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云南边疆的知青生涯》十二、活捉巨蟒(吕其龙)
《我在云南边疆的知青生涯》
作者:吕其龙
语音:原野
前言
前段时间,参加了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十六团十营,上海知青49周年聚会。
大家聊了很多当年在大南溪十营的生活经历,由此打开了我尘封在心底,渐已淡忘了的记忆大门。
回首往事,各种艰辛与快乐的生活情景,就仿佛是发生在昨天。如同影片一样浮现在眼前,历历在目,说来真是感慨万千。由于本人故事太多真不知从何说起。
下面我把我所经历过的,其中一些生活小事和小片断,以口述的形式如实地记录下来,与各位知青朋友们分享回忆。
十二、活捉巨蟒
大南溪的清晨,空气中充满了无限的负氧离子,使人的呼吸觉得格外的清新。这天是个星期天,我同本连的重庆知青罗华华、侬族青年黄旗发三人,时而欢声笑语,时而又引亢高歌地行进在公路上。一路上我们嘹亮的歌声,在山谷里悠扬的回荡,一阵阵地惊起了路边林中无数的小鸟,大家的心情都非常的愉快。
我们利用休息时间,带着砍刀和牛皮条牵着一头牛,走了近一个小时的路程, 来到了位于天生桥下面,出水洞附近的一条箐沟。今天我们主要的任务是,帮罗华华搭建小伙房,砍些薄竹回去做围墙。黄旗发是当地的土著民,比较熟悉本地薄竹分布的情况,所以请他帮忙带路。
下到箐沟一看,这里是一片很大的薄竹林,林间腐败的枯枝落叶估计足有尺把深,人在上面行走,如同走在棉花被上一样富有弹性。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植物腐败后发出的霉味。头顶上的枝叶遮天闭日,挡住了所有光线,外面烈日当头,但是里面的光线,仍然显得非常的暗淡,看上去好像从未有人涉足,显得非常的原始。
这里的薄竹密密麻麻非常茂盛,根根薄竹高大粗壮长势非常良好。我和罗华华纷纷称赞黄旗发的眼光,真不愧是土著民,知道有这么好的一个地方。黄旗发说他平时只是从远处看到这里有一片薄竹林,自己也是从未来过,此次也是头一次来,没想到这里的环境这么好纯属巧合罢了。
大家经过一番观察后,便各自散开找一块地方开始砍伐。当我砍了几根薄竹后,一束强烈的阳光才从头顶上照了进来,竹林顿时觉得光亮了很多。此时我的眼晴向四周扫视了一下,只见不远处有一束阳光照到的地方,一团瓦篮中略带翠绿色的东西,在闪闪发亮煞是漂亮。
当时心里格顿了一下,哎呀,那是什么鬼东西?难道是有人把金银珠宝藏在这里?顿时一股强烈的好奇心,促使我快步走了过去。凑近一看哇……原来彩色的光芒是从一棵 已经倒伏在地上很多年,粗壮的枯树中,一个大约10公分左右的树洞里发出来的。此树长度大约有20米,直径约有一米左右。倒在地上,基本上大半埋在枯叶底下,估计睡在这里已有百余年了。
(图片来源网络)
当我靠近树洞再仔细一瞧,哎哟我的妈呀吓了我一大跳,倒吸了一口冷气。这哪是什么金银珠宝,分明是一条大蟒蛇身上的彩色鳞片,反射出冷冷的光芒,我赶紧离开,把他们俩人叫了过来。大家围着大树转了一圈,发现此树中间是空的。整个树中间的空洞,直径约有近40公分左右,里面确实是一条大蟒蛇,估计躲在里面睡觉。
