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心中若有桃花源 何处都是水云间 ——有感于华应龙新作《我不只是数学》
心中若有桃花源 何处都是水云间
——有感于华应龙新作《我不只是数学》
闫彩燕
同事几人一起聊天,曾经是多年语文教师的校长说:“我最近迷上了数学,发现它真是无所不在啊,小到衣食住行,中到科研发展,大到天文地理都离不开数学!”“是啊,‘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一不用数学。’”我用华罗庚说过的话表达自己作为一个数学教师的自豪。很多时候,听到大家赞美数学,会感觉大家就是在表扬我这个数学教师,因为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理想——“我就是数学”。
2009年华应龙出版《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那时,我还没有拜在师父门下,但却时时为“我就是数学”这句话心动,常常用“我就是数学”这句话自律、自省。时隔九年,2018年师父出版《我不只是数学》。朱永新教授在序言中说:从“我就是数学”到“我不只是数学”,这是华应龙的悖论,这个悖论可以视为华应龙对自己的又一次超越。
作为读者,作为徒弟,反复品味《我不只是数学》这本书,能看到什么?能想到什么?
“我是谁?”是人类的千古之问。释迦牟尼说:人生百年,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了解之。老子说: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从“我就是数学”到“我不只是数学”,华老师一直在思考:我是谁?我的责任何在?
之所以说“数学教育”,是因为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是本分,育人是目标。在《我不只是数学》一书中,华老师写到:设计教学时,我们应该思考,自己的教学除了教给学生知识,还能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同的声音不一定是错的,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一看,想一想”,“我们没办法改变别人,只有改变自己”,“一切皆有可能”,“有时候请不要相信于你的眼睛”。在华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不光看到了知识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更看到了孩子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借助于知识的学习与探索,借助于老师的点化,孩子们掌握方法、顿悟道理,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试行方法、践行道理。观其表,华老师在和学生们言数学,论方法;探其里,华老师在教孩子们做事的规则和做人的道理。正所谓:用数学修身,用数学育人,用数学立命。
有一种存在,叫隽永。对于华夏子民而言,优秀传统文化便是我们永远的星辰。习近平总书记在曲阜孔子研究学院参观时的讲话中说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的弘扬有赖于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传承。华老师在自己的教育人生中,努力地践行着文化传承者的角色。课堂上他频频和孩子们与圣贤对话:“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尽信书不如无书”、“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经典,这些古之圣贤的精神灵魂,穿越了两千多年风云的时光,在华老师和他的学生的课堂中,点化人生,浸润生命;静若处子,动若脱兔。
温婉而深刻,而久远!
数学在好多人眼中是枯燥而令人敬畏的,但对深入其里的人而言,奇妙无穷,令人陶醉。“课堂上可以玩吗?课堂上可以笑吗?”华老师和孩子们以轻松的心情走进课堂——好心情,好开始;“单位让分数更好玩”,华老师和孩子们在玩中追寻数字的魅力——哪里有数,哪里就有美;“规律的王国是有国界的”,华老师和孩子们在经历“啊,怎么会这样?”——“哦,原来是这样!”——“嗯,不都是这样……”的探索过程中让规律飞出了哲理。中国教育科学院教授黄逸文说:已知的宇宙有多大,科学的边界就在哪儿;而想象的空间有多大,数学的脚步就延伸到哪儿。作为数学教师,我们有义务带领孩子们,即刻驻足,去看数学的稳定之美;“多飞一会”去感受数学的变化之美;大胆远行,去展望数学的无限可能……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认为: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去立德树人,更要以细腻的数学自觉去诲人不倦。华老师就是这样一位有文化自觉、数学自觉的人民教师。
“台湾长什么样子?”一课是华老师在飞往台湾的飞机上思索的。看到《畅游台湾》一书中介绍:台湾本岛南北纵长约395千米,东西宽度最大约144千米,海岸线长约1139千米,面积约为3.6万平方千米。华老师在书中写下两个算式:
(400+150)×2=1100千米
400×150=60000平方千米
他在思考:1139千米与1100千米相差不大,说明台湾长得近似长方形;3.6万平方千米与6万平方千米相差不小,说明台湾很瘦小。他更在思考:这个现象的背后藏着怎样的数学道理?这样的道理可以带给孩子们怎样的思考价值?随时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解释世界;随时用真诚的心态琢磨孩子,教育学生,这就是一位数学教师的数学自觉,是一位数学教师对数学、对教学最真挚的尊重。
参加大阅兵观礼,热血沸腾、振奋人心是每一位观礼的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动的是,华老师在心潮澎湃的同时,仍记得自己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责任,记得自己作为一名华夏子民的使命。看报纸,看电视,闲聊中,他在思考:我该做什么,我能做什么,我要做什么?观礼中,观礼后,上课前,他在思考:追求什么目标,研究什么问题,设计什么活动?阅兵观礼是华老师的生活经历,更是华老师教学的宝贵素材。在华老师眼中
“数学教学的目标简要地说,就是让学生心中有数。心中有数,才能用数学的眼睛观察世界;心中有数,才能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心中有数,才能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一叶一菩提,一花一世界,心即世界。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都是水云间。华老师的心中有数,历史中有数,生活中就有数,未来亦有数;华老师的心中有数,天文中有数,地理中有数,关系中亦有数;华老师的心中有数,思考中有数,教学中有数,学生心中亦有数;华老师的心中有数,文化中有数,道理中有数,做人亦有数。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上海电视大学鲍鹏山教授讲:真正的大学要以探究宇宙人生的大道作为使命,研究历史的文化作为职责,提高人格境界,臻于至善作为目标。
师者,当以此为大学也!
读师父的新书《我不只是数学》,过程中总会不由自主停下来,脑海中总有一个问题闪现——“我是谁?”。文章写好后发给师父,幸得师父耐心修改并提出问题:文章中用两个“我”来行文的意图何在?遂再次思索:“我”是谁?
其一,“我”是指华应龙。师父编有三本以“我”命名的书:《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我不只是数学》,每一次“我”都是“新我”,每一个“我”都在发展。
其二,“我”是指我自己。因读书者为我,思考者为我,文章为我之感悟,感悟为我之自我期许。
其三,“我”是指每一位人民教师。读师父的书,悟师父的理,我看到了作为一名数学教师的努力方向,更看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历史使命。故这个“我”是大我。
※ 谈数学教师的眼光 ——以特级教师华应龙“我不是笨小孩”一课为例
※ 一节散发“教育任务”味道的数学课 ——听华应龙老师《我不是笨小孩》一课有感
※ 我就是数学
※ 我不只是数学
※ 心到功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