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半个世纪)
有声朗读
泥土(1)
泥土,生命的根。人类历史,农耕文化漫长。土地是生命的基础,提供栖息地和所需的食物。而工业革命兴起,城镇化发展,其实只有二百多年历史。但发展态势,快的令人不安。是否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或有什么不测,无法知晓。告别乡村,涌进城市,是多数人的梦想与追求。农村五十岁以下的人已经很少,泥土、乡村是传统、落后的象征。有人在善意提醒,不要忘记我们的根。是的,往上翻三代,谁还不是农村人。中国工业革命和城镇化发展姗姗来迟,我们的祖辈长期生活在农村。祖籍对我们而言,已经非常陌生。父辈们是解放后,参加社会建设才进城的。城市发展快,相对农村而言,生存条件优越。很长时间,暗自庆幸,我是城镇人。虽然只隔一代,忘本的速率够快。
地气,有些玄,但我相信其中的神奇。洁净的土壤,是生命良好环境。受伤的动物,老乡们会置于荒野,让其接受地气。一些动物整日泡在泥浆中,悠闲自得。植物根植于土中,更离不开地气。泥土浴、森林浴成为时尚,研究表明具有保健、治疗之功效。城市生活,和泥土接触的机会少。普遍认为,泥土脏。泥土很多时候是与垃圾为伍,这样的垃圾混合体确有问题,有意无意会选择远离。少了地气的呵护,城市问题凸现。对人的影响程度,目前科学很难界定。回归自然的呼声渐起,旁证了地气的重要。农耕文化那么久,突然远离,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不确定因素太多。
有幸学农,知道土壤的成分,结构,和微生物菌群。人类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繁衍。离开了土壤,但离不开无处不在的微生物。绝大多数微生物对人类健康有益,有害者区区可数。因难以区分,现代生活、医学,农业,都是宁可错杀一千,也不放过一个。过分追求无菌,如同温室的花朵,经不起风浪。城市化进程太快,面对的是钢筋水泥人造环境。连我居住的边远地区太平湖码头,也泛城市化。想要亲吻大地,还需走出码头。城市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环境一旦破坏,修复很难。人与自然的和谐,任重道远。
我的童年,如同是自然里的精灵。当时城市化程度低,还有一些原生态未被破坏。家门口就是一个两米高的土坡,成了我的乐园。父母没有时间管,也没有幼稚园,只能散养。玩的天赋充分展现,别的小朋友最多只是正面坐着滑,而我发明横着滚,头朝下反滑,均属高难度动作。在玩伴面前,得意,自信。跟着哥哥,整日在河沟里捉鱼虾,泥洞里摸螃蟹。再大一些,养鸭子和兔,需要为它们野外找食物。捉蜻蜓,斗蟋蟀,官兵捉强盗,几乎是童年的全部。自我感觉,玩出健康,玩出智慧。这一点和子孙后代们完全不同,无法比较优劣,但我的童年是值得怀念的。如有选择,愿意与自然为伍。
泥土(2)
泥土,想说爱你不容易。一辈子和泥土打交道,下放,从事农业工作,退休后来太平湖,和大自然还算亲近。细细掂量,有些叶公好龙,骨子里并不完全认同。知青年代,整日和泥土打交道,意志消沉。迟迟不能返城,满满的失落。成为农业工作者后,对土地、农村,只是敬重和感恩,因为那是生存的饭碗。也许是潜在的乡愁,远古的召唤,退休后选择了太平湖。父母均是皖南人,也算是叶落归根。太平湖交通便利,景区有游客的流动,不至于过于清静。好奇、佩服,有勇气遁入空门的人,当然都有各自的原因。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收入、教育、医疗,城乡间的鸿沟。随着城镇化进展,户籍制度开放,也许10年或20年之后,大部分村庄会消失。民以食为天,农业、农村、农民当然不会没有,但规模会大幅度缩小。以什么样面目出现,相关部门在研究、探索。正巧,今天看到一篇报道,无锡在打造田园综合体。集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将生态与旅游融为一体。农村将面临着巨变,也许是规模化农场,整齐划一的农民新村,无数农家乐。当然农民进城,背井离乡,浅台词是艰辛。但是在往高处走,和知青下放相比,是一条充满希望的路。
