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中的大数据中心,该是什么样? | 弯道超车的“新基建”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亿欧网 Author 龚晨霞
中国将往何处去?唯有科技创新,国家才能赖之以强。
全文5090字,阅读约需10分钟
文丨龚晨霞
近日,连续举办5年的数博会发出公告:
“鉴于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为有效防止聚集性疫情的发生,数博会组委会经审慎研究,决定2020年暂不举办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
这是数博会的首次停办。
这个由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国家网信办和贵州省人民政府主办,2017年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的全球首个大数据主题博览会, 凭借其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领先优势,已成为全球大数据发展的风向标和业界最具国际性和权威性的成果交流平台。
在去年5周年的数博展会上,组委会围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领域,为全球大数据输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对贵州和我国大数据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停办,实属疫情下的无奈之举。
不过,围绕大数据的交流和讨论并不会因此停止。数博会的举办地贵阳,是我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当地建设了华为、腾讯、阿里巴巴、苹果和中国三大运营商等公司的大数据中心,定位为“数据之都”。
数据显示,2018年大数据对贵州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20%。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近日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白皮书(2019)》显示,2018年贵州数字经济增速和数字经济吸纳就业增速均列全国第一位。
随着被称作救市的“新基建”国策的出台,大数据中心又成为了时下的高频词。它与传统的数据中心又有何区别?在整个新基建推动下,承担着怎样的角色?
近日,我们和南大通用高级副总裁赵伟、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彭震、星环科技总监高俊杰、睿帆科技CEO于海中这几位大数据领域的业内专家聊了聊关于新基建下的大数据中心那点事儿。
看历史:大数据中心
不再是以往的那个IDC
贵阳,曾经被称为是“山洞里的富士康”。
资料显示,富士康在贵阳,不仅是华为、苹果、小米在贵州的代工厂,还拥有数据中心、研发中心,甚至挖空了贵阳的三座山,在里面装了几万台服务器。
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如此大动干戈吗?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数据中心是什么。
它指用于安置计算机系统及相关部件的设施,例如电信和储存系统。一般包含了冗余和备用电源,冗余数据通信连接,环境控制(例如空调、灭火器)和各种安全设备,兼具房地产属性和IT属性。并且,大型数据中心消耗的电约与一个小城镇工业业务规模一样多。
《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应用规划纲要(2014-2020年)》也提到:贵州省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夏季平均气温低于25℃;电力价格具有竞争优势,贵州省工业用电平均价格明显低于国内其他地区。
因此,数据中心的选址多在土地资源广阔、利于服务器建设、电力资源丰富和电价较低的地区,如贵州的贵阳、内蒙古的乌兰察布。
这是很明显的传统数据中心建设,即大数据的IT基础设施,偏硬件服务器。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硬件服务器接入带宽、高性能局域网络,拥有了安全可靠的机房环境、专业化的管理、完善的应用服务平台,在此基础上可以为人们提供互联网基础平台服务(服务器托管、虚拟主机、邮件缓存、虚拟邮件等)以及各种增值服务(场地的租用服务、域名系统服务、负载均衡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备份服务等)。
此时,数据中心被称为IDC,即Internet Data Center。
近两年,一种基于云计算架构、高度虚拟化、自动化、节能化的新型数据中心出现并逐步扩大规模,也就是现在常说的云计算数据中心。其服务器、存储、网络、应用等虚拟化,使用户可以按需调用各种资源,对相关业务进行流程化自动管理,同时在各方面均符合绿色节能的标准。
与传统数据中心和IT系统相互割裂不同,云计算数据中心更加强调与IT系统的协同优化,也更强调机房的可靠、安全,两者在运行效率、服务类型、资源分配、收费模式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贵州省曾规定:除有特殊需求外,所有省级政务部门将不再自行购买服务器、交换机、存储等硬件设备,不再自建机房,政府数据统一存到云上。
上云是一种趋势。因为,云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那么此次新基建中的大数据中心又为何物?它与IDC、云计算数据中心,有何区别?