我们三人对此事如何处理,快速的进行了商讨。我的意见是这么漂亮的大蟒蛇一般很少遇见,如果给打死煮了吃真是太可惜,最好能有什么好的办法抓活的,把它送到昆明动物园,让城里的人们参观欣赏。没想到,竟得到了俩位朋友的一致赞同。
但如何捕捉却又是一个问题。这时黄旗发说他有办法 ,我和罗华华听了都很高兴,问他有什么办法?于是黄旗发就把他如何活捉蟒蛇的技巧说了一遍。我俩听后觉得他的办法有道理,于是就按他说的方法,开始制作简易的捕捉工具。
首先砍了一根比较粗,直径约10公分左右长度约2米的龙竹,(因为龙竹的肉质较厚)将一头中间剖开,竹子中间用一根小竹子把它撑着,后面怕它继续裂开用葛马滕将其扎紧,做成了一个活动的大竹叉。另外再用一段较细的小竹子将中间打通,把牛皮条从中间穿过去打了一个活套,这样一旦套住蛇头有竹杆撑着蛇就近不了身。(如同山里人去买别人家的狗,回来一路上牵着不会被狗咬一样)另外又釆了很多的葛马滕,此滕上面有很多的小刺,而且韧性又很好。
此后我去查看了一下两头的洞口,发现有一个洞囗有枯叶给蛇拖了进去而另一个洞口却很光滑,所以很快就确定了哪是出口。
接下来我们三人就进行了分工,因为罗华华个子比较高大体格强健,所以就让他拿着竹叉,站在洞口上方树杆上,等蟒蛇出来一段时间,再用竹叉用力叉住。黄旗发拿着竹套站在洞口一侧,等罗华华压住后蟒蛇后就赶紧套住蛇头。而我拿着砍刀用刀柄往大树中间的那个小洞,用力往里捅刺激蟒蛇让它出来。
当大家按照计划各就各位后,我就开始用砍刀柄往蟒蛇身上捅,当捅了约五六下后,这才看见蛇身开始了移动。然后我就赶紧提着砍刀冲到前面洞口,刚到洞口只见一股冷风从洞内吹了出来,将洞口前的很多枯叶吹得有近一米远。
不一会儿,只见一条红色的近一尺长,分叉的蛇舌伸了出来,还发出一阵阵呼呼的声音。紧跟着一个近20多公分直径的蛇头,张着血盆大口游了出来。见此状况大家还是吃了一惊,心里都非常的紧张。
当蛇头出来近50多公分左右,只见罗华华一下子用力将竹叉压了下去,叉住了蛇的脖子。由于蟒蛇扭动的劲太大,蛇身下面的枯叶又太松,随着一声哗啦啦的声音,只见罗华华手中的竹叉一下子裂开了,原先扎的葛马滕也滑了上去。由于估计不足,黄旗发的竹套又搞小了点,怎么也套不住蛇头,蛇身又在不断地往外移动。
在此紧急情况之下,我只得釆取了下策,用砍刀柄狠狠地用力对准蛇头,连续不断地敲了几下。只见刚刚还气势凶猛的蛇头搭拉了下去,但蛇身还在不断地往洞外移动。这时黄旗发赶紧扔掉了竹套,一个箭步冲上去,快速地用滕条把蛇嘴扎紧。
蟒蛇虽然被我一下子打昏了过去,但是还在继续不断地向外移动,我和罗华华一起上前,用滕条想把蟒蛇捆绑起来,但都无济于事。因为蟒蛇它在不断地扭动,而且劲又非常的大,所以根本无法捆绑。于是我们三个便手忙脚乱地用滕条往蛇身上乱套,反正蟒蛇它本身就会将自己卷曲起来。
由于蛇身太大,滕条用完了我们就把带来的牛皮条,基本上全给用上去了。不一会儿,一个由牛皮条、滕条、蟒蛇自身,胡乱交织 纠缠在一起的大肉球,就展现在了我们面前,就如同一张绳网包住了这条大蛇。
这时大家才稍稍松了口气,坐下来休息。由于前面心情太紧张,没有仔细的看清楚蟒蛇的全貌,现在再仔细观察一下,发现这条蟒蛇的花纹和色彩真的是太漂亮了,非常的鲜艳,大家都非常高兴。
接下来我们三人,把已砍好的薄竹梱扎好,拖到箐沟上面的公路上。再一起将大蟒蛇,连拖带推地拉了上去,估计有百余斤左右。随后让黄旗发把薄竹先用牛拖回去,我和罗华华就在公路边上,等营部的解放牌汽车,将大蟒蛇运回了连队。