太平湖周边乡村,茶树是主要经济作物。土地和山林的收入有限,难以维持生计。因是风景区,经济相对繁荣。开土菜馆、土特产商店、农家乐,或打短工。只要勤劳,机会还是有。挣钱目的差不多,为了后代进城。解决温饱问题后,子女教育凸现。六年前附近还有一所移民小学,很长时间只有一个学生。当最后一个学生进城后,学校只有关门。这样的乡村学校,教学质量无法和城市相比。
与农民进城对应的是城里人下乡,退休来太平湖,是早有的梦想。夕阳老人,城乡差别已经不重要,有退休工资和闲暇时光。有自驾车,可以随时走动。医疗设施落后有些影响,但我们对健康状态保持乐观,相信自身免疫功能。当然下乡也要赶早,真要有病,想走也不行。离开城市养老,自感境界不低,给年轻人让出位置。保持人口密度均衡,年轻人进城,老年人下乡,似乎应该是一种趋势、潮流。
享受大自然,休闲生活,何乐而不为。听公鸡的啼鸣,远比音乐会精彩。有些诧异,小区来的人很少,大量买房人宁愿空置。即使来,居住时间很短。当然每个人会有各自的情况,或因工作,或上有老下有小,或有各种羁绊。这种现状,出乎意料。仔细推敲,大约是不适应自然界的静谧。当初买店铺,也是满足夫人好动的性格,否则她也待不住。也有极少的人,痴迷这样的环境。但都有自己的爱好,垂钓、麻将、养花种菜。
生命的动与静是两种状态,动、静的和谐,才是生命的韵律。我们一生给予动,太多的赞誉。生命在于运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努力、奉献。而静,则倡导的少。有关静的成语,多数是中性或贬义。因此,社会的浮躁很难避免,个人亦是如此。许多游客,身在景区,却到处打听景点在哪里。来太平湖前几年,心静很多,世间琐事关注度降低,有闲心去欣赏自然美景。每天码字,当店小二,休闲且充实。自从2016年迷上智能手机,和世界再次接轨。我不信佛,但对佛教倡导的静心,感觉有道理。会去关注,也是一种修炼。对佛门而言,我等俗人,很难立地成佛。哈哈。
泥土(3)
泥土也曾高雅,学名土壤。大学课堂上,儒雅的金贤老师,戴着金丝边眼镜,抑扬顿挫。土壤学课程开篇第一句,同学们,什么是土壤?土壤就是泥巴。哄堂大笑,想不到,下里巴的泥土居然登上大雅之堂。土,风化的岩石。壤,地力,地球生命营养的源泉。我们常说泥土的厚重,因为承载着地球生命的全部。我们感受大地情深,因为默默奉献,始终低调。回首过去岁月,无论社会、家庭和个人,时时刻刻都离不开泥土的呵护。
保姆是我对农村记忆的第一人。父母因工作,无瑕顾及家庭。当时家在巢县,请了当地农村的徐奶奶,1956年随我们家一起搬到合肥。在徐奶奶眼里,父母对我有些偏心,因此格外呵护。1961年我们又一次搬家,她没有随我们到新的地方,而是留在原地当保姆。十年被呵护的情感,难以割舍,分别后每年会看她。距离3公里,需要步行。对孩子来说,也不太容易。记得最后一次带弟弟前往,突遇暴风雨。一段泥泞的乡间小路,跌跌爬爬,一路大哭。见我们冒雨前往,有些心疼,叫我们以后不要再去。文革开始,知青下放,自顾不暇,没再去看过她,心中充满内疚。
社会发展,离不开农民的奉献。物质匮乏年代,饥饿的感觉,留在每位亲历者的心中。三年自然灾害,社会饥饿。所有能吃的东西都拿来充饥,扒了皮的榆树,在孩子的眼里,那么突兀,有些恐怖。食堂成了吃香的工作,当年流行的俚语,一两饿不死事务长,一钱饿不死炊事员。城镇户口还算好,虽然饥饿,每月有定量。农村则非常艰难,粮食不够,还要按规定交公粮。我们没有体验过饥饿的极限,但痛苦可以想象。饿死人的事情,已不堪提及。
