偿款分分钟走人。很快,他相中景洪南郊曼弄枫当时还很荒凉的一处民居开设“爱伲寨”餐厅。这里占地两亩多,绿树婆娑,环境清雅,一色的爱伲竹舍,原汁原味的爱伲特色风味佳肴,吸引四海嘉宾纷至沓来,好评如潮。



   这里,请允许我“剽窃”一段描述,也许比我宣传更能避嫌也更有说服力吧一一


   位于曼弄枫的僾伲寨餐厅是一家传统美食文化非常深厚的餐厅,主打的都是最传统最正宗的僾伲美食。餐厅的主导标语是,把先进的理念和美食结合在一起。这家所谓一炮而红的店,无论是美食还是店的形象,都可以算是分辨率极高的店,服务员清一色着装僾伲服饰,一进餐厅便能感受得到浓浓的“乡味”,给人一种无法言语的亲切感。


   我们去的时候正飘着小雨,坐在凉亭里,吹着清风,喝着用南落山山泉水泡制的茶,看着门口的大黄狗,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等着那些见所未见的店内的美食。


   不一会整个院子都被香味弥漫了,瞬间的忐忑便化为乌有,光是那诱人的香味,食欲已经被提高了200%,回过神的功夫,一道道的美食便放到了我的眼前。


   先说这蛋壳烤肉,无论是外形还是做法都十分新奇,但却是最传统的僾伲美食之一,在许多僾伲餐厅,也还不一定见得到。食材则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正宗土鸡蛋,在蛋头打一个洞,然后小心的将蛋黄整个取出,再放入那经过秘密调味的冬瓜猪肉进行制作,轻轻挑到嘴里,滑嫩的肉质,配上蛋清的清香,交缠的没有一丝杂味,感觉丝丝浓汁都渗透了你的舌头,仿佛自己就站在大自然中,四周安静的只有鸟的鸣叫声,一对僾伲恋人在大树下说着悄悄话。


   再来一口僾伲主打鸡肉系列的店内名菜,竹筒鸡:把新鲜的土鸡整理后放入竹筒,加入汤汁进行烘煮,这样的独特做法与原始程度,我们见得已经少之又少了。经过烘烤装入新鲜制作的竹筒中呈上,经过长时间在炭火中焖煮后的土鸡,鸡肉的丝滑细腻之中还夹带着一股竹筒的清香,喝一口浓郁的汤汁,清香盖人,仿佛一阵清风在你嘴中刮过,却能感受到营养的流动,仿佛舌尖的每一寸都被铺满了,犹如刚刚下过雨的森林,呼吸的到泥土的芬芳,感受得到生命的律动,就像乘着下过雨的好天气采摘竹笋的爱伲阿婆背着竹筐,哼着爱伲小调。


   最后介绍的这道菜,材料是:飘香鱼。采用湄公河江鱼,以及加入高价买入的独家酱料腌制,经过热油透,装入铺满本地米线的盘内,撒上葱花,涂上手工秘制酱料,再淋上热油,伴随着迷人的声音而来的正是醉人的香气,轻轻用筷子夹起放入口中,香气和酱料包裹着金黄色酥脆鲜嫩的鱼肉,甘甜的辣味带着些许微酸,轻轻一咬,自己仿佛听见了流水的声音,又似乎置身于爱伲小寨前,溪流下有几个嬉闹的小孩,伴随的还有他们淳朴的笑脸。


  也欢迎大家去“僾伲寨餐厅”品尝真正的传统特色美食吧!回味一下传统,回味一下自然,回味真正的民族美食。


   幸福成对,好事成双。2013年,上海阿卡与爱伲阿妹阿的的爱情结晶钱越(爱伲名“阿优”)诞生了,小家伙虎头虎脑,聪明乖巧,无疑综合了两个人的优点,上海、云南两家人都非常满意,赞不绝口。


   上海阿卡不无感叹地说:“云南、版纳给了我最大的幸福,我将竭尽余生报效这片多情的红土地,一息尚存,奋斗不息!”


   “老乡见老乡,开心喜欲狂。”



   接下来的几天里,“上海阿卡”两口子竭尽东道主之谊,鞍前马后为我们知青团服务,贴钱、帖时间、贴劳动力。大哥、大姐们无不为之感动,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这次版纳之行,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认了‘阿卡’这个好兄弟!”


2018年1月3日


2018年1月10日改定


李国庆系赴西双版纳勐腊插队的上海知青。



推荐阅读

李国庆在【知青情缘】 发表的文章.


【知青回忆】偷听“敌台”(李国庆)


【知青回忆】牛棚”记事(李国庆)


我成了红军作家的“关门弟子”(李国庆)


物华天宝山河秀  人杰地灵文气浓——文山散记(李国庆)


乃古石林探奇(李国庆)



   《知青情缘》微信公众平台欢迎你!

朋友们请长按上面二维码加入关注,积极投稿,成为《知青情缘》的读者和作者。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