到了连队,大家看我们抬回了一条活着的大蟒蛇,都感到非常的惊奇,纷纷过来围观。这时罗华华赶紧招呼王月常、曾强源、李光泽等能工巧匠,纷纷找来木料、铁条、铁丝等材料,快速地制作了一个大铁笼把大蟒蛇解开关了进去。当时大家听说我们要把此蛇送去昆明动物园,都纷纷议论开来,各自发表了不同的意见。有的认为这样做不错,一来保护了珍稀动物,二来也给城里带去些快乐。也有的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如果化了代价,到时动物园只给了你们一纸感谢信,又不给你报销路费,更别说奖励了,真是得不偿失等等。于是我们觉得大家说的都有道理,就表示先听听大家意见,考虑一下然后再作决定。
这样过了几天,我们抓了几只老鼠给蟒蛇吃,但是它并不领情,盘在铁笼里一动都不动,(其实我们不懂,蟒蛇它只吃活动的小动物,从不吃死了的动物尸体)这时候很多知青围着铁 笼说:“算了吧,这样下去肉都养瘦了,还不如趁早杀了大家也好打个牙祭,给身体补充点营养”。其实,我听了这些话,心里很明白是怎么回事,在那个严重缺油少肉的年代里,君不见很多人站在铁笼边,嘴里发出一阵阵的啧啧声,那可是一坨坨碗里的肉啊。于是我就找罗华华商量,并考虑了大家的想法,决定当天下班后就把大蟒蛇杀了,给大家改善一下伙食。
下班后大家便纷纷行动了起来,找来煮猪食的大铁锅,在操场上支了起来,将大蠎蛇挂在蓝球架上开堂剖肚。随着蛇肚子的剖开,一长串包在透明薄膜里面,像鸭蛋大小的蛇油露了出来,剥下后装了整整一脸盆。据说此物能冶烫伤,黄旗发的姐夫,一排长陆加成提出他要,于是便送给了他。有如拳头大小的蛇胆,因为没人知道有何用,当时便给扔了,现在想起来真是可惜。
很快,经过大家一阵麻利的忙碌,总算把一大锅蛇肉汤给煮好了,里面什么调味料也没放,只放了一点盐巴。开吃之前,为了保险起见还特地请卫生员陈卫沪,拿来了银针,放入锅中测试一下有没有毒,在确保无误的情况下才开始大块 哚颐。场面煞是热闹,个个吃得热火朝天,大呼味道鲜美胜过龙肉。我自己也用上海带去的小铝锅吃了满满一锅蛇肉。
(待续)
作者简介
吕其龙,上海市69届初中毕业
1970年7月--1979年3月,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四师十六团十营四连工作
79年按政策回沪后,历任上海市模具技术协会会员,模具工程师
上海林春万向轮制造有限公司,技术开发部经理
奔特兰换气设备(上海)有限公司,厂长
上海位众汽车配套有限公司,厂长
现已退休
作品荐读
《我在云南边疆的知青生涯》(一)前言(二)奔赴云南(吕其龙)
《我在云南边疆的知青生涯》三. 为人民服务 四 .难忘的10月21日(吕其龙)
《我在云南边疆的知青生涯》五. 飘浮的花生 六. 思乡(吕其龙)
《我在云南边疆的知青生涯》七. 野生蘑菇与花生芽 八. 长虫(吕其龙)
《我在云南边疆的知青生涯》九,吃面 十,巧遇七里蜂(吕其龙)
本文 由作者投稿《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坚持推文不易,读完文章的朋友别忘了点赞和转发。
投稿邮箱:
5646361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