农业是基础,维护着国家的稳定。文革十年,几乎所有的人都被卷入。工人不上班,学生不上课,单位瘫痪。惟有农民,仍在田间坚守。如果农民放弃种田,国家无法维系。当城市出现问题时,农村以宽阔的胸怀接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非常贫瘠,还是接收了3000万城市知识青年。城市垃圾和污水,多数由农村吸纳,处理。改革开放后,当城市经济发展,又是农民工,背井离乡,在城市打拼,做着最脏最累的活。上午和家里钟点工聊天,当年她曾在北京、广州、温州闯荡,其中的艰辛一言难尽。在广州一工厂时,受不了领导的气,只有200元钱,赶往温州找妹妹。到温州已是半夜,身无分文,斗胆打车。历经艰辛,总算找到妹妹。
我们呼唤社会公平,其实最不公平待遇的是农民。对于知青,国家表示歉意,下乡算工龄。农民在田间劳作一辈子,何曾有工龄一说。随着户口制度取消,城乡统一纳入社保体系,差别在缩小。社会应该对曾经的农民,表示歉意和敬意。因为他们的奉献,才有今天的繁荣。
泥土(4)
突发联想,什么东西最具乡土气息?镰刀吗?一收割工具。麦穗吗?一作物果实。因为形象分明,已分别被党旗、国徽选用。其实,我认为更应该是田埂。镰刀,只是手工业或工业的产物,季节性劳动工具。麦穗,一种作物局部的形态。而田埂,是田地之基础,伴随着生产全过程。只是因为低调,没人瞩目,这也正是乡土特征的本质。欣赏旅游照片,油菜花和梯田,谁会关注其中的田埂。
百度田埂,诧异,诗人顾城居然关注,“田埂”:“路是这样窄么?只是一脉田埂。拥攘而沉默的苜蓿,禁止并肩而行。如果你跟我走,就会数我的脚印;如果我跟你走,就会看你的背影”。诗人的视野果然奇特,无视的田埂,刻画的栩栩如生。埂,亦是农人的路,也是最窄的路。农人们的精打细算,是为节约土地,利用资源,窄埂和苜蓿(绿肥)上得到体现。诗的后半句,似一种升华,对行走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从专业角度看,田埂不仅仅是路,更是在丈量地平线。为便于管理,将类似的田地拢在一起。不同的埂,展现出不同性格。平原的笔直大气,丘陵埂弯曲应变,山区则围着山转。
田埂圈出的农耕文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小农经济,男耕女织,虽不富庶,却蜿蜒数千年。而面对现代文明,不堪一击。经济发展太快,甚至跨越了几个时代。新兴城市批量涌现,用雨后春笋,日新月异来形容,仍跟不上发展节奏。相形之下,农业萎缩,退出城市,消失远郊。就连田埂,都逐渐变成了机耕(水泥)路。没时间去掂量,也来不及思考,现代文明横扫城市、乡村。缺少农业对环境的修复,城市病不可避免。
农业对环境的修复功能,我们一直认识不足,以为只是生产粮食和瓜果蔬菜,距离远一点没关系。其实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包括,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与人类的代谢活动相反,保持空气成分的平衡。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功效强,生活在农田旁,犹如生活在森林边。水有平衡温度之功效,大面积水田,具有良好的平衡作用。如今城市热岛效应凸现,应该与水稻远离城市有关。
我们曾经是知青,与田埂有过亲密接触。辛苦劳作之余,我们在田埂小憩,侃大山,憧憬着梦的生活。我们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一步步,也来到现代文明的世界。当往事已经如烟,我们会怀念。希望优秀的传统文化,能够得到传承。
1
陪同上海休闲玩吧野歌一行皖南游(半兄)
来源:上海休闲玩吧网
本文 由《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和转发。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