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春年华苦乐相伴》(二)抵达(李长寿)

知青情缘 2024-02-02



《青春年华苦乐相伴 》


(二)抵  达


 作者:李长寿





   耗时7天,行程近2000公里。同学们乘坐的卡车于30日下午抵达西双版纳勐腊县后继续前行。最终停在了一个离国境线20多公里名叫曼庄的地方。这就是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十四营,一个刚组建的新单位。97名重庆外语学校的同学被分配到了各个连队。


   从此刻开始,他们完成了由学生到兵团战士身份的转变。也开始了在磨难中、在创伤中、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的成长历程。


   在他们扺达这里以前,已经有部分湖南籍的老同志、昆明知青、上海市杨浦区的知青、及部分上海川沙县的知青先期到达了这里。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又陆续汇集了从上海市嘉定、南汇、奉贤等县的农村青年。


   重庆来兵团的24000多名知青的出生年龄,都在1953年至1955年之间,最大的不满17岁,最小的刚满15岁。全部都是中学的在校读书的学生。


  上海市区的知青是属于一片红,一锅端而来的中学毕业生。


   大批上海郊区来的知识青年,其实全部都是在农村正常务农的青年农民。因为兵团急需劳动力,而上海方面也急需减轻城镇人口压力,双方一拍即合。于是,这些青年农民便被冠以“知识青年”的名号,当做城市青年学生来到了兵团。(而恰恰是这两批人的组成和存在,为8年后的大返城埋下了有利的政治条件。)


   眼前的连队;几排茅草屋,中间一小块平地长着茂盛的野草。来公路边迎接重庆知青的人,脸上都露出十分惊异的神情;这些重庆人怎么这样小呀?而且根本就没什么行李。于是便对新来的战友有了一个亲切的统称;“小四川。”


  进了茅草屋大家傻了,墙壁是用竹篱笆围起来的,不但四面透风而且里里外处看得清清楚楚。屋顶是用茅草盖的,稀疏的地方能看得见天。角落里黑黑的什么都没有,连手里这个简单的帆布包也没有地方放。眼前的床更是不可思议;4根木桩打进泥巴地里,就是床的腿,上面架两根木棍再横着钉上几根木条,铺上几块剖开的竹排就是床了。可这些竹排全是刚砍下来的新鲜湿竹子,这能睡觉吗?


  眼前的这一切,与接兵干部在学校动员时的讲述完全对不上号。一种无辜被人欺骗了的感觉压在心里却又无处渲泄。踏上人生道路的第一堂课,竟是如此的无情与现实。


   7个女同学呼天抢地抱头大哭,其他人则默默无语的坐着发呆。脑子里一片空白,心里塞满了无助。这时候如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多好啊!此时此刻的他们好象才懂得了爸爸妈妈意味着什;只有爸妈才是靠山、才是保护神。


   副指导员拿了一把短柄砍刀,对几个男生说:“大家都到连队了,哭什么哭。抓紧时间到山坡上砍竹杆,把蚊帐撑起来。不然晚上就要喂蚊子了。”


  两个男同学便跟他一起上了公路边的小山坡。在砍竹杆的过程中,他们看见了在草丛中窜行而过的蛇。还有长得与壁虎相似,但更丑陋的小爬行动物,后来才知道这是蛤蚧,是一种名贵的药用动物。


   大家默默地打开自己小背包,铺上棉絮撑好蚊帐,随身带的那个小旅行袋也只能放在靠脚的一边。


  晚饭后连队举行了简单的欢迎大会。这个新建连队,加上今天到达的“小四川”总共才有60来个人。连长、指导员、排长都是老退伍兵和湖南籍的老同志。


  欢迎大会上,连长指导员的讲话基本一样:“欢迎你们从大城市来到祖国的边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任务就是要为祖国建设第二个橡胶基地。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要发扬老一辈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坚决完成国家交给我们的光荣任务。在工作实践中加强锻炼争做五好战士,把自己培养成为革命事业的接班人”。






   天色已暗,“老战士”给他们送来了简易的煤油灯。在昏黄的灯光下,大家三三俩俩地聚在一起,顾不得蚊子的袭扰,与早期到达的上海知青开始了结识交流。


  在闲聊中得知;兵团接兵干部在上海郊区动员时,就比较客观的介绍了目前兵团的实际情况。这就让他们从思想上物质上有了较为充分的准备。并没有说什么到了兵团就发军装、发枪等哄骗的编造。上海郊区来的知青都带有大木箱,衣服棉被齐全。更让“小四川”们傻眼的是;有少数上海郊区的女知青甚至带来了木质洗脚盆和木质马桶。他们更带有少许的盐肉、酱瓜、大头菜、大白兔奶糖等让人眼红嘴馋的付食品。


   而这批重庆知青的行李却只有随身的两套内外衣裳和一顶蚊帐、一套棉被盖。重庆来的小四川们陷入了宭境。


   正聊得热闹,值班排长来了。他告诉大家:“我们是建设兵团,你们就是战士了,一切行动都要听从指挥。大家抓紧时间洗一下,10点钟准时吹熄灯哨,所有房间必须灭灯休息不许再说话打闹。”


   夜幕降临,白天那看似并不险峻的山岭,此时在夜幕的天际映衬下,却如身形巨大的鬼魅,狰狞可怖地窥视着从草屋的缝隙中透出的微光。热带森林的夜晚是很“热闹”的。猴子、马鹿、大象及各种鸟类,昆虫都会冷不丁地发出自己的声音。尖啸奇特的吼声更给黑夜增添了几分惊悚。



  经历了连续几天汽车颠簸的知青们已迷糊入睡,可从森林中传出的吼叫声又一次次把他们吓醒。女生住的屋内传出嘤嘤的抽泣和呼喊妈妈的哽咽,男孩子们则悄无声息地在蚊帐中让眼泪肆意地滴答。孤独中,他们度过了扺到边疆后悽凉惊悚的第一晚。


(待续)


(图片来源网络,图文无关)


作者简介



  李长寿,原重庆外语学校初中在读学生。1971年3月22日离渝,赴云南生产建设兵团一师六团(勐腊)十四营支边。1979年初大返城时回到重庆。



荐读

真实的记载    亲身的经历 ——

原重庆赴云南知青李长寿的长篇纪实《在命运的博击中突围》在沪签售

【同饮一江水 】为李长寿饯行


【短篇小说】 过年·冲天炮·姻缘 (李长寿)

【短篇小说】  雪花飘落站台上(李长寿)

坚如磐石的“堡 垒” ——抗战中的“陪都”重庆(李长寿)


《青春年华苦乐相伴》(一)选择(李长寿)



本文由作者授权《知青情缘》编辑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青春年华苦乐相伴》(二)抵达(李长寿)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