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原创 ‖ 年轻教师不妨听听自己的课

华应龙 华应龙化错化人 2022-03-28

本文最初刊载于1994年第4期《人民教育》

2018年9月6日修改于北京圆方斋


年轻教师不妨听听自己的课


今天上午听了本校两位年轻教师的数学课。两位小伙子都很认真,很努力,也都很有灵气。下午评课时,总觉得他俩的课堂上少了什么,大家评课时提了那么多好的建议,可他俩都无法确切地回到自己的课堂中去体味。


我不无遗憾地提醒:“哦,你俩都没有录下自己的课……”




记得那是1984年,我师范毕业后不久的一次课上,两名学生突然争吵起来。原来,他们在统计我说“好”字的次数上发生了争执:一位画“正”字记了38个,另一位默数已经到41。


学生的争吵,唤起了我的回忆。师范实习时,我在课堂上常常不会说话。因此,同一个实习小组的女同学教我:“华应龙,当你课上不知道说什么话时,你可以用‘好!好!好’来连接,然后赶快想后面说什么话。”当时试了,挺灵验。于是,有了口头禅“好,好,好”。


学生的争吵,引发我深思: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呢?联想到苏霍姆林斯基课课有录音资料,我决定请录音机进课堂,听听自己的课,然后自己分析,请他人指教,来个教后琢磨,苦练课堂教学基本功。


30多年来,我坚持听自己的课。开始,借学校的大个录音机,用单面30分钟的录音磁带,课中还要停下来翻磁带;后来,买到单面60分钟录音磁带,课上不用暂停了;再后来,借学校的录像机,用像砖块一样的录像带;再再后来,自己买到小个录像机,录像带都不需要;现在,自己的手机架在教室后面就行,更方便了。



30多年坚持听自己的课,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听自己课的妙处——


首先,它能帮助我们提高语言功夫

我第一次听自己课时,十分惊讶:“我讲课的声音怎么那么难听?”“学生的妙答,我怎么竟然无动于衷?”……我不断地问我自己。


一堂课设计得再精美,组织得再严密,倘若语言不当,也会事倍功半。人们对于自己的各种小缺点、小疏漏,往往习焉不察。以旁观者的身份听自己的课堂教学实录,可以找到自己教学语言中存在的问题,可以克服时常出现的方言土语、语调平板、层次紊乱、讲述颠来倒去等毛病,从而使学生愿听、想听、爱听,达到“言泉流于唇齿”的境界。


佐藤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说过,有一位老师叫小林,这位老师讲,不喝酒就不敢看自己的课堂录像。说明真实地把自己的课堂存录下来,再加以回味、反思,这是一个有点残酷的过程,但也是在这一残酷的过程中,磨砺了自己,提高了自己认知和思辨的水平……



其次,它能帮助我们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刚登上教坛,往往对一节课40分钟的分配把握不住,前紧后松、前松后紧的现象时有发生。通过听自己的课堂教学录音或者看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对一节课的时间分配可在定性的基础上作出定量分析,三番五次以后便可确诊问题的症结,对症下药,避免失误。长此下去,教育的积淀便会实现质的飞跃,喷涌出教育的灵感和教育的机智。


1998年我被评为特级教师,那可能是我课堂教学的分水岭。那之前,我的课总是追求“标新立异二月花”;那之后,我的课崇尚“删繁就简三秋树”。技何至此乎?那是因为我一直听自己的课,练就了发现问题的本领。也是从那之后,我的教案就有了老师们感兴趣的“课前慎思”环节。我兴奋:我的课解决了大家的问题,我的课就是创新的,就是有价值的。



再次,有利于教学经验的积累和教育研究习惯、能力的培养

听自己的课堂教学录音或者看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是对讲课情况的“反刍”、“复盘”,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一种反省,一种自我监督。认真回顾一节课的得与失,及时发现教学中成功的地方和应纠正的问题,积累起来就可以为总结、分析、实验、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30多年来,我自认为有价值的教学录音剪辑已灌满了整整12盘磁带和3箱光盘。


当我从一名乡村教师,成长为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特级教师的时候,我总要由衷地感谢那台伴我多年的录音机。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有这样一则故事: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宫本和柳生。宫本是柳生的师傅。柳生拜师学艺时,问宫本:“师傅,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宫本答到:“最少要十年。”柳生说:“假如我加倍苦练呢?”宫本答道:“那就要二十年。”柳生一脸狐疑,又问:“假如我晚上不睡觉,夜以继日地苦练呢?”宫本答道:“那你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剑客。”

柳生非常吃惊,问:“为什么?”宫本答道:“要当一流剑客,就必须永远留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反省自己。现在,你两只眼睛都死死盯着剑客这块招牌,哪里还有眼睛注视自己呢?”

柳生听了,惊出一身冷汗,顿然醒悟,依师傅所言而行,终成一代著名的剑客。

年轻的教师朋友,听听自己的课,留一只眼睛看自己,如何?



原创文章推荐阅读

※ “我不是笨小孩” ——以“师徒年龄问题”为例

※ 谈数学教师的眼光 ——以特级教师华应龙“我不是笨小孩”一课为例

※ 为“真学”而教 ——评华应龙《我不是笨小孩》一课

 一节散发“教育任务”味道的数学课 ——听华应龙老师《我不是笨小孩》一课有感

 知识之外——华应龙老师《我不是笨小孩》一课赏析

※  我就是数学

※  我不只是数学

※ 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真好!

※ 芬兰游学散记——刘伟男

※ 心到功自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