根据国家发改委释义,新型基础设施主要包括 3 个方面内容: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三是创新基础设施。最新的官方定义将大数据中心框定在了信息基础建设中的算力基础建设。
几位专家均向亿欧表示,此次新基建中的大数据中心,一定会和国产化和整个推进国内的新兴产业升级相结合。
未来,绝不仅仅是IDC建设。
言下之意是,大数据中心不再是搭建很多机房、联网提供服务的简单设施提供基地,而是通过这层基础设施为上层的应用和业务服务,为中国各行业数字化产业升级提供算力基础。
“特别是现在整个无线传输速度上来了,基于传统的数据中心,还会有一些新的应用场景的产生。” 高俊杰表示。
因此,涉及大数据中心的投资将会是新基建中最密集的投资,它将成为中国产业链各个环节中的节点。
“大数据中心,一定要有新的业务,也就是新的增长点,这种新的增长点不像房地产会使城市、人群产生两级分化,而是会由于基建的属性,使得国家整体的实力更均衡。”
看现在:国产替代
谁在入局大数据中心?
上有国策,下有市场需求。也许有投机者又想进入这个风口了。
但在大数据中心这个浪潮里,一时的激进和见风使舵玩不出什么水花。这里面还有各大巨头长期的布局和基建的长周期投资回报属性。于海中说,可能对于企业来说,收获的价值就不仅是经济价值了,还有更大的社会责任价值。
事实上,在大数据中心的这个产业链里,可以细分成很多种类。业内还曾列出大数据IT基础设施、数据资源获取、大数据存储、数据整合和分析、数据安全、数据应用和消费这几个具体的划分。
我们可以把上述几种类别综述为两类,一类是需要实际场地和设备维护运营的大数据硬件IT基础设施,一类就是软件架构。
其中,软件架构又包含三层:
1)大数据技术平台:包括大数据存储(数据库),以及运用到开源的Hadoop分布式存储数据库,以此形成的数据整合和分析平台。
2)大数据中台:起到整合共享的作用,也包含数据安全。
3)业务应用层:指上层的数据应用和消费。
此次接触的大数据服务商,对比下来,南大通用拥有自己的商用数据库,主要提供底层的结构化数据服务;星环科技则是一个原创的数据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拥有一站式的数据服务;睿帆则是提供基于hadhoop之上的数据中台,以及行业智慧大脑的模型算法库;浪潮除了拥有软件服务外,还拥有自己的硬件。这些厂商在大数据中心领域里面都是佼佼者,但各自的定位不同,对未来大数据中心的战略也不同。
但他们都在做同一件事,即去IOE(即IBM的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和国产化替代。
正如赵伟所言,本次国家将大数据中心纳入新基建范畴,是国内信息产业整体转向国产化生态体系的一个重要市场契机。过去以采购国外产品进行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做法将发生重大改变,新基建项目会更多引入国产产品。
以核心技术MCU芯片为例,国产MCU,论是市场份额还是技术先进性,都无法和国外企业相比。对于中国企业而言,目前占据的主流市场还停留在8位MCU,占比50%左右。16/32位MCU占比分别为20%左右。这意味着,国内MCU应用领域多集中在低端电子产品,中高端电子产品市场还在外企手里。
近几年,自主可控大数据软件和硬件得到国家政策的鼓励与支持,政府加强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加强对芯片、原创数据库、软件和人工智能产品等一系列国产化技术的重视,鼓励原创技术企业发展。这不仅推动了良好的市场氛围的建立,也给了国产产商机会。
一方面,国产替代是给国内的企业更多选择,通过打破价格高昂的国外产品垄断,给企业提供性能、稳定性、可靠性都不弱于国外产品的国产化产品,让企业在大数据中心建设中可以从容进行产品选型。另一方面在国家层面,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还涉及到了国家安全和国家地位。
当前的形势,不论是中美贸易战的制裁,还是疫情下逆全球化的风险,拥有核心的科技技术才拥有了最硬核的话语权。
此次推出新基建,是救市,也是弯道超车。
于海中认为,除了疫情之下促进就业,中国的产业结构一直在往高端产业优化,这也促成了国内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行业蓬勃发展。新基建的落地是为这些高端产业打基础的,新基建完善之后,我国的产业结构将会上升一个台阶,这会促成一大波大数据建设的需求。
而老基建目前已处于相对饱满的状态。中国的铁路、高速公路、桥梁等等基础设施,总量已经远超欧美国家。例如,中国的高铁里程,超过了海外所有国家的总和。目前,再大量投入的老基建性价比不高,提出新基建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对中国来说,这是一次机会。
面对疫情,美国对内的援助计划,基本没有新基建相关产业的部分,也就是说,中国在提速,美国在放缓,特别是5G建设。
据行业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当前美国境内已建成的5G基站仅在1万站-1.5万站左右,而中国境内5G基站数量已达13万站,预计到2020年底这一数字将达到60万个。
另外美国的轨道交通也很弱,也没有特高压电网;欧洲国家在这些领域具备相应技术发展实力的更是不多。
虽然目前我国在科技实力上与西方国家还有一定差距,但是,部分科技应用领域如“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的领先,也证明了我们的潜力。
这背后反应的是国内IT化和数据化建设程度已经领先于国外。此次新基建的发展,将会大大扩展这方面的优势。
我们甚至可以预判,以前中国的企业购买国外的技术,现在中国的大数据、人工智能、5G、高铁等技术将会远销海外,实现弯道超车。
看未来:大数据中心是怎样一副蓝图?
对于主导者的政府和参与者的企业来说,新基建的核心已不是互联网建设,而是智能化和万物互联,因此成本会更高。如果要做好这一布局,从人才、到招商投资都需要进一步细化和落实。
从难点来看,基建的投入无疑是成本巨大的。因此在政策导向和扶持政策上,补贴、贷款、税收等等的措施都应该出台相应的规范政策,就像新能源补贴一样。并且,大数据中心的建设由于其产业的联动,还会带来更为广泛的效应。
彭震认为,数据中心是计算力的存在方式,国家的新基建政策将带动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进一步投资和发展,服务器、存储等计算设备以及云计算软件等平台软件的投入有望加大,对于整个产业是一个重大的利好。
具体来看,相较于传统的数据中心及技术,云数据中心及相关产品、边缘数据中心及相关产品,会获得更好的增长。
截止2019年三季度,全球共有504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这些数据中心按照最保守估计——每个容纳5万台服务器计算,整体可容纳服务器超过2500万台,而全球服务器年销量不足1300万台,另外还有151个超大规模数据中心在计划或者建设中,也就说未来市场销售的大部分服务器将会被部署在超大规模数据中心。
根据IDC数据,在2019年,全球企业和政府用于云基础架构的投资正式超过传统的非云IT基础架构的支出,过去几年全球IT基础市场的增长主要来自创新应用,传统的IT基础设施没有增长,甚至是出现了萎缩。国家的新基建投资也将保持这一特点,主要用于云服务器等创新产品的采购,加快服务器等IT基础设施市场结构的调整,实现产业的升级换代。
另一方面,边缘计算会更快地发展。5G即将进入大规模商用,意味着也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Gartner预测,到2020年,50%的大型企业将会把边缘计算列入规划,超过50%的工业物联网分析将在边缘进行,2017年不足10%;到2022年,50%以上的企业数据会在数据中心或者云之外产生或处理。
总体上,数据中心是所有新基建的发动引擎。国家推出新基建的7大产业方向,是以5G基站建设支持大数据中心更为全面的数据采集,由大数据中心作为驱动赋能人工智能,将人工智能技术落地到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中去。同时,通过大数据中心为特高压、城际以及城轨交通的建设做支持。
大数据中心的重要性和先导性,不言而喻。
尾声
最新消息,2020 年 5 月 15 日美国商务部网站出现一则商务部产业与安全局 BIS(Bureau of Industry and Security)宣布更改出口管制条例(EAR)的公告,大意是将全面切断华为全球晶圆代工来源。
对此,《环球时报》报道称,消息人士表示,如美方最终实施上述计划,中方将予以强力反击,维护自身合法正当权益。
国内媒体评论:华为不会是美国科技霸权施压下的唯一受害者,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新基建下中国将往何处去?
唯有科技创新,国家才能赖之以强。
本文属亿欧原创。
RECOMMEND
相关阅读
====新基建====
社会民间资本入局 | PPP和专项债,谁是“新基建”的心头好
====热点头条====
《商用密码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 《商用密码产品认证规则》发布
本季度最大规模的国产IT采购项目 | 公安部五亿元大标来袭!
解读《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
国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核心基地 攻关适配云公共支撑平台在京建设启动
《互联网周刊》重磅发布 | 2020年信创企业50强